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2例屏障切除术治疗四肢软组织肉瘤的切缘及疗效评估
1
作者 屈国伦 张如明 +5 位作者 陈勇 曲兴龙 张洪强 王洪波 王康伟 彭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四肢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屏障概念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自然屏障对STS的阻挡作用,寻找可以作为屏障作用的组织,进行以该组织屏障外围作为手术切缘的... 背景与目的:四肢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屏障概念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自然屏障对STS的阻挡作用,寻找可以作为屏障作用的组织,进行以该组织屏障外围作为手术切缘的整块切除,从而保证很高的切缘阴性率并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屏障切除术治疗四肢ST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患者预后。方法:对2013年12月—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外科行四肢STS屏障切除术且切缘进行取材的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2例患者手术均在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设计,于肿瘤所在解剖位置向外找到生理屏障或至少3 cm距离,并在此屏障外或3 cm距离以外进行整块切除。分析术后病理学切缘、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评估患者1和3年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率和肉瘤特异性生存(sarcoma-specific survival,SSS)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编号:1212117-12&1212117-12-1301)。结果:全部病例切缘均为阴性,1和3年的LRFS率分别为98.2%和93.8%,1和3年的SSS率分别为98.4%和94.2%。平均MSTS评分术前为28.3分,术后为25.5分。手术并发症1~2级20例,3级1例,无4~5级并发症。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者相结合,包含肿瘤切除和功能重建的屏障切除术应用于STS的外科治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切缘可靠,局部控制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屏障 切缘 保肢手术
下载PDF
基于MPI和MapReduce混合编程的高分三号多模数据分布式并行转换算法
2
作者 张如明 蔡剑英 +2 位作者 王锡航 刘子立 欧阳波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4期34-36,共3页
我国高分三号形成三星陆海雷达卫星星座。为了提升PolSARpro极化SAR图像处理的开源软件在高分三号数据转换环节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基于OpenMP、MapReduce和MPI并按照PolSARpro软件的数据格式要求进行分布式并行转换处理算法,将不同成像... 我国高分三号形成三星陆海雷达卫星星座。为了提升PolSARpro极化SAR图像处理的开源软件在高分三号数据转换环节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基于OpenMP、MapReduce和MPI并按照PolSARpro软件的数据格式要求进行分布式并行转换处理算法,将不同成像模式下的多极化数据实现快速定标和格式转换,并且通过KingMap V10.0 GIS平台实现了算法并在实际数据中进行测试,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可靠性、易扩展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三号 合成孔径雷达 定标 消息传递接口 分布式并行计算
下载PDF
S48C环件探伤不合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3
作者 寇雨成 毛鸣 +1 位作者 汪敏 张如敏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4-27,36,共5页
探伤不合是S48C环件判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该环件探伤不合问题,首先针对S48C环件探伤不合的典型缺陷,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检测分析,确定缺陷的生成原因,然后制定方案进行现场工艺改进试验。结果表明,长条状Al-Mg类非金属夹杂物是引... 探伤不合是S48C环件判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该环件探伤不合问题,首先针对S48C环件探伤不合的典型缺陷,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检测分析,确定缺陷的生成原因,然后制定方案进行现场工艺改进试验。结果表明,长条状Al-Mg类非金属夹杂物是引起S48C环件超声波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通过LF炉Ca处理工艺(喂Ca线0.5m/t钢)可有效改善S48C环件用钢夹杂物评级和减少长条状Al-Mg类非金属夹杂物,浇注过程良好,铸坯上未发现有宏观缺陷。而且,工艺改进后,S48C环件未出现超声波探伤报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件 超声波探伤 缺陷 非金属夹杂物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鲁中南山区不同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亦然 张兴刚 +3 位作者 李泽东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为更好地开展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生态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混交林模式。以鲁中南山区典型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12种10年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生态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混交林模式。以鲁中南山区典型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12种10年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林分的蓄水保土效益和改良土壤的效益,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基于TOPSIS原理对各混交林模式进行评价;综合13项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对不同混交林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混交林。结果表明:对于石灰岩山地,乔灌混交林中的侧柏黄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中的侧柏刺槐混交林表现较优;对于砂石山地,针阔混交林中的黑松刺槐混交林、阔阔混交林中的刺槐麻栎混交林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生态效益评价 TOPSIS法 鲁中南山区
下载PDF
双热源螺旋管水箱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婷婷 张洳铭 +3 位作者 叶天震 张欢 由世俊 马骁 《暖通空调》 2020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建立了水箱换热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优化后的水箱模型为基础,模拟研究了上螺旋管距水箱顶面的距离、下螺旋管距水箱底面的距离、螺旋管弯曲直径与水箱直径之比、螺旋管螺距、水箱高度与直径之比、入口流速等参数... 建立了水箱换热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优化后的水箱模型为基础,模拟研究了上螺旋管距水箱顶面的距离、下螺旋管距水箱底面的距离、螺旋管弯曲直径与水箱直径之比、螺旋管螺距、水箱高度与直径之比、入口流速等参数对水箱换热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了螺旋管外侧努塞尔数Nu与各因素之间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螺旋管弯曲直径与水箱直径之比、螺旋管螺距、入口流速对螺旋管外侧Nu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热源 水箱 螺旋管换热器 换热性能 结构参数 努塞尔数(Nu) 数值模拟
下载PDF
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泽东 李亦然 +3 位作者 周晓莹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 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一系列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加剧,白蜡和皂荚在T3时限制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和SOD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麻栎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白蜡和皂荚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皂荚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白蜡和麻栎的脯氨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隶属函数法对3树种进行综合抗旱性排序,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3树种的抗旱性排序都表现为:麻栎>皂荚>白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SOD活性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联较密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关联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隶属函数 灰色关联分析 华北石质山区
下载PDF
基于TOPSIS原理的石灰岩山地不同树种景观与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如明 李亦然 +2 位作者 李泽东 曹振 张永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解决石灰岩山地荒山绿化遴选景观与生态效益优良的树种问题,以鲁中南山地典型石灰岩山地的9种10年生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相结合的方法,从树种的季相变化、观赏价值、树形、植物种类、绿视率、郁闭度、通透距离、冠幅、... 为解决石灰岩山地荒山绿化遴选景观与生态效益优良的树种问题,以鲁中南山地典型石灰岩山地的9种10年生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相结合的方法,从树种的季相变化、观赏价值、树形、植物种类、绿视率、郁闭度、通透距离、冠幅、植株高度9个方面研究景观效益,从枯落物总蓄积量、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增加的贮水量、渗透速率、减蚀量、有机质、碳汇量8个方面研究生态效益。基于TOPSIS原理,对不同树种之间的景观与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定,筛选出适合石灰岩山地栽种的优良树种。研究表明,9种树种中,五角枫的景观与生态效益最好,刺槐和黄连木次之。该研究有助于提升石灰岩山地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山地 景观效益 生态效益 TOPSIS
下载PDF
山东省石灰岩山地不同混交林改良土壤及减蚀效益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如明 李亦然 +3 位作者 李泽东 曹振 张起利 张永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0-225,232,共7页
[目的]选择具有良好防护功能的混交林林分类型,为山东省石灰岩山地森林优化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典型石灰岩山地5a生8种不同树种混交林林分,以侧柏纯林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混交林林分的生长状... [目的]选择具有良好防护功能的混交林林分类型,为山东省石灰岩山地森林优化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典型石灰岩山地5a生8种不同树种混交林林分,以侧柏纯林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混交林林分的生长状况、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效益、林地土壤水文效益、土壤减蚀效益3个方面的13个指标(郁闭度、冠幅、树高、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饱和贮水量、稳渗速率、渗透时间、减蚀量、枯落物层厚度)研究其改良土壤与减蚀效益,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树种混交林林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改良土壤与减蚀效益最好的是苦楝侧柏混交林,其次是刺槐侧柏混交林和黄栌侧柏混交林。[结论]混交林改良土壤与减蚀效益优于纯林,其中苦楝侧柏混交林、刺槐侧柏混交林和黄栌侧柏混交林改良土壤与减蚀效益最佳,适宜石灰岩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山地 混交林 改良土壤 土壤减蚀效益
下载PDF
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换热性能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洳铭 张欢 +1 位作者 由世俊 马骁 《暖通空调》 2019年第9期128-134,共7页
螺旋管水箱作为多热源供暖系统的换热核心部件,其换热效果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为了优化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结构,利用ANSYS软件中的ICEM和Fluent模块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研究了水箱主体螺旋管内流体的流动... 螺旋管水箱作为多热源供暖系统的换热核心部件,其换热效果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为了优化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结构,利用ANSYS软件中的ICEM和Fluent模块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研究了水箱主体螺旋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水箱进水直管位置及进水口出水方向、水箱进水直管管径及水箱高径比对水箱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螺旋管内部工质的流向调整为逆流,并调整入流管方向,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扩大直通入流管管径可提高生活热水取水温度,增大水箱高径比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冷热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热源 供暖系统 双螺旋管 换热水箱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Experiment of gas diffusion and its diffusion mechanism in coal 被引量:9
10
作者 Li Xiangchun Nie Baisheng +1 位作者 zhang ruming Chi Leil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6期885-889,共5页
In coal,the gas mainly exists in a free or an adsorption state.When the coal containing gas is damaged,ga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will occur which can result in gas disaster.This research on gas desorption and diffu... In coal,the gas mainly exists in a free or an adsorption state.When the coal containing gas is damaged,ga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will occur which can result in gas disaster.This research on ga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gas disaster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gas diffusion is studied by the experiment.And the mechanism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gas diffusion is also analysed.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gas diffusion capac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under the same pressure for the same coal sample.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gas molecular hot motion is severer,kinetic energy of gas molecular increases,and gas desorption quickens,therefore gas diffusion capacity changes stronger.Under other unchanged conditions,the greater gas adsorption balance pressure,the more gas adsorption content,and the higher the initial gas concentration.When gas diffusion begins,the greater the gas concentration gradient,the faster the gas diffusion sp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COAL DIFFUSION PRESSURE TEMPERATURE
下载PDF
开窗与“烟囱”EVAR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中远期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林述鑫 金星 +2 位作者 王霞 张汝铭 赵东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52-455,481,M0002,共6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较常见的动脉瘤疾病类型,病情较急,需要及时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采用,腔内修复术是目前治疗AAA的常用方法,并且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治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 腹主动脉瘤(AAA)是较常见的动脉瘤疾病类型,病情较急,需要及时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采用,腔内修复术是目前治疗AAA的常用方法,并且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治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情况并不满足既往腔内修复术的治疗条件,如破口较大、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小弯侧、锚定区血管条件差等原因致锚定区不足的情况均无法使用普通的腔内修复术。基于此,“烟囱”和开窗支架被应用于AAA的腔内修复治疗。虽然开窗和“烟囱”技术的治疗效果较佳,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腔内修复术的进展、AAA开窗和“烟囱”的治疗效果、开窗和“烟囱”预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开窗 “烟囱” 中远期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eismic signals obtained during the rupture of coal 被引量:2
12
作者 Liu jikun Li Chengwu +2 位作者 Wang Cuixia zhang ruming zhang Ha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5期641-645,共5页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eismic signals observed during the rupture of coal. Coal rupture micro-seismic observations were obtained on a test system that included a...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eismic signals observed during the rupture of coal. Coal rupture micro-seismic observations were obtained on a test system that included a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pressure tester controlled by a YAW microcomputer, a micro-seismic sensor, a loading system, and a signal collec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eismic signal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mpressive stress at the beginning of coal rupture. The signal remains stable for a period at this stage. A large number of micro-seismic signals appear immediately before the main rupture event. The frequency of micro-seismic events reaches a maximum immediately after the coal ruptures. Micro-seismic signals were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s) by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method using a 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 The main fre- quency band of the micro-seismic signals was found to range from 10 to 100 Hz in the Hilbert energy spectrum and from marginal spectrum calculations. The advantage of applying an HHT is that this can extrac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signal. This fact was confirmed by an HHT analysis of the coal micro-seis- mic signals that shows the technique is useful in the field of coal ru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RuptureMicro-seismic signalSpectrum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机械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书肖 罗坤 +7 位作者 陈剑峰 卞帅 夏林述鑫 张汝铭 封学栋 高培显 李刚 吴学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评价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经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的50例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腘动脉破裂4例,技术成功率为92%。7例辅以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采... 目的:评价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经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的50例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腘动脉破裂4例,技术成功率为92%。7例辅以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39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前后50例患者的踝肱指数分别为0.18±0.24和0.64±0.28(t=12.87,P<0.001)。43例获得临床成功。随访的1~24个月内,截肢5例;足趾溃疡坏疽未好转2例;血栓复发9例;未观察到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84%、74%。结论: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理想的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
原文传递
锁骨后方软组织侵袭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勇 王络文 +7 位作者 史根兵 金甬嘉 张如明 王春萌 郑必强 罗志国 姚伟强 王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锁骨切开入路手术治疗锁骨后方侵袭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收治的12例锁骨后方软组织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 目的探讨锁骨切开入路手术治疗锁骨后方侵袭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收治的12例锁骨后方软组织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8~74岁;黏液纤维肉瘤4例,侵袭性纤维瘤4例,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骨外骨肉瘤1例,高级别梭形细胞肉瘤1例。肿瘤长径为4~12 cm(中位数为8 cm)。均行锁骨切开+软组织肿瘤切除+锁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锁骨劈开位置均位于锁骨中1/3段,术后三角巾制动4~6周。手术并发症按T94分级系统评价,手术前后患肢功能以肌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2例患者肿瘤均得以完整切除,切缘R0为10例、R1为2例,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中位数为24)个月。术前患肢功能MSTS评分中位数为28分,术后6个月时评分中位数为28分。局部复发2例(分别为术后2个月和3个月复发),其中1例骨外骨肉瘤患者复发同时发现了脑转移,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锁骨切开入路可安全应用于锁骨后方软组织侵袭性肿瘤的切除,术后患侧肢体功能良好,肿瘤控制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锁骨切开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