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基性麻粒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双鹏 张泽明 +3 位作者 田作林 芦维瑞 郭明明 张成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5,共20页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巴嘎高压基性麻粒岩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生长成分环带。识别出三期矿物组合:进变质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矿物包裹体,包括石榴子石、石英、榍石和磷灰石;峰期矿物组合M2为变斑晶石榴子石边部和基质矿物,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熔体;退变质矿物组合M3呈冠状体或基质产出,其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石英+榍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约为1.5 GPa和915℃,具有顺时针P-T轨迹,退变质的早期和晚期分别为近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过程。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峰期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部分熔融,含~26%(体积)的熔体,其退变质和熔体结晶作用很可能发生在26~14 Ma。本文和研究区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压麻粒岩广泛分布,从东北部的加拉、直白和派乡延伸到西南部的巴嘎沟,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80 km的高压麻粒岩带。整个带中的高压麻粒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条件和持续时间,是印度大陆地壳平缓俯冲并经历了高温和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产物,构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大量高压麻粒岩强烈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可能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提供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P-T-T轨迹 部分熔融 南迦巴瓦杂岩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下载PDF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米林地区晚渐新世花岗岩成因
2
作者 王迪 张泽明 李文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66,共20页
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广泛发育新生代的花岗岩,然而这些花岗岩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冈底斯东段米林地区的晚渐新世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全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 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广泛发育新生代的花岗岩,然而这些花岗岩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冈底斯东段米林地区的晚渐新世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全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高Sr、低Y,具有较高的Sr/Y比值(37~85),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所研究的二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6.6 Ma。这些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较低的正εHf(t)值(+0.4~+7.3)。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冈底斯弧东段的晚渐新世花岗岩起源于加厚下地壳始新世弧岩浆岩的部分熔融,但具有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持续汇聚导致冈底斯弧地壳加厚,加厚下地壳发生高级变质和部分熔融形成了晚渐新世的埃达克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弧 晚渐新世 埃达克质花岗岩 地壳加厚
下载PDF
燃料电池凸轮式氢气循环泵内流场仿真与气动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子豪 王陶 +2 位作者 张泽明 王民 王良模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为降低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运行产生的振动及噪声,基于凸轮式氢气循环泵基本理论,建立某循环泵内流场CFD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随着转速增加循环泵的实际排气流量逐渐增大;理论排气流量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低于4.4%,可以较准确地反... 为降低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运行产生的振动及噪声,基于凸轮式氢气循环泵基本理论,建立某循环泵内流场CFD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随着转速增加循环泵的实际排气流量逐渐增大;理论排气流量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低于4.4%,可以较准确地反应氢气循环泵内部气体脉动的规律;当转速在8000 r/min时内泄漏量最小,容积效率最大,氢气循环泵的转速影响内泄漏量从而影响容积效率;压力脉动频率与转速负相关,压力脉动强度与转速正相关。因此,需选择合适的额定转速,避免因转速过高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循环泵 内流场 数值模拟 压力脉动 动网格
下载PDF
MySQL数据库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昝国宁 王雨晴 +2 位作者 刘娇龙 张泽明 张靖宇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4年第9期39-43,共5页
为解决中国铁路主数据中心MySQL数据库运行维护(简称:运维)工作量大、操作频繁、效率低、运维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采用远程控制、定时任务调度、数据管理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设计了MySQL数据库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对MySQL数据... 为解决中国铁路主数据中心MySQL数据库运行维护(简称:运维)工作量大、操作频繁、效率低、运维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采用远程控制、定时任务调度、数据管理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设计了MySQL数据库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对MySQL数据库的主机管理、运行监控、任务执行、告警展示等功能,提高了MySQL数据库的运维工作效率,以及MySQL数据库的安全性,有助于增强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自动运维能力,保障铁路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SQL数据库 Ansible工具 自动化运维 基础设施运维 管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加油站不安全行为检测算法研究
5
作者 张泽明 曹金凤 +2 位作者 贾舒安 薛茂林 彭博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5期80-85,91,共7页
针对传统方法检测加油站场景下人员不安全行为存在检测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YOLOv5-MVB算法来检测加油站不安全行为(抽烟、打手机等)框架。首先,建立针对加油站场景的不安全行为数据集;其次,对不安全行为数据集进行图像增... 针对传统方法检测加油站场景下人员不安全行为存在检测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YOLOv5-MVB算法来检测加油站不安全行为(抽烟、打手机等)框架。首先,建立针对加油站场景的不安全行为数据集;其次,对不安全行为数据集进行图像增强及改进Mosaic增强,提高数据集的泛化能力;然后,搭建改进的YOLOv5s网络结构,采用基于IoU度量距离的K-means算法对不安全行为数据集重新聚类,获得多组锚框,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及多尺度注意力机制,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与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MVB模型精度达到82.2%,精确率达到85.3%,召回率为77.1%,参数量只有8.15M,相比于原版YOLOv5s算法以及主流小目标检测算法(SSD、YOLO系列算法等)均可在保持较低参数量和计算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不安全行为的检测精度。所提算法实现了对加油站不安全行为的近实时检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不安全行为 深度学习 机器视觉 YOLOv5
下载PDF
西藏南部冈底斯带东段晚白垩世中性侵入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对构建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鲁 李小伟 +6 位作者 张泽明 田作林 李增胜 孙雨沁 刘强 丁慧霞 郝昭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214,共32页
穿地壳岩浆系统为认识岩浆岩中矿物成因以及矿物间的不平衡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即造岩矿物在固结之前,可能在不同地壳层次的岩浆房内经历过生长、熔蚀或流体改造等过程。如何追踪和梳理不同造岩矿物的演化历史,成为阐明岩浆岩成... 穿地壳岩浆系统为认识岩浆岩中矿物成因以及矿物间的不平衡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即造岩矿物在固结之前,可能在不同地壳层次的岩浆房内经历过生长、熔蚀或流体改造等过程。如何追踪和梳理不同造岩矿物的演化历史,成为阐明岩浆岩成因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西藏冈底斯弧东段里龙含单斜辉石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闪长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主要造岩矿物(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等)进行了系统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并构建了穿地壳岩浆系统的组成要素。根据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和不同矿物之间的接触关系,将含单斜辉石石英闪长岩中的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分为Ⅰ型单斜辉石(∑REE含量高)、Ⅱ型单斜辉石(∑REE含量低)、ⅠA型角闪石(∑REE含量高)、ⅠB型角闪石(∑REE含量低),将黑云母闪长岩中的角闪石命为Ⅱ型角闪石。经过矿物温压计和水活度计计算获得了相应的结晶温压条件和体系水含量。其中Ⅰ型单斜辉石为:温度1 159~1 175℃,压力637~799 MPa,水含量2.5%~3.4%;Ⅱ型单斜辉石为:温度1 180~1 181℃,压力482~524 MPa,水含量2.4%~2.8%;ⅠA型角闪石为:温度806~854℃,压力320~434 MPa,水含量7.5%~7.9%;ⅠB型角闪石为:温度776~848℃,压力196~386 MPa,水含量6.9%~8.6%;Ⅱ型角闪石为:温度783~857℃,压力246~327 MPa,水含量6.5%~9.4%。这表明单斜辉石的温度、压力比角闪石高,而水含量比角闪石低,暗示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来自不同层次的岩浆房。进一步对与单斜辉石平衡的熔体进行了计算,推断至少一部分单斜辉石来自演化的玄武安山质岩浆,而与角闪石对应的平衡熔体Mg~#值较低,对应流纹质岩浆。本研究还对单斜辉石与角闪石“再循环晶”进行了识别,指示整个岩浆过程是在开放岩浆系统中完成的,并经历了不同期次的岩浆补给或混合事件。本研究发现中性岩的母岩浆可以由不同成因的再循环晶与中酸性熔体混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晶 单斜辉石 角闪石 穿地壳岩浆系统 多重岩浆房
下载PDF
同一笼养生境下金头狮面狨猴、赤掌柽柳猴和棉顶狨猴肠道菌群比较
7
作者 张泽明 姚红玉 +5 位作者 吴楠 赵玲玲 顾逸如 王宇 吴弘 赵大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0-592,共13页
动物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宿主种类及其生存环境直接相关,研究同一生境下不同物种的肠道菌群组成对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非损伤取样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等方法,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笼养的金头狮面狨猴(Leontopithec... 动物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宿主种类及其生存环境直接相关,研究同一生境下不同物种的肠道菌群组成对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非损伤取样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等方法,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笼养的金头狮面狨猴(Leontopithecus chrysomelas)、赤掌柽柳猴(Saguinus midas)和棉顶狨猴(Saguinus oedipus)三种新大陆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差异,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发现:3个物种的肠道菌群合计14门20纲50目101科231属356种。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共有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3个物种间肠道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金头狮面狨猴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物种。本研究结果为灵长类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生存适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相关物种的易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陆猴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技术 16S rDNA
下载PDF
我国近海养殖环境及生物体中有机磷阻燃剂研究进展
8
作者 窦文科 张泽明 史西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74,共23页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大量应用使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体内被不断检出,其对生态环境和生物体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岸海洋遭受到了大量有害物质的污染,这...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大量应用使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体内被不断检出,其对生态环境和生物体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岸海洋遭受到了大量有害物质的污染,这将对生态及养殖环境健康和水产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有机磷酸酯在我国近海养殖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海水、沉积物及生物)中的残留状况、生物富集特征、毒理信息、迁移转化、生态风险以及健康风险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我国近海养殖区域已普遍遭受到OPEs不同程度的污染,OPEs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及生物富集作用也被证实,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生物体内存在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OPEs在环境及生物中的赋存状况和污染特征,以及生物富集和迁移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机制仍值得关注。本文最后对目前OPEs的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对OPEs的综合研究提供参考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污染状况 毒性效应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动态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晓晨 张泽鸣 +2 位作者 甘增朔 孙松松 褚泽坤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当特高压直流系统输送功率发生变化时,投入动态电压控制策略能够使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保持在固定档位,防止分接开关频繁动作。以某±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为例,研究了动态电压控制策略的动作逻辑,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 当特高压直流系统输送功率发生变化时,投入动态电压控制策略能够使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保持在固定档位,防止分接开关频繁动作。以某±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为例,研究了动态电压控制策略的动作逻辑,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影响交流滤波器投切的策略、降低直流输电系统输送功率的上限值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控制 特高压 直流输电 分接开关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Smoothened的鉴定、表达模式及在精巢中的作用
10
作者 黄琴 张泽明 +6 位作者 白孝明 赵长乐 代向燕 陶文静 周林燕 王德寿 魏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为探究Smoothened(Smo)信号在精巢不同细胞增殖与存活中的作用,实验分离鉴定了尼罗罗非鱼smo(命名为Onsmo),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在精巢中的细胞表达模式,在尼罗罗非鱼精巢组织的体外培养体系中,用Smo特异性激动剂SAG或抑... 为探究Smoothened(Smo)信号在精巢不同细胞增殖与存活中的作用,实验分离鉴定了尼罗罗非鱼smo(命名为Onsmo),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在精巢中的细胞表达模式,在尼罗罗非鱼精巢组织的体外培养体系中,用Smo特异性激动剂SAG或抑制剂环巴胺分别进行处理,EdU掺入法及TUNEL法检测了处理后生殖细胞(Vasa^(+))、Sertoli细胞(Amh^(+))与Leydig细胞(Cyp17a1^(+))增殖或凋亡情况。结果显示,Onsmo开放阅读框全长2478 bp,编码825个氨基酸,含有7次跨膜结构域,与人SMO氨基酸一致性达77%;Onsmo表达于包括精巢在内的多个组织;在精巢中,Onsmo在多种不同类型细胞表达,包括精原细胞、精母细胞、Sertoli细胞以及Leydig细胞;在精巢组织的体外培养体系中,SAG处理对精原细胞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环巴胺处理对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On Smo信号在尼罗罗非鱼精巢精原细胞增殖与体细胞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首次证实了Smo信号在鱼类精巢不同细胞增殖与存活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SMOOTHENED 精巢 EdU掺入法 TUNEL法 增殖 存活
下载PDF
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63
11
作者 张泽明 丁慧霞 +1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5-294,共20页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长期俯冲导致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而且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叠加了强烈的新生代岩浆作用,是世界上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也是研究增生与碰撞造山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与...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长期俯冲导致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而且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叠加了强烈的新生代岩浆作用,是世界上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也是研究增生与碰撞造山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与再造的天然实验室。基于岩浆、变质和成矿作用研究成果,我们将冈底斯弧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划分5期,即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新特提斯洋中脊俯冲、新特提斯洋晚期俯冲、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和后碰撞期。第1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之前,是以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长期俯冲、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弧岩浆岩为特征。长期的幔源岩浆作用导致了整个冈底斯弧发生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并在岩浆弧西部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与俯冲相关的斑岩型铜矿。第2期发生在晚白垩世,活动的新特提斯洋中脊发生俯冲,软流软圈沿板片窗上涌,使上升的软流圈、地幔楔和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导致了强烈的幔源岩浆作用和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与加厚,并以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分岩浆岩的同时发育和伴随的高温变质作用为特征。第3期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为新特提斯洋脊俯冲后残余大洋岩石圈的俯冲期,以正常的弧型岩浆作用为特征。第4期发生在古新世至中始新世,伴随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回转和断离引起软流圈上涌,诱发了强烈的幔源岩浆作用。在此阶段,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挤压缩短和幔源岩浆的底侵与增生,使冈底斯弧经历了显著的地壳生长和加厚,新生和古老加厚下地壳的高压、高温变质和部分熔融,幔源和壳源岩浆岩的共生和强烈的岩浆混合。所形成的I型花岗岩大多继承了新生地壳弧型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并多显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岩浆弧北部形成了一系列与起源于古老地壳花岗岩相关的Pb-Zn矿床。第5期发生在晚渐新世到早-中中新世的后碰撞挤压过程中,以地壳的继续加厚,加厚下地壳的高温变质、部分熔融和埃达克质岩石的形成为特征。在岩浆弧东段南部形成了一系列与起源于新生加厚下地壳埃达克质岩石相关的斑岩型Cu-Au-Mo矿。冈底斯带的多期岩浆、变质与成矿作用为其从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浆弧 俯冲与碰撞 地壳生长与加厚 高温变质与部分熔融 岩浆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南部
下载PDF
俯冲带部分熔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泽明 丁慧霞 +1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89-2615,共27页
俯冲带是地幔对流环的下沉翼,是地球内部的重要物理与化学系统。俯冲带具有比周围地幔更低的温度,因此,一般认为俯冲板片并不会发生部分熔融,而是脱水导致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在水化的洋壳俯冲过程中可以发生部... 俯冲带是地幔对流环的下沉翼,是地球内部的重要物理与化学系统。俯冲带具有比周围地幔更低的温度,因此,一般认为俯冲板片并不会发生部分熔融,而是脱水导致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在水化的洋壳俯冲过程中可以发生部分熔融。特别是在下列情况下,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是俯冲带岩浆作用的重要方式。年轻的大洋岩石圈发生低角度缓慢俯冲时,洋壳物质可以发生饱和水或脱水熔融,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太古代的俯冲带很可能具有与年轻大洋岩石圈俯冲带类似的热结构,俯冲的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可以形成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平俯冲大洋高原中的基性岩可以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埃达克岩。扩张洋中脊俯冲可以导致板片窗边缘的洋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与俯冲洋壳相比,俯冲的大陆地壳具有很低的水含量,较难发生部分熔融,但在超高压变质陆壳岩石的折返过程中可以经历广泛的脱水熔融。超高压变质岩在地幔深部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地幔相互作用是碰撞造山带富钾岩浆岩的可能成因机制。碰撞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可经历长期的高温与高压变质和脱水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热结构 部分熔融 缓俯冲 脱水熔融 埃达克岩
下载PDF
冈底斯弧的岩浆作用:从新特提斯俯冲到印度-亚洲碰撞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泽明 丁慧霞 +1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91,共14页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形成于中生代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的长期俯冲过程中,而且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叠加了强烈的新生代岩浆作用,是世界上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已经成为研究汇聚板块边缘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与再...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形成于中生代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的长期俯冲过程中,而且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叠加了强烈的新生代岩浆作用,是世界上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已经成为研究汇聚板块边缘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与再造的天然实验室。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将冈底斯岩浆弧的岩浆构造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发生在晚白垩世之前,以新特提斯洋岩石圈长期正常俯冲和钙碱性弧岩浆岩的发育为特征;第2阶段发生在晚白垩世时期,以活动的新特提斯洋中脊发生俯冲和强烈的岩浆作用与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为特征;第3阶段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以残余的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和正常弧型岩浆作用为特征;第4阶段发生在古新世至中始新世,以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回转和断离,及其诱发的幔源岩浆作用、新生和古老地壳的强烈再造为特征;第5阶段为发生在晚渐新世到中中新世的后碰撞阶段,深俯冲印度岩石圈的回转和断离,或加厚岩石圈地幔的对流移去导致了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埃达克质岩石的广泛发育,同时伴随幔源钾质超钾质岩浆作用。冈底斯弧岩浆作用与岩浆成分的系统时空变化很好地记录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完整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弧岩浆作用 新特提斯洋俯冲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南部
下载PDF
再探青藏高原十大关键地学科学问题——《地质学报》百年华诞纪念 被引量:14
14
作者 许志琴 李广伟 +6 位作者 张泽明 李海兵 王岳军 彭淼 胡修棉 易治宇 郑碧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94,共30页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1)...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1)印度大陆北漂模型;(2)印度-亚洲初始碰撞时限;(3)青藏高原的古特提斯造山作用;(4)古近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缩短;(5)高喜马拉雅的深熔机制;(6)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限和差异性;(7)构造-剥蚀-气候相互作用与南亚季风;(8)青藏高原关键矿产资源的分布与成因;(9)青藏高原的活动断裂带与孕震机制;(10)碰撞后的印度板块何去何从——深部动力学过程。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当前研究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演化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板块构造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俯冲带变质作用与构造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泽明 丁慧霞 +2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杜瑾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77-3398,共22页
形成在汇聚板块边缘的俯冲带由俯冲岩石圈板块和上部岩石圈板块组成,具有不对称的热结构。俯冲岩石圈板块具有冷的地温梯度,而上部岩石圈板块具有热的地温梯度。俯冲板块的变质作用发生在5~15℃/km地温梯度下,可进一步划分为冷俯冲板块... 形成在汇聚板块边缘的俯冲带由俯冲岩石圈板块和上部岩石圈板块组成,具有不对称的热结构。俯冲岩石圈板块具有冷的地温梯度,而上部岩石圈板块具有热的地温梯度。俯冲板块的变质作用发生在5~15℃/km地温梯度下,可进一步划分为冷俯冲板块型(5~10℃/km)和热俯冲板块型(10~15℃/km),即西阿尔卑斯型和古巴型。俯冲带上板块的变质作用发生15~50℃/km地温梯度下,可进一步划为冷地壳型(15~25℃/km)和热地壳型(25~50℃/km),统称为科迪勒拉型。冷俯冲板块的变质作用是以大洋和大陆地壳岩石深俯冲到地幔,发生低温/高压及超高压变质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低温/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具有顺时针型P-T轨迹,其折返过程是以近等温或升温降压和部分熔融为特征。热俯冲板块型变质作用发生在年轻板块的正常俯冲和古老板块的平缓俯冲过程中。从大洋岩石圈初始俯冲到成熟俯冲,俯冲板块的地温梯度由热到冷,从热俯冲型转变成冷俯冲型。热俯冲板块的变质岩可具有顺时针型,也可具有逆时针型P-T轨迹,可以发生高温和高压下的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岩。俯冲带上板块的冷地壳型变质作用发生在构造挤压导致的加厚地壳环境,加厚的下地壳发生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可具有顺时针和逆时针型P-T轨迹。加厚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和高密度的基性残留体(弧榴辉岩)。热地壳型变质作用发生在构造伸展导致的减薄地壳环境。由于强烈的幔源岩浆增生和软流圈上涌,下地壳发生高温或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变质岩可具有顺时针型或逆时针型P-T轨迹。在岩浆弧加厚地壳的伸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高温和高压变质岩可以叠加超高温变质作用。俯冲带上板块的岩浆弧可能是超高温变质岩形成的最主要构造环境。上板块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以形成大体积的花岗岩,由此导致新生地壳组成和成分的分异,是大陆地壳生长和成熟的重要机制。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具有冷的地温梯度,可以发生高压麻粒岩和榴辉岩相变质作用。这些高级变质岩具有顺时针型P-T轨迹,在其折返过程中叠加中压、高温,甚至超高温变质作用。碰撞造山带下地壳的长期部分熔融可以形成不同成分的壳源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变质作用 P-T轨迹 部分熔融 构造机制
下载PDF
拉萨地体东部早侏罗纪变质和深熔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昕 张泽明 +1 位作者 田作林 李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46-2462,共17页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不仅记录了中生代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新生代的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且还记录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拉萨地体的拼合作用。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地区的片岩和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不仅记录了中生代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新生代的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且还记录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拉萨地体的拼合作用。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地区的片岩和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经历了峰期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中压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以及晚期的降温、降压过程。片岩记录了峰期矿物组合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退变质矿物组合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堇青石+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片岩的峰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条件约为720℃、0.9GPa;退变质条件约为670℃、0.59GPa以及480℃、0.12GP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石榴石长英质脉体具有显著的Eu元素正异常(δEu=3.57),为斜长石堆晶的产物。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片岩和脉体在早侏罗纪的181Ma和195Ma发生了变质和部分熔融作用。本文结合已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东久地区的高级变质岩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岩片,在早侏罗纪先后经历了相似温、压条件的变质作用,为南、北拉萨地体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侏罗纪 变质和深熔作用 拉萨地体 碰撞造山作用
下载PDF
有效全岩成分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变质相平衡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作林 张泽明 董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16-2630,共15页
变质相平衡模拟是变质岩领域近几十年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已经成为确定变质作用P-T-t轨迹和探索变质演化过程的有力工具。变质岩的矿物组合不但与其形成的温度(T)和压力(P)条件有关,而且受控于岩石的全岩成分(X)。但是变质岩通常是不均... 变质相平衡模拟是变质岩领域近几十年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已经成为确定变质作用P-T-t轨迹和探索变质演化过程的有力工具。变质岩的矿物组合不但与其形成的温度(T)和压力(P)条件有关,而且受控于岩石的全岩成分(X)。但是变质岩通常是不均匀的并且往往保留两期以上的矿物组合,因此计算不同成分域或不同变质演化期次的有效全岩成分是模拟P-T视剖面图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中-低温变质岩中,石榴石变斑晶的生长会不断地将其核部成分"冻结"而不参与后续变质反应,这导致根据实测全岩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无法有效地模拟石榴石幔部或边部生长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瑞利分馏法"和"球体积法"利用电子探针实测的石榴石成分环带可以模拟计算石榴石各个生长阶段所对应的有效全岩成分,本文推荐使用这两个方法来处理石榴石变斑晶的分馏效应问题。相比较而言,石榴石在高温变质岩中通常无法保留生长阶段的成分环带特征,这是因为石榴石成分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扩散再平衡,并同时与多数基质矿物达到热力学平衡,这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石榴石的分馏效应。但是高温变质岩通常会发生部分熔融并伴随熔体的迁移,进而改变岩石的有效全岩成分。因此,通过P-T视剖面图模拟熔体迁移前后的变质演化过程需要使用"相平衡法"计算迁移的熔体成分以及熔体迁移前后岩石的有效全岩成分。此外,后成合晶与反应边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退变质反应结构,但是后成合晶或反应边中的矿物之间并未达到热力学平衡。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矿物成分,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后成合晶或反应边中发生的平衡反应方程式,进而获取变质反应发生时的有效全岩成分并通过计算P-T视剖面图来估算退变质的温压条件。除此之外,岩石体系中三价铁(Fe2O3)和H2O含量的估算一直以来都是相平衡模拟研究中的难点,本文推荐使用P/T-X(Fe3+/Fetot,MH2O)视剖面图来确定这两个组分的含量,这是因为P/T-X图可以估算各个变质演化阶段或特定矿物组合的Fe2O3或H2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全岩成分 分馏效应 熔体迁移 后成合晶 相平衡模拟
下载PDF
大型仪器参与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爱丽 刘艳 +1 位作者 张泽明 史西志 《科教导刊》 2020年第26期48-49,共2页
文章通过阐述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大型仪器公共平台运行和学院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了大型仪器参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运用具体实验课程案例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实践初步探明了平台为本科生服务的可行性,形成了气质联用仪参与本科生... 文章通过阐述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大型仪器公共平台运行和学院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了大型仪器参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运用具体实验课程案例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实践初步探明了平台为本科生服务的可行性,形成了气质联用仪参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条件,浅述了大型仪器平台服务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机制和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 本科实验教学 参与机制
下载PDF
同轴凝血退针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汪继武 陈耀康 +3 位作者 张均 张凌 张泽明 林义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同轴凝血退针法在预防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中的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将134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分成两组:6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活检为对照组,73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目的探讨同轴凝血退针法在预防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中的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将134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分成两组:6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活检为对照组,73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采用同轴凝血退针法进行穿刺活检为研究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对照组气胸20例,发生率为32.7%,研究组8例(10.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例出血,发生率为24.5%,研究组7例出血,发生率为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轴凝血退针法穿刺并发气胸和出血的概率均低于传统方法。结论同轴凝血退针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中优于传统方法,并发症低,具有应用前景,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癌 穿刺活检 气胸 同轴凝血退针法
下载PDF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变泥质岩的逆时针P-T-t轨迹与构造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康东艳 张泽明 +3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向华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9-362,共14页
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代表岩浆弧的中-下地壳,是研究岩浆弧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对冈底斯弧东段布久地区的变泥质岩,即石榴石夕线石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岩石... 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代表岩浆弧的中-下地壳,是研究岩浆弧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对冈底斯弧东段布久地区的变泥质岩,即石榴石夕线石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岩石学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片岩由黑云母、白云母、石榴石、夕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钛铁矿、金红石组成,含或不含蓝晶石,经历了早期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与部分熔融,变质温压条件为~7kbar和~770℃,中期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与深熔作用,变质温压条件为~10. 5kbar和~775℃,以及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与熔体结晶作用,退变质温压条件为~7. 5kbar和~705℃,具有逆时针型的变质作用P-T-t轨迹。本文和现有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的早期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与部分熔融发生在~70Ma,后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与深熔发生在50~45M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与熔体结晶开始于45Ma,持续到25Ma。大体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地壳加热与加厚,以及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缩短与加厚是冈底斯弧表壳岩在晚中生代至早新生代被埋藏到下地壳,经历长期持续高温、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构造机制,而加厚岩石圈地幔在渐新世的拆沉导致了岩浆弧加厚下地壳的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浆弧 变泥质片岩 逆时针P-T-t轨迹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部分熔融 地壳加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