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荷剂量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谁更胜一筹? 被引量:2
1
作者 zhao y yANG W +1 位作者 TAN Z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39-1140,共2页
1研究背景 有资料显示,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 d内的复发率可高达近10%,而急性脑梗死后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发生率可高达30%,甚至更高。早期复发或SIP是影响患者预后的... 1研究背景 有资料显示,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 d内的复发率可高达近10%,而急性脑梗死后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发生率可高达30%,甚至更高。早期复发或SIP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降低起病7 d内卒中复发或SIP,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氯吡格雷 常规剂量 负荷剂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进展性卒中 早期复发
下载PDF
双足压电振子驱动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祥瑞 何勍 +1 位作者 赵彦东 杨金波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5-829,共5页
为比较驻波直线超声电机双驱动足同时驱动与交替驱动的两种工作模式,该文提出了一种多足驱动的超声电机振子。该振子双侧共有4个驱动足,其中一侧的2个驱动足实施同时驱动模式,另一侧的2个驱动足实施交替驱动模式,便于比较及分析两种模... 为比较驻波直线超声电机双驱动足同时驱动与交替驱动的两种工作模式,该文提出了一种多足驱动的超声电机振子。该振子双侧共有4个驱动足,其中一侧的2个驱动足实施同时驱动模式,另一侧的2个驱动足实施交替驱动模式,便于比较及分析两种模式之间的性能差异。通过有限元仿真确定了压电振子的结构尺寸、弯曲工作模态及固有频率,制作振子并开展了振子的振动特性和输出性能及其比较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励电压峰-峰值100 V、谐振频率26.30 kHz的条件下,交替驱动时空载速度和最大输出力比同时驱动提高了14%和40%。在交替驱动模式下,避免了因多个驱动足互相干扰动子而导致压电振子输出功率降低的问题,输出速度和输出力得以提高,与同时驱动模式相比,交替驱动模式有利于改善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电机 驻波 压电振子 弯曲模态 驱动模式
下载PDF
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岳天祥 赵娜 +37 位作者 刘羽 王轶夫 张斌 杜正平 范泽孟 史文娇 陈传法 赵明伟 宋敦江 王世海 宋印军 闫长青 李启权 孙晓芳 张丽丽 田永中 王薇 王英安 马胜男 黄宏胜 卢毅敏 王情 王晨亮 王玉柱 鹿明 周伟 刘熠 尹笑哲 王宗 包正义 赵苗苗 赵亚鹏 焦毅蒙 Ufra NASEER 范斌 李赛博 杨阳 John P.WILSON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3-1105,共23页
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和地球表层系统建模基本定理研究结果基础上,演绎提出了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对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空间升尺度、空间降尺度、空间插值、数据融合和模型-数据同化等算法进行了... 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和地球表层系统建模基本定理研究结果基础上,演绎提出了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对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空间升尺度、空间降尺度、空间插值、数据融合和模型-数据同化等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与传统算法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各种算法综合了外蕴量信息和内蕴量信息,同时运用了理论上完善的信息综合方法,使海拔高度曲面的升尺度均方根误差至少降低了9m,年平均气温未来情景的降尺度精度至少提高16%,年平均气温过去变化趋势的数据融合精度至少提高70%,年平均降雨量过去变化趋势的空间插值精度至少提高0.2%,碳储量的模型-数据同化精度提高了40%.文章最后讨论了生态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亟待解决的五大理论问题和四大应用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曲面建模 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 空间升尺度 空间降尺度 空间插值 数据融合 模型-数据同化 模型耦合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特征与演化过程 被引量:14
4
作者 汤艳杰 英基丰 +1 位作者 赵月鹏 许欣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9-1503,共15页
克拉通能否长期稳定存在,主要取决于岩石圈地幔的特征和属性.中生代以来,华北岩石圈地幔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导致了克拉通破坏.尽管目前取得了上述共识,但是对岩石圈地幔转变形式与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本文以华北克拉通... 克拉通能否长期稳定存在,主要取决于岩石圈地幔的特征和属性.中生代以来,华北岩石圈地幔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导致了克拉通破坏.尽管目前取得了上述共识,但是对岩石圈地幔转变形式与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本文以华北克拉通破坏前后岩石圈地幔的特征为视角,对华北不同时代幔源岩石及地幔捕虏体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上述问题的讨论提供新的思路.华北古生代岩石圈厚达200km,具有高度难熔、SrNd同位素富集的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特征;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具有易熔、同位素高度富集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和分布规律;在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厚约60~80km,具有易熔、同位素亏损的大洋型岩石圈地幔特征;中部带岩石圈厚度大于100km,岩石圈地幔具有上老下新的双层结构;西部岩石圈厚达200km,仍然保存有克拉通型古老地幔.岩石圈地幔组成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橄榄岩-熔体反应的方式实现的.古生代周边板块的多次俯冲作用使华北克拉通边缘地区岩石圈地幔的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叠加,促成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组成和性质的根本转变,导致克拉通破坏区域的面积占华北总面积的1/2以上.从克拉通破坏的峰期时间和破坏区域空间展布来看,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其驱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一级控制因素.造成东部岩石圈巨厚减薄的主导因素是俯冲板块回转、海沟后撤引起的大陆岩石圈伸展.俯冲板块机械侵蚀、熔流体交代作用造成的岩石圈弱化、非稳态地幔流动伴随的热-化学侵蚀和岩石圈局部拆沉共同加剧了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破坏 岩石圈地幔 捕虏体 板块俯冲 橄榄岩-熔体反应
原文传递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重建末次冰盛期以来青藏高原植被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秦锋 赵艳 曹现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713,共17页
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为理解高寒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重要证据.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利用孢粉化石等代用指标定量重建高寒植被的方法,阻碍了对青藏高原过去植被变化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孢... 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为理解高寒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重要证据.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利用孢粉化石等代用指标定量重建高寒植被的方法,阻碍了对青藏高原过去植被变化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孢粉数据,采用一种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利用孢粉数据重建青藏高原植被的模型,对比模型对现代样点的预测结果与样点实际植被及生物群区化法的重建结果,评估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孢粉-植被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现代孢粉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的现代样点植被与实际植被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生物群区化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重建青藏高原地区现代植被的准确性更高,可能更适用于该地区的古植被重建.基于51条孢粉化石记录,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了青藏高原2.2万年以来的植被变化,重建的古植被格局变化大体与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演化趋势一致.末次冰盛期时,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植被,亚热带森林分布于高原东南缘.高寒草原从末次冰消期开始扩张,并且在高原中部和东部逐渐形成地带性植被.高寒草甸从早全新世开始占据高原东部和东南部,高原开始形成从东南至西北分布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格局.中全新世时,亚热带森林向北扩张,反映最适宜期的植被状况.之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在晚全新世再次向南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重建 随机森林算法 生物群区化法 孢粉 末次冰盛期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前言:纳米医药前沿论坛专刊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宇亮 谭蔚泓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35-1136,共2页
纳米医药研究是医药健康领域的世界前沿课题.除基础研究以外,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检测等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纳米药物的小尺寸(通常至少有一维尺寸在10~100 nm)、大比表面和独特表面性质等特点使其能... 纳米医药研究是医药健康领域的世界前沿课题.除基础研究以外,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检测等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纳米药物的小尺寸(通常至少有一维尺寸在10~100 nm)、大比表面和独特表面性质等特点使其能够显著改变小分子药物的药代等行为和病灶靶向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并通过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来解决临床给药问题.脂质体、白蛋白-紫杉醇类纳米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大量使用,我国企业已生产8个批号的纳米药物,并有40多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医学检验与诊断领域,纳米技术催生了快速检测疾病标志物的微量、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技术与器件.然而,我国纳米医药领域的研究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既解决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引领领域的发展,又能实现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推动纳米医药的产业化服务于临床,是我国科学家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纳米技术 纳米医药 疾病标志物 难溶性药物 医药健康 医学检验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磁云内局部高温现象的起因研究
7
作者 王杰敏 冯恒强 +1 位作者 李洪波 赵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66,共8页
文章用三种方法分析了1998~2008年ACE卫星观测的17个存在持续时间大于2h的局部高温区的磁云事件.分析结果显示:磁云内部的大尺度局部高温区有5个很可能是耀斑加热的结果,有7个可能是由磁云在日地空间传播过程其本身的非均匀膨胀引起的,... 文章用三种方法分析了1998~2008年ACE卫星观测的17个存在持续时间大于2h的局部高温区的磁云事件.分析结果显示:磁云内部的大尺度局部高温区有5个很可能是耀斑加热的结果,有7个可能是由磁云在日地空间传播过程其本身的非均匀膨胀引起的,有4个可能是耀斑加热和磁云自身非均匀膨胀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1个磁云内部的大尺度局部高温区与耀斑加热和磁云自身非均匀膨胀都不相关,内部也没有发现磁场重联发生过或者存在的证据.该分析结果表明,磁云内部的大尺度局部高温现象可能主要是耀斑加热和非均匀膨胀单独作用的结果,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磁场重联在磁云内部的大尺度局部高温区的形成方面作用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云 高温区 耀斑加热 非均匀膨胀
原文传递
孢粉-气候定量重建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以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温度重建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琛 赵艳 +5 位作者 秦锋 郑卓 肖霞云 马春梅 李焕 赵文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7-994,共18页
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定量重建结果可为理解气候自然变率及其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与验证.然而,由于已有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重建结果的可信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高质量现代孢粉数据库... 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定量重建结果可为理解气候自然变率及其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与验证.然而,由于已有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重建结果的可信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高质量现代孢粉数据库的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包括现代孢粉数据筛选、训练集选择、主控气候因子分析、最优模型建立、评估检验和生态解释等多个步骤.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三个高分辨率孢粉记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全新世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最暖月温度(MTwa)约为10.4℃,随后温度逐步升高,在8.5~6ka BP达到全新世最高(约11℃).经历了早、中全新世的温暖气候后,温度持续降低1.2℃,在新冰期期间达到全新世温度最低值.除全新世整体变冷趋势外,MTwa还具有明显的500年周期波动,其信号强度随时间有所波动.温度的高(低)值与太阳活动的最大值(最小值)同相位变化,这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百年尺度气候波动很可能受到了太阳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重建方法体系 青藏高原 全新世 温度重建 周期
原文传递
中国东北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崔巧玉 赵艳 +3 位作者 秦锋 梁琛 李泉 耿榕蔚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48,共15页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亚夏季风影响范围的北界,是研究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理想区域.东北地区现代花粉数据的缺乏阻碍了该地区化石花粉记录的解译及古植被、古气候的定量重建.文章选取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森林、典型草原及草甸草原内共44...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亚夏季风影响范围的北界,是研究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理想区域.东北地区现代花粉数据的缺乏阻碍了该地区化石花粉记录的解译及古植被、古气候的定量重建.文章选取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森林、典型草原及草甸草原内共44个样点开展现代花粉与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聚类分析、指示值法和主成分分析被用于研究花粉数据的间断分布和连续变化趋势;相关分析与增强回归树分析用于确定主要的气候解释变量,而协惯量分析、冗余分析分别用于探查花粉-植被、花粉-气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表土花粉谱能够很好的代表植被类型.森林植被以高含量的乔木花粉(>70%)为特征,桦属为优势类群(含量>40%),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桤木属、落叶松属、松属等花粉;而典型草原则以草本花粉为主(>80%),以蒿属、藜科花粉占优势;(2)花粉组合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的相关性显著,表明花粉组合可用于指示东北地区温度和降水量变化;(3)蒿属/藜科比值、乔木/非乔木花粉比值在东北地区可分别作为湿度、温度的良好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现代花粉组合 花粉与植被关系 花粉与气候关系 气候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XRF岩芯扫描的Rb/Sr比值的古气候意义探讨——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涵菲 赵艳 +2 位作者 崔巧玉 任维鹤 李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91,共19页
XRF岩芯扫描技术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所获得的基于湖泊岩芯的Rb/Sr比值在古气候研究中被广泛用于表征流域化学风化的强度.然而在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影响Rb/Sr比值变化的因素不同,使得其古气候解释意义较为复杂.本研究选取青藏... XRF岩芯扫描技术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所获得的基于湖泊岩芯的Rb/Sr比值在古气候研究中被广泛用于表征流域化学风化的强度.然而在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影响Rb/Sr比值变化的因素不同,使得其古气候解释意义较为复杂.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湖泊沉积物岩芯,获取了高分辨率的XRF岩芯扫描Rb/Sr比值、传统XRF测试Rb/Sr比值、化学蚀变指数CIA以及其他古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不同指标间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细粒物质为主的沉积段,岩芯扫描Rb/Sr和CIA可作为指示化学风化强度的可靠指标;(2)岩芯扫描Rb/Sr和CIA的低值对应于总有机碳含量、乔木花粉含量、碳酸盐含量和C/N比值的高值,综合分析各古气候代用指标的指示意义,认为岩芯扫描Rb/Sr可指示亚洲夏季风强度的变化;(3)受"粒度效应"和测试精度限制,若尔盖岩芯25~0.3和56~47m沉积段的扫描Rb/Sr数据不适用于化学风化强度的重建,在今后若尔盖盆地古气候演化历史的重建工作中应加以注意.本研究指出,当涉及XRF岩芯扫描Rb/Sr在其他研究区古气候分析中的应用时,应通过多指标间的相互验证来明确其特有的古气候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比值 XRF岩芯扫描 湖泊沉积物 青藏高原 古气候意义
原文传递
122例不同表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盛伟利 张永祥 +4 位作者 尹凤先 赵莹 刘亚男 杨涛 廖建勇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支气管扩张症(支扩)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住院风险及预后的差异。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122例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支扩患者,按肺高分辨率CT结果分为囊状支...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支气管扩张症(支扩)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住院风险及预后的差异。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122例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支扩患者,按肺高分辨率CT结果分为囊状支扩与非囊状支扩患者,按临床症状分为干性支扩与咳嗽咳痰型支扩患者,按痰培养结果分为有细菌定植与无细菌定植患者。对比不同表型支扩患者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肺功能差异;随访1年,对比分析不同表型支扩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风险及预后差异。 结果干性支扩患者mMRC评分[(1.90±0.94)分比(2.90±1.09)分,t=-5.040]、LCQ评分[(16.20±4.60)分比(11.20±2.20)分,t=8.114]、SGRQ评分[(36.80±13.10)比(52.06±22.10),t=-4.78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8.45±26.50)比(52.22±20.60),t=3.458]、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72.20±26.32)比(63.10±21.42),t=2.058]、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5.14±20.52)比(58.12±19.82),t=4.546]、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76.24±28.40)比( 54.32±21.20),t=4.400]、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Z=-8.272)、1年内住院人数[6 (14.29%)比29 (36.25%),χ2=6.495]均轻于咳嗽咳痰型支扩患者(均P〈0.05);囊状支扩患者mMRC[(3.20±2.10)分比(2.10±1.40)分,t=3.131]、LCQ评分[(10.12±2.63)分比(16.22±3.22)分,t=11.365]、SGRQ评分[(54.80±18.12)分比(34.06±12.10)分,t=6.839]、FEV1%pred[(46.52±22.55)比(58.22±24.62),t=-2.611]、FVC%pred[(60.24±18.22)比(70.10±24.20),t=-2.547]、FEV1/FVC[(62.54±19.02)比(73.12±18.42),t=-3.025]、DLCO[(62.24±22.40)比(74.52±26.26),t=-2.627]、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Z=10.213)、1年内住院人数[21(46.67%)比14(18.18%),χ2=11.260]重于非囊状支扩患者;有细菌定植支扩患者mMRC[(2.38±1.45)分比(1.92±1.14)分,t=2.175]、LCQ评分[(12.82±2.12)分比(16.20±3.96)分,t=-6.140]、SGRQ评分[(54.22±21.50)分比(41.20±14.60)分,t=3.521]、FEV1%pred[(54.20±21.60)比(66.45±28.24),t=-2.668]、FVC%pred[(63.10±24.32)比(73.46±25.30),t=-2.177]、FEV1/FVC[(62.22±20.80)比(72.14±24.36),t=-2.243]、DLCO[(58.52±20.42)比( 69.22±25.60), t=-2.344]、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Z=19.352)、1年内住院人数[19(45.24%)比16(20.00%),χ2=8.575]重于无细菌定植支扩患者(均P〈0.05),不同表型支扩患者1年内死亡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囊状支扩及有细菌定植支扩患者临床症状重,急性加重及住院风险高;干性支扩患者病情较咳嗽咳痰型患者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表型 呼吸功能试验 细菌学
原文传递
北太平洋风暴轴“深冬抑制”现象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远冰 梁湘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5-894,共20页
北太平洋风暴轴存在一个"深冬抑制"现象,即它在本应最强的深冬时期却比秋末和春初时期弱.基于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ERA-40),文章使用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基于MWT的正则传输理论与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以及特征追踪技... 北太平洋风暴轴存在一个"深冬抑制"现象,即它在本应最强的深冬时期却比秋末和春初时期弱.基于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ERA-40),文章使用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基于MWT的正则传输理论与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以及特征追踪技术研究了该反常现象背后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深冬抑制是由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共同造成的,它们包含斜压正则传输、非绝热做功、能量通量辐合和摩擦耗散等.(2)斜压正则传输和非绝热做功在秋季达最强,这使得风暴活动在秋末比深冬强;而在春季,能量通量辐合增强,同时摩擦耗散在整个风暴轴区域大幅度减弱,两者共同的作用使得风暴轴在斜压性很弱的春初也比深冬时期要强.(3)深冬时期斜压正则传输的减弱(相比于秋末)是由于彼时急流位置靠南,其和风暴轨迹中心(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相距较远,急流和风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了抑制;而春季能量通量辐合的增强实际上源自从上游进入太平洋的风暴数目(强度)在春初时期的增多(增强).此外,正压正则传输在深冬抑制中的作用和具体动力过程在文中也做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轴 深冬抑制 多尺度子空间变换 正则传输 多尺度能量学 能量通量辐合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公认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单细胞RNA表达情况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青(译) 叶鹏(审校) +5 位作者 zhao y zhao Z Wang y Zhou y Ma y Zuo W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09,共1页
研究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存在相同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此,研究者基于公共数据库和最... 研究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存在相同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此,研究者基于公共数据库和最新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ACE2RNA在正常人肺中的表达谱。结果表明,ACE2的表达集中在一小部分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公共数据库 RNA表达 单细胞
原文传递
代谢健康的肥胖和腹型肥胖与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卫(译) 袁源(审校) +12 位作者 zhao y Qin P Sun HH Liu y Liu D Zhou Q Guo C Li Q Tian G Wu X Hu D Sun X Zhang M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9-839,共1页
代谢健康型肥胖是指具有正常代谢特征的肥胖人群。研究者在中国农村地区队列研究(the rural Chinese cohort study)的成年人中,探究了代谢健康型肥胖与高血压风险的关系。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中国成人9137名,在基线时(2007-2008年)... 代谢健康型肥胖是指具有正常代谢特征的肥胖人群。研究者在中国农村地区队列研究(the rural Chinese cohort study)的成年人中,探究了代谢健康型肥胖与高血压风险的关系。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中国成人9137名,在基线时(2007-2008年)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在2013-2014年进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队列研究 肥胖人群 腹型肥胖 2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 代谢特征 高血压
原文传递
美国1988-2008期间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认识水平、治疗和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玲玉 叶鹏 +2 位作者 Egan BM zhao y Axon RN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9-899,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美国 发生情况 认识水平 治疗 全民健康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在有症状的患者中,与传统危险因素相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更准确地预测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欧洲钙化性冠状动脉疾病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莉 叶鹏 +12 位作者 Nicoll R Wiklund U zhao y Diederichsen A Mickley H Ovrehus K Zamorano P Gueret P Schmermund A Maffei E Cademartiri F Budoff M Henein M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6-206,共1页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相对于传统危险因素对显著狭窄(冠状动脉狭窄〉50%)的预测价值。方法与结果:纳入来自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有症状的患者551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危险因素评...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相对于传统危险因素对显著狭窄(冠状动脉狭窄〉50%)的预测价值。方法与结果:纳入来自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有症状的患者551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危险因素评估、计算机断层冠状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coronary angiogram,CTCA)或常规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传统危险因素 钙化性 危险因素评估 冠状动脉造影 预测价值 血管造影 tomographic 高胆固醇血症 多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心脏病及非心脏病患者降低舒张压的效果:收缩压干预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青 叶鹏 +7 位作者 Khan NA Rabkin SW zhao y McAlister FA Park JE Guan M Chan S Humphries KH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566,共1页
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何种阈值时心血管事件增多仍然不明确。应用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的数据,研究者评估了1519例心血管病患者和7574位非心血管病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 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何种阈值时心血管事件增多仍然不明确。应用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的数据,研究者评估了1519例心血管病患者和7574位非心血管病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病患者 舒张压低 干预试验 收缩压 试验结果分析 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病患者
原文传递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2000-2016年发病率、风险因素和性别相关差异的趋势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青(译) 叶鹏(摘/审校) +6 位作者 Vikulova DN Grubisic M zhao y Lynch K Humphries KH Pimstone SN Brunham LR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7-1217,共1页
在过去的20年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然而,这些益处可能不会惠及到年轻患者。该研究旨在评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代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风险状况、性别差异和转... 在过去的20年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然而,这些益处可能不会惠及到年轻患者。该研究旨在评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代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风险状况、性别差异和转归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者利用该省心脏登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发病率 早发性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肿瘤特异性pH响应性肽修饰的多柔比星脂质体对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性和抗肿瘤活性
19
作者 zhao y 王盈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38,共1页
以具有肿瘤特异性、p H响应型和细胞穿透肽性能的多肽H7K(R2)2为靶向配体,p H响应型脂质体为载体,采用薄膜水化法结合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多柔比星(DOX)脂质体[DOXPSL-H7K(R2)2],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对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性和抗肿瘤... 以具有肿瘤特异性、p H响应型和细胞穿透肽性能的多肽H7K(R2)2为靶向配体,p H响应型脂质体为载体,采用薄膜水化法结合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多柔比星(DOX)脂质体[DOXPSL-H7K(R2)2],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对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性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特异性 pH 多柔比星 胶质细胞瘤细胞 抗肿瘤活性 靶向 胶质瘤细胞 硫酸铵梯度法 体外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