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3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组织工程中传统与仿生支架结构设计的差异
1
作者 赵越 许燕 +4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旭婧 陈宇彤 靳正阳 印治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58-3468,共11页
背景:多孔支架作为新骨生长的临时基质在骨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多孔支架的结构设计是骨修复过程中的研究重点。目的:综述传统支架(规则、均匀的支架)和仿生支架(不规则、不均匀的支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检索中... 背景:多孔支架作为新骨生长的临时基质在骨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多孔支架的结构设计是骨修复过程中的研究重点。目的:综述传统支架(规则、均匀的支架)和仿生支架(不规则、不均匀的支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EI等数据库,选取2008年1月至2024年3月发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骨小梁,传统支架,骨修复,三周期极小曲面”,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bionic scaffolds,bone trabeculae,traditional scaffolds,bone repair,TPMS”。最终纳入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支架的结构设计是实现骨修复和骨再生的关键,骨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传统的规则多孔支架因简单的制造流程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然而这类支架往往缺乏生物活性,难以模拟自然骨组织的复杂微环境,限制了其在促进细胞增殖和骨再生方面的能力。相反,仿生支架通过模拟自然骨组织的结构特征,提供了更适宜的生理微环境,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新骨的形成,为骨缺损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仿生支架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长期稳定性等因素仍需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仿生支架 骨小梁 传统支架 骨修复 三周期极小曲面 拓扑优化 结构设计 单胞阵列
下载PDF
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早期预测临床标本中存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性
2
作者 赵悦 王昊然 +3 位作者 程美锦 王伟 梁瑞霞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估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用于早期预测临床标本中存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新发肺部疾病就诊且涂片显微镜检查报告阳性结果的患者和... 目的:评估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用于早期预测临床标本中存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新发肺部疾病就诊且涂片显微镜检查报告阳性结果的患者和分离培养鉴定出NTM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作为患者分离鉴定出NTM预测指标的准确性。对研究期间培养鉴定为NTM的患者,分析其获得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的比例,了解此预测指标的敏感度;分析涂片阳性的结核病患者中出现Xpert检测阴性结果的比例,了解预测指标的特异度。结果:在纳入的涂片阳性患者中,8.22%(202/2458)的患者同期开展的Xpert检测结果为阴性。在148例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且具有同期培养鉴定结果的患者中,138例(93.24%)培养鉴定出NTM,表明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早期预测临床标本中存在NTM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增加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结果的附加条件后,预测的准确性达到100.00%(73/73),但预测敏感度大幅降低(37.61%,44/117)。在分离鉴定为NTM病的患者中,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预测NTM存在的敏感度为39.78%(109/274),而在涂阳结核病患者中,该指标的特异度为99.56%(2256/2266)。结论:在疑似结核病患者中,涂片阳性/Xpert阴性结果是一项早期、可靠的NTM分离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性细菌 分枝杆菌属 诊断 鉴别 预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动力机制及其远程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德民 王杰 +3 位作者 姜淮 赵悦 郭铁鹰 杨巍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9,共16页
作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以来的地球节律构造事件中最典型、最显著的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其构造地貌特征及其重要性,内部单元组成,构造演化历程及动力机制,以及对周边盆地乃至整个中国大陆的影响及远程效应至今一直是学术关注... 作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以来的地球节律构造事件中最典型、最显著的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其构造地貌特征及其重要性,内部单元组成,构造演化历程及动力机制,以及对周边盆地乃至整个中国大陆的影响及远程效应至今一直是学术关注的焦点。本文重新圈定了青藏高原构造地貌范围,确立了其在全球构造中的地位。青藏高原的远程效应向南北两侧延伸,北到北冰洋,南到太平洋,总体上围绕东经105°经线穿越了整个亚洲大陆,本文采用东经105°所在经线大圆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该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青藏高原处于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南北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的交汇处,其内部的帕米尔高原更是区域构造的中流砥柱。青藏高原起源于帕米尔高原,它是一个印支期的热穹窿,晚期转化出一条直径200 km的异常重力柱,垂直下沉至600 km,构成一个垂向上的挤压-伸展构造,完成于白垩纪。以它为中心向东西扩展,东边三条、西边一条水平方向挤压-伸展构造。喜山期它还遭受到岩体的侵入,白垩系基本上未变形。古近纪,印度陆块与亚洲陆块碰撞,形成先压后升的雄伟的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它为中心向北扩展,第四纪3个地幔枝上升,导致整个青藏高原上升。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机制模型:早期表现为地质体在垂向上的离心运动和在水平上的伸展运动;后期是以挤压为主的阶段,表现为地质体在垂向上的向心运动和水平上的挤压运动。从驱动力的角度,早期以热能为主驱动力,后期以重力势能为主驱动力。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形成演化是欧亚陆块新生代最令人瞩目的地质事件,其直接影响到岩石圈浅部及地壳表层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地形地貌、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产生了具有举足轻重的近区及远程效应。3个远程效应分别是贝加尔湖裂谷、汾渭裂谷以及东非三叉裂谷的形成。本文最后对印支运动的命名和穿时问题、印支运动起止时间和类型、青藏高原是研究各类造山带的最佳基地、喜马拉雅造山带东西构造结的确定和帕米尔高原四维动力学模型的探索等5个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地热能 地幔枝 动力机制 构造演化 远程效应
下载PDF
羟基乙酸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对其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吴亭妍 赵玥 付明婧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羟基乙酸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皮损情况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笔者医院收治的106例寻常痤疮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3例,分组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羟基乙酸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皮损情况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笔者医院收治的106例寻常痤疮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3例,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实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联合羟基乙酸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进行治疗4周,并进行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皮损情况、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粉刺各项及瘙痒和疼痛、尴尬、购物和家庭劳动、衣物和食物、社交和休闲、体育活动、学习和工作、个人关系、睡眠、治疗各项评分均降低,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血清Nesfatin-1、TLR2水平均降低,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皮肤皮脂分泌量均减少,联合治疗组少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则增多,且联合治疗组多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乙酸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提高其皮肤屏障功能的同时改善患者皮损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羟基乙酸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皮损情况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研究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映兰 赵越 +6 位作者 龙艳芳 田凌云 李博雅 胡宁宁 甫凤 唐小贵 杨梦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对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我国面向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和提取,采用描述... 目的:对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我国面向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和提取,采用描述性分析及主题分析法对提取结果进行整理。结果:共检索到1678篇文献,最终纳入19篇文献。研究以横断面研究和类实验研究为主,主要发现包括死亡教育需求、死亡教育内容、死亡教育开展方式等。结论:目前,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未来应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进一步重视死亡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丰富死亡教育开展方式、完善死亡教育研究工具等,推动我国临床护士死亡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死亡教育 安宁疗护 护理 范围综述
下载PDF
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向前 张舒 +5 位作者 刘冬碧 赵越 王佐乾 杨小林 夏颖 吕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在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田、一季中稻田及再生稻田3种种植模式稻田采集土壤样品86个。调查了土壤样品中滴滴涕(DDTs,包括o,p′-DDT、p,p′-DDT、p,p′-DDE、p,p′-DDD)、六六六(HCHs,包括α-HCH、β-HCH、γ-HCH、δ-HCH)、甲胺... 在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田、一季中稻田及再生稻田3种种植模式稻田采集土壤样品86个。调查了土壤样品中滴滴涕(DDTs,包括o,p′-DDT、p,p′-DDT、p,p′-DDE、p,p′-DDD)、六六六(HCHs,包括α-HCH、β-HCH、γ-HCH、δ-HCH)、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吡虫啉、啶虫脒、三环唑、戊唑醇、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乙草胺及异丙甲草胺等25种农药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3种农药为当前常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87.21%),杀菌剂三环唑(91.86%)及戊唑醇(72.09%),其残留均值分别为0.0397、0.0734 mg/kg及0.0276 mg/kg;已经禁用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o,p′-DDT、p,p′-DDT、p,p′-DDE、p,p′-DDD)仍能检出,检出率为36.05%~66.28%。3种模式田块中检出的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历史上滴滴涕的使用。杀虫剂吡蚜酮及杀菌剂三环唑在再生稻田的残留量均值显著高于中稻-油菜/小麦轮作田及一季中稻田;但其他农药在不同种植模式稻田中的残留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江汉平原农药残留的治理及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中稻-油菜/小麦轮作 一季中稻 再生稻 稻田 农药残留
下载PD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葆丽 高泳 +4 位作者 李圣鑫 叶凡希 赵月 赵艺桦 吕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在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赛后发展原则。研究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北京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在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赛后发展原则。研究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北京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对北京冬奥遗产明晰自身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系统的发展本质、平衡的发展向度、统一的发展愿景和关联的发展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基于此,研究将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总结为“冬奥遗产与生态环境共容”“冬奥遗产与社会发展共融”以及“冬奥遗产与经济发展共荣”,同时提出以人为本、协调共治、共建、共享和循序渐进4项赛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期为北京冬奥遗产的赛后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北京冬奥会 可持续发展 冬奥遗产 联合国
下载PDF
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裴琛 李宁 +5 位作者 孙巧玲 张雪 吕颀 赵月 李文桓 周玉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18,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肠造口患者护理信息系统,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提升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小组会议法构建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将其嵌入护理信息系统,并于2023年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应用。对...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肠造口患者护理信息系统,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提升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小组会议法构建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将其嵌入护理信息系统,并于2023年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应用。对比系统应用前后肠造口患者入院评估、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疼痛评估、出院评估的完成率及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调查护士对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系统后,干预组肠造口患者的入院评估率(100.0%)、风险评估率(94.5%)、健康教育率(100.0%)、疼痛评估率(96.4%)、出院评估率(100.0%)均较系统应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各条目中除使用必要的辅助产品外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满意度大于90.0%。结论:应用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措施的落实率,提升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进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信息系统 应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烧蚀型热防护系统概率设计与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睿 祝文祥 +7 位作者 张澳 侯望墅 宋树丰 刘许旸 李晨光 赵月 张凯 姚建尧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2-768,共7页
为在保障热防护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减轻重量,本文建立考虑多源不确定性的烧蚀型热防护系统的概率设计和可靠性评估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系统热响应,通过试验测试与数值模型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构建热防护系统的不确定性输入参... 为在保障热防护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减轻重量,本文建立考虑多源不确定性的烧蚀型热防护系统的概率设计和可靠性评估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系统热响应,通过试验测试与数值模型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构建热防护系统的不确定性输入参数与目标输出的代理模型,基于代理模型与蒙特卡洛方法进行热防护系统目标变量的概率特性分析。采用Sobol指标对不确定性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以系统可靠性为指标进行概率设计。该方法针对来流、几何以及材料属性等多源不确定性进行热防护系统的概率设计与可靠性评估,以二维平板模型为例,计算热防护系统最高背温的概率特性以及不确定性参数的灵敏度,得到了不同涂层厚度情况下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与安全系数 n =1.5的设计相比,概率设计减重达到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型热防护系统 不确定性 代理模型 概率设计 可靠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DRG的外科患者耗材成本管控研究——以胸部大手术组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虞丽娟 赵跃 +1 位作者 吴勇 裘燕飞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耗材成本管控的有效途径。方法:数据样本来自某省级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患者信息,选择耗占比高、手术量大的5447例胸部大手术患者数据,对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胸部外科患者所使用的耗材中,吻合器... 目的:探讨外科耗材成本管控的有效途径。方法:数据样本来自某省级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患者信息,选择耗占比高、手术量大的5447例胸部大手术患者数据,对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胸部外科患者所使用的耗材中,吻合器钉仓、护理耗材、止血耗材与住院费用有显著线性关系,不同医疗组耗材使用金额具有显著差异,吻合器钉仓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结论:建议通过组建医院运营管理团队、建立医用耗材点评机制、完善激励考核制度、积极落实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搭建智能术式套包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外科耗材的成本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外科手术 耗材成本管控
下载PDF
心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辅助诊断左心房非活动性黏液瘤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雪娟 王钰 +4 位作者 赵玲敏 赵月 宋文娟 刘利萍 谷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余,反复头晕1年余”于2022年1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组”,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血压控制平稳。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晕,无头疼、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余,反复头晕1年余”于2022年1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组”,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血压控制平稳。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晕,无头疼、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麻木等。既往无特殊。查体:血压135/80 mmHg,体温36.5℃,神志清楚,步行入院,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超声造影 心肌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红 赵越 由淑萍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3期352-35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校护理学专业2020级和2021级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2020级为对照组(n=281),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21级为试验组(n=184),采用基于BOP... 目的探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校护理学专业2020级和2021级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2020级为对照组(n=281),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21级为试验组(n=184),采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比较两组的成绩,同时采用“自主学习问卷”和“软技能问卷”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软技能。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综合案例考核的成绩分别为(91.26±6.46)和(86.37±4.25)分、(78.06±4.21)和(70.62±3.26)分、(86.93±5.86)和(74.42±4.02)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软技能得分分别为(77.86±8.68)和(63.53±6.64)分、(137.93±18.84)和(118.28±15.12)分。试验组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软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软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基础护理学
下载PDF
血清中DNA聚合酶α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和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越 刘静 +2 位作者 张晓敏 崔雨婷 王培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DNA聚合酶α(DNA polα)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AD痴呆(DAT)期患者100例作为DAT组,轻度认知障碍(MCI)期患者43例作为MCI组;... 目的探究血清中DNA聚合酶α(DNA polα)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AD痴呆(DAT)期患者100例作为DAT组,轻度认知障碍(MCI)期患者43例作为MCI组;同期,选取68例同年龄组别的健康者作为HC组。检测各组血清样本中DNA polα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A polα在A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DAT组血清DNA polα表达水平高于MCI组(P<0.05)和HC组(P<0.001),随着AD病程发展,DNA polα表达水平有递增趋势。DNA polα表达水平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0.1553、-0.2037,P<0.05)。DNA polα诊断DAT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412;DNA polα诊断MCI期的AUC为0.546,灵敏度为0.977,特异度为0.250;DNA polα鉴别诊断MCI期和DAT期的AUC为0.664,灵敏度为0.780,特异度为0.535。结论DNA polα在DAT期AD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AD病程发展存在一定联系,推测DNA polα有可能是诊断AD潜在的血液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α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莉 张萌 +3 位作者 罗丽燕 韩梅 赵月 宋东红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1月至8月于生殖中心门诊确诊为PCOS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至4月确诊的41... 目的评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1月至8月于生殖中心门诊确诊为PCOS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至4月确诊的41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基于TPB生活方式管理),2022年5月至8月确诊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常规生活方式管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BMI和腰臀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分、体质量和不孕症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TPB生活方式管理降低了患者的BMI和腰臀比,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改善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活方式管理 计划行为理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抑尘液滴对煤表面动态润湿特征模拟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方伟 彭莹莹 +2 位作者 张金宜 赵月 李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1940,共10页
在煤体表面喷洒抑尘液是涉煤工业企业常用抑尘手段,而抑尘液滴撞击煤表面的润湿过程对抑尘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抑尘液滴在煤表面动态润湿过程以及进一步评估液滴润湿性能,提出了液滴撞击煤表面过程中动态润湿指标,基于CLSVOF数值... 在煤体表面喷洒抑尘液是涉煤工业企业常用抑尘手段,而抑尘液滴撞击煤表面的润湿过程对抑尘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抑尘液滴在煤表面动态润湿过程以及进一步评估液滴润湿性能,提出了液滴撞击煤表面过程中动态润湿指标,基于CLSVOF数值模拟法研究了液滴在煤表面动态润湿过程;利用无量纲润湿长度和无量纲润湿面积评价该过程中体现的润湿性能,并得出最大无量纲润湿长度与最大无量纲润湿面积相关理论表达,同时与表面张力的润湿性评估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LSVOF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液滴在煤表面的撞击以及动态润湿过程,可用来评估液滴对煤的动态润湿能力。液滴滴落在煤表面上,首先展铺为圆盘状,达到最大展铺时,圆盘边缘与中心存在速度差。当速度差较小时,液滴回缩汇聚成为一个液滴;当速度差较大时,液滴出现断裂行为,形成许多微小液滴。液滴粒径越大,断裂行为越早出现、现象越明显。一旦液滴在煤表面发生破裂,无量纲润湿长度与无量纲润湿面积并不是保持着一致性变化趋势,无量纲润湿面积评估能力更佳。液滴粒径相同时,撞击煤表面的韦伯数越大,润湿能力越好;相同速度下增加粒径对液滴润湿能力影响较小。与表面张力相比,无量纲润湿长度和无量纲润湿面积具有更好的液滴润湿性评估能力,体现出在润湿剂评价、优选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 动态润湿 无量纲润湿参数 润湿性评估 CLSVOF
下载PDF
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昕 张立志 +1 位作者 赵跃 曾彭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147-152,共6页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高效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马铃薯需水量大,生育期间的降水量无法满足其正常水分需求,因此对灌溉水的依赖度高。然而,我国淡水资源短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灌溉水管理粗放、节水灌溉制...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高效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马铃薯需水量大,生育期间的降水量无法满足其正常水分需求,因此对灌溉水的依赖度高。然而,我国淡水资源短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灌溉水管理粗放、节水灌溉制度不合理、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亟需探索马铃薯节水高效灌溉技术体系。本文从需水规律、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方面综述了马铃薯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马铃薯高效用水理论,为马铃薯稳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肥一体化 需水规律 灌溉制度 灌水技术
下载PDF
活塞压缩机整机振动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学森 王一婷 +3 位作者 赵月 葛盼 卢翰斌 翁晨昊 《真空》 CAS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为验证新设计的活塞压缩机整机运转的可靠性,对压缩机进行有限元模态仿真分析和临界振动响应测试。首先建立活塞压缩机的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优化,设置工作边界条件后,完成有限元模态仿真分析,获得压缩机在此条件下的整机临界振动... 为验证新设计的活塞压缩机整机运转的可靠性,对压缩机进行有限元模态仿真分析和临界振动响应测试。首先建立活塞压缩机的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优化,设置工作边界条件后,完成有限元模态仿真分析,获得压缩机在此条件下的整机临界振动响应频率理论分析结果。然后对压缩机整机进行临界振动响应测试,获得压缩机前六阶的实时工作模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存在一些误差,但规律一致,整机不会发生破坏性临界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压缩机 振动 分析 测试
下载PDF
谷子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思宇 刘超 +5 位作者 马赟骁 任超 格桑拉毛 赵玥 王晨晨 甄晓溪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作为古老的驯化作物之一,谷子在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谷子是重要的杂粮作物,其籽粒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C4光合、小的二倍体基因组、抗逆、适应性强等特点。自2012年谷子基因组测序项目完成以来,谷... 作为古老的驯化作物之一,谷子在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谷子是重要的杂粮作物,其籽粒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C4光合、小的二倍体基因组、抗逆、适应性强等特点。自2012年谷子基因组测序项目完成以来,谷子已经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谷子基因组学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比较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基于测序的基因分型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极大地推动了谷子遗传学的研究。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谷子已成为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和推动有机旱作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作物。近年来,谷子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品种选育方面缺乏突破,不能满足现代有机旱作需求,主要原因在于谷子育种仍然依托传统育种手段。谷子基因组学的发展为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文章综述了谷子全基因组测序历史与现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基于谷子全基因组序列发掘基因资源取得的成果。谷子功能基因组学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必将促进高效、精准谷子育种体系的构建,加快突破性谷子品种的培育,满足产业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基因组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转化 基因挖掘
下载PDF
改进UNet-VAE网络的土壤多类型孔隙三维分割方法
19
作者 韩巧玲 宋美慧 +2 位作者 席本野 赵玥 赵燕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89,共9页
不同类型土壤孔隙结构会随生物活动和非生物作用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其生态功能,准确分割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对于研究孔隙结构与生态功能演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个类别孔隙的分割方法分割精度低、分类标准单一、鲁棒性差,无法准确... 不同类型土壤孔隙结构会随生物活动和非生物作用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其生态功能,准确分割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对于研究孔隙结构与生态功能演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个类别孔隙的分割方法分割精度低、分类标准单一、鲁棒性差,无法准确分割和判别生物孔隙、裂隙等相交部分孔隙结构的问题。该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孔隙尺度差距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UNet-VAE网络模型,实现土壤多类型孔隙分割。改进UNet-VAE网络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注意力模块,以实现多尺度信息融合和冗余信息筛选。结合变分自动编码器生成网络(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引入噪声和辅助损失函数,以增强网络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UNet-VAE方法在土壤多类型孔隙(裂隙、生物孔、不规则孔隙和球状孔隙)三维分割中达到了93.83%的平均准确率,与次优VNet方法相比,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提升了3.32,5.06,8.97和8.63个百分点,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孔隙4项指标分别提升了4.88,15.46,15.70和15.50个百分点,表明改进UNet-VAE法可准确分割多类型孔隙,也验证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多类型孔隙判别的有效性,可为揭示土壤孔隙结构与演化研究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孔隙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3D UNet 注意力模块
下载PDF
从华北燕辽岩床群到哥伦比亚超大陆巨型裂谷系——燕辽大火成岩省近20年研究回顾与展望
20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3 位作者 裴军令 杨振宇 胡国辉 张琪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3-798,共16页
近20年的研究工作表明,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侵入到中元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大规模辉绿岩床群构成了一个1.32 Ga的基性大火成岩省。该大火成岩省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白云鄂博矿区富稀土-铌火成碳酸岩相伴生。大火成岩省、沉积地层对比和... 近20年的研究工作表明,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侵入到中元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大规模辉绿岩床群构成了一个1.32 Ga的基性大火成岩省。该大火成岩省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白云鄂博矿区富稀土-铌火成碳酸岩相伴生。大火成岩省、沉积地层对比和古地磁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燕辽大火成岩省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代理姆-加里温库大火成岩省是被大陆裂解分割开来的同一个基性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显示1.8~1.3 Ga期间华北克拉通北-北东缘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北缘在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中长期相邻(连)。全球1.4~1.3 Ga大火成岩省及基性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显示,这些全球广泛分布的大火成岩省或基性岩浆活动主要形成于裂谷环境。结合1.4 Ga左右哥伦比亚超大陆古地理重建结果,发现在哥伦比亚超大陆中存在沿劳伦(北美+格陵兰)克拉通西缘、西伯利亚克拉通西缘及北缘、波罗地克拉通东南缘、西非克拉通西缘及北缘、亚马逊克拉通西南缘、刚果/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南缘及东缘、卡拉哈里克拉通东缘、华北克拉通北缘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北缘分布,长度>15000 km的巨型裂谷系。该巨型裂谷系由一个主裂谷带和三个分支裂谷组成,其中主裂谷带和位于华北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之间的分支裂谷发展成了大洋,并导致了大陆分离;而位于西伯利亚东缘、格陵兰北缘和波罗地东缘的1.38 Ga分支裂谷,以及位于北美北缘和西伯利亚西南缘的1.35~1.32 Ga分支裂谷则为夭折裂谷,未导致大陆裂离。这一巨型裂谷系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标志,并可能是其最终裂解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虽然全球两个最大规模的火成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即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的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和北美克拉通西缘的Mountain Pass超大型稀土矿床在哥伦比亚超大陆中并不相邻(相连),但却可以通过1.4~1.3 Ga巨型裂谷系相联系起来,显示这一巨型裂谷系控制了白云鄂博和Mountain Pass大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并具有较好的稀土及金属成矿潜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燕辽辉绿岩床群侵位机制与岩浆补给系统,岩床侵位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定量估算及其环境效应,哥伦比亚超大陆中1.4~1.3 Ga巨型裂谷系的形成机制、深部动力学背景、环境效应及资源能源潜力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床群 大火成岩省 超大陆裂解 古地理重建 哥伦比亚超大陆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