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台风边界层湍流小波分析
1
作者 涂朝勇 赵中阔 +3 位作者 黎伟标 陈淑敏 陈逸伦 张奡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4-568,共15页
利用小波变换(WT)对香港天文台飞机观测台风“妮妲”(1604)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不稳定、不均匀的台风边界层中湍流涡旋的垂直传输作用。在0.1~5 Hz惯性子区内横风和顺风分量功率谱密度能较好符合-5/3幂律。小波分析显示:横风的小波功率... 利用小波变换(WT)对香港天文台飞机观测台风“妮妲”(1604)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不稳定、不均匀的台风边界层中湍流涡旋的垂直传输作用。在0.1~5 Hz惯性子区内横风和顺风分量功率谱密度能较好符合-5/3幂律。小波分析显示:横风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 km之下,顺风分量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6km之间;眼区动量通量的主要贡献尺度为2.3 km,眼区外主要贡献尺度在1~2 km,中低层为较小尺度(<1.0km);湍流功能(TKE)的生成尺度主要集中在4 km之下。这项研究定量描述了南海北部台风边界层各个区域湍流结构的差异特征,讨论了对台风边界层通量参数化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台风 边界层 湍流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迁移体相关基因在人肝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赵忠扩 陆飞 +1 位作者 董锐 张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6-1001,共16页
迁移体(migrasome)是由迁移细胞产生的细胞器,在胚胎发育、机体免疫反应和肿瘤转移等细胞生物学行为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作用,然而其在人(Homo sapiens)肝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了探究迁移体相关基因对肝癌患者恶性进展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迁移体(migrasome)是由迁移细胞产生的细胞器,在胚胎发育、机体免疫反应和肿瘤转移等细胞生物学行为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作用,然而其在人(Homo sapiens)肝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了探究迁移体相关基因对肝癌患者恶性进展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迁移体相关标志基因TSPAN4、TSPAN7、KIF5B、MYO19、DNM1L mRNA表达水平;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上述基因对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利用临床生信之家(assistant for clinical bioinformatics,ACLBI)网站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平台及Cytoscape软件开展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Huh7中转染合成siRNA,用CCK8法评估转染TSPAN4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TSPAN4蛋白的表达分布;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利用划痕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TSPAN4后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TSPAN4、TSPAN7、KIF5B、MYO19、DNM1L mRNA在肝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FDR<0.001),其中TSPAN4、MYO19、DNM1L mRNA表达显著影响肝癌患者的预后(P<0.05)。TSPAN4、TSPAN7、KIF5B、MYO19、DNM1L mRNA表达影响肝癌患者多项基因表达水平,其中迁移体最主要的标志基因TSPAN4与多项免疫相关的细胞增殖、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功能相关(FDR<0.05),并参与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周期、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FDR<0.05)。敲低TSPAN4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uh7的细胞增殖能力,并使处在G2/M期细胞的百分率增加,敲低TSPAN4还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uh7的细胞迁移能力。本研究证明迁移体相关标志基因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TSPAN4基因能影响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迁移体 标志基因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姚海波 张人超 +2 位作者 胡俊峰 赵忠扩 邵钦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8期3001-300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符合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符合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患者29例,占同期1741例胃癌患者的1.7%。其中>70岁17例,占58.6%。男性25例,占86.2%。术后病理分期以早期胃癌为主(63.2%)。29例即时性双原发癌中,结直肠癌8例(27.6%),其次为食管癌7例(24.1%)。其余包括肺癌6例(20.7%),胰腺癌2例(6.9%),前列腺癌2例(6.9%),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3.4%),壶腹部肿瘤1例(3.4%),胆管癌1例(3.4%),喉癌1例(3.4%)。手术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21.0个月与13.0个月,P=0.014)。结论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胃癌早期的患者。在合并肿瘤中,以结直肠癌为主,应重视消化系统的筛查。治疗上应尽可能对每一原发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即时性双原发癌 消化道肿瘤
原文传递
新时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推广普及的关键 被引量:10
4
作者 牟一平 赵忠扩 牟永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1-563,共3页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技术上安全可行并有微创优势,在部分微创胰腺中心已成为常规术式。然而,LPD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如何顺利推广普及成为新时期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基层医院如何...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技术上安全可行并有微创优势,在部分微创胰腺中心已成为常规术式。然而,LPD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如何顺利推广普及成为新时期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LPD、LPD能否用于恶性肿瘤以及如何培养新生代LPD能手等新时期LPD推广普及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施永康 牟一平 +6 位作者 王元宇 钱振渊 金巍巍 姚海波 赵忠扩 许晓东 邵钦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2497-250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患者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3例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瘤出现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患者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3例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瘤出现在术后6个月(含6个月),1例出现在术后10个月,1例出现在术后30个月。排除腹腔及远处转移,5例穿刺孔种植转移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和切口疝发生。随访截止时,2例已死亡,分别生存13和24个月;3例仍健在,随访最短7个月,最长19个月。结论穿刺孔种植转移瘤位置表浅,手术切除肿瘤并不困难,对于无腹腔内和远处复发转移的患者,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穿刺孔 种植转移 治疗
原文传递
Electric field soundings and the charge structure within an isolated thunderstorm 被引量:8
6
作者 zhao zhongkuo Qie XiuShu +6 位作者 Zhang TingLong Zhang Tong Zhang HongFa Wang Yong She Yong Sun BaoLai Wang HuaiB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9期874-878,共5页
A strong electric (E) field sounding system wa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E-field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GPS data along the sounding path. In the summer of 2008, in situ measureme... A strong electric (E) field sounding system wa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E-field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GPS data along the sounding path. In the summer of 2008,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E-field inside the thunderstorms were conducted in Pingliang, Gansu Provience,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an X-band weather radar. One E-field profile inside a thunderstorm was successfully acquired. The sounding data indicated four charge layers along the sounding trajectory, three in-side the thuderstorm and one at its lower boundary. The lower cloud boundary charge layer was negative, acting as a screening layer, and laid between 4.3 to 4.5 km a.s.l. The lower positive charge center (LPCC) existed between 4.5–5.3 km a.s.l. (from 3°C to -2°C);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area was present between 5.4–6.6 km a.s.l. (-3°C to -10°C); the upper positive charge layer was between 6.7–7.2 km a.s.l. (-11°C to -14°C).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tripole charge structure inside thunderstorms (above 0°C isotherm altitude), but the LPCC is much larger-than-usual in Chinese inland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UNDERSTORM ELECTRIC field SOUNDING ELECTRIC charge structure Chinese INLAND PLATEAU charging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