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幔不均一性与地幔循环的多维表征和原因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建平 刘为先 +3 位作者 王伟 马强 吴树成 戴宏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2-679,共18页
地幔早先经核-幔-壳分异形成,后受不同尺度对流和循环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均一性特征。近三十年来,地幔化学通过研究大洋玄武岩发现了多样地幔端元和非放射性同位素证据并证明了地幔不均一性,逐渐建全了地幔地球化学体系。然而,地幔不均... 地幔早先经核-幔-壳分异形成,后受不同尺度对流和循环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均一性特征。近三十年来,地幔化学通过研究大洋玄武岩发现了多样地幔端元和非放射性同位素证据并证明了地幔不均一性,逐渐建全了地幔地球化学体系。然而,地幔不均一性如何对应于时空尺度的地幔循环,以及地球演化如何影响地幔不均一性等,仍不清楚。此外,地球物理研究显示,岩石圈厚度差异、中下地幔的波速异常体以及俯冲板片形态的观测为纵横向对流系统提供了空间不均一性证据支持。联合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研究地幔不均一性至关重要,用好透视地幔成分与结构的“双目镜”已成为共识。本文从地幔不均一性结合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现今及历史时期的洋陆格局的对比,多维度联系地幔循环和演化,思考了超大陆旋回与地幔不均一化的内在逻辑。强调了从全球演化角度看地幔不均一性的重要性和提出多手段联合建立地幔循环驱动模型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循环 地幔不均一性 地球化学场 地球物理场 超大陆旋回
下载PDF
德语国家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模式及启示
2
作者 周奕珺 李俊 郑建萍 《职教通讯》 2024年第5期5-15,共11页
德语国家中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职业教育久负盛名,协同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是三个国家进入20世纪后应对内部优化与外部挑战作出的创新变革。在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奥地利高等职业学校以及瑞士应用科学大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德语国家中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职业教育久负盛名,协同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是三个国家进入20世纪后应对内部优化与外部挑战作出的创新变革。在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奥地利高等职业学校以及瑞士应用科学大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参与主体与协同路径基础上,厘清了三者分别代表“混合”“衔接”“升级”的协同形式,并总结了三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即区域自发合作模式、历史演变模式以及顶层设计模式。借鉴德奥瑞三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的协同模式,建议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兼顾市场发展与劳动者个体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协同治理上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协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协同治理 德语国家
下载PDF
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煤锅炉超低负荷NO_(x)控制
3
作者 刘文胜 郑建平 +3 位作者 邹玉凤 童家麟 陈小波 叶学民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18-626,共9页
针对某600 MW四角切圆燃煤锅炉在超低负荷下出现的NO_(x)生成过高等现象,提出了将烟气分别掺入一次风、二次风、一/二次风等四套烟气再循环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变化和掺入烟气位置变化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 针对某600 MW四角切圆燃煤锅炉在超低负荷下出现的NO_(x)生成过高等现象,提出了将烟气分别掺入一次风、二次风、一/二次风等四套烟气再循环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变化和掺入烟气位置变化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煤粉燃尽率和NO_(x)减排率的影响,以确定超低负荷下基于烟气再循环降低NO_(x)减排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NO_(x)排放,且随烟气再循环率的增大,炉膛出口NO_(x)浓度显著降低;在二次风烟气再循环中,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更有助于提高炉膛出口烟温和降低NO_(x)生成;通过对一次风、二次风烟气再循环率的对比,发现一次风烟气再循环对控制NO_(x)排放效果较好,而二次风烟气再循环更有助于提高炉膛出口烟温;超低负荷下,当一次风、二次风中烟气再循环率为5%+15%时,炉膛出口NO_(x)浓度最低为212.5 mg/Nm^(3),NO_(x)减排率高达32.7%;为保证20%额定负荷下的燃烧稳定性和煤粉燃尽率,推荐一次风、二次风烟气再循环率采用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切圆锅炉 超低负荷 烟气再循环 NO_(x)减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IGWO-SVM的汽轮机低负荷下主蒸汽压力优化研究
4
作者 吴瑞康 刘迪 +2 位作者 郑建平 童家麟 叶学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2-1050,共9页
为提高汽轮机低负荷下的运行效率,需要对主蒸汽压力进行优化。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了热耗率预测模型,并利用改进的灰狼优化(IGWO)算法优化SVM模型超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IGWO算法在低负荷下的可行压力区... 为提高汽轮机低负荷下的运行效率,需要对主蒸汽压力进行优化。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了热耗率预测模型,并利用改进的灰狼优化(IGWO)算法优化SVM模型超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IGWO算法在低负荷下的可行压力区间进行寻优,得到了优化后的汽轮机滑压曲线,并且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IGWO算法优化的热耗率预测模型能够对低负荷下的热耗率进行准确预测;优化后机组在低负荷下的热耗率均有所下降,在负荷为223.83 MW时,热耗率降低了505.96 kJ/(kW·h),降低幅度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汽轮机低负荷下的热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低负荷 主蒸汽压力 灰狼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高压水泵驱动电机绝缘特性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5
作者 李志龙 金艳骏 +3 位作者 吴剑 谢秀娟 郑建平 张金波 《电工技术》 202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泵站电机投运前需对其绝缘电阻进行测量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规程要求。当前绝缘电阻的测量主要采用兆欧表人工手摇检测,检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为了实现电机绕组绝缘特性的快速检测,设计了一种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利用高压模块产生DC 250... 泵站电机投运前需对其绝缘电阻进行测量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规程要求。当前绝缘电阻的测量主要采用兆欧表人工手摇检测,检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为了实现电机绕组绝缘特性的快速检测,设计了一种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利用高压模块产生DC 2500 V电压,利用采样模块和档位控制单元实现了被测电阻在1~10000 MΩ时档位的自动切换,利用时间常数法测量出电机对地分布电容值。对比测试表明电机绝缘特性在线监测装置在全量程范围内电阻测量精度可达±5%,同时具备吸收比、极化指数及分布电容等参数的测量功能,满足电机绝缘特性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泵 驱动电机 绝缘特性 在线监测
下载PDF
聚集数据多元线性模型参数的多元广义聚集双参数广义岭估计的相对效率
6
作者 余新宏 郑剑平 王礼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66,共8页
复共线性聚集数据模型的岭估计过于强调参数的稳定性,而忽略了参数的无偏性。针对这个问题,采用施坦(Stein)压缩、广义岭(Liu)型估计等处理方法,提出聚集数据线性模型参数的多元广义聚集双参数的广义岭估计[Bh(K,D)=(X′T′TX+hI)-1(X′... 复共线性聚集数据模型的岭估计过于强调参数的稳定性,而忽略了参数的无偏性。针对这个问题,采用施坦(Stein)压缩、广义岭(Liu)型估计等处理方法,提出聚集数据线性模型参数的多元广义聚集双参数的广义岭估计[Bh(K,D)=(X′T′TX+hI)-1(X′T′TX+QDQ′)(X′T′TX+QKQ′)-1X′T′TY],讨论多元广义聚集双参数改进估计的优良性,证明其两种相对效率的问题,最后推导出这两种相对效率的上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数据 多元广义聚集 广义岭估计 相对效率
下载PDF
向量混合积的应用探讨
7
作者 郑剑平 余新宏 +3 位作者 朱文君 梁林 王礼霞 李莉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和混合积是高等数学中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四面体体积、平面方程、直线方程和判断两直线异面四个方面探讨向量混合积的应用,为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和混合积是高等数学中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四面体体积、平面方程、直线方程和判断两直线异面四个方面探讨向量混合积的应用,为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量混合积 四面体体积 平面方程 直线方程 两直线异面
下载PDF
锦纶6/纳米氧化亚铜复合纤维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郑建平 刘禹豪 张北波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以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分散剂,纳米氧化亚铜(Cu2O)为改性材料对锦纶6(PA6)进行改性,制备Cu2O/PA6共混改性树脂。探究加工温度、剪切对Cu2O/PA6共混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以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分散剂,纳米氧化亚铜(Cu2O)为改性材料对锦纶6(PA6)进行改性,制备Cu2O/PA6共混改性树脂。探究加工温度、剪切对Cu2O/PA6共混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Cu2O/PA6复合纤维,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icp-oes高分辨光谱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分别评价复合纤维的化学结构、金属铜含量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共混改性的Cu2O/PA6混合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纺丝性能,所制备的Cu2O/PA6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可达4.5cN/dtex,纤维中金属铜含量可达6.4×103mg/kg。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可达到96.7%、97.8%和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锦纶6 熔融共混 抗菌复合纤维
下载PDF
基于情报检索的专利无效过程保密审查条款的运用
9
作者 吴雪健 蒋海军 +2 位作者 张兰兰 郑建平 韦超峰 《专利代理》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保密审查条款作为专利无效宣告的条款之一,在实践中却很少被使用。文章基于情报检索和权利人整体专利布局的分析,研究发现与涉案专利实质相同的技术方案已在美国递交了US005专利申请和US730临时申请,但通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办... 保密审查条款作为专利无效宣告的条款之一,在实践中却很少被使用。文章基于情报检索和权利人整体专利布局的分析,研究发现与涉案专利实质相同的技术方案已在美国递交了US005专利申请和US730临时申请,但通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办理系统的检索未查询到保密审查的相关信息,进而启发公众以保密审查条款提起专利无效宣告。通过专利无效案例分析发现,因无法证明发明创造的完成地在中国境内,而使得保密审查条款得不到支持的案件达到50%。为了证明发明创造完成地,文章提出应当进一步将情报检索延伸到企业信息、商业信息和产业信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发明创造的完成地在中国境内,从而有效地运用保密审查无效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制度 保密审查 向外国申请专利 情报检索
下载PDF
钼铼合金在空间核电源中的应用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0
作者 黄洪涛 王卫军 +2 位作者 钟武烨 郑剑平 赵守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511,共7页
钼(Mo)中加入铼(Re)可显著改善钼的低温脆性进而提高其加工性能及焊接性能,提高强度的同时仍保持良好的塑性。Re元素含量为14%左右时,Mo-Re合金延伸率接近40%,加工性能最好,而同时存在一定的Re元素固溶强化作用。在1550 K以下温度,Mo-R... 钼(Mo)中加入铼(Re)可显著改善钼的低温脆性进而提高其加工性能及焊接性能,提高强度的同时仍保持良好的塑性。Re元素含量为14%左右时,Mo-Re合金延伸率接近40%,加工性能最好,而同时存在一定的Re元素固溶强化作用。在1550 K以下温度,Mo-Re合金与UO 2的相容性较好。在1300 K以下时,Mo-Re合金与UN的相容性较好。在1800 K以下时,Mo-Re合金与碱金属Li、Na、K的相容性均较好。钼铼合金与核燃料及碱金属冷却剂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Re元素是一种较好的谱移吸收体材料,可有效降低反应堆临界事故风险。钼铼合金是空间核电源中最佳反应堆芯结构材料。本文对钼铼合金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为国内相关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设计选材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铼合金 空间核电源 相容性 谱移吸收体材料
下载PDF
北祁连干沙鄂博矿区碱性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增保 郑建平 +4 位作者 李葆华 董晓燕 付太宇 许龙 高昆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20-2436,共17页
干沙鄂博稀土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是祁连成矿带内最大的稀土矿床。矿体产于早泥盆世碱性岩体及其围岩接触带内。为了查明含矿碱性岩体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本文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 干沙鄂博稀土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是祁连成矿带内最大的稀土矿床。矿体产于早泥盆世碱性岩体及其围岩接触带内。为了查明含矿碱性岩体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本文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碱性岩体由霓辉正长岩、霓辉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组成,侵入于毛藏寺花岗闪长岩中。该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9.7±5.8Ma,εHf(t)值变化于-0.15~+2.34之间,平均1.03,tDM2(Hf)为1.2~1.1Ga。岩石主量元素SiO2介于59.1%~68.5%之间,具高钾(Na_2O/K_2O=0.35~0.85),富碱质(K_2O+Na_2O=7.91%~11.09%)、贫CaO(2.90%~8.17%)、MgO(0.21%~1.30%)的特征,属钾玄质系列碱性岩;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U和Pb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弱负Eu异常(δEu为0.7~0.8),以及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干沙鄂博矿区碱性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为晚奥陶世北祁连洋闭合后,于早泥盆世发生区域性拉张作用,诱发碱性岩浆侵入和与其共生稀土矿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早泥盆世碱性岩 干沙鄂博稀土矿 北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集束可控高喷防渗墙技术在洞庭湖区堤防加固应用试验研究
12
作者 王导勇 谢为江 +1 位作者 郑建平 刘达 《江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4期262-267,共6页
集束可控高喷防渗墙施工技术与传统高喷工艺相比,其地层适应能力更强,成墙质量更可靠,与其他工艺相比,其在砂卵石地层且堤顶宽度狭窄时有明显优势。为了更好地解决洞庭湖区深厚砂卵石层和堤顶施工场地受限等问题,拟引入江西省水利科学... 集束可控高喷防渗墙施工技术与传统高喷工艺相比,其地层适应能力更强,成墙质量更可靠,与其他工艺相比,其在砂卵石地层且堤顶宽度狭窄时有明显优势。为了更好地解决洞庭湖区深厚砂卵石层和堤顶施工场地受限等问题,拟引入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研发的该项新技术。本次试验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集束可控高喷防渗墙技术在洞庭湖区的适应性,通过试验获取关键技术参数,为后续大面积应用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研究表明:与其他传统工艺分析对比,该工艺所建造的防渗墙不存在开叉、漏喷、沉渣、断墙等质量缺陷,质量保证度高,施工作业面占用宽度相对较小,适应能力强,工效快,成本低,弃浆弃渣排放少,无塌槽塌孔风险,技术工艺优势明显,可在洞庭湖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墙 高喷 长螺旋 集束可控
下载PDF
天然火山作用探测华北下地壳组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建平 平先权 +3 位作者 苏玉平 汤华云 马强 魏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98-3011,共14页
与中上地壳相比,对下地壳组成、结构的认识受限于样品的获取,然而天然火山作用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可以为了解下地壳提供关键样品。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显生宙以来的火山作用携带有丰富的下地壳捕虏体,为探测华北下地... 与中上地壳相比,对下地壳组成、结构的认识受限于样品的获取,然而天然火山作用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可以为了解下地壳提供关键样品。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显生宙以来的火山作用携带有丰富的下地壳捕虏体,为探测华北下地壳组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些捕虏体定深、定性及定年的综合研究,构建了以信阳,莒南,汉诺坝和女山等典型地区为代表的下地壳组成、结构剖面模型。这些剖面表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具有分层的特点,且上老下新,暗示可能与底侵作用有关。其中捕虏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该克拉通下地壳复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最古老的组成部分可能老至~4.0 Ga冥古宙,此后经历了3.80~3.65 Ga古太古代的再造作用,2.8~2.5 Ga新太古代和2.3~1.8 Ga古元古代的增生与再造共存,同时还经历了显生宙以来包括462~220 Ma,140~90 Ma和47~45 Ma的增生与再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虏体 火山作用 下地壳 结构与组成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职业院校新进教师从教动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建萍 周奕珺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1,共9页
基于FIT量表对S市职业院校新进教师(N=130)的从教动机、对教师任务的感知、从教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FIT量表对测量中国职教教师在方法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切性;新进教师表现出较强的内部动机,并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这一外部动机。... 基于FIT量表对S市职业院校新进教师(N=130)的从教动机、对教师任务的感知、从教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FIT量表对测量中国职教教师在方法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切性;新进教师表现出较强的内部动机,并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这一外部动机。教师普遍认为职教教师任务能力要求高,工作强度大,但社会地位和报酬偏低;从教满意度普遍较低。积极的内部动机为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但遇到了高要求和低认可的现实挑战。强化积极的内部动机是当前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中需要直面的现实困难。后续研究可考虑量化和质化的混合研究方式,深入分析职教教师专业实践特点与从教动机之间的可能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新进教师 从教动机 FIT量表 专业发展
下载PDF
慢速扩张脊下的复杂熔-岩相互作用:来自大西洋北纬14°97′区段洋中脊含铬铁矿纯橄岩的记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翔 郑建平 +2 位作者 熊庆 刘文龙 Henry J B DICK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42-4256,共15页
在大西洋洋中脊北纬14°97′附近贫岩浆型慢速扩张脊区段的洋底岩石调查中,拖网取样及洋底钻探均发现蛇纹石化地幔岩石中有脉状纯橄岩。纯橄岩中的铬铁矿粒度以毫米级为主,个别颗粒直径接近厘米级别,成分上显示中等程度的铬值与镁值... 在大西洋洋中脊北纬14°97′附近贫岩浆型慢速扩张脊区段的洋底岩石调查中,拖网取样及洋底钻探均发现蛇纹石化地幔岩石中有脉状纯橄岩。纯橄岩中的铬铁矿粒度以毫米级为主,个别颗粒直径接近厘米级别,成分上显示中等程度的铬值与镁值(Cr#=52.2~56.1;Mg#=44.6~51.5)较高的TiO_(2)含量(0.60%~0.91%)。铬铁矿内部包裹体中大量出现韭闪石+金云母组合,并发现自形磷灰石包裹体。这些特征与“俯冲带型铬铁矿”的成分特征及矿物包裹体组合非常类似。本文的样品观察说明在洋中脊下方的熔体通道内,高度演化的熔体可以形成小体积的富水岩浆并参与铬铁矿的形成。拖网调查与钻探研究证实,研究区的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富橄榄石橄长岩、辉石岩、辉长岩及橄榄辉长岩等均以脉体形式产于难熔的大洋岩石圈橄榄岩质地幔中。这些脉状岩石共同记录了洋中脊玄武质熔体向上迁移过程中与围岩方辉橄榄岩间的熔-岩反应,属于“交代橄榄岩”的范畴,揭示了慢速扩张洋脊之下熔体迁移诱发的复杂熔-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脊 铬铁矿 大西洋 熔-岩作用
下载PDF
急性跟腱断裂术后加速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建平 魏代好 杨海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计划在急性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5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例,年龄18~42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伤后2~5天内待肿胀消退后行切...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计划在急性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5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例,年龄18~42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伤后2~5天内待肿胀消退后行切开断端缝合、跖肌腱加强术。术后患者被随机指定进行相应康复计划。其中加速康复计划组18例,传统康复计划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再断裂率及肌力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通过跟腱断裂总体评分(ATRS)、Leppilahti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9~15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再断裂率及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加速康复计划组ATRS评分、Leppilahti评分及肌力恢复均优于传统康复计划组(P均<0.05)。结论急性跟腱断裂修补术后辅助加速康复计划在不增加跟腱再断裂率的基础上可促进小腿三头肌肌力恢复,明显改善功能评分,进而加速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术后 加速康复 传统康复 疗效
下载PDF
克拉通地幔形成与演化及对大陆命运制约因素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建平 戴宏坤 +4 位作者 熊庆 陈明 周翔 李一鹤 刘为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09-3620,共12页
岩石圈地幔属性主要由熔体抽取和交代作用程度共同决定,与岩石圈起源、大陆稳定性、宜居环境演变等密切相关。全球古老大陆的命运差别很大,有的长期稳定、有的遭受破坏,其控制因素可能包括大陆根地幔形成时熔融条件和后续交代改造过程... 岩石圈地幔属性主要由熔体抽取和交代作用程度共同决定,与岩石圈起源、大陆稳定性、宜居环境演变等密切相关。全球古老大陆的命运差别很大,有的长期稳定、有的遭受破坏,其控制因素可能包括大陆根地幔形成时熔融条件和后续交代改造过程等。本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发现,南非克拉通长期处于板块离散背景下,并经历了多期地幔柱活动,岩石圈地幔主体保持难熔属性、局部发生富集;华北克拉通长期处于板块汇聚背景下,并在显生宙发生强烈岩石圈减薄、改造和地幔置换作用,仅局部有难熔地幔残留。我们认为,亟需对不同命运克拉通之下的岩石圈地幔开展早期熔融条件和交代演化历史对比研究,寻找控制大陆命运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大陆起源、宜居星球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地幔 熔融条件和交代历史 大陆命运控制因素 宜居星球演化
下载PDF
吡啶对褐煤水煤浆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剑平 刘凯林 +3 位作者 薛继峰 李高辉 张立峰 涂亚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0-276,共7页
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处理困难。为了揭示煤化工废水中的典型组分吡啶对褐煤水煤浆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在添加0~1.3%的吡啶下,测试了褐煤水煤浆的浓度、黏度及浆体流体特性,采用单组分吸附和双组分吸附试验,通过对褐煤颗粒在吸附吡啶和分... 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处理困难。为了揭示煤化工废水中的典型组分吡啶对褐煤水煤浆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在添加0~1.3%的吡啶下,测试了褐煤水煤浆的浓度、黏度及浆体流体特性,采用单组分吸附和双组分吸附试验,通过对褐煤颗粒在吸附吡啶和分散剂前后的Zeta电位、接触角、表面官能团分布和数量的变化、亲疏水性强度的变化、颗粒分散团聚行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解释流变性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吡啶添加量增大,褐煤水煤浆的浓度变化不大,但黏度从1050 mPa·s增大到1250 mPa·s,浆体屈服应力从29 Pa增大到40.28 Pa,流动性指数从0.686增大到0.976,假塑性降低,吡啶吸附量最高达到10.5 mg/g,分散剂吸附量则从5 mg/g减小到3.5 mg/g。褐煤吸附分散剂后的Zeta电位绝对值与分散剂浓度成正比关系,而吡啶有所增大,但当分散剂和吡啶同时存在时,Zeta电位绝对值从27.9 mV增大到42 mV左右。吸附吡啶前后褐煤颗粒的接触角也从55.4°降到35.8°。主要是因为吡啶吸附在褐煤颗粒表面,使得Zeta电位减小,接触角降低,从而增强了表面负电性及静电排斥作用,且吡啶与分散剂形成竞争吸附,导致褐煤对分散剂的吸附量显著降低,从而引起分散剂对褐煤颗粒的分散降黏效果降低,黏度升高,表面官能团分析发现,褐煤吸附分散剂、吡啶,都是发生了物理吸附过程。双组分吸附时,由于吡啶的加入,也会使得原有的分散剂吸附褐煤颗粒所形成水化膜中的自由水量减少,从而使得褐煤水煤浆的黏度升高,假塑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水煤浆 吡啶 竞争吸附 流变性
下载PDF
一期修复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建平 杨勇 +1 位作者 朱涛 杨海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观察一期修复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肘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简单脱位23例,复杂脱位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其中16患者1期行切开探查并修复外侧... 目的观察一期修复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肘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简单脱位23例,复杂脱位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其中16患者1期行切开探查并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15例患者1期予以肘关节铰链支具固定治疗,未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对比2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试验(PLRI test)及肱桡比例,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组间MEPS评分、PLRI te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肱桡比例比较,非应力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力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肘关节脱位患者,当恢复肘关节的骨性稳定结构后,一期修复肘关节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增加肘关节的后外侧旋转稳定性,进而降低慢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发生率,同时可加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 一期修复 后外侧旋转不稳定 肘关节
下载PDF
铰链式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肘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涛 郑建平 杨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肘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不稳定性肘关节损伤患者均采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部评分对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21例不稳定性肘关...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肘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不稳定性肘关节损伤患者均采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部评分对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21例不稳定性肘关节损伤患者,1例出现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给予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感染和神经损伤。3例术后恢复略差,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Mayo肘部评分结果示:优5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平均(82±3.5)分。结论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损伤操作更简便,固定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链式外固定架 不稳定性 肘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