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州“5.5”特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董玲 郑劲光 刘杰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68-71,75,共5页
为了做好特大暴雨的预报预警工作,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等,对2023-05-05-2023-05-06江西省抚州市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200 hPa急流辐散区,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巴尔喀什湖切断低涡... 为了做好特大暴雨的预报预警工作,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等,对2023-05-05-2023-05-06江西省抚州市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200 hPa急流辐散区,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巴尔喀什湖切断低涡内分裂小槽东移为特大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静止锋、中尺度辐合中心是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中低层西南低涡稳定少动,东部850和925 hPa有低空和超低空西南风急流稳定维持,是产生此次特大暴雨的关键因素;赣东地区850 hPa比湿达15 g/kg,假相当位温达346 K,平均对流有效位能大值区中心值达1 250 J/kg,为此次特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由多个对流云团和中尺度对流复合体造成的,武夷山西麓迎风坡地形对暴雨增幅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江西抚州特大暴雨预报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环境条件 成因分析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江西抚州市雷暴大风气候特征与潜势预报方法
2
作者 石涛 郑劲光 +1 位作者 廖恒 涂峰 《江西科学》 2024年第3期644-647,共4页
根据抚州市各国家站的观测数据、典型案例的雷达回波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K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对抚州市近62年的雷暴大风天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雷暴大风天气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各站点雷暴大风天气日数总... 根据抚州市各国家站的观测数据、典型案例的雷达回波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K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对抚州市近62年的雷暴大风天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雷暴大风天气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各站点雷暴大风天气日数总体随时间减少,1960—1978年间下降趋势显著,春季月出现次数最多,夏季次之,秋季则大幅减少,冬季无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雷暴大风时雷达反射率因子主要呈现弓形回波和超级单体回波两类,回波顶高普遍在8~12 km,伴有冰雹的超级单体可伸展到14 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抚州市 预报方法
下载PDF
抗洪救灾期间官兵头痛发生情况及紧张型头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辉 郑金光 +1 位作者 程新辉 彭卫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12期661-665,共5页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在执行抗洪任务期间头痛的发生情况、特征性表现及种类,以及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警江苏总队镇江和常州支队参...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在执行抗洪任务期间头痛的发生情况、特征性表现及种类,以及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警江苏总队镇江和常州支队参加抗洪任务的348名官兵进行头痛问卷调查,记录个人情况、头痛特性、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并分析TTH的影响因素。结果 (1)348名官兵中,有97例患头痛,患病率27.9%(97/348),其中TTH 68例,患病率19.5%(68/348);(2)97例官兵的头痛发作以双侧、非搏动性、中度疼痛为常见,持续时间多在30 min^12 h,伴随症状以畏声最常见,其中53.6%(52/97)伴有睡眠障碍,56.7%(55/97)伴焦虑抑郁;(3)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每日工作时间≥10 h、合并有睡眠障碍、焦虑状态是TT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抗洪救灾时期,官兵头痛的患病率高,尤其以TTH常见,其中每日持续工作≥10 h,存在睡眠障碍、焦虑状态可能为TTH发病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各部门及医疗单位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洪救灾 紧张型头痛 睡眠障碍 焦虑抑郁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怀湘 李建明 +1 位作者 郑金光 白晓东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680-683,共4页
目的评价类人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5至2016-12就诊的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间隔3个月治疗1次... 目的评价类人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5至2016-12就诊的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间隔3个月治疗1次,共4次。治疗组在点阵激光术后给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外用。采用ECCA评估法评价皮损,对比两组患者的瘢痕评分、急性炎性反应红斑和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痂皮完全脱落时间、误工期、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CCA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红斑持续时间(1.25±0.62)d,疼痛持续时间(1.46±0.7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P=0.015;t=-3.219,P=0.002);两组术后结痂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9,P=0.066),但治疗组痂皮完全脱落时间、误工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9,P=0.003;t=-2.197,P=0.031);治疗组患者主观感受和舒适程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7,P=0.028),治疗组患者满意率(68.42%)高于对照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P=0.037);治疗组色素沉着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水泡、感染和增生性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外用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可明显提高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急性期红斑持续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促进愈合,缩短误工期,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凹陷性瘢痕 痤疮 类人胶原蛋白敷料
下载PDF
伏立诺他腹腔注射对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祥熙 温海玲 +3 位作者 郑金光 吴忠隐 胡森 孙奎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SAHA组,每组8只。烫伤组、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建立50%TBSAⅢ°烫伤...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SAHA组,每组8只。烫伤组、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建立50%TBSAⅢ°烫伤大鼠模型,烫伤组和SAHA组分别于伤后腹腔内注射0.25 mL生理盐水、7.5 mg/kg的SAHA;假烫组以37℃水浴代替沸水,后腹腔内注射0.25 mL生理盐水。伤后6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TUNEL法测算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中的Caspase-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组蛋白3第9位乙酰化的赖氨酸(Ac-H3K9)蛋白,ELISA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烫伤组血浆CK-MB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中NO、Caspase-3、iNOS蛋白表达高于假烫组,Ac-H3K9蛋白表达低于假烫组(P均<0.05);SAHA组血浆CK-MB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中NO、Caspase-3、iNOS蛋白表达低于烫伤组,Ac-H3K9蛋白表达高于烫伤组(P均<0.05)。结论SAHA能减轻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下调Caspase-3、iNOS蛋白表达,减少NO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伏立诺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伏立诺他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祥熙 温海玲 +1 位作者 郑金光 胡森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SAHA组,每组16只,烫伤组和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制作50%TBSAⅢ度烫伤动物模型,伤后即刻腹腔内分别注射0.25 ml生理盐水或SAHA(... 目的研究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SAHA组,每组16只,烫伤组和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制作50%TBSAⅢ度烫伤动物模型,伤后即刻腹腔内分别注射0.25 ml生理盐水或SAHA(7.5 mg/kg,溶于0.25 ml生理盐水),假烫组以37℃水浴代替沸水。每组根据烫伤后3、6 h两个观察时间点,又分为两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分别于烫伤后3 h和6 h两个时间点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干/湿重法测定心肌组织含水率,TUNEL方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率,caspase-3活性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内caspase-3活性。结果烫伤后3、6 h,烫伤组血浆内CK-MB[(2552.9±145.3)U/L,(5418.7±292.9)U/L]水平较假烫组[(585.6±46.1)U/L]明显升高,心肌组织含水率[(77.65±1.75)%,(80.23±1.82)%]较假烫组[(70.12±1.99)%]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16.1±0.8)%,(21.5±1.2)%]较假烫组[(0.5±0.1)%]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0.716±0.052)μmol/mg,(0.912±0.063)μmol/mg]较假烫组[(0.435±0.041)μmol/mg]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给予SAHA处理后,CK-MB水平[(1642.4±157.2)U/L,(3475.3±187.5)U/L]、心肌组织含水率[(72.31±1.95)%,(75.21±2.00)%]、心肌细胞凋亡率[(11.6±0.6)%,(15.1±0.9)%]、caspase-3活性[(0.557±0.052)μmol/mg,(0.535±0.034)μmol/mg]较烫伤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严重烫伤大鼠治疗中,SAHA能显著降低血浆内CK-MB水平及心肌组织含水率,保护心脏功能,可能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组织内caspase-3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伏立诺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凋亡
下载PDF
一次赣中区域性暴雨成因及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计博严 郑劲光 聂道洋 《江西科学》 2022年第4期724-728,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6月8—9日赣中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天气实况、天气形势、影响系统、中尺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强度强,出现了5站特大暴雨...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6月8—9日赣中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天气实况、天气形势、影响系统、中尺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强度强,出现了5站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雨强77.3 mm,强降水过程中均伴有明显强雷电,以云地闪和负闪为主,强雷电较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间提前约2 h,有明显指示意义;2)500 hPa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西南急流、地面中尺辐合线、中尺低压是本次暖区强对流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南亚高压东部脊辐散分流区叠加中低层切变辐合区,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东北冷涡低槽后部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南支槽前暖湿气流之上,加剧了暴雨过程的热力不稳定条件;3)短历时强降水是由多单体强风暴造成的,具备后向传播特征,为典型暖云回波降水,降水效率高。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低层风向与多单体强回波带移向交角小,移速缓慢,形成明显“列车效应”。这些可为赣中暴雨的预报、服务、雷电防护等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成因分析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Diagnosis Analysis on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of a Regional Rainstorm on May 27,2013 in Eastern Jiangxi Province
8
作者 zheng jinguang Qian Xuecheng Liu Jie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Based on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NCEP 1°×1° DEG reanalysis data, reasons for a regional rainstorm in Fuzhou, Jiangxi Province on May 27, 2013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weather situat... Based on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NCEP 1°×1° DEG reanalysis data, reasons for a regional rainstorm in Fuzhou, Jiangxi Province on May 27, 2013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weather situation, influencing systems, water vapor, dynamic and thermal in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rainstorm happened in the warm area while the Jianghuai cyclone moved eastwards, and it was a short-dura- tion strong convective rainstorm. Jianghuai cyclone, 500 hPa trough, low vortex and southwesterly jet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of the rain- storm. The precipitation was mainly the result of release of convective unstable energ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MPVl was negative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positiv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moved downwards, which was ad- vantageous to the release of the unstable energy and then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The negativ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enter in the lower tropo- sphere can reflect the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rainstorm, and th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precipitatio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egative MPVl. The distribution of MPV2 showed that as atmospheric baroclinicity increased, heavy rain always occurre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here baroclinicity was strong. The areas with negative baroclinc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matched with rainstorm center very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rainstorm Circulation situation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Diagnosis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