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日菲三边架构”:美国打造印太战略新前沿 被引量:8
1
作者 郑先武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5,共6页
为提升战略竞争优势、增强“一体化威慑”力度,美国在日本积极支持和菲律宾的响应下构建所谓“美日菲三边架构”,旨在打造其“印太战略”的新前沿。基于三国安全战略部署,“美日菲三边架构”在三方安全机制、联合军事演习、防务合作交... 为提升战略竞争优势、增强“一体化威慑”力度,美国在日本积极支持和菲律宾的响应下构建所谓“美日菲三边架构”,旨在打造其“印太战略”的新前沿。基于三国安全战略部署,“美日菲三边架构”在三方安全机制、联合军事演习、防务合作交流上渐趋成形,并持续提高在军事、情报和综合领域的特定效能。“美日菲三边架构”的持续深入发展将对东盟中心地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等带来深刻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菲三边架构 印太战略 美菲关系 日菲关系
下载PDF
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下的南海政策及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先武 王腾飞 薛亮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拜登政府执政后,基于威胁认知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即推进跨领域、跨区域、跨冲突频谱、跨政府部门,以及与盟国和合作伙伴的“一体化”,并以拒止性威慑、韧性威慑、直接和集体成本强加进行威慑3种不同的逻辑加强威慑行动,针对特定的... 拜登政府执政后,基于威胁认知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即推进跨领域、跨区域、跨冲突频谱、跨政府部门,以及与盟国和合作伙伴的“一体化”,并以拒止性威慑、韧性威慑、直接和集体成本强加进行威慑3种不同的逻辑加强威慑行动,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量身定制,塑造对手关于针对美国核心利益行动的风险和成本的认识。在该战略下,美国以南海作为“塑造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抓手,在南海对中国采取成本强加政策,除了开展“航行自由行动”、抵近侦察、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更加重视借重盟友和合作伙伴联手对华施压,增加前沿军事基地存在,并加大对法律、外交、准军事等方向的投入,以一种类似于混合战争的方式增加中国在南海的行动成本,从而使南海成为美国实施对华“一体化威慑”的战略前沿。这使中国和南海沿岸国管控分歧,稳定复杂南海局势的决心和努力面临更多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一体化威慑 南海政策 东南亚 大国竞争
下载PDF
“印太战略”下美菲同盟强化的动向与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先武 薛亮 王腾飞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4期69-89,156,共22页
在“印太战略”背景下,拜登政府将东南亚定位为“印太区域架构的核心”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心”,在经济、发展和安全等领域全面重启东南亚政策,以维护美国在东南亚、印太乃至全球的战略优势。因其独特的战略重要性,美菲同盟成为拜登政... 在“印太战略”背景下,拜登政府将东南亚定位为“印太区域架构的核心”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心”,在经济、发展和安全等领域全面重启东南亚政策,以维护美国在东南亚、印太乃至全球的战略优势。因其独特的战略重要性,美菲同盟成为拜登政府重振美国的全球联盟和伙伴关系,构建印太区域安全机制和提升区域掌控能力,应对和克服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和经济挑战的关键一环。为此,围绕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拜登政府主要通过“内部深化”和“外部拓展”两大路径,全方位推进美菲军事同盟不断强化,并在菲方政治势力配合下实现其战略目标。不过,这一目标仍面临美国内政、菲方意愿及美国自身能力等关键因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美菲同盟 印太战略 东南亚
下载PDF
东盟国家对AUKUS的认知与反应——“小多边”与区域多边的张力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亮 郑先武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78,159,160,共24页
作为拜登政府重构“印太”乃至全球联盟体系的一部分,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小多边”安全合作对区域安全态势的影响。AUKUS代表的美式跨区域“安全小多边”与东盟代表的东南亚本区域多边存在明... 作为拜登政府重构“印太”乃至全球联盟体系的一部分,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小多边”安全合作对区域安全态势的影响。AUKUS代表的美式跨区域“安全小多边”与东盟代表的东南亚本区域多边存在明显的规范竞争。这主要体现为美国主导的基于同族身份的封闭性“小多边”军事安全合作及其依托的竞争性区域架构与东盟主导的区域多边合作“东盟方式”和“和平、自由与中立区愿景”及其包容性区域架构之间的张力。作为“安全小多边”,AUKUS的功能性和灵活性指向是对东盟中心地位的解构,而并非其所宣称的有利于维护东盟中心地位。东盟及其成员国对AUKUS的认知与反应为上述论断提供了有力佐证。这种张力对AUKUS的区域合法性及区域安全造成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多边合作 区域多边合作 AUKUS 规范竞争
下载PDF
美湄合作机制升级与区域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全 郑先武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80,159,160,共25页
自湄公河下游倡议升级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以来,美湄合作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话语运用上,突出美国主体地位和湄公河国家的整体性和独立性,割裂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天然与有机联系;在合作领域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经济互联互通与水... 自湄公河下游倡议升级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以来,美湄合作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话语运用上,突出美国主体地位和湄公河国家的整体性和独立性,割裂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天然与有机联系;在合作领域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经济互联互通与水资源议题成为美湄合作的两大支柱,以打击跨国犯罪为首的非传统安全议题受到空前重视;在机制层次上,欲将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会议,显现美国深度参与湄公河议题的意图;在机制协调上,更加强调美湄合作新机制与湄公河国家自行组建的区域机制及日、韩、印、澳等域外国家所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间的协调与互补,以构建多层次的机制化合作体系。鉴于湄公河区域地缘战略价值的重要性,湄公河区域治理需求迫切且发展潜力巨大,以及澜湄合作成绩斐然对美湄合作造成巨大压力,美国驱动美湄合作升级以牵制中国在湄公河区域影响力的图谋进一步强化。美湄合作机制升级产生的影响已初步显现。美湄合作日趋务实化,经济互联互通上升为美湄合作的首要议题,广泛行为体的选择性引入加剧了湄公河议题的国际化。由于美国在湄公河区域的激烈对华竞争,湄公河委员会及东盟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 澜湄合作机制 次区域合作 中美关系
下载PDF
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与“湄公精神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先武 封顺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1-27,147,148,共29页
1957年10月,下湄公流域协作调查委员会(湄委会)成立,湄公河计划正式启动,直至1975年转型。其间,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在湄公河流域启动和建成一大批水电站、排灌站、水文站、气象站和试验农场等重要设施,并... 1957年10月,下湄公流域协作调查委员会(湄委会)成立,湄公河计划正式启动,直至1975年转型。其间,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在湄公河流域启动和建成一大批水电站、排灌站、水文站、气象站和试验农场等重要设施,并在航道改进及经济、社会诸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湄公河流域的持续开发和治理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行动和规范上逐步形成一系列颇具自身特色的实践特性。前者主要包括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合作领域的综合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互动层次的跨域性等;后者则主要形成了以湄委会为中心的制度架构和全体一致、共识性决策、共同参与等规范原则,并孕育了以共同目标意识、超越政治分歧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核心内涵的区域合作"湄公精神"。这些实践特性及规范原则构成二战后新生的区域合作"亚洲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融入东南亚本地区域合作实践进程,成为"东盟方式"的重要规范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计划 下湄公流域协作调查委员会 湄委会 次区域合作 东南亚 湄公精神
下载PDF
资源安全视域下南海渔业纠纷探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岚 郑先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71-89,126,127,共21页
南海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依赖海洋资源,地缘政治深受海洋影响,渔业纠纷往往成为海洋资源争夺的重点。由渔业纠纷而引起的暴力事件、外交冲突、国家对立,已成为关乎南海海域安全与稳定的突出议题。资源匮乏、民族情绪、领海争议等原因,推动... 南海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依赖海洋资源,地缘政治深受海洋影响,渔业纠纷往往成为海洋资源争夺的重点。由渔业纠纷而引起的暴力事件、外交冲突、国家对立,已成为关乎南海海域安全与稳定的突出议题。资源匮乏、民族情绪、领海争议等原因,推动南海相关国家对渔业纠纷进行安全化操作,激化南海渔业纠纷。在此背景下,协商建立渔业合作机制为南海资源安全治理提供了新平台。渔业合作机制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将会不断弥补国家间的信任赤字、推动国家利益的聚合、加快非传统安全治理的进程,而渔业合作机制也将成为综合安全治理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渔业纠纷 资源安全 安全化 安全治理
下载PDF
中国近年南海争端安全战略:“区别对待,双管齐下” 被引量:3
8
作者 戴正 郑先武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06-129,155,156,共26页
南海争端是影响亚太地区局势的热点问题之一。岛礁的归属问题以及海区形势的发展,既关系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宏大目标,又涉及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形势。合适的战略有助于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以最为妥善的方式解决争端。在20世纪... 南海争端是影响亚太地区局势的热点问题之一。岛礁的归属问题以及海区形势的发展,既关系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宏大目标,又涉及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形势。合适的战略有助于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以最为妥善的方式解决争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主要以“维权”为重心,进入21世纪后,南海“维稳”也成为了国家重要考虑事项。通过一种整体性视角的考察,可以发现近年来中国在南海争端上的安全战略可以被概括为“区别对待,双管齐下”。“区别对待”指的是把能够影响南海争端走向的国家划分为直接关系到南海形势稳定的东南亚域内国家和地理上不在东南亚范围内的域外国家两类,以域内国家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互动对象并反对域外国家干预问题的解决。“双管齐下”指的是在解决南海岛礁争端的过程中同时采用合作与斗争两种手段,既良性地推动南海问题的解决又针对性地对域内和域外国家的挑衅活动进行威慑与反制。该战略发挥了中国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目标的设置以及双重手段的运用,维护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既合理地回应了挑衅活动,又起到了管控风险,防止擦枪走火的作用。此种将持续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战略利于中国在南海争端解决过程中营造一种有利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争端 安全 战略 外交
下载PDF
东南亚海上恐怖主义威胁及其治理 被引量:3
9
作者 戴瑾莹 郑先武 《东南亚纵横》 2019年第4期58-68,共11页
近年来,恐怖主义呈现出向海洋发展的态势,东南亚地区成为海上恐怖主义活动的肆虐区。为了有效遏制海上恐怖主义发展势头,东南亚形成了以区域内国家主导、区域机制补充、区域外力量参与的海上反恐机制。未来,东南亚海上反恐要从宏观上协... 近年来,恐怖主义呈现出向海洋发展的态势,东南亚地区成为海上恐怖主义活动的肆虐区。为了有效遏制海上恐怖主义发展势头,东南亚形成了以区域内国家主导、区域机制补充、区域外力量参与的海上反恐机制。未来,东南亚海上反恐要从宏观上协调好捍卫国家管辖权与主权让渡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协调性方式与强制性执行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治理海上恐怖主义与其他海上犯罪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要着力优化事前预防、事中行动以及事后保护三大海上反恐环节,以有效治理海上恐怖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海上恐怖主义 海上安全 东南亚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Film Cooling with Ellipse-Shaped Tab
10
作者 zheng xianwu Yang Weihua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6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The enhanced cooling performance caused by ellipse-shaped tabs located at the outlet of the film cooling holes is conducted.Three covering ratios of ellipse-shaped tabs on film holes and four blowing ratios are studie... The enhanced cooling performance caused by ellipse-shaped tabs located at the outlet of the film cooling holes is conducted.Three covering ratios of ellipse-shaped tabs on film holes and four blowing ratio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atio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tab,indicating that the mixing of mainstream and coolant jet provides a better coverage film on the cooling wall,but increases the local turbulence production which enhance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2)When the ellipse-shaped tabs are located at the film hole outlet,there is a larger pressure drop with the ellipse tab relative to the no-tab case.Thus,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 with ellipse tab is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t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TURBINE MACHINE ellipse-shaped TAB film COOLING
下载PDF
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汞矿区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
11
作者 郑贤武 陈华丽 +3 位作者 陈扣平 李平 王挺 吴吉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6-315,共10页
为了研究汞矿区的非点源污染(NSP)问题,本研究基于土壤侵蚀模型(R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汞矿区NSP风险评价模型(MPRAM),并应用于贵州铜仁翁曼河流域的汞矿区.土壤的检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汞含量为0.13~2365.79 m... 为了研究汞矿区的非点源污染(NSP)问题,本研究基于土壤侵蚀模型(R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汞矿区NSP风险评价模型(MPRAM),并应用于贵州铜仁翁曼河流域的汞矿区.土壤的检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汞含量为0.13~2365.79 mg·kg^(-1),高于0.07mg·kg^(-1)的区域背景值,超过50%的区域汞含量高于33 mg·kg^(-1),高于建筑用地的管制标准;土壤可侵蚀性平均值为0.042 t·h·MJ^(-1)·mm^(-1),表明研究区的土壤具有较强的侵蚀风险,容易发生侵蚀现象.MPRAM的结果表明,NSP污染的低风险地区的占比最高(50.24%),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中度及以上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靠近尾矿库及汞矿废弃厂地,面临的汞污染风险更大;流域内大部分人类活动位于中高风险区域,而在人类活动中,水稻种植是主要的日常活动,一定程度影响了NSP污染的发展.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为决策者对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和尾矿问题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汞矿区的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汞矿区 风险评估 土壤侵蚀
原文传递
基于双点位模型与多表面形态络合反应模型研究Cd^(2+)在负载黄原酸盐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
12
作者 罗博闻 陈扣平 +3 位作者 吴吉春 李平 郑贤武 陈华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9-461,共13页
选矿作业中使用的选冶有机物与矿区采选过程中遗留的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导致重金属迁移复杂化.因此需要建立适用于实际多孔介质条件,考虑重金属-选冶有机物复合污染影响的高精度迁移模型.研究以重金属(Cd^(2+))与乙基黄原酸盐(EX)为例... 选矿作业中使用的选冶有机物与矿区采选过程中遗留的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导致重金属迁移复杂化.因此需要建立适用于实际多孔介质条件,考虑重金属-选冶有机物复合污染影响的高精度迁移模型.研究以重金属(Cd^(2+))与乙基黄原酸盐(EX)为例,根据室内土柱实验和FTIR结果,结合双点位模型和MSM模型分析Cd^(2+)在负载不同浓度EX的实际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定量刻画Cd^(2+)在多孔介质中各组分的固相分配规律;使用e FAST法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识别两种模型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展现良好拟合效果(R^(2)≥0.96),多孔介质EX负载浓度的提高(0~2.5 mmol·L^(-1))会增加多孔介质表明黄原酸根吸附点位的浓度(Xa:0~41.12 mmol·kg^(-1)),增强介质整体吸附能力(K_(d):1.261~2.723 cm^(3)·g^(-1)),最终抑制Cd^(2+)的迁移能力.在没有EX负载的偏酸性水化学条件下,土壤黏土矿物和有机质是吸附Cd^(2+)的最重要组分,吸附占比分别为53.34%和41.89%;随着EX负载浓度的增加(0~2.5 mmol·L^(-1)),黄原酸盐成为最主要吸附组分(77.84%~95.84%)并与其余组分形成竞争吸附关系.FTIR结果亦证明铁氧化物、有机质、黏土矿物均会与Cd^(2+)发生吸附反应,且EX负载后黄原酸根在多孔介质上形成新的吸附点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α_(L)和铁氧化物吸附点位浓度(Surfa OH、Surfb OH)分别为两种模型最敏感的参数,需重点关注其获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盐 双点位模型 MSM模型 竞争吸附
原文传递
协调性规范共生与安全共同体构建——基于澜湄区域合作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凯娟 郑先武 《国际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101,共30页
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保障,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对多元的规范倡导者和庞杂甚至存在竞争的规范,学者有待于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规范竞争的实质分析,借鉴“共生”的理论框架建构“... 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保障,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对多元的规范倡导者和庞杂甚至存在竞争的规范,学者有待于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规范竞争的实质分析,借鉴“共生”的理论框架建构“规范共生”新理念,运用“国家间协调”理论探求实现情境与条件,进而探讨构建安全共同体的规范路径,即遵循争端解决—集体行动—集体认同的逻辑推进并完善相应的规范建设。以澜湄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为例,其可通过对历史实践的承继中再生,以及现实实践中“中国方式”与“东盟方式”的“共生”驱动澜湄规范建设,并利用澜湄合作机制的平台拓展和利益协调以加强相互依存,进而培育集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利益 规范共生 区域国际协调 澜湄安全共同体 周边安全共同体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的区域路径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先武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0,193,194,共13页
从经验和规范上看,区域治理已被视作当代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区域观"将通常界定的特定地理区域治理的互动层次向上延伸至区域间或跨区域,据此提出全球治理的三种区域路径:全球治理中的区域治理--区域作为全球治... 从经验和规范上看,区域治理已被视作当代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区域观"将通常界定的特定地理区域治理的互动层次向上延伸至区域间或跨区域,据此提出全球治理的三种区域路径:全球治理中的区域治理--区域作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一个内部治理层次,即"从外到内的路径";区域治理中的全球治理--全球作为区域治理体系中一个外部治理层次,即"从内到外的路径";全球-地方联结中的区域间治理--新区域作为全球-区域治理体系中的一个新型层次,即"内外融合的路径"。第一种路径的核心力量来自域外行为体,依据的核心制度平台是全球性组织及全球多边机制;第二种路径的核心力量来自域内行为体,依据的核心制度平台是区域组织及区域多边机制;第三种路径的核心力量来自不同区域的区域组织或一组国家,依据的核心制度平台是区域间或跨区域的制度。对湄公河下游早期治理、东南亚气候治理和中国区域间治理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了这三种路径的运行机制及其经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区域治理 湄公河下游治理 东南亚气候治理 中国区域间治理
原文传递
区域大国区域安全治理的多重角色——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案例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先武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56,共35页
随着全球结构性权力转移和国家主义的回归及区域问题和区域主义的突显,区域大国日益成为区域安全与稳定的'中枢国家'。为阐明区域大国在区域安全与稳定中的特定作用,本文采用'大区域观',提出一种全球、区域间(含跨区域... 随着全球结构性权力转移和国家主义的回归及区域问题和区域主义的突显,区域大国日益成为区域安全与稳定的'中枢国家'。为阐明区域大国在区域安全与稳定中的特定作用,本文采用'大区域观',提出一种全球、区域间(含跨区域)、区域(含次区域)和微区域(跨境区域)等多层次互动的区域大国区域安全治理多重角色分析框架。在特定的区域安全治理进程中,区域大国形成单独领导、组织领导、共同领导和追随者互动的多种安全身份,并在军事、政治、经济、环境等互动的多维安全议题和制度设计与建设、议程设置与推广、规范创建与扩散、行动倡导与履行等互动的多种安全路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中,区域大国此种角色性受到区域大国能力性、一致性、自主性及区域性等互动的多种条件影响而呈现出不均衡和差异性分布。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典型案例的历史和现实性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的经验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欧洲中心的理论阐释和经验分析,显示出亚洲区域大国区域安全治理角色的近似性和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大国 区域安全治理 大区域观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原文传递
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互动中的大国角色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全 郑先武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7-69,178,共14页
全球化与区域化催生了全球性问题和区域性问题,为应对不同层次的一体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应运而生。全球问题的区域化和区域问题的全球化使得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紧密互动,其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行为主体依然是大国。... 全球化与区域化催生了全球性问题和区域性问题,为应对不同层次的一体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应运而生。全球问题的区域化和区域问题的全球化使得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紧密互动,其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行为主体依然是大国。大国在两者的互动中扮演三大领导角色:直接领导,大国自主倡导和推动实施区域机制建设和制度安排;间接领导,大国需要通过在区域机制或全球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间接推动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共同领导,大国在平等协商对话的基础上共同倡导和推动合作机制建设。大国的三大领导角色能够促进区域治理、全球治理以及两者的正向互动,但大国之间的直接排他、联合排他以及间接排他的三大竞争角色也使得大国陷入竞争性区域主义的负面治理局面,其根源在于权力之争、利益之争和理念之别,新大国协调可能是大国突破困境的最佳选择。湄公河区域治理的典型案例显示了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互动中上述大国角色的经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全球治理 大国角色 大国协调 湄公河区域
原文传递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跨政府网络治理
17
作者 郑先武 沈桐 《中国-东盟研究》 2017年第4期21-33,共13页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治理创新产生了强烈需求。泛北部湾是中国向南合作的代表区域,然而,现有模式的缺陷阻碍了泛北部湾次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泛北部湾经济论坛这一平台,泛北部湾成员也在不断...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治理创新产生了强烈需求。泛北部湾是中国向南合作的代表区域,然而,现有模式的缺陷阻碍了泛北部湾次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泛北部湾经济论坛这一平台,泛北部湾成员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在复杂的格局下,跨政府网络治理模式的实践不仅会促进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繁荣,更会为今后中国倡导'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北部湾 次区域经济合作 跨政府网络治理
原文传递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东亚发展区域主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庭赫 郑先武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91,6-7,共28页
发展与区域主义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发展区域主义作为两者的联结是理解区域主义实践与演进重要的理论视角。在东亚区域主义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导向特质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坚持国际机构与国家政府作用、兼容"整体"... 发展与区域主义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发展区域主义作为两者的联结是理解区域主义实践与演进重要的理论视角。在东亚区域主义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导向特质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坚持国际机构与国家政府作用、兼容"整体"理念与"渐进"方法,追求灵活务实原则为特征的实践路径。湄公河流域的合作是东亚发展区域主义的典型案例,围绕流域的治理与开发,从亚远经委会与科伦坡计划到亚开行、再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湄公河流域的发展合作不断朝着制度化、多元化与本土化的方向演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这种区域主义最具体和主要的成果,其坚持发展导向、重视国际机构作用、尊重"包容并蓄"与"循序渐进"、协调社会与环境发展以及追求可持续安全的特征是东亚发展区域主义的重要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与国别政治 东亚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发展区域主义 亚开行
原文传递
QTL analysis of the rice seedling cold tolerance in a double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a hybrid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被引量:18
19
作者 QIAN Qian ZENG Dali +3 位作者 HE Ping zheng xianwu CHEN Ying ZHU Lihu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5期448-453,共6页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F hybrid between a typical indica cv. and a japonica cv.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eedling cold tolerance (SCT) in growth cabinet. By dynamically an...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F hybrid between a typical indica cv. and a japonica cv.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eedling cold tolerance (SCT) in growth cabinet. By dynamically analyzing every day’s survival percentages of the parents and DH lines under 7-d cold plus 9-d normal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g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SCT have been mapped based on a molecular linkage map constructed from this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par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T and the segregation of SCT in DH lines was basically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with most serious injury on the 6th d of the cold treatment. A total of 4 QTLs for SCT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chromosomes 1, 2, 3 and 4 respectively. The additive effects of qSCT-1, qSCT-2 and qSCT-3 have been contributed by the japonica ev JX17, but that of qSCT-4 has been contributed by the indica cv ZYQ8. The mechanism of SCT seems complicated since the above 4 QTLs detected at different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DH POPULATION seedling cold tolerance QTL detection.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ffecting tolerance to low phosphoru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被引量:7
20
作者 MING Feng zheng xianwu +3 位作者 MI Guohua HE Ping ZHU Lihuang ZHANG Fusu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6期520-525,共6页
Phosphorus (P)-deficiency in rice (Oryza. Sativa. L) may cause yield reductions. This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map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tolerance to low phosphorus stress in a doubled haploid (DH) ... Phosphorus (P)-deficiency in rice (Oryza. Sativa. L) may cause yield reductions. This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map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tolerance to low phosphorus stress in a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By using the linkage map of this population, the OTLs for relative dry weight, relative P content and relative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have been loc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e RFLP marker located on chromosome 6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elative root dry weight, relative shoot dry weight and relative total dry weight, which explain 24.9%, 20.5% and 25.2%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s, respectively. Two QTLs affect relative P uptake content, which account for 20.7%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s. One micro-effect QTL has been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relative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 uptake efficiency is more associated with P efficiency. Among the secondary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P uptake efficiency, the root dry weight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PHOSPHORUS DEFICIENCY molecular marker dry weight PHOSPHORUS UPTAKE content PHOSPHORU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