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心莲ApbHLH80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洪波 钟楚 闫志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68-675,共8页
目的:克隆穿心莲转录因子ApbHLH80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方法:根据穿心莲转录组数据库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等方法克隆ApbHLH80全长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分析和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采用实时... 目的:克隆穿心莲转录因子ApbHLH80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方法:根据穿心莲转录组数据库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等方法克隆ApbHLH80全长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分析和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茉莉酸甲酯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含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包含1 095 bp,共编码364个氨基酸;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约为39.96 ku,理论等电点为5.73,无信号肽和无跨膜结构,属亲水性核蛋白;该蛋白与苏麻、丹参、一串红和芡欧鼠尾草等物种亲缘关系较为接近,都具有b HLH_AtbHLH_like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ApbHLH80的表达量在叶片中最高,并且响应茉莉酸甲酯的诱导,其表达模式与穿心莲内酯合成存在密切联系。结论:成功克隆得到的ApbHLH80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穿心莲内酯合成,为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ApbHLH80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药用植物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简少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2-1402,共11页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然而,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要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栽培植物原料的质量因受土壤、气候、水肥管...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然而,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要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栽培植物原料的质量因受土壤、气候、水肥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穿心莲生长周期长且占用土地资源。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种苗快繁及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实现穿心莲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的组织离体再生技术日渐成熟,已在种苗繁育、倍性育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在穿心莲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使用适宜的诱导子可大幅增加培养物中穿心莲内酯等活性成分的积累。该文分别从穿心莲组织、细胞、不定根及毛状根培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其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离体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提供参考。此外,还提出了未来在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通过该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1)熟化完善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2)优化培养条件和高效诱导子联用,进一步提高穿心莲内酯等重要活性成分产量;(3)开展通过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组织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 穿心莲内酯 进展
下载PDF
穿心莲不同生长发育期穿心莲内酯积累与碳氮代谢特征
3
作者 简少芬 钟楚 +2 位作者 万斯 林杨 陈东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8-1046,共9页
【目的】明确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不同生长发育期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的积累和碳、氮代谢特征及其关系,为穿心莲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穿心莲生长发育特点,将其物候期划分为塔型期、团棵期、拔节... 【目的】明确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不同生长发育期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的积累和碳、氮代谢特征及其关系,为穿心莲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穿心莲生长发育特点,将其物候期划分为塔型期、团棵期、拔节期、现蕾期、盛花期和花果期,分析大田条件下各生长发育期的生物量及穿心莲内酯积累和碳、氮代谢特征。【结果】穿心莲全株和茎秆生物量在盛花期开始稳定,叶片生物量在拔节期开始趋于稳定,相对生长速率和叶片生物量占比随着生长进程逐渐下降。叶片的穿心莲内酯含量在塔型期至现蕾期(营养生长期)逐渐上升,在现蕾期达峰值且保持稳定,单株穿心莲内酯产量在盛花期达最大。穿心莲内酯合成关键酶基因ApDXS、ApDXR、ApGGPS和ApCPS的表达量在团棵期上升,随后下降并趋于平稳,而基因ApHMGS和ApHMGR1在现蕾期后维持在高表达水平。穿心莲内酯合成可能主要受甲羟戊酸(MEP)途径调控,且穿心莲内酯积累滞后于基因表达。叶片和茎秆的氮含量随着穿心莲的生长进程逐渐下降,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和茎秆氮积累量在现蕾期达最大值,而叶片的氮在现蕾期后向果实转移其积累量逐渐下降。塔型期和团棵期叶片氮同化相关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NAD-G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较高,同时叶片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较高,随后氮同化酶活性及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淀粉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叶片穿心莲内酯含量和单株穿心莲内酯产量与株高、生物量、地上部氮积累量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叶片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促进穿心莲营养生长期生物量积累有利于提高穿心莲内酯含量和产量。【结论】现蕾期至盛花期是采收穿心莲药材的最佳时期;营养生长期是穿心莲氮同化和积累的主要时期,在该时期适当增施氮肥促进穿心莲生物量积累可提高穿心莲内酯含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生育时期 碳氮代谢 穿心莲内酯
下载PDF
穿心莲海藻糖-6-磷酸合酶1(ApTPS1)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黄雪静 简少芬 +3 位作者 刘爱佳 雷明 钟楚 缪剑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0-970,共11页
以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为材料,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筛选和克隆穿心莲海藻糖-6-磷酸合酶1基因(命名为ApTPS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pTP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787 bp,编码92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5178.82 u,理论等电点... 以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为材料,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筛选和克隆穿心莲海藻糖-6-磷酸合酶1基因(命名为ApTPS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pTP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787 bp,编码92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5178.82 u,理论等电点为6.67,为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多重序列比对显示,ApTPS1较为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凤梨亲缘关系最近,与拟南芥和烟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穿心莲不同生态型、不同器官以及不同光周期条件下ApTPS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早花生态型穿心莲的ApTPS1表达水平高于晚花生态型,且这种关系不受光周期的影响;ApTPS1在穿心莲的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为花>果实>花蕾≈新叶≈老叶。以上结果说明,ApTPS1可能与穿心莲开花时间及生殖器官发育有密切关系。ApTPS1基因的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为穿心莲开花期调控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海藻糖-6-磷酸合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胡继杰 朱练峰 +6 位作者 钟楚 林育炯 张均华 曹小闯 禹盛苗 Allen Bohr JAMES 金千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适宜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生长以及提高其产量的增氧模式,进一步明确稻田根部增氧对水稻生长的作用,为水稻好氧栽培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浙优1号(水稻)、IR457... 【目的】研究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适宜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生长以及提高其产量的增氧模式,进一步明确稻田根部增氧对水稻生长的作用,为水稻好氧栽培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增施过氧化钙(T_1)、微纳气泡水灌溉(T_2)和表土湿润灌溉(T_3)等不同增氧模式以及淹水对照(CK),分别测定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增施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灌溉处理增加了3个水稻品种主要生育期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干物质量,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高于对照;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3个品种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和干物质量下降,结实率显著低于对照,但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率。完熟期,增施过氧化钙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稻谷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2.38%、18.27%和18.17%;微纳气泡水灌溉处理下,3个品种稻谷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3.89%、10.67%和8.85%;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86%、8.19%和6.16%。【结论】增施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作用能力,并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而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水稻水分供应不足,叶片光合作用及产量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增氧模式 SPAD值 叶面积指数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金毛狗脊的资源现状与保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5 位作者 密克 简少芬 缪剑华 韦坤华 李林轩 郭晓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2-129,共8页
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多年生高大树状蕨类药用植物,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功效,药用价值极高。近年内外部致濒因子共同作用加剧金毛狗脊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资源可持... 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多年生高大树状蕨类药用植物,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功效,药用价值极高。近年内外部致濒因子共同作用加剧金毛狗脊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保育在保护其野生原种免于濒危或灭绝的同时要保持其药效不丧失。为金毛狗脊的回归保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促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在分析金毛狗脊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和迁地保护现状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金毛狗脊回归保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狗脊 野生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下载PDF
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继杰 钟楚 +5 位作者 胡志华 张均华 曹小闯 刘守坎 金千瑜 朱练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5-1536,共12页
[目的]探究特定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全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氧营养研究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 [目的]探究特定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全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氧营养研究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培养。试验设置5个溶解氧浓度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溶解氧浓度1 mg·L^(-1)(T1)、3 mg·L^(-1)(T2)、5.5 mg·L^(-1)(T3)和7.5 mg·L^(-1)(T4),以自然生长处理作对照(CK),溶解氧浓度由在线测试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昆腾Q45D,美国),并实时用便携式溶氧仪进行校对(YSI 550A,美国)。[结果](1)水稻分蘖期,随溶解氧浓度上升,全浓度营养液中总氮含量下降速率减小,铵盐含量下降速率增加;硝酸盐含量在T1处理下最低,T4处理下最高;亚硝酸盐在全浓度营养液中含量极低且不稳定。(2)与CK相比,3个水稻品种在T2处理下根系活力均有所提高,T4处理根系活力显著低于CK。最大根长随溶解氧浓度上升而提高,T1和T4处理降低水稻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T2处理下,中浙优1号和IR45765-3B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重均高于CK。(3)3个水稻品种拔节期植株含氮率随溶解氧浓度提高逐渐下降,齐穗期和完熟期随溶解氧浓度提高逐渐上升。相较于CK,T2处理提高了3个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氮素积累量;T3和T4处理降低了水稻氮素吸收,但提高了齐穗期至完熟期生长阶段的氮积累量吸收比例。在完熟期,3个水稻品种氮素积累量,T2处理较CK增加2.3%-7.3%,T1、T3和T4处理较CK分别下降0.7%—3.6%、3.6%—8.5%和15.0%—27.1%。(4)3个水稻品种不同处理间干物质量和产量表现一致,均为T2>CK>T1>T3>T4。3个水稻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以T1处理表现最高;与CK相比,T2处理提高了3个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T1、T3和T4均低于CK;T1处理下,中浙优1号和IR45765-3B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低于CK,中旱221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度增氧可促进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增加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低氧和高氧胁迫均会抑制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根系活性,降低水稻植株氮素吸收,且旱稻对氧胁迫的耐逆性强于水稻和深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溶解氧 根系形态 氮素利用 水培
下载PDF
人参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2 位作者 简少芬 韦坤华 缪剑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人参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增大,野生人参遭到过度开采,加之对其生境破坏,其种质资源数量锐减,人工栽培人参的品质下降及品种混杂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及改良的材料来源,是提高人参药材产质量及其产业化发... 人参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增大,野生人参遭到过度开采,加之对其生境破坏,其种质资源数量锐减,人工栽培人参的品质下降及品种混杂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及改良的材料来源,是提高人参药材产质量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为合理、有效开发利用人参种质资源,促进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从资源的分类、分布、遗传多样性和保育,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国内外人参种质资源及育种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人参品种选育方法仅局限于传统的集团选育和系统选育,育种效率低,且野生资源的保育力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应借助复杂的"泛组学"研究技术及先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等大力开展分子育种研究,以弥补当前育种方法的不足,并提高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效率;且应加大野生人参种质的保育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种质资源 育种
下载PDF
人工老化和引发处理对菘蓝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3 位作者 简少芬 韦坤华 李万银 缪剑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103,共7页
为了研究药用植物菘蓝种子在老化进程中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引发处理对老化种子活力提高的作用程度,在高温(45℃)高湿(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下,人工加速菘蓝种子老化,测定老化处理不同天数的菘蓝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了研究药用植物菘蓝种子在老化进程中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引发处理对老化种子活力提高的作用程度,在高温(45℃)高湿(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下,人工加速菘蓝种子老化,测定老化处理不同天数的菘蓝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聚乙二醇(PEG)和赤霉素(GA 3)对人工老化的菘蓝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统计不同老化程度菘蓝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和初生根长随老化进程的加深而逐渐降低。SOD、POD及CAT活性均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3种引发剂AsA、PEG和GA 3对未经老化处理(ck)、老化2 d(A 2 d)及老化4 d(A 4 d)的菘蓝种子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人工老化 引发 种子活力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地枫皮的保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东亮 林杨 +4 位作者 黄宝优 钟楚 简少芬 缪剑华 韦坤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99-106,共8页
中药地枫皮分布区狭窄,野生资源蕴藏量少,因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类的过度采收濒临灭绝,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开展地枫皮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回归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对地枫皮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地枫皮的资源现状... 中药地枫皮分布区狭窄,野生资源蕴藏量少,因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类的过度采收濒临灭绝,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开展地枫皮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回归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对地枫皮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地枫皮的资源现状及其迁地保育和回归保育研究进展,根据地枫皮的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地枫皮回归保育策略,并展望地枫皮保育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枫皮 种质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下载PDF
有机种植对环境和作物品质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简少芬 钟楚 +3 位作者 谭桂玉 黄浩 李林轩 张占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8-154,共7页
在当今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下,有机农业因其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特征而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该研究总结了有机种植对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生态效应,以及对作物生长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有机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理... 在当今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下,有机农业因其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特征而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该研究总结了有机种植对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生态效应,以及对作物生长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有机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但对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与有机肥种类、肥料施用方式有关。有机种植初期,作物的产量较低,与有机肥养分释放慢、养分无固定比例和病虫害加重等因素有关,但作物的增产潜力较大。通常认为,有机种植能明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机肥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有机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是有机农业种植需要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而且有机中药材种植将成为中药材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 土壤环境效应 大气环境效应 作物产量 农产品品质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保育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3 位作者 简少芬 李林轩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3期395-402,共8页
八角莲以根茎入药,能够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化痰散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各种内部和外部致濒因子的共同作用加重了八角莲的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八角莲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就地保护和迁地... 八角莲以根茎入药,能够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化痰散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各种内部和外部致濒因子的共同作用加重了八角莲的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八角莲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八角莲回归保育策略,旨在为其回归保育实践、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种质资源 就地保育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下载PDF
种植方式调控早稻生长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继杰 钟楚 +2 位作者 房玉伟 陈孝赏 刘守坎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7期1-7,共7页
种植方式多样性是中国水稻生产主要特点之一,对于应对多变的种植环境,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不同种植方式下早稻生长发育特性和高产形成特征,本研究阐述了中国目前早稻生产和种植方式发展现状,... 种植方式多样性是中国水稻生产主要特点之一,对于应对多变的种植环境,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不同种植方式下早稻生长发育特性和高产形成特征,本研究阐述了中国目前早稻生产和种植方式发展现状,归纳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早稻根系生长、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生育期变化、产量和品质形成,以及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并认为今后可以从不同种植方式下早稻生育进程的内在机理、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和稻田土壤矿质元素流失特征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早稻 生长发育 产量 稻米品质 生态效益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与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楚 简少芬 +1 位作者 陈东亮 缪剑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46-1754,共9页
穿心莲是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在抗HIV病毒、抗血栓、保肝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由于其人工合成困难,通过栽培调控或育种方法增强穿心莲体内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对提升穿心... 穿心莲是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在抗HIV病毒、抗血栓、保肝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由于其人工合成困难,通过栽培调控或育种方法增强穿心莲体内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对提升穿心莲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该文综述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与植物发育的关系,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的影响,以及近十年来国内外在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在以增强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生物合成和提高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为目标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1)深入解析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合成通路及关键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的机制;(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作物栽培学理论深入研究穿心莲生长发育与产量和质量形成的规律及相互关系;(3)揭示穿心莲内酯生物合成的信号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环境因子 穿心莲内酯 生物合成 植物激素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穿心莲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简少芬 陈东亮 +3 位作者 钟楚 黄雪静 李万银 缪剑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6-114,共9页
以药用植物穿心莲为试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T_(1):40 cm×40 cm;T_(2):40 cm×30 cm;T_(3):30 cm×20 cm;T_(4):20 cm×20 cm)对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和穿心莲内酯积累的影响,以期为穿心莲合理密植提... 以药用植物穿心莲为试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T_(1):40 cm×40 cm;T_(2):40 cm×30 cm;T_(3):30 cm×20 cm;T_(4):20 cm×20 cm)对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和穿心莲内酯积累的影响,以期为穿心莲合理密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增加,冠幅和叶绿素a/b下降。单株生物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T_(3)和T_(4)分别较T_(1)降低24.2%和46.2%;相反,T_(3)和T_(4)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较T_(1)提高1.02倍和1.15倍。T_(3)、T_(4)增加了茎秆中蔗糖的积累,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片和茎秆(T_(3)除外)淀粉积累减少,叶片总氮含量和氮代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等活性增加。T_(4)条件下叶片和茎秆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较T_(1)下降了23.9%和38.9%。叶片和茎秆中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与相应器官中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叶片中穿心莲内酯含量与淀粉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促进了穿心莲氮代谢,增加了碳水化合物消耗,从而降低穿心莲内酯积累。综合考虑穿心莲产量和内酯含量,以株行距30 cm×20 cm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种植密度 碳氮代谢 内酯
下载PDF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rice growth,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gulating ways: A review 被引量:21
16
作者 Sajid Hussain ZHANG Jun-hua +6 位作者 zhong chu ZHU Lian-feng CAO Xiao-chuang YU Sheng-miao Allen Bohr James HU Ji-jie JIN Qian-y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357-2374,共18页
Rice (Oryza safiva L.)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the rhizosphere salinity than other cereals. High sensitivity has been ob- served, mainly at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stages in rice. It is the duty of plant physio... Rice (Oryza safiva L.)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the rhizosphere salinity than other cereals. High sensitivity has been ob- served, mainly at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stages in rice. It is the du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to comprehend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rice plants under stress.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overview of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fluenced by salt stress and the regulation pathways involved in these processes. It also includes the promising salt tolerance strategies, i.e., genetic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agronomic practices to improve rice growth, yield; and role of phytohormones and their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hibition of ethylene biosynthesis by using inhibitors 1-methylcyclopropene (1-MCP). Rice cultivation may be a first choice for improvement of salt tolerance through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improv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his study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toward low rice grain yield and poor rice resistance under salt stress and will also stream scientific knowledge for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alt affected soils by using different regulating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alt stress ETHYLENE 1-methylcyclopropene (1-MCP) PHYSIOLOGY
下载PDF
水稻耐盐生理及分子调节机制 被引量:27
17
作者 黄洁 白志刚 +5 位作者 钟楚 金千瑜 朱练峰 曹小闯 朱春权 张均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9-1367,共9页
土壤钠盐积累导致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钠离子是引起水稻盐胁迫伤害的主要离子,研究钠离子在水稻植株体内的吸收运输机制,及水稻应对盐胁迫的生理分子调节机制,有助于抗盐品种的选育以... 土壤钠盐积累导致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钠离子是引起水稻盐胁迫伤害的主要离子,研究钠离子在水稻植株体内的吸收运输机制,及水稻应对盐胁迫的生理分子调节机制,有助于抗盐品种的选育以及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利用。本文综述了水稻对盐信号的感应及盐分在水稻体内的吸收转运特征;分析了盐分进入水稻机体后对植株形态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了水稻为缓解盐分伤害,诱发的渗透调节、养分、抗氧化系统、激素等生理调节机制,以及通过抗逆蛋白差异性表达和耐盐相关基因应激表达,来控制水稻体内离子平衡,保护膜系统及光合系统的分子调节机制。同时,本文对提高水稻耐盐性提出了外源调控措施,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钠吸收与转运 耐盐基因 离子平衡
下载PDF
氮素营养调控植物逆境适应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楚 简少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24-432,共9页
氮素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代谢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氮在调节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适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氮的吸收、分配、同化等多个生理过程调控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光呼吸的保护功能也与氮代谢有... 氮素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代谢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氮在调节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适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氮的吸收、分配、同化等多个生理过程调控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光呼吸的保护功能也与氮代谢有密切联系。氮提高植物逆境适应能力的机理主要与增加植物的水分传导、调节气孔开闭、节省能量或增加热能耗散、增强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维持离子平衡等有关。逆境下氮营养变化诱导植物激素、活性氮氧化合物等信号分子通路,但植物氮信号与逆境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提高植物逆境适应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分配 氮同化 逆境适应 信号转导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代谢及稻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白志刚 张均华 +5 位作者 黄洁 朱练峰 曹小闯 朱春权 钟楚 金千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40-3448,共9页
稻田氮肥管理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解析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氮代谢生理生化特征及稻田氮素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对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增加水稻种植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植株氮代谢过程中相关转运... 稻田氮肥管理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解析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氮代谢生理生化特征及稻田氮素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对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增加水稻种植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植株氮代谢过程中相关转运蛋白的表达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氮代谢与碳代谢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对施氮模式与施用方法影响稻田土壤各形态氮素的循环转化和稻田氮素损失的影响机制及可能的调控途径作了总结。我们认为,当前的研究对氮肥运筹对水稻氮代谢影响的生理层面已经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但在分子及基因层面的研究尚显缺乏;田间氮肥管理的改善对提高稻田氮素利用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应用时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继续深入挖掘水稻的氮代谢潜力,采取更高效的田间氮肥管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稻田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 氮代谢 稻田土壤氮素 氮素利用率
原文传递
Constitutive Model for F45V Microalloyed Forging Steel at High Temperature
20
作者 Jin WANG Wen-long MA +1 位作者 zhong chu Qi ZH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Isothermal hot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f F45V, a microalloyed steel, were performed on a Gleeble-1500 thermo-mechanical simulator at temperatures of 950--1200 ;C and strain rate of 0.01--10 s -1. Based on the experi-... Isothermal hot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f F45V, a microalloyed steel, were performed on a Gleeble-1500 thermo-mechanical simulator at temperatures of 950--1200 ;C and strain rate of 0.01--10 s -1. Based on the experi- mental flow stress curves, a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was expressed by the hyperbolic laws in an Arrhenius-type equa- 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re expressed as 6th order polynomial form of strain. Standard statis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error were em- ployed to quantify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model. They were found to be 0. 995 and 4.3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constitutive mode[ can predict the magnitude and tendency of flow str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ot forging process of the F45V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45V steel microalloyed forging steel flow stress Arrhenius equation constitutive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