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人体与水流相互作用的溃坝洪水生命损失评估模型
1
作者 彭铭 马福军 +4 位作者 沈丹祎 蔡一坚 石振明 周家文 刘西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溃坝洪水会给下游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生命损失,开展溃坝洪水造成的生命损失风险定量评估对应急抢险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生命损失贝叶斯网络HURAM1.0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人体稳定性物理模型,考虑人体与水流相互作用关系,对... 溃坝洪水会给下游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生命损失,开展溃坝洪水造成的生命损失风险定量评估对应急抢险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生命损失贝叶斯网络HURAM1.0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人体稳定性物理模型,考虑人体与水流相互作用关系,对处于洪水中的人先进行稳定性判定,并进行溺水判定,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综合了水深和水流速对生命损失的影响,建立HURAM2.0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唐家山堰塞坝溃坝洪水生命损失分析。结果表明:HURAM2.0模型建立了水流流速对生命损失影响的定量关系,更精确地刻画了人体在水流中的稳定性和求生能力,相比HURAM1.0模型对较强洪水强度条件下的生命损失预测结果更准确。同时,在本文建立的模型中,除水深度、洪水严重程度变化不大,其余变量的敏感性均有所上升,其中居民区住宅层数、在建筑物中庇护情况和溃坝时长等变量对模型计算结果的最大影响程度分别增加142%、95%和93%,加强了模型在低、中、高3类洪水强度下的解释性,与HURAM1.0相比在贝叶斯反演分析中更占优势。在唐家山堰塞坝溃坝风险分析中,HURAM2.0能区分出不同水流速条件下的生命损失,更符合实际情况,即开挖泄流槽前风险大、死亡率高,在现场勘测和开挖泄流槽后风险及死亡人数大大降低,建议结合预警疏散以降低生命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 人体稳定性 生命损失风险 贝叶斯网络 堰塞坝溃决洪水
下载PDF
我国教育信任研究现状与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研究
2
作者 徐琳 周佳雯 李庆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3-78,共6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教育信任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样本,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教育信任研究的热点内容与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社会资本、大学生、社会信任、师生关系、教师、信任危机、人际信任等;...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教育信任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样本,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教育信任研究的热点内容与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社会资本、大学生、社会信任、师生关系、教师、信任危机、人际信任等;教育信任的研究视角从微观逐渐向中观和宏观方向发展;对教育信任的理解逐步嵌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区块链是教育信任的研究前沿。针对目前教育信任研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对教育数字化环境中教育信任的研究,引入多样化的实证研究方法,推动教育信任研究往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信任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以思政育人为引领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金课建设研究
3
作者 王丽敏 周家文 段瑞婕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金课建设是落实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思政育人引领金课建设,可以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基于思政育人引领统计学金课建设的要求,构建了以“价值塑造目标为引领,知识传授目标为基础,能力培养目标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统计学金课目... 金课建设是落实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思政育人引领金课建设,可以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基于思政育人引领统计学金课建设的要求,构建了以“价值塑造目标为引领,知识传授目标为基础,能力培养目标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统计学金课目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增加思政考核元素,加强课程过程性考核;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富含思政内涵的教学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 思政育人 金课建设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堰塞坝溃决参数及其寿命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震宇 杨兴国 +1 位作者 周家文 廖海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7,共11页
堰塞坝溃决洪水对下游影响区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提高堰塞坝溃决参数及其寿命预测的准确度是应急处置的迫切需求。本文对全球1957组堰塞坝案例分别进行地理、统计学分析,在得到溃决参数主要影响因素的... 堰塞坝溃决洪水对下游影响区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提高堰塞坝溃决参数及其寿命预测的准确度是应急处置的迫切需求。本文对全球1957组堰塞坝案例分别进行地理、统计学分析,在得到溃决参数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数据库中拥有完整信息的48组案例,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洪峰流量、破坏深度、溃口顶宽、溃口底宽和溃决时长的预测模型,其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程度。之后分析了堰塞坝溃决参数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坝高对溃决过程有显著影响。此外,基于19组寿命信息充分的案例,使用不同自变量和算法分别建立了蓄水阶段持续时间、溢流阶段持续时间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加权融合法提出了相应的融合模型。该成果可为量化评估堰塞坝溃决过程参数和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溃决参数 寿命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深埋高温硐室围岩开挖损伤规律研究
5
作者 周训乾 刘建锋 +4 位作者 姜海波 谢良甫 李洪涛 周家文 鲁功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深部工程的高地应力与高地温问题将对地下资源开采和空间利用构成严峻挑战。通过建立深埋高温硐室爆破–卸荷–降温全过程的数值模型,并嵌入率相关岩石本构关系反映钻爆开挖和通风降温过程中的岩体动静态力学响应,分析了不同地应力条件... 深部工程的高地应力与高地温问题将对地下资源开采和空间利用构成严峻挑战。通过建立深埋高温硐室爆破–卸荷–降温全过程的数值模型,并嵌入率相关岩石本构关系反映钻爆开挖和通风降温过程中的岩体动静态力学响应,分析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开挖损伤的时空演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围岩在动态开挖过程中会由于爆破、卸荷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产生初始动力损伤,而硐室通风冷却过程所诱发的热应力将在保留岩体中造成额外的热力损伤。在静水应力条件下,围岩动力损伤随地应力量级的提高表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演化趋势,降温损伤则随地应力的上升而单调增大。在非静水应力条件下,硐室拱顶和拱腰附近岩体的动力损伤将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分别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和单调增大的演化趋势;在通风冷却阶段,应力水平较低的拱腰附近未产生显著的热力损伤,而拱顶围岩的热力损伤则随侧压力系数的提升而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爆开挖 瞬态卸荷 开挖损伤 数值模拟 原岩温度 通风降温
下载PDF
滇东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镉的伴矿景天修复及其对后茬水稻的影响
6
作者 吴拓铮 詹娟 +7 位作者 周嘉文 周通 李柱 胡鹏杰 黄化刚 李廷轩 张锡洲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59,共11页
云南是我国典型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高背景区,超积累植物能否有效修复镉(Cd)地质高背景土壤,从而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尚鲜见报道。以云南石林、富源和罗平等三地的典型Cd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为对象,开展温室盆栽试验,探究Cd、锌(Zn)超... 云南是我国典型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高背景区,超积累植物能否有效修复镉(Cd)地质高背景土壤,从而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尚鲜见报道。以云南石林、富源和罗平等三地的典型Cd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为对象,开展温室盆栽试验,探究Cd、锌(Zn)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土壤Cd的吸取修复效果,及对后茬水稻生长和Cd吸收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三季伴矿景天使三地土壤全量Cd分别下降24.8%、30.9%和58.8%;伴矿景天在富源玄武岩风化物母质发育的土壤上长势最好,与富源土壤肥力相对最高有关;伴矿景天在罗平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上重金属吸取修复效果最佳,与罗平土壤呈中性、酸化作用更为明显有关,这些差异由土壤母质、养分与重金属有效性等综合影响所致。经伴矿景天吸取修复三季后,全生育期淹水种稻,其糙米和秸秆Cd浓度均大幅降低,可实现糙米Cd安全生产。未经植物吸取修复,旱作处理下水稻糙米Cd存在超标风险。植物吸取修复后种植水稻,再结合水分管理措施,可进一步降低稻米中Cd浓度,实现稻米安全生产,为Cd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的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镉 地质高背景 植物吸取修复 水稻 水分管理
下载PDF
不同粒组含量下堰塞坝溃决过程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楠 杨兴国 +3 位作者 周家文 焦煦 李付华 廖海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共9页
【目的】堰塞坝结构松散、颗粒级配范围宽,易发生漫顶溃决,严重威胁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探究相同粒径范围内不同粒组含量条件下堰塞坝的溃决过程,【方法】以“11.3”金沙江白格堰塞坝为参考原型,开展了溃决模型水槽试验... 【目的】堰塞坝结构松散、颗粒级配范围宽,易发生漫顶溃决,严重威胁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探究相同粒径范围内不同粒组含量条件下堰塞坝的溃决过程,【方法】以“11.3”金沙江白格堰塞坝为参考原型,开展了溃决模型水槽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堰塞坝的溃决过程可以划分为渗流与过流、溯源侵蚀、溃口发展及衰减平衡四个阶段。溃口流速与溃决流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但峰值流量滞后于峰值流速。另外,溃决水流冲击力在溃口发展阶段持续增大,在衰减平衡阶段开始下降,而水流重度在溃口发展阶段表现出一定范围内的波动。随着中值粒径的增大,溃决流量峰值减小、峰现时间延迟、溃决水流冲击力峰值减小,下游泥沙淤积区长度变短、厚度变大。【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相同粒径范围内的不同粒组含量对堰塞坝稳定性、溃决过程和溃决参数的影响,可为堰塞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粒组含量 溃决过程 峰值流量 水流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的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基于家庭风险的视角
8
作者 周嘉雯 王明怡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1341,共14页
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激增,但随着生活逐渐恢复,其影响仍在持续。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屏幕使用时间过长、身体活动骤减、久坐时间增加、饮食单一、饮食不规律、晚睡更晚起等方面,本文构... 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激增,但随着生活逐渐恢复,其影响仍在持续。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屏幕使用时间过长、身体活动骤减、久坐时间增加、饮食单一、饮食不规律、晚睡更晚起等方面,本文构建疫情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家庭风险框架以解释健康危险行为变化的内在机制,这一框架结合生命史理论可为儿童青少年后疫情时代健康危险行为的持续提供解释。未来研究需长期追踪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展轨迹,并加强家庭风险、生命史理论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为类似重大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等提供处理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普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健康危险行为 儿童青少年 家庭风险 生命史理论
下载PDF
磁性聚氨基噻唑吸附剂脱除水体Hg^(2+)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岩 周佳文 +3 位作者 孙培亮 陈勇 齐元红 彭冲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3-2298,共16页
聚多巴胺(PDA)辅助负载聚氨基噻唑(PAT)法制备了磁性颗粒吸附剂Fe_(3)O_(4)@SiO_(2)@PDA-PAT。对吸附剂进行了XRD、VSM、TG、SEM、XPS、EDS和Zeta电位等表征分析,考察了吸附剂对Hg^(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SiO_(2)@PDA-PA... 聚多巴胺(PDA)辅助负载聚氨基噻唑(PAT)法制备了磁性颗粒吸附剂Fe_(3)O_(4)@SiO_(2)@PDA-PAT。对吸附剂进行了XRD、VSM、TG、SEM、XPS、EDS和Zeta电位等表征分析,考察了吸附剂对Hg^(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SiO_(2)@PDA-PAT具有超顺磁性,在pH小于2时Zeta电位为正,pH大于2时Zeta电位为负。在303 K和Hg^(2+)浓度为50 mg/L模拟废水中,当pH为1.3和5.0时,Hg^(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21.9 mg/g和153.1 mg/g。在强酸(如pH 1.3)和弱酸(如pH 5.0)环境下Fe_(3)O_(4)@SiO_(2)@PDA-PAT吸附Hg^(2+)的过程均是自发过程,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强酸环境下(如pH 1.3)Fe_(3)O_(4)@SiO_(2)@PDA-PAT吸附Hg^(2+)是焓驱动的放热过程,弱酸(如pH 5.0)环境下是熵驱动的吸热过程。用2 mol/L混酸(盐酸和硝酸摩尔比为1∶1)作为解吸液可使Hg^(2+)解吸率达91%以上。在303 K、pH 1.3、Hg^(2+)浓度20 mg/L条件下,当Na^(+)、K^(+)、Mg^(2+)、Ca^(2+)、Cu^(2+)、Zn^(2+)、Ni^(2+)质量浓度为Hg^(2+)的20倍时,Fe_(3)O_(4)@SiO_(2)@PDA-PAT的Hg^(2+)平衡吸附量分别下降了33.2%、32.1%、20.6%、26.7%、21.2%、29.6%、17.8%。在模拟海水下,Hg^(2+)吸附量下降40.9%。Fe_(3)O_(4)@SiO_(2)@PDA-PAT具有较好的Hg^(2+)选择性,具有净化海水脱除重金属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基噻唑 磁性吸附剂 四氧化三铁 含Hg^(2+)废水
下载PDF
叠压供水系统对市政管网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何怡霄 周佳雯 +4 位作者 李树平 刘彩娥 黄文忠 姚灵 陈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叠压供水充分利用管网余压进行变频恒压供水,具有节能、供水水质稳定等优点。然而叠压供水系统直接与市政管网相连,启动时会引起接入点及管网上下游的流量和压力波动,对市政管网输送水量变化和压力变化带来影响。以江苏省JT城区的市政... 叠压供水充分利用管网余压进行变频恒压供水,具有节能、供水水质稳定等优点。然而叠压供水系统直接与市政管网相连,启动时会引起接入点及管网上下游的流量和压力波动,对市政管网输送水量变化和压力变化带来影响。以江苏省JT城区的市政管网为研究对象,采用EPANET软件执行延时模拟、HAMMER软件执行瞬时模拟,分析叠压供水系统对市政管网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并确定了两个评价指标:最低市政供水压力要求和系统接入点运行压降要求。结果表明,叠压供水系统对市政管网的影响与小区入住率、用水时段、叠压数量等因素有关;小区附近叠压供水系统数量越少、分布越稀疏,多叠压供水系统运行时接入点压降就越小。当实际应用中影响超出安全范围时,建议通过优化控制方式和供水方式缓解影响,保障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压供水系统 市政供水管网 延时模拟 瞬时模拟
下载PDF
水库滑坡涌浪演进与最大爬高影响规律试验研究
11
作者 董力志 周家文 +1 位作者 胡宇翔 李海波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为了研究水库滑坡涌浪造成的灾害程度,考虑以高山峡谷岩质滑坡涌浪沿河道上下游传播及其与挡水建筑物撞击形成爬高的影响,建立水槽物理试验模型,研究滑坡体下滑高度、滑坡体体积、涌浪传播距离等不同工况下的滑坡涌浪爬高规律,提出滑坡... 为了研究水库滑坡涌浪造成的灾害程度,考虑以高山峡谷岩质滑坡涌浪沿河道上下游传播及其与挡水建筑物撞击形成爬高的影响,建立水槽物理试验模型,研究滑坡体下滑高度、滑坡体体积、涌浪传播距离等不同工况下的滑坡涌浪爬高规律,提出滑坡涌浪沿着河道向下游传播时与垂直挡水建筑物撞击形成的最大爬高估算公式,并对滑坡体体积、下滑高度、涌浪传播距离进行无量纲处理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入水弗劳德数对涌浪爬高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涌浪相对传播距离、滑坡体形状系数、滑坡体相对体积。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滑坡体入水弗劳德数、涌浪相对传播距离、滑坡体形状系数的涌浪最大爬高公式,可为高山峡谷地区岩质滑坡涌浪的爬高估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最大爬高 影响因素 经验估算公式
下载PDF
数字赋能少儿出版融合发展研究——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例
12
作者 周佳雯 谢巍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13,共5页
出版融合是数字出版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数字赋能出版业融合发展是把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战略契机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推动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阅读习惯变化的应有之策。少儿出版是出版产业中的重要板块,少... 出版融合是数字出版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数字赋能出版业融合发展是把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战略契机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推动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阅读习惯变化的应有之策。少儿出版是出版产业中的重要板块,少儿出版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用户基础,在少儿出版领域推动出版融合发展也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了深入剖析少儿出版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与模式,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浙少社)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案例研究,并总结融合发展模式,为少儿出版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其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产品形态融合模式、跨界融合模式和营销渠道融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出版 融合发展 数字赋能
下载PDF
金龙山Ⅱ区滑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浦仕敏 周家文 《吉林水利》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二滩库区正式蓄水以来,库区水位逐渐抬升,金龙山古滑坡体Ⅱ区在水位扰动下蠕滑变形加剧,严重威胁了二滩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及附近居民安全。为明确金龙山Ⅱ区滑坡的变形演化特征、成因及稳定性情况,本文基于1992~2024年的地表位移监测... 二滩库区正式蓄水以来,库区水位逐渐抬升,金龙山古滑坡体Ⅱ区在水位扰动下蠕滑变形加剧,严重威胁了二滩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及附近居民安全。为明确金龙山Ⅱ区滑坡的变形演化特征、成因及稳定性情况,本文基于1992~2024年的地表位移监测资料对滑坡蓄水前、后的变形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皮尔逊分析方法研究滑坡变形主控因素,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水位下的滑坡变形及稳定性。结果发现:滑坡在库区蓄水前已在发生缓慢变形,而库水位上升则加剧了坡体的蠕滑,使变形速度加快;库区蓄水与滑坡形变呈现一定正相关性,为形变主控因素,降雨只产生轻微作用,不会影响整体形变速率;滑坡变形只集中在浅表层区域,整体呈现稳定状态,且稳定性系数随着库水位上升有增大趋势,计算得出金龙山Ⅱ区滑坡在1200 m正常蓄水位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滑坡 变形特征 变形成因 滑坡稳定性
下载PDF
GIS-based prediction method of shallow landslides induced by heavy rainfall in large mountainous areas
14
作者 LUO Xiaoxiong LI Congjiang zhou jia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534-1548,共15页
Rainwater runoff that does not infiltrate the soil during heavy rainfall may increase slope instability. The effect of runoff is usually neglected in conventional rainfall-induced slope failure analysis to simplify th... Rainwater runoff that does not infiltrate the soil during heavy rainfall may increase slope instability. The effect of runoff is usually neglected in conventional rainfall-induced slope failure analysis to simplify the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unoff on slope stability, this study simultaneously simulate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unoff and rainfall infiltration on bank slop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 shallow slope failure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analyze runoff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Green-Ampt model, the simplified Saint-Venant model, and the infinite slope model. In this model, the modified Green–Ampt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capacity and the wetting front depth. The eight-flow(D8) method and the simplified Saint-Venant model were selected to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 of runoff. By considering the wetting front depth as the slip surface depth, the factor of safety of the slope could be determined using the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 model. A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models reveals that runoff can escalate the instability of certain slopes, causing stable slopes to become unstable. Comparison of the unstable areas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with the actual landslide sites shows that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successfully predict landslides at these sites. The slope inst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offer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high-risk areas in large mountainou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 Surface runoff INFILTR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Sliding and damming properties of granular debri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15
作者 HE Ligeng TAN Longmeng +2 位作者 YANG Xingguo zhou jiawen LIAO Haim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932-951,共20页
Granular debri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damming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ow variations i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GSD) and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impact the behavior of g... Granular debri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damming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ow variations i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GSD) and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impact the behavior of granular debris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granular debris is essential for precise assessment and effective mitigation of landslide hazards in mountainous terrains.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GSD and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on sliding and damming properties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ximum volume: located at the front(Type Ⅰ), middle(Type Ⅱ), and rear(Type Ⅲ) of the granular debris. Our experimental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the sliding and damming processes primarily depend on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grain size, and GSD in granular debris. Different sliding and damming mechanisms across various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induce variability in motion parameters and deposition patterns. For Type Ⅰ configurations, the front debris functions as the critical and primary driving component,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primarily occurring through inter-grain interactions. In contrast, Type Ⅱ configurations feature the middle debris as the dominant driving component, experiencing hindrance from the front debris and propulsion from the rear, leading to complex alterations in sliding motion. Here, energy dissipation arises from a combination of inter-grain and grain-substrate interactions. Lastly, in Type Ⅲ configurations, both the middle and rear debris serve as the main driving components, with the rear sliding debris impeded by the front. In this case, energy dissipation predominantly results from grainsubstrate interaction. Moreover, we have quantitative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verse grading in damming deposits, where coarse grain moves upward and fine grain moves downward, is primarily caused by grain sorting due to collisions among the grains and between the grain and the base. The impact of grain on the horizontal channel further aids grain sorting and contributes to inverse grading. The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of thre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in our study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damming properties from the view of mechanism,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related study about damming granular deb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dam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Inverse grading Physical experiment
下载PDF
水动力型滑坡形成运动机理与防控减灾技术 被引量:38
16
作者 周家文 陈明亮 +5 位作者 李海波 徐奴文 肖明砾 杨兴国 孙海龙 戚顺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145,共15页
水动力型滑坡是指在冰川融雪、降雨、水位变动、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活动等水动力因素驱动下而发生的斜坡岩土体失稳灾害。西南地区是水动力型滑坡尤其是库区滑坡的高发区,其失稳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且有可能造... 水动力型滑坡是指在冰川融雪、降雨、水位变动、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活动等水动力因素驱动下而发生的斜坡岩土体失稳灾害。西南地区是水动力型滑坡尤其是库区滑坡的高发区,其失稳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且有可能造成深远的次生灾害,提升水动力型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置水平极为迫切。水动力型滑坡易发于松散堆积层、破碎岩体、软岩以及含有软弱夹层的斜坡等地层,地质环境、水文活动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在水动力型滑坡的孕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斜坡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交替作用下,逐渐产生变形破坏,稳定性不断降低并趋于极限失稳状态,最终在短期水文条件的改变下而导致整体失稳破坏。斜坡失稳后的滑坡动力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特大型高位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破碎和沿程侵蚀铲刮现象,导致滑坡运动性态的改变和堆积方量的增大,水的存在会加剧滑坡沿程侵蚀铲刮作用以及导致运动性态向流态化转变而造成更远的运动距离和更广的致灾范围。水动力型滑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同地质结构和水动力条件的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存在很大差异,远距离非接触式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且具备自主学习的滑坡预报预警方法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水动力型滑坡防治涉及到工程建设、经济民生、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库区滑坡的危害性,复建设施的修建应尽可能远离库区滑坡影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型滑坡 形成机理 破坏模式 动力过程 监测预警 防控减灾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水灾害问题及应对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谢和平 许唯临 +7 位作者 刘超 杨兴国 谢红强 聂锐华 周家文 安瑞冬 田忠 肖明砾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共14页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平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水灾害频发的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传承和创新了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在应对高坝泄洪与防洪安全、高坝工程结构安全、山洪泥沙灾害与滑坡防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水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有:1)开发细观实验与模拟技术,揭示了高坝水力学复杂水流现象的细观机理,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细观水力学体系,并创新地提出了多级泄洪原理与技术;2)原创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型破坏模拟与综合法试验新技术,揭示了高坝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响应机制,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受复杂地质环境及超标洪水等因素影响下高坝-坝基-库水整体结构安全评价体系;3)揭示了山洪与泥沙共同作用下"小水大灾"机制,提出了特大山洪泥沙灾害"降阶防控"技术,将山洪泥沙灾害致灾不确定性降到可防控范围;4)引入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设备与技术实现了滑坡变形监测从"点、线、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整体,提升了水动力型滑坡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以及灾害应急响应能力;5)针对滑坡-堰塞坝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异性大的问题,提出了滑坡-堰塞湖分类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技术;6)针对西南地区地理、生态与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需水配置和过鱼、梯级水库水温预测成套方法和低温水控制、高坝泄水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的预测与调控等一整套维护水生生物生境的关键技术,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工程局部及单一水环境领域,拓展到山区流域整体系统并形成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山区河流水灾害的特点以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总体需求,提出了变化环境下的水灾害形成与演化、耦合致灾机理与临界判据、水灾害动力灾变机制与演化过程、突变河流的生境-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灾变河流的生态演变机制和新平衡态、水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基础大数据库与云平台、水灾害流域协同管理与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山区水灾害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有助于促进下一步防灾减灾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水灾害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泄洪与防洪安全 高坝工程结构安全 山洪泥沙灾害 防灾减灾
下载PDF
水库滑坡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家文 陈明亮 +5 位作者 瞿靖昆 胡宇翔 夏茂圃 蒋楠 李海波 范刚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28,共19页
随着中国高坝大库水利水电工程的相继运行,水库滑坡灾害已成为影响工程运行稳定和威胁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提升其综合防控能力是国家重大需求。水库滑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综合体,其变形破坏过程不仅与滑坡所在区域的地质条... 随着中国高坝大库水利水电工程的相继运行,水库滑坡灾害已成为影响工程运行稳定和威胁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提升其综合防控能力是国家重大需求。水库滑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综合体,其变形破坏过程不仅与滑坡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特性相关,更取决于诱发因素如降雨、库水位变动等动态作用的影响,从开始孕育变形到最终失稳破坏一般需经历较长的历时,是一个不断累积发展的过程,不仅涉及降雨入渗与库水影响的时空叠加作用,更涉及多因素耦合下的渐进破坏机制,其致灾机理与防控难度极高。本文结合大量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总结了库区地质、水文等条件对于滑坡易感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强降雨、库水位变动及多因素叠加作用下水库滑坡的累积灾变失稳机理;建立了离散元模型与流体力学模型(DEM–SPH)耦合的滑坡–涌浪模拟技术,能够较好地揭示高速滑坡体入河与水流的强碰撞及涌浪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可为滑坡致灾影响范围及应急避险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了无人机–3维激光扫描空地数据融合的大范围水库滑坡3维变形演化监测技术,并归纳总结了水库滑坡的综合治理技术。此外,针对多因素驱动下水库滑坡复杂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不足和局限性,展望了水库滑坡在灾变累积失稳与稳定评价、多源融合监测与智能预警、滑坡–涌浪流固耦合模拟与致灾影响评估、生态措施–支护结构联合治理技术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期望为水库滑坡灾害防控减灾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滑坡 失稳机理 致灾评估 监测预警 防控减灾
下载PDF
眼动分析用于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而康 王艺澔 +1 位作者 周佳玟 李西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9,共7页
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城市绿地,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既有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方法缺乏针对视觉感知的客观分析,未能有效指导社区公园的健康化营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8个社区公园为样本,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开... 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城市绿地,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既有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方法缺乏针对视觉感知的客观分析,未能有效指导社区公园的健康化营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8个社区公园为样本,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基于视觉感知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试验,建立基于眼动分析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为探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提供了新的量化方法。研究表明:(1)环境要素丰富、自然特征鲜明的景观对人群更具有吸引力;(2)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与人群感知恢复性效益评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对感知恢复性效益进行有效解释;(3)基于眼动分析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可对社区公园做出视觉感知维度的客观评价,可通过客观视觉指标指导其恢复性环境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分析 社区公园 恢复性环境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病案首页智能编码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强 尤心心 +4 位作者 周佳雯 杨雪 崔好胜 刘喜恩 吴及 《中国数字医学》 2022年第10期59-63,共5页
目的:设计病案首页智能辅助编码系统,实现该系统与病案管理系统的对接,提高编码效率和编码准确率。方法:构建两个阶段的编码技术框架,先通过TF-IDF、编辑距离等文本计算方法进行快速的粗编码,以获得疾病诊断的多个候选码,再通过张量图... 目的:设计病案首页智能辅助编码系统,实现该系统与病案管理系统的对接,提高编码效率和编码准确率。方法:构建两个阶段的编码技术框架,先通过TF-IDF、编辑距离等文本计算方法进行快速的粗编码,以获得疾病诊断的多个候选码,再通过张量图神经网络方法关联更加详细的信息进行精编码,最终获得最优编码推荐。结果:相比于人工编码,病案首页智能辅助编码系统能够在保证编码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病案室专业编码人员的编码效率。结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机耦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住院病案首页的编码效率和编码准确率,进而提高住院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案首页 智能编码 张量图构建 图内卷积 图间卷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