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籽粒硬度QTL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淼平 杨学明 +3 位作者 张鹏 宋桂成 张平平 何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0-1388,共9页
小麦籽粒硬度是影响小麦商品分类分级、小麦制粉工艺和小麦面粉最终加工用途的重要指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硬度的选育效率。为了发掘和开发更多与小麦籽粒硬度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硬质小麦扬麦158与软质... 小麦籽粒硬度是影响小麦商品分类分级、小麦制粉工艺和小麦面粉最终加工用途的重要指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硬度的选育效率。为了发掘和开发更多与小麦籽粒硬度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硬质小麦扬麦158与软质小麦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了群体遗传连锁图,结合4年群体籽粒硬度的表型资料对影响小麦籽粒硬度的QTL进行了分子定位。结果显示,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覆盖2784.9 cM,含有3830个非共分离的SNP标记;除PIN基因外,共定位到12个可重复的QTL位点,分别位于1A、1B、1D、2A(2个)、3A、4D、5A、5D、6B、6D和7A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3.2%~15.2%籽粒硬度变异;11个QTL来自软质小麦西风,1个QTL由硬质小麦扬麦158贡献;7个QTL表现稳定,可在4年试验中重复,其中5个QTL未见报道,为新发现QTL,特别是5D染色体新发现的QTL最高可解释15.2%表型变异。与这些稳定QTL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将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麦区软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重组自交系 QTL
下载PDF
InDel分子标记WC656的开发及其在鉴别小麦-簇毛麦5VS纯合易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江涛 吕远大 +3 位作者 赵姝楠 周淼平 姚金保 杨学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5-1124,共10页
簇毛麦是小麦品种改良重要的遗传资源,其5VS上含有硬度基因Dina/Dinb、抗白粉病基因Pm55和抗条锈病基因Yr5V,创制普通小麦-簇毛麦5VS易位系新种质,对于高效利用5VS上的有益基因进行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便于鉴别普通小麦... 簇毛麦是小麦品种改良重要的遗传资源,其5VS上含有硬度基因Dina/Dinb、抗白粉病基因Pm55和抗条锈病基因Yr5V,创制普通小麦-簇毛麦5VS易位系新种质,对于高效利用5VS上的有益基因进行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便于鉴别普通小麦-簇毛麦5VS纯合易位,本研究以mInDel软件分析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序列,开发了小麦第5同源群短臂的InDel特异分子标记WC656,对小麦品种以及普通小麦-簇毛麦5VS.5AL和5VS.5DL易位系及其衍生后代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片段大小来区分5AS、5BS、5DS染色体臂以及5VS易位系。结果表明,在21个普通小麦品种、小麦-簇毛麦5VS回交F 2代中杂合易位单株,均扩增出379 bp(5AS)、471 bp(5BS)、422 bp(5DS)3条带。在T5VS.5AL高代品系、回交F 2代中纯合易位单株扩增出471 bp(5BS)、422 bp(5DS)2条带,379 bp(5AS)条带缺失。T5VS.5DL高代品系、回交F 2代中纯合易位单株扩增出379 bp(5AS)、471 bp(5BS)2条带,422 bp(5DS)条带缺失。WC656鉴别的5VS纯合易位结果与顺序FISH-GISH分析结果一致。T5VS.5AL、T5VS.5DL具有抗白粉病、籽粒硬度指数低等优良特性。因此,利用InDel分子标记WC656可以鉴别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T5VS.5DL衍生后代中的纯合易位,PCR扩增实验操作相对简便,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携有5VS纯合易位的软质弱筋小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5VS纯合易位 InDel分子标记
下载PDF
宁中麦1号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要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元世 王文 +6 位作者 潘兵 周淼平 姚金保 赵洁 梅佳 厉婕 罗德祥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2期31-33,47,共4页
以2017—2020年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科企联合体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宁中麦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1)宁中麦1号较对照淮麦20的平均增产率为4.10%,平均增产点率为91.9%;2)3年间,宁中麦1号... 以2017—2020年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科企联合体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宁中麦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1)宁中麦1号较对照淮麦20的平均增产率为4.10%,平均增产点率为91.9%;2)3年间,宁中麦1号的产量在各试点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淮麦20,且2年区域试验的高稳系数高于对照淮麦20;3)不同年份间的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比例均大于或等于对照淮麦20,说明宁中麦1号是一个具有较好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小麦品种;4)宁中麦1号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小,单一产量要素通过其他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小,说明可通过协同提高产量三要素来提高宁中麦1号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中麦1号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产量三要素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姚金保 张鹏 +4 位作者 余桂红 马鸿翔 杨学明 周淼平 张平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12个试点的籽粒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试验中,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分别占淮南和淮北处理平方和的89.55%和70.71%,基因型效应分别占3.10%和12.89%,互作效应分别占7.35%和16.1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两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淮南60.54%和淮北56.53%的互作平方和。在本年度特定的气候条件下,15个淮南小麦品种(系)中,宁红1479、金丰1701和盐麦0816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4个淮北小麦品种(系)中,保麦1702、淮核16174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2个试点中,淮南以南通、扬州和金湖试点的分辨力最强;淮北以响水、徐州和宿豫试点的分辨力最强。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两组试验的高产品系对某些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MMI模型 稳定性 适应性 试点鉴别力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淼平 姚金保 +2 位作者 杨学明 张鹏 余桂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4-559,共6页
小麦纹枯病是世界性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减轻纹枯病危害最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为了挖掘更多的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用于小麦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构建了CI12633和扬麦15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开发SNP分子标记... 小麦纹枯病是世界性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减轻纹枯病危害最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为了挖掘更多的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用于小麦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构建了CI12633和扬麦15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开发SNP分子标记,并对群体中的94个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采用牙签接种和病麦粒接种的方法鉴定重组自交系群体纹枯病抗性,进而对小麦纹枯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结果显示,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包含3355个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2510.66 cM,共有31个连锁群,均能分配到相应的染色体;在5A(2)、6A、1B、2B、3B、4B、5B、6B(2)、7B、1D、2D(2)、4D和7D染色体共发现16个与小麦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9.0%~26.8%的表型变异;除了7B染色体的QTL来源于感病品种扬麦158,其余QTL均来自抗病品种CI12633;3B、7D和5A(Chr5A_564101963)染色体的QTL与已有报道一致,其余均为新发现的QTL。发现的QTL和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为今后小麦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抗纹枯病基因的克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 QTL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淼平 张鹏 +2 位作者 杨学明 陈达 姚金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8-543,共6页
为挖掘更多的茎基腐病抗性QTL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中抗茎基腐病品种CI12633和感茎基腐病品种扬麦15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SSR和SNP等分子标记对群体中的94个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绘制遗传连锁图,并结合3次室内群体的茎基腐病... 为挖掘更多的茎基腐病抗性QTL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中抗茎基腐病品种CI12633和感茎基腐病品种扬麦15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SSR和SNP等分子标记对群体中的94个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绘制遗传连锁图,并结合3次室内群体的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结果对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与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相关的QTL分布在1D、2B、3B(2)、7A和7D染色体上,可解释9.2%~14.6%的表型变异;1D和3B染色体上的抗性QTL来自CI12633,2B、7A和7D染色体上的抗性QTL来自扬麦158;1D、2B和3B(与Chr3B479785994紧密连锁)染色体上的抗性QTL为茎基腐病抗性主效QTL。发现的QTL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今后开展抗茎基腐病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抗性 QTL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参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姚金保 杨学明 +1 位作者 周淼平 张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6期15-19,共5页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hm^(2)和8560.3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淮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淮北小麦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三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淮南以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淮北以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淮南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重视穗重型品种选择,而淮北则应加强多穗型品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小麦籽粒硬度QTL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淼平 杨学明 +3 位作者 张鹏 张平平 姚金保 何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75,共4页
小麦籽粒硬度是小麦分类和定级的重要标准,会影响小麦面粉的最终用途。为了对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支撑,采用CI12633和扬麦158配制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连续3年种植和籽粒硬度分析,结合该群体遗传连锁图,对影响小麦籽粒硬度... 小麦籽粒硬度是小麦分类和定级的重要标准,会影响小麦面粉的最终用途。为了对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支撑,采用CI12633和扬麦158配制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连续3年种植和籽粒硬度分析,结合该群体遗传连锁图,对影响小麦籽粒硬度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表明,小麦3D、5B、6A、6D和7A染色体上均存在影响小麦籽粒硬度的QTL,单个QTL可以解释11.3%~25.1%的表型变异;其中6A和6D染色体上的QTL由亲本CI12633贡献,3D、5B和7A染色体上的QTL则来自亲本扬麦158;3D、6A、6D和7A染色体为新发现的QTL。这些QTLs可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软质弱筋小麦和硬质中强筋小麦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数量性状座位(QTL) 分子设计育种
下载PDF
转TaPK-R1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9
作者 周淼平 张增艳 +5 位作者 姚金保 王化敦 杨学明 张鹏 余桂红 马鸿翔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85-88,共4页
为了评估转基因小麦中TaPK-R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对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PK372、PK394、PK465和PK4954个转基因株系以及受体对照扬麦20分别进行TaPK-R1基因表达分析,以及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小区产量试验与考察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TaPK... 为了评估转基因小麦中TaPK-R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对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PK372、PK394、PK465和PK4954个转基因株系以及受体对照扬麦20分别进行TaPK-R1基因表达分析,以及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小区产量试验与考察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TaPK-R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除了提高转基因小麦对纹枯病和赤霉病的抗性外,对小麦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株高、主穗性状和籽粒性状等主要农艺性状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PK-R 1 转基因 纹枯病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小麦乙烯转录因子TaERF2响应湿害胁迫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桂成 周淼平 +2 位作者 余桂红 姚金保 马鸿翔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6-884,共9页
乙烯响应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TaERF2在小麦湿害胁迫下作用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对TaERF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检测TaERF2在不同耐湿品种中的表达特征及原核表达。结果表明,TaERF2基因含有2个外显... 乙烯响应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TaERF2在小麦湿害胁迫下作用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对TaERF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检测TaERF2在不同耐湿品种中的表达特征及原核表达。结果表明,TaERF2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355个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和YRG、RAYD基序。AP2/ERF家族转录因子进化和同源比对分析表明,TaERF2属于AP2/ERF家族B2组,与拟南芥AtRAP2.12、AtHRE1和水稻OsSNORKEL1、OsSNORKEL2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启动子区域含有缺氧厌氧顺式元件,推测TaERF2可能为湿害胁迫响应基因。湿害胁迫后,TaERF2在小麦根系中特异表达,在耐湿小麦品种宁麦9号根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2~4 h表达量达到最高,然后显著降低,而在不耐湿小麦品种郑麦1354根系中的表达无显著上调。原核表达结果显示,TaERF2可以快速响应ZPTG刺激诱导,与上述宁麦9号根系中的表达模式相似,表明TaERF2在小麦耐湿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为解析小麦耐湿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乙烯响应因子 湿害 启动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腹部脂肪参数联合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俊峰 朱希松 +2 位作者 周妙平 徐亮 倪晨峰 《心电与循环》 2022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参数联合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患者为冠心病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参数联合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患者为冠心病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CT检查测量腹部脂肪参数[包括内脏脂肪(VAT)面积、腹部总脂肪(TAT)面积、皮下脂肪(SAT)面积、VAT/SAT],比较两组对象腹部脂肪参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VAT/SAT、Hcy、U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冠心病组患者VAT面积、VAT/SAT及血清UA、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T面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对象TAT面积、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AT/SAT及血清UA、Hcy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5.351、1.051、1.905,均P<0.05)。VAT/SAT、UA、Hcy以及联合诊断冠心病的AUC分别为0.778、0.788、0.826、0.913。结论腹部脂肪参数VAT/SAT联合血清UA、Hcy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腹部脂肪参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测定评估斑块进展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俊峰 朱希松 +4 位作者 周妙平 徐亮 倪晨峰 韩志强 高珍艳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测定评估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做过两次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14例,将斑块负荷变化>1%的斑块定义为进展斑块,≤1%为稳定斑块,由此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测定评估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做过两次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14例,将斑块负荷变化>1%的斑块定义为进展斑块,≤1%为稳定斑块,由此将患者分为进展斑块组35例和稳定斑块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CCTA斑块定量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进展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稳定斑块组,他汀使用比例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斑块组狭窄程度、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重塑指数、斑块负荷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重塑指数、斑块负荷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重塑指数、斑块负荷预测斑块进展的AUC为0.773、0.735、0.764。结论CCTA斑块定量测定可用于评估斑块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斑块稳定性 斑块进展
下载PDF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Crown Rot and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被引量:2
13
作者 Zhang Peng Deng Yuanyu +2 位作者 Yang Xueming zhou miaoping Ma Hongxia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3期12-15,共4页
[ Objectives ] The paper aimed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wheat crown rot caused by Fusarium graminearum on wheat production. [ Methods ]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wheat crown rot samples collected in fields, and the ... [ Objectives ] The paper aimed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wheat crown rot caused by Fusarium graminearum on wheat production. [ Methods ]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wheat crown rot samples collected in fields, and the major pathogenic fungi were determined as F. graminearum through molecular techniques. Different fungicides were administrated at seedling stage and reviving stage to control the disease. [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rol effects against crown rot among different fungicides. Tebuconazole ·prochloraz mixture and Carbendazim · triadimefon mixture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while such single agents as Tebuconnazole and Difenoconazole· propicondzole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as well. [ Conclusions] Seed dressing with ag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rown rot at seedling stage, and stem spraying at reviving stage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Crown rot FUSARIUM Control method
下载PDF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14例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妙平 刘一明 +5 位作者 卢水福 祝君 熊俊峰 何小龙 江朝根 朱希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IM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IM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线、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检查;3例... 目的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IM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IM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线、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检查;3例行气钡灌肠造影检查,11例行内镜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14例IMP患者中有3例因并发肠穿孔或肠梗阻且保守治疗无效而接受手术并行病理检查。分析1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饮酒史等)、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影像学(腹部X线、CT、气钡灌肠造影)和内镜下表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IMP患者中,男13例,女1例。13例男性患者均有长期中草药酒饮用史,其中8例长期饮用五加皮酒;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为肠梗阻,2例为肠穿孔。14例IMP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大多表现为腹痛(11例)、腹胀(6例)、腹泻(6例)、恶心呕吐(4例)、便秘(2例)等。腹部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沿结肠走行的多发不规则钙化。3例行气钡灌肠造影检查患者均可见结肠半月襞变浅或消失、肠壁僵硬、肠腔狭窄和"指压征"。CT典型表现包括受累肠壁水肿增厚,肠周脂肪间隙模糊,肠系膜静脉和结肠壁内点状、细条状、弯曲状钙化。内镜下典型表现包括黏膜呈暗紫色、充血、水肿、伴糜烂溃疡、表面结节状突起和迂曲静脉显露等。结论IMP有典型的影像学和内镜特征,两者联合能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I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内窥镜检查 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