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粒间法向接触力作用的粗粒土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健 张艳伟 +1 位作者 周韵鸿 张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3-1170,共8页
利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采用砂岩、石灰岩和板岩3种材料模拟粗粒土进行了球-球法向接触的颗粒破碎力学试验,对粗粒土颗粒破碎的过程、破碎形态、弹性核和力-位移曲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粗粒土材料和颗粒尺寸对法向接触力学特性及颗... 利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采用砂岩、石灰岩和板岩3种材料模拟粗粒土进行了球-球法向接触的颗粒破碎力学试验,对粗粒土颗粒破碎的过程、破碎形态、弹性核和力-位移曲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粗粒土材料和颗粒尺寸对法向接触力学特性及颗粒破碎规律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粗粒土颗粒在法向接触力作用下,先在颗粒接触点处开始产生局部破碎,形成弹性核,继而产生贯通裂缝,最后颗粒发生整体破碎。通过拟合,分别建立了球形颗粒破碎准则和弹性核尺寸的经验公式。本文从粗粒土颗粒接触角度研究颗粒破碎的力学机理,开辟了研究粗粒土颗粒破碎的新途径,也可为离散元数值模拟直接提供接触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颗粒破碎 受力特性 弹性核 破碎准则
下载PDF
基于GESE测试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形成性分层评价模型的建构及其正向“反拨效应”——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2
作者 周云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8期253-255,共3页
基于GESE口语测试,对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进行合理有效分层,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分层评价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实证研究,通过丰富评价内容,拓展评价标准的多维体系,并探索其正向的"反拨效应&... 基于GESE口语测试,对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进行合理有效分层,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分层评价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实证研究,通过丰富评价内容,拓展评价标准的多维体系,并探索其正向的"反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E测试 形成性评价 反拨效应
下载PDF
铜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运鸿 曾小飚 +4 位作者 高丽梅 唐健民 黄叶清 彭天欢 刘浩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89-91,119,共4页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麻疯树幼苗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麻疯树幼苗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系活力先上升后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在一定浓度的Cu^(2+)胁迫下,麻疯树各生理生化特征发生变化,在低浓度时植株表现出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高浓度胁迫将严重损害植株的各项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CU2+ 胁迫 生理生化
下载PDF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的黏膜炎和静脉炎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云洪 闵凤英 +2 位作者 薛芬 何霞云 孟晓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5-798,共4页
回顾性分析132例接受同期调强放化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静脉炎和黏膜反应。全部患者治疗前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行增强定位CT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全组5年生存率82.4%。分别有3.1%、56.8%、3... 回顾性分析132例接受同期调强放化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静脉炎和黏膜反应。全部患者治疗前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行增强定位CT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全组5年生存率82.4%。分别有3.1%、56.8%、38.6%、1.5%患者出现1度、2度、3度、4度黏膜炎,60.6%行补液支持、中位补液时间6天、中位体重下降11.3%。1例患者发生血栓,无患者出现静脉炎。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黏膜炎明显,治疗前使用PICC置管不但有利于患者避免化疗和造影剂引起的静脉炎,更利于补液支持治疗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NPC) 调强放疗 同期放化疗 黏膜炎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静脉炎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Poly N, N′- Dithiobis(1,3- Phenylenediamine) 被引量:1
5
作者 Li Zao-ying zhou Lei +2 位作者 Deng Shi-ren Li Jin-xia zhou yun-ho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2年第4期470-472,共3页
A novel organic disulfide, N, N′-dithiobis(3-nitroaniline)(1)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3-nitroaniline with sulfur monochloride in chloroform. Compound 1 was reduced by zinc powder to give N, N′-dithiobis(1,3-... A novel organic disulfide, N, N′-dithiobis(3-nitroaniline)(1)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3-nitroaniline with sulfur monochloride in chloroform. Compound 1 was reduced by zinc powder to give N, N′-dithiobis(1,3-phenylenediamine) (2). Poly N, N′-dithiobis (1,3-phenylenediamine) (3) was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compound 2 and its basic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dithiobis(3-nitroaniline) conducting polymer SYNTHESIS cyclic voltammogra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