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次肝切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范祺 倪彦彬 +2 位作者 高杰 朱继业 李照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390-396,共7页
目的 验证再次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究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因初次肝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而再次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再次肝切除组,n=... 目的 验证再次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究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因初次肝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而再次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再次肝切除组,n=50)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期因肝癌术后复发行射频消融治疗(消融组,n=48)、同期行初次肝切除术治疗(初次肝切除组,n=50)且一般资料相近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探究再次肝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探究再次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初次肝切除组比较,再次肝切除组无瘤生存时间(18.5个月vs 24.1个月,χ^(2)=0.111,P=0.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消融组比较,再次肝切除组的无瘤生存时间(18.5个月vs14.2个月,χ^(2)=4.403,P=0.040)及总体生存时间(25.8个月vs 21.2个月,χ^(2)=4.487,P=0.032)均更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复发时间(P=0.021)、有无卫星灶(P=0.022)、微血管侵犯(P=0.033)及肿瘤分化程度(P=0.039)是再次肝切除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而Child-Pugh分级(P=0.030)、肿瘤复发时间(P=0.032)、微血管侵犯(P=0.021)是再次肝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时间(P=0.012)、微血管侵犯(P=0.046)及卫星灶(P=0.050)是再次肝切除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Child-Pugh分级(P=0.015)和肿瘤复发时间(P=0.015)是再次肝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癌术后复发再次肝切除术的有效性与首次肝切除术相仿,能够改善肝癌复发患者的预后;而肿瘤复发时间、微血管侵犯及卫星灶是再次肝切除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ChildPugh分级和肿瘤复发时间是再次肝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复发性肝癌 再次肝切除术 无瘤生存时间 总体生存时间 预后
下载PDF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肝内胆管癌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
2
作者 韦鹏程 周童 +3 位作者 范祺 高杰 朱继业 李照 《腹部外科》 2023年第3期197-203,216,共8页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和术后肿瘤复发、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和术后肿瘤复发、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2例ICC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EpCAM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预后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2例ICC肿瘤组织中,EpCAM高表达的比例为85.7%(36/42)。其中,EpCAM高表达病人术后肿瘤复发率在90.0%以上,并且EpCAM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56,P=0.021)。此外,单因素分析显示:EpCAM高表达与EpCAM低表达的ICC病人比较,3年总生存率(30.6%比83.3%,χ^(2)=4.043,P=0.044)和3年无病生存率(16.7%比66.7%,χ^(2)=4.599,P=0.032)更低,5年总生存率(22.2%比83.3%,χ^(2)=6.355,P=0.012)和5年无病生存率(11.1%比66.7%,χ^(2)=7.006,P=0.008)也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EpCAM表达水平是ICC病人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P=0.030)、5年总生存率(P=0.041)、5年无病生存率(P=0.019)的独立影响因素;EpCAM高表达的ICC病人术后3年复发风险高于EpCAM低表达病人[HR=4.902,95%CI(1.162,20.679),P=0.030],5年死亡风险[HR=8.069,95%CI(1.094,59.532),P=0.041]和5年复发风险[HR=5.594,95%CI(1.328,23.558),P=0.019]也高于EpCAM低表达病人。结论EpCAM在ICC病人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与术后长期生存、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协助IC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可作为病人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细胞黏附分子 存活率分析 复发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的转化手术切除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继业 李照 《腹部外科》 202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方式。对于评估为不可切除的部分中晚期肝癌病人,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将肿瘤转化为可切除,使这些病人得到手术治疗,获得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 肿瘤转化治疗
下载PDF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朱纪烨 杨泽芳 张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究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随机方式把60名观察对象均等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前者采取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口服+贝伐单抗胸腔内注药,后者仅行贝伐单抗胸腔内... 目的:探究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随机方式把60名观察对象均等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前者采取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口服+贝伐单抗胸腔内注药,后者仅行贝伐单抗胸腔内注药。结果:经研究发现,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方面,两组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对比两组显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就病人的生活品质与临床表现改善而言,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进行治疗方面,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贝伐单抗,能使患者生存品质提升,以及使临床表现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葶苈大枣泻肺汤 贝伐单抗 临床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 随机对照试验 中药复方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纪烨 杨泽芳 张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经随机方式把所确定的60名观察对象均等归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味+贝伐单抗,对照组仅行贝伐单抗...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经随机方式把所确定的60名观察对象均等归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味+贝伐单抗,对照组仅行贝伐单抗静脉注射。结果经研究发现,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两组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对比两组显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就病人的生活品质与临床表现改善而言,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对肺癌脑转移进行治疗方面,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贝伐单抗,能使患者生存品质提升,以及使临床表现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补阳还五汤 贝伐单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在科学探索中前进的肝癌肝移植
6
作者 陈昊 李照 +1 位作者 朱继业 徐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9-332,共4页
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疗效受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居高不下的制约。为克服这一难题,患者的精确选择至关重要。术前降期治疗的目标是让超移植标准者转变为适宜移植。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治疗难度大,亟待更多突破。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 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疗效受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居高不下的制约。为克服这一难题,患者的精确选择至关重要。术前降期治疗的目标是让超移植标准者转变为适宜移植。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治疗难度大,亟待更多突破。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其安全应用和疗效提升需进一步探索。免疫抑制策略也是减少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需精准评估和均衡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移植 复发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中环氧合酶-2表达抑制常规1型树突状细胞的瘤内富集及免疫应答的研究
7
作者 李煜子 汪洋 +4 位作者 程倩 李祖寅 李照 朱继业 高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2-378,共7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对常规1型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type 1 dendritic cell,cDC1)的瘤内富集及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2016年1月至20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对常规1型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type 1 dendritic cell,cDC1)的瘤内富集及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11例HCC患者肿瘤组织中cDC1瘤内富集及COX-2表达水平,将HCC患者分为cDC1浸润型与cDC1缺失型,分析HCC细胞表达COX-2与cDC1瘤内浸润的相关性。利用HCC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检验COX-2编码基因PTGS2与cDC1亚群比例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HCC肿瘤组织中cDC1浸润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体外造血干细胞(HSC)向cDC1诱导分化及流式分选,获得HSC来源cDC1,与HCC细胞系共培养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抑制HCC细胞系的COX-2表达,通过FITC-葡聚糖摄取实验、流式检测、Luminex多因子检测探索HCC中COX-2表达对cDC1的抗原摄取、共刺激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DC1缺失型(n=73)的HCC肿瘤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C1浸润型(n=38)(P=0.0042)。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提示PTGS2高表达的HCC肿瘤组织中cDC1亚群比例显著降低。cDC1浸润型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P=0.037)、无瘤生存率(P=0.048)优于cDC1缺失型。cDC1与HCC共培养后抗原摄取功能、共刺激分子表达、细胞因子分泌的免疫应答功能受到抑制,塞来昔布可改善cDC1的免疫应答功能。结论HCC中cDC1瘤内富集与患者预后良好相关。HCC中表达COX-2可能抑制cDC1向瘤内浸润,抑制cDC1抗原摄取、共刺激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免疫应答功能。靶向COX-2的抑制剂可逆转HCC对cDC1的功能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树突细胞 环氧合酶-2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背景肝移植患者术后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策略研究
8
作者 张长坤 高杰 +4 位作者 汪洋 李新宇 朱继业 冷希圣 黄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评估HBV相关性肝病终末期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后HBV复发的风险,探讨抗病毒治疗停药指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穿刺组织中的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和外周血相关检测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15例(48%... 目的:评估HBV相关性肝病终末期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后HBV复发的风险,探讨抗病毒治疗停药指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穿刺组织中的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和外周血相关检测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15例(48%)肝穿组织中可检测并定量HBV DNA,这些患者所有HBV相关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考虑为隐匿性HBV感染,余16例患者所有的检测指标均阴性。恩替卡韦组共19例,其中15例(78.9%)cccDNA不可测得。拉米夫定组共12例,其中5例(41.6%)cccDNA不可测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通过微滴式数字PCR扩增肝穿刺组织中cccDNA及HBV DNA可发现隐匿性的HBV感染,可作为患者抗病毒治疗停止与否的辅助生物学标志物;恩替卡韦对cccDNA的清除率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结合其低耐药率及经济性,是可选择的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共价闭合环状DNA
原文传递
保脾断流术与切脾断流术治疗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卫华 刘以俊 +5 位作者 张哲栋 谢文勇 张大方 李澍 朱继业 冷希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比较保留脾脏和切除脾脏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2015年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70例患者,其中29例行保脾断流术,41例行切脾断流术。结果保脾组... 目的比较保留脾脏和切除脾脏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2015年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70例患者,其中29例行保脾断流术,41例行切脾断流术。结果保脾组的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约14%,切脾组下降约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1)。保脾组平均出血量为(829±720)ml,切脾组为(1400±13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1,P=0.024)。术后1周,切脾组的外周血PLT和WBC均高于保脾组(t=-5.379、-4.924.均P〈0.01)。保脾组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切脾组为39%。保脾组术后1周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切脾组为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36,P〈0.05)。保脾组的1年再出血率为4%,3年再出血率为8%,切脾组的1年再出血率为4%,3年再出血率为8%,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药物或内镜治疗无效的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保脾断流术与切脾断流术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近期和远期止血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原文传递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诊治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卫华 谢文勇 +5 位作者 张哲栋 郑晟旻 张大方 李澍 朱继业 冷希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例PSPH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方法和随访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例PSPH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方法和随访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胰腺假性囊肿5例,慢性胰腺炎8例,均有呕血或(和)黑便史,其中2例有失血性休克病史。所有患者均无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和肝功能异常等表现。13例均有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3例患者均有脾大和脾功能亢进的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术。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1.8年均无再出血。结论脾切除术是治疗PSPH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术前介入行脾动脉栓塞可减少脾脏切除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胰腺疾病 胃肠出血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文勇 刘以俊 +6 位作者 张大方 张哲栋 郑晟旻 朱卫华 李澍 朱继业 冷希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70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58例,98例70岁及以上患者分为老年组,260例70岁以下患者分为非老年组。结果两组术前...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70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58例,98例70岁及以上患者分为老年组,260例70岁以下患者分为非老年组。结果两组术前冠心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前白蛋白、ALT、碱性磷酸酶和肌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老年组比非老年组高(P=0.038),老年组术后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1).其中术前总胆红素≥171 μmol/L和术中出血≥1000ml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术后出现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肝移植时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继业 倪彦彬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共4页
肝移植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唯一根治手段,尤其对于合并肝功能衰竭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肝移植时代,对于药物、内镜、介入等治疗无效的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外科治疗(除肝移植外)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既要针对... 肝移植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唯一根治手段,尤其对于合并肝功能衰竭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肝移植时代,对于药物、内镜、介入等治疗无效的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外科治疗(除肝移植外)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既要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也要尽可能减少患者今后可能行肝移植手术的难度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门静脉血栓 肝移植
原文传递
肝胆外科学见习中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基于案例学习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涛 王福顺 +3 位作者 朱凤雪 朱继业 张斯琴 路阳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7年第6期916-920,共5页
目的 探讨依托信息化平台(教学网站),在建立经典病例库的基础上,将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肝胆外科学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依托信息化平台(教学网站),在建立经典病例库的基础上,将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肝胆外科学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参加临床见习的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CBL+ PBL组,12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12人).实验组在教学网站上建立经典病例库,教学过程由CBL开始,学生首先利用网站的经典病例库自主学习,全面了解该病例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主诉、症状、体征、病史采集、诊断、化验检查、治疗等.然后引入PBL,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经典病例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讨论式学习.对照组采用教师理论授课、教学查房和观摩手术等教学方法.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考试.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所用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92.1±0.95)分优于对照组学生(87.5 ±0.62)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4,P<0.05).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90.9 ±0.95)分优于对照组学生(86.3±0.88)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27,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12名学生中,超过90.0%的学生认为所用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结论 依托信息化平台,将CBL与PBL有机结合应用于肝胆外科学见习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平台 基于案例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 肝胆外科学 临床见习
原文传递
手术切除后混合型肝癌、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倾向性匹配分析
14
作者 朱润泽 穆少伟 +2 位作者 李照 朱继业 高杰 《肝癌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5-32,共8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mHCC)与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异同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1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肿瘤分...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mHCC)与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异同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1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第8版AJCC分期方面,经倾向性匹配后150例患者被分别纳入2个独立的匹配队列:mHCC与HCC患者各43例,mHCC与ICC患者各32例。比较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正态分布连续变量使用Student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连续变量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Kaplan-Meier方法评估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结果:mHCC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与HCC、ICC患者相似,乙型肝炎患病率低于HCC患者,但与ICC患者相当。mHCC患者甲胎蛋白水平明显高于ICC患者,糖类抗原19-9水平低于HCC患者,而癌胚抗原水平明显高于HCC、ICC患者。mHCC患者病理特征中微血管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高于HCC患者且与ICC患者相当。m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差于HCC患者(19.6个月∶70.8个月,P<0.001),与ICC患者相当(19.6个月∶40.6个月,P=0.07)。mHCC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差于HCC患者且与ICC患者相当。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饮酒史是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低分化肿瘤及肿瘤分期是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在2个匹配队列中多发肿瘤均是预后影响因素。结论:mH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与HCC、ICC并不一致,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极易复发的罕见病理类型,应当被视为原发性肝癌中一个独特的肿瘤类型进行诊疗。mHCC患者长期生存时间比HCC差、与ICC相当,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肿瘤分期及饮酒史是预后影响因素,匹配后多发肿瘤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癌 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手术切除 倾向性匹配分析 预后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生存10年及以上患者远期并发症随访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新宇 黄磊 +1 位作者 朱继业 冷希圣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10年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肝移植术患者397例,随访至2017年5月,排除生存时间<10年者180例、资料不全者12例,最终纳入生存时间≥10年者...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10年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肝移植术患者397例,随访至2017年5月,排除生存时间<10年者180例、资料不全者12例,最终纳入生存时间≥10年者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发疾病、术后肾移植、胆道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等临床资料。结果205例患者随访时间1~192个月,中位时间19(10,130)个月,肝移植术后≥10年患者的生存率为51.6%(205/397)。新发肿瘤发生率为3.9%(8/205)。代谢性疾病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高尿酸血症54.1%(111例)、肥胖52.2%(107例)、高脂血症48.3%(99例)、移植后代谢综合征46.8%(96例)、高血压病42.9%(88例)、糖尿病18.5%(38例);乙型肝炎复发率及新发乙型肝炎发生率分别为2.0%(4/205)和1.0%(2/205);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205)、4.9%(10/205)和12.2%(25/205)。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10年患者的病死率为6.8%(14/205),死因分别为新发肿瘤(4例)、胆道并发症(4例)、乙型肝炎复发(2例)、心脑血管以外(2例)、肾功能不全(1例)、二次肝移植(1例)。结论肝移植术有助于肝病患者长期生存,须重视新发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乙肝复发、慢性肾损害等对肝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终末期肿病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6
作者 罗湘 李涛 +1 位作者 朱继业 黄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2210-221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肝脏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9月17日至2020年12月20日术前在肝脏三维重建指导下进行决策的复杂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肝脏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9月17日至2020年12月20日术前在肝脏三维重建指导下进行决策的复杂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术前的增强CT/MR数据,在IQQA®-3D Liver系统中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测算患者肝脏体积,描述肿瘤的大小、位置,与肝内胆管、门静脉、肝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的关系,进行术前决策,制定治疗方案。对比实际手术方案与三维重建指导下规划的手术方案的符合程度。结果共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6~75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6例,B级4例。门静脉变异5例,肝动脉变异5例。10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测算的实际肝脏体积的范围和M(Q_(1),Q_(3))分别为895~2477 cm^(3)和[1444(1001,1854)]cm^(3),结节体积为7~1808[133(50,566)]cm^(3),结节占肝脏体积比0.8%~73.0%[11.0(3.3,32.7)]%,可疑病灶个数1~7个。最终6例行手术治疗,3例化疗,1例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三维重建的肝脏解剖情况和肿瘤的位置情况与术中基本一致。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评估中,能够提高治疗的合理性和术者对患者肝脏解剖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精准肝切除 三维重建 肝衰竭
原文传递
肝门-空肠吻合在肝门部胆管癌胆道重建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哲栋 张大方 +3 位作者 朱卫华 朱继业 李澍 冷希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空肠吻合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1例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术式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Bismuth-Corlette分型:IIIa 6例,IIIb 6例,IⅤ型19例。术中出... 目的探讨肝门-空肠吻合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1例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术式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Bismuth-Corlette分型:IIIa 6例,IIIb 6例,IⅤ型19例。术中出血量50~4000 ml,平均(1146±1082)ml,平均手术时间(346±118)min,平均肝门-空肠吻合时间(35±1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0±11)d。其中R0切除25例(80.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8/31)。总体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14.6%和3.6%,随访期间发现反流性胆管炎7例,胆肠吻合口狭窄5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论肝门-空肠吻合简单灵活,安全易行,可有效解决大部分肝门部胆管癌胆肠吻合难题,扩大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空肠肠吻合术 肝门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方式选择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哲栋 张大方 +4 位作者 谢文勇 朱卫华 朱继业 冷希圣 李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及术后情况等。结果手术方式上联合尾状叶切除手术方式与未联合尾状叶切除在R0切除率[72.2%(13/18)比43.9%(18/41)]、手术时间[(433±136)min比(302±122)min]、术中出血量[(1789±1091)ml比(776±755)m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12/18)比36.6%(15/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大淋巴结清扫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区域淋巴结清扫患者(33个月比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99水平,镜下切缘状况及肿瘤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PvO.05)。结论联合尾状叶切除可提高R0切除率。针对性进行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镜下切缘状况、术前CA199和肿瘤TNM分期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26例混合型肝癌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林鸿 高鹏骥 +3 位作者 高杰 李照 朱继业 冷希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肝脏切除手术病理诊断为cHCC-CC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肝脏切除手术病理诊断为cHCC-CC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例cHCC-CC患者中,慢性病毒性肝炎19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2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20 ng/ml 18例,糖类抗原199(glycoantigens 199,CA199)≥37 U/ml 9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5 ng/ml 5例。患者肝脏切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68.8%、34.4%、17.4%。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37 U/ml(χ2=5.687,P=0.019)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CC-CC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血清CA199≥37U/ml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预后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Blockade of the OX40/OX40L pathway and induction of PD-L1 synergistically protects mouse islet allografts from rejection 被引量:3
20
作者 Li Tao Ma Rui +3 位作者 zhu jiye Wang Fushun Huang Lei Leng Xi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4期2686-2692,共7页
Background OX40/OX40 ligand (OX40/OX40L) and 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1/PD-L1) co- stimulator/signal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 cell-induced immune respon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 Background OX40/OX40 ligand (OX40/OX40L) and 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1/PD-L1) co- stimulator/signal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 cell-induced immune respon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OX40/OX40L and PD-1/PD-L1 costimulatory pathways in mouse islet allograft rejection. Methods Lentiviral vectors containing OX40L siRNA sequences and an adenovirus vector containing the PD-L1 gene were constructed. The streptozotocin-induced model of diabetes was established in C57BL/6 (H-2b) mice. Diabetic C57BL/6 mic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five groups: group 1, untreated control; group 2, Ad-EGFP treatment; group 3, Ad-PD-L1 treatment; group 4, OX40L-RNAi-LV treatment; group 5, OX40L-RNAi-LV combined with Ad-PD-L1 treatment. Lentiviral vector and the adenovirus vector were injected, singly or combined, into the caudal vein one day before islet transplantation. The islets of DBA/2 (H-2d) mice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renal subcapsular space of the diabetic recipients. Recipient blood glucose and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allografts were monitored. Antigen-specific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was also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 OX40 lig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l programmed death-1 costimulatory pathway transplan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