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才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农民培训案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作森 王海宁 +5 位作者 陈建斌 洪剑鸣 朱书生 朱有勇 蔡红 何霞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6-21,共6页
为高质量完成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澜沧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标任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当地举办农业关键技术实训班,开展农村人才振兴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模式立足当地资源开发,传播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新型农民... 为高质量完成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澜沧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标任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当地举办农业关键技术实训班,开展农村人才振兴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模式立足当地资源开发,传播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养致富带头人,培育脱贫产业,增加农户收入,实现持续脱贫,助推乡村振兴,将边疆民族地区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民培训 乡村振兴 素质贫困
下载PDF
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关键抑菌物质对大豆疫霉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贺 何依依 +7 位作者 吴家庆 杨雨馨 郑凯元 杨敏 朱书生 何霞红 朱有勇 刘屹湘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30,共7页
间作是控制作物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根系分泌物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是间作具备控病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了玉米根系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行为特征的影响,鉴定了玉米根组织中的关键抑菌活性物质,测定其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行... 间作是控制作物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根系分泌物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是间作具备控病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了玉米根系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行为特征的影响,鉴定了玉米根组织中的关键抑菌活性物质,测定其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与玉米间作能够显著降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玉米根系和根系分泌物能够显著减弱根际大豆疫霉游动孢子的游动和根际大豆疫霉休止孢的萌发能力。通过HPLC对玉米根组织进行分析,发现玉米根组织中存在门布和苯并噻唑这两种抑菌物质,两者能显著抑制大豆疫霉游动孢子的游动和其休止孢的萌发能力;在浓度为500μg/mL时,其游动抑制率均达到100%;而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1%。同时,门布和苯并噻唑都能显著抑制大豆疫霉的菌丝生长。在浓度为500μ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00%和62.49%。综上所述,玉米根系组织中产生和分泌的门布和苯并噻唑对大豆疫霉具有抑菌活性,生产上可以利用玉米/大豆间作降低大豆疫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大豆疫霉 门布 苯并噻唑
下载PDF
大蒜与黄瓜轮作控制黄瓜疫病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家庆 马琳娜 +7 位作者 张贺 李加云 孙俊薇 梅馨月 朱书生 何霞红 朱有勇 刘屹湘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传统农业种植中常将目标作物与化感作物轮作控制土传病害,但对化感作物控病机制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温室大蒜与黄瓜轮作对黄瓜疫病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大蒜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及黄瓜种子萌发的影... 传统农业种植中常将目标作物与化感作物轮作控制土传病害,但对化感作物控病机制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温室大蒜与黄瓜轮作对黄瓜疫病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大蒜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及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利用大蒜与黄瓜轮作控制黄瓜疫病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大蒜与黄瓜轮作可以有效降低黄瓜疫病的发生;大蒜不同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P.melonis的各生长阶段都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蒜瓣的抑菌活性最强,挥发物(紫皮蒜/白皮蒜)在含量0.5 g/皿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为100%;蒜瓣浸提液(紫皮蒜/白皮蒜)在浓度1.67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2%和45%;在浓度0.25 mg/mL时对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8%和53%。另外,大蒜挥发物和浸提液在低浓度或含量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并无显著抑制效果,但在中高浓度或含量会表现出延缓生长的现象。综上所述,大蒜不同组织产生和释放的化合物对P.melonis具有抑制活性,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大蒜或大蒜秸秆与黄瓜轮作控制黄瓜疫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黄瓜疫病 轮作 挥发物 浸提液
下载PDF
云南省澜沧县林下三七根结线虫病害调查与侵染来源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柱华 王文鹏 +5 位作者 刘以斌 蒋春和 杨宽 朱有勇 王扬 何霞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基地及育苗基地三七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及来源,为该地区三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系统调查法对澜沧县林下三七种植基地、育苗基地的三七及其周边相同生境下的杂草进行根结... 【目的】明确云南省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基地及育苗基地三七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及来源,为该地区三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系统调查法对澜沧县林下三七种植基地、育苗基地的三七及其周边相同生境下的杂草进行根结线虫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和病原线虫种类鉴定。【结果】3个基地中大塘子三七育苗基地的根结线虫危害最严重,发病率高达66.82%;其次是林下基地,而哈果马育苗基地危害相对较轻。经收集鉴定,危害林下和育苗基地三七和杂草的病原根结线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在思茅松林下分布杂草97种,其中发生根结线虫病的杂草有紫茎泽兰和积雪草2种,根据杂草的分布丰度和根结线虫寄生的程度可以判断紫茎泽兰是林下三七根结线虫病的主要中间寄主。两育苗基地的杂草类型基本一致,分布杂草124种,其中发生根结线虫病的杂草有溪黄草、紫茎泽兰、鬼针草、六棱菊、豆茶决明、野茼蒿、香薷、一点红、积雪草、草玉梅和豨莶等11种,根据杂草的分布丰度和根结线虫寄生的程度可以判断鬼针草、野茼蒿和紫茎泽兰是三七育苗基地三七根结线虫病的主要中间寄主。【结论】云南省澜沧县林下及育苗基地危害三七及杂草的病原线虫均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种苗带病是林下三七根结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苗圃地土壤中的病原线虫来自易感病杂草的富集作用。因此,三七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和移栽过程中杂草的清除是病害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三七 北方根结线虫 SCAR-PCR 中间寄主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及种子挥发物柠檬烯对三七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文敬 刘爽 +5 位作者 刘屹湘 杨敏 何霞红 朱有勇 朱书生 黄惠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9-48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及三七种子挥发物中的关键化合物对三七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三七生产合理密植和直播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400、144、100、36和25株/m^(2) 5种不同播种密度对三七的出苗率、存苗...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及三七种子挥发物中的关键化合物对三七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三七生产合理密植和直播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400、144、100、36和25株/m^(2) 5种不同播种密度对三七的出苗率、存苗率、农艺性状和皂苷含量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三七种子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研究三七种子挥发物中关键化合物柠檬烯对三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播种密度144株/m^(2)下,三七种子的存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和144株/m^(2)种植密度下的单株产量高于其他种植密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GC-MS结果表明:三七种子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39.44%),其中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且在体积分数为2μL/L时能够显著促进三七种子的萌发(P<0.05)。【结论】三七种子挥发物中的柠檬烯在一定体积分数范围内能够促进三七种子的萌发,采用144株/m^(2)的播种密度三七的存苗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播种密度 种子萌发 柠檬烯
下载PDF
云南弥勒葡萄酒产区云中舞葡萄酵母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宽 杨婷 +5 位作者 陈云德 毛如志 靳百慧 赵悦 朱有勇 何霞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云南弥勒是中国西南地区传统的葡萄酒产区,以该产区云中舞葡萄为试验材料,对其果皮以及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WL培养基的菌落培养形态,酵母细胞微观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分类鉴定方法对弥勒... 【目的】云南弥勒是中国西南地区传统的葡萄酒产区,以该产区云中舞葡萄为试验材料,对其果皮以及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WL培养基的菌落培养形态,酵母细胞微观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分类鉴定方法对弥勒云中舞葡萄果皮以及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云中舞葡萄分离得到的80株酵母菌共分为5个培养类型,采用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选出的具有典型特征的15株酵母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序列比对分析和WL培养基聚类表明80株被测菌株鉴定为5属5种,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和桔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显示了酵母菌种类多样性;其中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占了所分离酵母总数的43.18%,为弥勒云中舞葡萄相关酵母菌的优势种。通过构建15株被测菌株与相关模式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分析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均与各自相关模式菌株聚为一枝,和序列比对鉴定结果相一致。另外,鉴定为同种酵母的不同菌株间以及和模式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差异,显示了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云南弥勒云中舞葡萄相关酵母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本研究为进一步选育优良的本土葡萄酒酵母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生物多样性 云中舞葡萄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Wheat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 sp. tritici
7
作者 Li Jinbin Liu Lin +7 位作者 Yang Jing Lan Mingqing Chen Mengqi Yang Jincheng Chen Xiangdong Li Yueqiu zhu youyong Li Chengyu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4年第2期22-24,34,共4页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mix cultivation and monocultivation) of wheat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in the fields. Five race-specifi...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mix cultivation and monocultivation) of wheat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in the fields. Five race-specific-markers( CY32,CY31,CY29,CY23 and Shuiyuan pathotype) were used to survey 113 infecte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o cultivation patter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equency of race-specific-markers under monocultiv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mix cultivation; the dominant race-specific-markers were CY32 and CY29 under monocultivation,and the frequency of detection were 81. 5% and 78. 5%,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race-specific-markers were CY29 and Shuiyuan pathotype under mix cultivation,and the frequency of detection are 41. 7% and 18. 8%,respectively.Several race-specific-markers were detected in single infected leaf,and 41. 7% of infected single leaf were detected with more than two race-specific-markers,58. 3% of infected single leaf were detected with one race-specific-marker under mix cultivation pattern,while there were 75. 0% infected leaves with more than two race-specific-markers and 25. 0% infected single leaf detected with one race-specific-marker under monocultivation patter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ix cultivation pattern of wheat can reduce races on single leaf,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races in infected leaves,and suppress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dominant races of P. striiformis in the fields significantly,subsequently reduced severity and prevalence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RACE Molecular d
下载PDF
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对其生长及种苗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成 郭力维 +6 位作者 李佳洲 杨宽 王慧玲 张帅 粟珊 朱有勇 何霞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9-198,共10页
为探明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对三七生长及种苗品质的影响,以三七种子为试材,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出苗、存苗、农艺性状、根腐病病害发生及种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的存苗... 为探明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对三七生长及种苗品质的影响,以三七种子为试材,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出苗、存苗、农艺性状、根腐病病害发生及种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的存苗,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处理效果最优,但对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哈茨木霉菌剂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益生菌液1号和宁盾菌剂,生育期根腐病平均发生率依次为: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1.79%)>宁盾菌剂(1.42%)>对照(1.17%)>哈茨木霉菌剂(0.58%);3)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种苗总皂苷含量的积累及地上部的生长,其中植物益生菌液1号200倍稀释液和宁盾水剂100倍稀释液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36.96%和30.97%。综上,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有利于三七地上部生长、存苗及种苗皂苷含量的积累,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效果最优。本研究可为微生物菌剂在三七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微生物菌剂 农艺性状 根腐病 皂苷含量
原文传递
2种植物源有机肥对林下有机三七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佳洲 施本义 +4 位作者 杨宽 罗成 朱有勇 郭力维 何霞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48,共13页
为解决林下土壤养分不均衡的问题,采用2种纯植物源材料生产的有机肥对在松树林下有机种植的二年生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F.H.Chen]开展有机肥施用对其生长与品质影响的研究,明确适合林下三七生长的有机肥施肥方法和... 为解决林下土壤养分不均衡的问题,采用2种纯植物源材料生产的有机肥对在松树林下有机种植的二年生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F.H.Chen]开展有机肥施用对其生长与品质影响的研究,明确适合林下三七生长的有机肥施肥方法和用量。通过1年大田试验,探究2种有机肥对三七生长、皂苷含量、三七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评价2种有机肥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1)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施用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30 000kg/hm^(2)导致存苗率显著下降;2)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更有利于林下三七叶绿素的合成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3)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林下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kg/hm^(2)加追肥3 750kg/hm^(2)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54.38%,皂苷含量增加39.88%。综上,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kg/hm^(2)加追肥3 750kg/hm^(2)施肥方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有机三七 植物源有机肥 皂苷含量
原文传递
葡萄霜霉病对葡萄叶片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涛 陈吉越 +5 位作者 孙家秀 杨敏 朱书生 何霞红 朱有勇 杜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1-828,共8页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葡萄生产影响极大,是葡萄栽培中主要病害之一。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分析鉴定对照组与霜霉病组代谢物含量的变化,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t检验的结果,筛选出造成健康和发病的葡萄叶片显...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葡萄生产影响极大,是葡萄栽培中主要病害之一。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分析鉴定对照组与霜霉病组代谢物含量的变化,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t检验的结果,筛选出造成健康和发病的葡萄叶片显著差异的20种主要代谢物质。其中,霜霉病处理组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上升(P<0.05)的物质主要分为4类:氨基酸类、核酸代谢类、植物激素类和其他化合物;显著下降(P<0.05)的物质分6类:糖类、羧酸类、甾类、二萜醇类、三萜类和其他化合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酰tRNA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戊糖磷酸途径,二苯乙烯类、二芳基庚烷类和姜辣素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6条代谢通路中。由此可知,葡萄霜霉病侵染导致了葡萄叶片糖、核酸、氨基酸等相关代谢物的显著变化,相关代谢途径可能是霜霉菌侵染葡萄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葡萄叶片 代谢物
原文传递
利用WGCNA方法分析稻瘟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共表达网络
11
作者 李详 马琳娜 +6 位作者 郭力维 刘屹湘 杨敏 朱书生 何霞红 朱有勇 黄惠川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50-3958,共9页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常用于分析多样本(>15)数据,鉴定协同表达的基因模块,探索共表达模块与目标性状的相关性。为探究携带不同广谱抗性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常用于分析多样本(>15)数据,鉴定协同表达的基因模块,探索共表达模块与目标性状的相关性。为探究携带不同广谱抗性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NIL)在应对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时基因的共表达网络。本研究以GEO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GSE117030为基础,利用WGCNA方法分析携带不同广谱抗性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在应对稻瘟菌侵染时的基因表达情况,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共得到23个共表达模块。根据表达模式差异并结合抗性表型,本试验选择tan模块和midnightblue模块作为目标模块。GO富集分析表明,两个目标模块内的基因大多富集在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层面。分别对两个目标模块内的基因进行共表达网络构建,从共表达网络中筛选出了部分核心基因,如LOC_Os01g03880.1。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水稻广谱抗性基因的抗性机制、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GCNA 水稻 稻瘟病 广谱抗性基因 近等基因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