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的临床追踪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月娟 董国庆 +3 位作者 刘罗慧 邹新英 廖伊梅 邓昌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肾脏与尿路畸形(CAKUT)的影响因素,并随访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CAKUT患儿179例,按1∶3匹配医院同期分娩的537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CAKUT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肾脏与尿路畸形(CAKUT)的影响因素,并随访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CAKUT患儿179例,按1∶3匹配医院同期分娩的537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CAKUT的影响因素,按病种分类并随访患儿诊治预后情况。结果调查发现住院新生儿中CAKUT阳性率为2.25%(179/7956),其中肾积水123例。CAKUT组中初产妇、早产、双胎妊娠、男婴、小于胎龄儿比例较高(χ^(2)=17.939、11.575、8.633、14.257、9.647,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初产妇的新生儿发生CAKUT的风险高于经产妇(OR=2.32,95%CI:1.08~4.98,P<0.05)。相对于足月儿,早产胎儿风险显著上升(OR=1.94,95%CI:1.11~3.40,P<0.05),男婴风险显著高于女婴(OR=2.22,95%CI:1.51~3.27,P<0.001),小于胎龄儿发生CAKUT的风险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OR=2.18,95%CI:1.21~3.91,P<0.05)。随访结果显示约10%CAKUT患儿需要手术干预,90%以上患儿预后良好。结论早产、小于胎龄儿、男婴、孕妇高龄初产妇可能是CAKUT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数CAKUT患儿通过及时随访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肾脏与尿路畸形 危险因素 肾积水
下载PDF
柚皮苷通过调控RAW264.7细胞功能影响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亮 李熙恒 +4 位作者 牛瑞娟 李欣悦 邹馨颖 毛天骄 李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5-1210,共6页
背景:柚皮苷作为一种中药单体,具有抗炎、促进成骨和抗癌等作用;RAW264.7巨噬细胞在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降低炎症水平可以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所以通过抑制炎症相关通路,可能对成骨细胞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目... 背景:柚皮苷作为一种中药单体,具有抗炎、促进成骨和抗癌等作用;RAW264.7巨噬细胞在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降低炎症水平可以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所以通过抑制炎症相关通路,可能对成骨细胞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柚皮苷通过调控RAW264.7细胞功能是否会影响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柚皮苷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毒性。将RAW264.7细胞分成7组:即对照组(DMEM培养基)、炎症模型组(1 mg/L脂多糖)和柚皮苷组(1 mg/L脂多糖+50,100,150,200,250μmol/L柚皮苷),通过RT-PCR检测炎症因子m RNA水平变化,筛选出抗炎浓度较好的3组(150,200,250μmol/L柚皮苷组)数据用于后续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成4组:炎症模型组、150,200,250μmol/L柚皮苷组分别取各组的上清液制备炎症上清液。最后将上述制取的炎症上清液与成骨诱导培养基1∶1比例混合共同培养MC-3T3-E1细胞并分为5组:对照组、炎症模型组、150,200,250μmol/L柚皮苷组,培养7,14 d进行成骨相关基因的检测,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结果与结论:①1 mg/L的脂多糖对巨噬细胞无毒性作用,200μmol/L柚皮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P<0.05);②筛选药物抗炎浓度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柚皮苷浓度为150,200,250μmol/L时抗炎效果较好(P<0.05),此3组浓度用于后续实验;③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柚皮苷浓度200μmol/L时染色效果最好,且14 d比7 d染色效果更佳;④与对照组相比,200μmol/L柚皮苷组的成骨基因mRNA表达水平最接近对照组,成骨效果最差的为炎症模型(P<0.05);⑤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中,7 d时与对照组相比,柚皮苷浓度为200μ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P<0.05);与炎症模型组相比,柚皮苷浓度为200μmol/L时最佳(P<0.05);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200μmol/L组无显著差异;与炎症模型组相比,200μmol/L组活性最强;⑥以上结果证明,柚皮苷通过调节RAW264.7巨噬细胞功能可改善炎症状态下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抗炎 成骨 MC-3T3-E1细胞 RAW264.7细胞
下载PDF
JAK2基因c.1849G>T突变致反复颅内动静脉梗死1例
3
作者 姜季委 李子孝 +4 位作者 董可辉 李汶逸 邹昕颖 徐俊 龚浠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478-483,共6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痛半月,加重伴意识丧失1天”,于2021年8月22日收入外院急诊科。患者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全脑持续胀痛、右侧为著,伴颈部僵硬感,不伴恶心、呕吐,自行口服止痛药后头痛较前未见明显减轻;1 ...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痛半月,加重伴意识丧失1天”,于2021年8月22日收入外院急诊科。患者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全脑持续胀痛、右侧为著,伴颈部僵硬感,不伴恶心、呕吐,自行口服止痛药后头痛较前未见明显减轻;1 d前突发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无舌咬伤,无口吐白沫,无尿便失禁,3 min后意识转清后不能回忆刚发生的事,无胸闷、喘憋,无言语不清,无肢体麻木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激酶2 动脉栓塞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锶和氮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的制备和性能
4
作者 赵远航 闫琳琳 +7 位作者 宋嘉卓 邹馨颖 赵红 刘新 陈佳文 于依岩 张志民 张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7-1075,共9页
目的:制备锶和氮改性二氧化钛(Sr-N-TiO_(2))/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树脂,并对其基础性能、抗菌性能、再矿化能力和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阐明新型复合树脂的抗菌机制。方法:Sr-N-TiO_(2)与n-HA组合作为增强填料,制备复合树脂,分为不... 目的:制备锶和氮改性二氧化钛(Sr-N-TiO_(2))/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树脂,并对其基础性能、抗菌性能、再矿化能力和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阐明新型复合树脂的抗菌机制。方法:Sr-N-TiO_(2)与n-HA组合作为增强填料,制备复合树脂,分为不含增强填料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根据实验组新型复合树脂中增强填料质量分数不同又分为2.5%增强填料组、5.0%增强填料组和7.5%增强填料组。采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别检测光固化60 s前后各组复合树脂的红外光谱,计算复合树脂双键转化率。使用直径4 mm、高10 mm的模具制备各组复合树脂试件,计算光照20 s后各组复合树脂试件固化深度。每组制备3个复合树脂试件,将各组试件与稀释的变异链球菌液共培养,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各组试件表面黏附细菌菌落数并计算抗菌率,采用活/死细菌染色法观察各组复合树脂试件表面活/死细菌比例及形态表现。将各组复合树脂试件于人工唾液中浸泡1、3、5和7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再矿化情况。小鼠纤维细胞(L-929细胞)接种于各组复合树脂浸提液中,采用CCK-8法分别于1、2和3 d时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RGR),进行细胞毒性等级评价。结果:随着复合树脂中增强填料比例的增加,新型复合树脂双键转化率和固化深度呈降低趋势,但均达到临床使用标准。与对照组比较,2.5%和5.0%增强填料组新型复合树脂双键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增强填料组新型复合树脂双键转化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新型复合树脂固化深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表面黏附细菌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1)。当增强填料比例达到5.0%时,新型复合树脂抗菌率大于90%。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新型复合树脂试件表面活细菌数随增强填料比例升高逐渐减少。SEM观察,各实验组新型复合树脂试件表面可见矿化结节,并随时间延长和增强填料比例升高而增多,处理7 d后,5.0%和7.5%增强填料组新型复合树脂试件表面几乎被矿化结节完全覆盖。生物安全性实验,各组细胞RGR均大于75%,细胞毒性等级均≤1级。结论:改性后的新型复合树脂符合临床标准,并具有抗菌性能和再矿化能力,同时生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龋病 继发龋 抗菌性 再矿化
下载PDF
EDC对牙本质即刻及老化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沙青 李贺 +5 位作者 张红 程博群 王莹 闫琳琳 邹馨颖 张志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79,共7页
目的:探讨添加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后通用型粘接剂的细胞毒性、微拉伸粘接强度和断裂模式,阐明EDC添加量对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EDC添加到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中,配制含不同浓度(0、... 目的:探讨添加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后通用型粘接剂的细胞毒性、微拉伸粘接强度和断裂模式,阐明EDC添加量对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EDC添加到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中,配制含不同浓度(0、0.1、0.2和0.3 mol·L^-1)EDC的实验性粘接剂。对数生长期L-929成纤维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及0、0.1、0.2和0.3 mol·L^-1 EDC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液);阴性对照组细胞中加入培养液,不同浓度EDC组制备粘接剂膜并获取浸提液,将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RGR),进行细胞毒性分级。选取新鲜拔除无龋的第三磨牙,制备微拉伸粘接试件,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各组试件即刻(37℃去离子水中储存24 h)及老化(使用冷热循环机循环5000次)微拉伸粘接强度,即刻微拉伸测试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含EDC)及0.1、0.2和0.3 mol·L^-1 EDC组,老化微拉伸测试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含EDC)及0.1和0.2 mol·L^-1 EDC组,用体式显微镜观察试件断裂模式。结果:细胞毒性实验,各组细胞共培养24、48和72 h时RGR均在75%以上,细胞毒性为1级。即刻微拉伸测试实验,对照组和0.1、0.2及0.3 mol·L^-1 EDC组粘接强度分别为(30.71±4.36)、(39.41±6.72)、(26.51±9.54)和(18.55±5.37)MPa,与对照组比较,0.1 mol·L^-1 EDC组粘接强度明显升高(P<0.05),0.3 mol·L^-1 EDC组粘接强度明显降低(P<0.05);断裂模式,对照组及0.2和0.3 mol·L^-1 EDC组以界面破坏为主,0.1 mol·L^-1 EDC组以混合破坏为主。老化微拉伸测试实验,对照组及0.1和0.2 mol·L^-1 EDC组粘接强度分别为(21.42±1.58)、(35.70±1.17)和(16.24±3.27)MPa,与对照组比较,0.1 mol·L^-1 EDC组粘接强度明显升高(P<0.05),0.2 mol·L^-1 EDC组粘接强度明显降低(P<0.05);断裂模式,对照组和0.2 mol·L^-1 EDC组均以界面破坏为主,0.1 mol·L^-1 EDC组以混合破坏为主。结论:EDC添加到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中配置的含0.1 mol·L^-1 EDC的实验性粘接剂,无明显细胞毒性,即刻及老化微拉伸粘接强度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二亚胺 细胞毒性 微拉伸粘接强度 冷热循环
下载PDF
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温敏水凝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司超 邹馨颖 +4 位作者 刘悦 张佩佩 徐依山 郝艺帆 公柏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实验合成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温敏水凝胶,研究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水凝胶,冻干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征;检测水凝胶毒性;CCK-... 目的:实验合成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温敏水凝胶,研究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水凝胶,冻干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征;检测水凝胶毒性;CCK-8法筛选出载bFGF温敏水凝胶促BMMSCs增殖最适浓度并用于后续研究;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钙结节半定量分析观察其对BMMSCs成骨向分化能力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BMM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成功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温敏水凝胶,扫描电镜下冻干后的水凝胶孔径为20~80μm。(2)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温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载bFGF温敏水凝胶能显著促进BMMSCs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最适浓度为100 ng/mL(P<0.01)。(4)载bFGF温敏水凝胶组碱性磷酸酶表达增多,钙结节形成增多(P<0.05)。(5)载bFGF温敏水凝胶组成骨相关基因(ALP、BMP-2、Runx2)表达增高。结论:载bFGF温敏水凝胶能促进大鼠BM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水凝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超未成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余彦亮 邹新英 杨传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超未成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超未成熟儿(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超未成熟儿出生28天时有无吸氧及BPD临床分度,分为非BPD组,轻度、中度以及... 目的探讨超未成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超未成熟儿(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超未成熟儿出生28天时有无吸氧及BPD临床分度,分为非BPD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BPD组,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入选205例超未成熟儿,平均胎龄(26.2±1.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0.87±0.19)kg;放弃治疗46例、死亡15例,最终出院144例(70.3%)。不同程度BPD组之间动脉导管未闭(PDA)比例、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中、重度BPD组的PDA发生率较高,重度BPD组的感染率较高。不同程度BPD组之间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率、肺部后遗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PD病情加重,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逐渐增加;中重度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且肺部后遗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BPD仍是影响超未成熟儿预后的重要合并症,早期预防及系统治疗可减轻严重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未成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联合LED光照射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闫琳琳 朱琳 +6 位作者 赵远航 宋嘉卓 邹馨颖 刘新 赵红 张志民 张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937,共9页
目的:探讨对二氧化钛纳米粒子(TiO_(2)NPs)进行锌(Zn)和氮(N)共掺杂时最适掺杂浓度及Zn和N共掺杂TiO_(2)NPs(Zn-N-TiO_(2) NPs)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钛酸丁酯、硝酸锌和氨水分别作为钛(Ti)源、Zn源和N... 目的:探讨对二氧化钛纳米粒子(TiO_(2)NPs)进行锌(Zn)和氮(N)共掺杂时最适掺杂浓度及Zn和N共掺杂TiO_(2)NPs(Zn-N-TiO_(2) NPs)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钛酸丁酯、硝酸锌和氨水分别作为钛(Ti)源、Zn源和N源,利用溶胶-水热法合成TiO_(2) NPs和不同掺杂浓度的Zn-N-TiO_(2) NPs,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采用Cure Rite辐射仪对牙科发光二极管(LED)光固化灯进行表征。变异链球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LED光照组、TiO_(2)NPs组、1%Zn-3%N-TiO_(2)NPs(Zn1)组、3%Zn-3%N-TiO_(2)NPs(Zn3)组、5%Zn-3%N-TiO_(2)NPs(Zn5)组和7%Zn-3%N-TiO_(2)NPs(Zn7)组。将各组纳米粒子与变异链球菌菌液混合(终浓度为2 g·L^(-1))摇匀。除空白对照组,其他各组采用牙科LED光分别照射1、3和5 min,空白对照组仅用培养基处理,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记录各组平板菌落数。选取抗菌效果最佳组(Zn3组),利用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探针检测活性氧(ROS)释放量,分为0 min组、1 min组、3 min组和5 min组,每组取2 g·L^(-1)的Zn3-DPBF溶液100μL分别采用牙科LED光照0、1、3和5 min,观察各组溶液在波长410 nm处吸收峰值,即代表ROS释放量。变异链球菌分为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Zn3组和NAC+Zn3组,LED光照射5 min后避光培养24 h,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各组平板菌落数。结果:成功合成Zn-N-TiO_(2)NPs,晶体结构为锐钛矿型,TiO_(2)NPs组、Zn1组、Zn3组、Zn5组和Zn7组纳米粒子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5.6、11.3、9.8、9.4和7.3 nm;SEM观察纳米粒子为分布均匀的球形颗粒;UV-vis显示Zn3在400~500 nm波长范围内吸光度(A)值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D光照射5 min时Zn3组菌落数最少(P<0.05)。与0 min组比较,1 min组、3 min组和5 min组Zn3-DPBF溶液在波长410 nm处吸收峰值依次下降,表明各组纳米粒子溶液ROS释放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与Zn3组比较,NAC+Zn3组菌落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Zn和N掺杂浓度均为3%的TiO_(2) NPs(3%Zn-3%N-TiO_(2)NPs)联合LED光照射通过光催化作用能有效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掺杂 变异链球菌 抗菌性能
下载PDF
载TGF-β3甲基丙烯酰化肝素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9
作者 邹馨颖 高爽 +5 位作者 赵红 刘新 赵远航 宋嘉卓 闫琳琳 张志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4-961,共8页
目的:探讨载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甲基丙烯酰化肝素(HepMA)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促进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鉴定。合成光固化HepMA水凝胶,利用... 目的:探讨载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甲基丙烯酰化肝素(HepMA)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促进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鉴定。合成光固化HepMA水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态特征。合成载不同浓度(20、40、60、80和100μg·L^(-1))TGF-β3的HepMA(TGF-β3-HepMA),采用其浸提液分别培养hDPSCs 1、3和5 d,同时设对照组,采用CCK-8法筛选出载TGF-β3的最适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时间点TGF-β3-HepMA中TGF-β3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药物释放曲线。hDPSCs分为对照组、HepMA组和载最适浓度TGF-β3的HepMA(TGF-β3-HepMA)组,加入含有相对应浸提液的培养基培养24 h,配制成骨诱导液分别诱导hDPSCs 7、14和21 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ALP染色及钙结节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成骨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离培养的hDPSCs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长梭形;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hDPSCs中CD105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验证本研究中分离培养的细胞为hDPSC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HepMA平均孔径为50~70μm。ELISA法检测,TGF-β3在7 d内呈突释阶段后缓慢释放,21 d左右达到平衡。CCK-8法检测,与0μg·L^(-1) TGF-β3-HepMA组比较,20、40和60μg·L^(-1) TGF-β3-HepMA组hDPSCs增殖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故载TGF-β3的最适浓度为60μg∙L^(-1)。成骨诱导7和14 d时,与对照组和HepMA组比较,TGF-β3-HepMA组细胞中ALP染色面积最大且染色颜色最深,14 d时细胞中ALP染色较7 d时更加明显;成骨诱导21 d时,与对照组和HepMA组比较,TGF-β3-HepMA组细胞中茜素红染色的矿化钙结节面积最大。RT-qPCR法检测,培养7和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HepMA组和TGF-β3-HepMA组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ALP、骨钙桥素(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HepMA组比较,TGF-β3-HepMA组细胞中Runx2、ALP、OCN和COL-Ⅰ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载TGF-β3的HepMA能够提高hDPSCs成骨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3 牙髓干细胞 甲基丙烯酰化肝素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双侧小脑中脚梗死10例临床特点和病因学初步研究
10
作者 姜季委 刘亚欧 +5 位作者 龚浠平 王琳琳 李汶逸 邹昕颖 李俊杰 徐俊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4-660,共7页
目的探索双侧小脑中脚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因和潜在机制,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连续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诊断为急性双侧小脑中脚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入院时社会人口学数... 目的探索双侧小脑中脚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因和潜在机制,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连续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诊断为急性双侧小脑中脚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入院时社会人口学数据、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估其脑梗死的部位和特点,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成像评估其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血管情况。采用中国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评估脑梗死病因学分型和发病机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双侧小脑中脚急性梗死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51.0~86.0(64.8±11.4)岁,入院时NIHSS评分为2.0~12.0(4.9±2.9)分。所有患者均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10例)和脂蛋白代谢异常(8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10例),其次是共济失调(9例)和构音障碍(8例)。10例中4例为孤立性双侧小脑中脚梗死,6例合并其他椎-基底动脉供血脑区梗死,其中4例为合并小脑半球梗死,与临床症状相一致。所有患者脑梗死病因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V4段和小脑前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为最常见受累血管(9例);5例发病机制为低灌注/微栓子清除障碍,4例为动脉-动脉栓塞,1例载体动脉斑块阻塞穿支。结论双侧小脑中脚梗死是一类以眩晕、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罕见且呈高度异质性的脑血管病。梗死病因多为椎动脉V4段和小脑前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因责任血管的解剖变异性,发病机制涉及低灌注/微栓子清除障碍、动脉-动脉栓塞和载体动脉阻塞穿支,也使得梗死部位在影像学上呈现孤立性或合并小脑半球、脑干梗死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小脑中脚 病因学 小脑前下动脉 椎动脉
原文传递
寡核苷酸药物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红 张志民 +2 位作者 邹馨颖 任飞龙 高爽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08,共6页
寡核苷酸药物具有靶向性、可修饰性和高生物安全性。近年研究表明,寡核苷酸可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疫苗佐剂,并具有抑制牙槽骨吸收、促进颌骨和牙槽骨再生修复、抗肿瘤、破坏菌斑生物膜以及精准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因此寡核苷酸在口腔... 寡核苷酸药物具有靶向性、可修饰性和高生物安全性。近年研究表明,寡核苷酸可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疫苗佐剂,并具有抑制牙槽骨吸收、促进颌骨和牙槽骨再生修复、抗肿瘤、破坏菌斑生物膜以及精准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因此寡核苷酸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从寡核苷酸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寡核苷酸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类 口腔医学 治疗
原文传递
伴有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死亡和卒中复发的差异 被引量:14
12
作者 濮月华 邹昕颖 +9 位作者 王伊龙 潘岳松 向祥龙 苏霭欣 梁慧康 赵性泉 王春雪 黄家星 王拥军 刘丽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前循环和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的死亡和卒中复发风险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的数据库中,剔除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头核磁弥散加权... 目的探讨伴有前循环和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的死亡和卒中复发风险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的数据库中,剔除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头核磁弥散加权成像未见急性梗死灶的病例和颅内前后循环联合病变的病例,将患者分为无明显颅内动脉病变组(n=964)、前循环动脉病变组(n=440)、后循环动脉病变组(n=233)。预后评估指标为发病后1年内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卒中复发。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637例患者中,1年随访结果显示,任何原因所致死亡30例,卒中复发58例。与无明显颅内动脉病变组相比,前循环动脉病变组和后循环动脉病变组校正后的死亡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49(0.311~5.851)、4.542(1.227~16.813);卒中复发分别为1.663(0.620~4.460)、2.464(0.935—6.493)。结论伴有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死亡风险高于前循环者,而前后循环动脉病变卒中复发风险差异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卒中复发
原文传递
仿多巴化合物在牙本质-树脂粘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琳琳 张志民 +5 位作者 赵远航 赵红 邹馨颖 宋嘉卓 刘新 张红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多巴是贻贝足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可通过形成双氢键、π-π/π-阳离子键以及螯合金属促进贻贝在固体物质表面产生较牢固的黏附。因此,将仿多巴化合物应用于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贻贝足丝蛋白的黏附机制以及仿多巴... 多巴是贻贝足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可通过形成双氢键、π-π/π-阳离子键以及螯合金属促进贻贝在固体物质表面产生较牢固的黏附。因此,将仿多巴化合物应用于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贻贝足丝蛋白的黏附机制以及仿多巴化合物在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牙本质-树脂粘接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牙本质粘结剂 牙科材料 牙粘合 多巴 仿多巴化合物
原文传递
Xiyanping injec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mil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4
14
作者 Zhang Guoliang He Liyun +9 位作者 Tang Liuping Yang Tong zou xinying Zhu Qingxiong Yan Shiyan Hou Yong Huang Baoju Zhao Jindong Li Yan Huang Jih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97-403,共7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Xiyan-ping injection interven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mil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METHODS: A total of 329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and block-randomized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Xiyan-ping injection interven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mil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METHODS: A total of 329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and block-randomized for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HFMD and assigned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Western Medicine(group A, n = 103), Xiyanping injection(group B, n = 109), or Xiyanping injec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using Western Medicine(group C, n = 117). During the trial, fever,rash, ulcers of the mouth were observed among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onversion rates from mild to severe HFMD were measured.RESULTS: After 3-7 days'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version rates from mild to severe HFMD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P >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low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the onset time of antifebrile effect,vanished time of hand and foot rashes and cumulative time for the ulcers in the mouth vanished,among the three groups(P < 0.05, P < 0.01). The onset time of antifebrile effect of patients in groups B and C were markedly short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A(P < 0.05, P < 0.01); there was no sta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bserved between groups B and C(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ime for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among the three groups(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verse effec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P > 0.05).CONCLUSION: Xiyanping injection together with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is most effective for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mild HFMD.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ti-pyretics 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Xiyanpinginjec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