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菌秸秆条带混施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何丽 吴景贵 +1 位作者 李建明 郑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为探究玉米秸秆混施畜禽粪/生物菌剂条带还田条件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4月在吉林省榆树市黑土区按等碳原则进行1次条带施肥,第2年条带变苗带不施肥,秸秆原位粉碎后,将下茬作物播种行上的秸秆向... 为探究玉米秸秆混施畜禽粪/生物菌剂条带还田条件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4月在吉林省榆树市黑土区按等碳原则进行1次条带施肥,第2年条带变苗带不施肥,秸秆原位粉碎后,将下茬作物播种行上的秸秆向两侧休闲带堆放形成秸秆覆盖条带,进行连续两年的秸秆原位还田试验。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条带秸秆覆盖+鸡粪(SO)、条带秸秆覆盖+牛粪(SN)、条带秸秆覆盖+生物菌剂(SJ)和条带秸秆覆盖(SCK)。采用胶散分组法提取有机无机复合体,分为水质分散组(G0)、钠质分散组(G1)和超声分散组(G2)。结果表明:添加畜禽粪及菌剂的处理土壤各组分复合体及其碳含量相比SCK有所增加,SJ处理增加最多,2022年SJ处理G0复合体含量和其碳含量分别增加38 g∙kg^(−1)和1.74 g∙kg^(−1)。各畜禽粪及菌剂处理不同组分复合体含量及其有机碳含量存在一定差异。2021年,SJ和SO处理G1复合体含量相比SN处理显著增加33.46~37.66 g∙kg^(−1),有机碳含量增加0.69~0.78 g∙kg^(−1);SJ、SO处理G2复合体有机碳含量相比SN处理也显著增加。2022年,SJ、SO处理G0复合体有机碳含量与SN处理相比增加显著,其最高增加量为1.02 g∙kg^(−1);SJ处理G1复合体含量相比SO、S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41.25 g∙kg^(−1)、49.92 g∙kg^(−1);SJ处理G2复合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两年间,SJ处理G0复合体含量相比SO处理增加23.35~23.74 g∙kg^(−1)。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粪/菌秸秆混施有效保持了复合体表面结构,提高了有机碳转化率。综上,玉米秸秆混施生物菌剂处理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和土壤碳固存的增强,可选为最优还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畜禽粪 混施 有机无机复合体 有机碳 生物菌剂
下载PDF
有机物料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啸驰 韩烽 +3 位作者 白亚涛 吴双 吴景贵 马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55,共16页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性质及其对果树生长发育、土壤物理结构、土壤养分循环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重点关注了有机物料添加下果园温室气体排放、重金属及新型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及微塑料)积累与转化特征。有机物料施用对果园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有机物料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2)有机物料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显著影响果园土壤碳氮底物浓度、相关酶及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变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及N_(2)O排放特征;3)有机物料自身成分与结构组成、土壤性质及功能微生物共同影响果园土壤重金属与新型污染物的积累、迁移与转化。有机物料施用产生的环境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其关联的果园土壤复合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机制复杂,值得深入关注,同时果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变化过程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果园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果园生态系统 环境效应 土壤养分循环 微生物 温室气体 重金属 新型污染物
下载PDF
秸秆均匀还田对东北地区黑钙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范围 吴景贵 +5 位作者 李建明 何瑞成 姚颜莹 王笃超 孙玲 王彩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5-846,共12页
为明确秸秆均匀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以吉林省农安县正邦农场黑钙土为研究对象,设置CK(未施用秸秆)、EIS(秸秆均匀还田)、SM(秸秆覆盖还田)、SP(秸秆翻压还田)共四种处理,通过环刀法及土壤紧实度仪测量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 为明确秸秆均匀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以吉林省农安县正邦农场黑钙土为研究对象,设置CK(未施用秸秆)、EIS(秸秆均匀还田)、SM(秸秆覆盖还田)、SP(秸秆翻压还田)共四种处理,通过环刀法及土壤紧实度仪测量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度,湿筛法及干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土壤胡敏酸及富里酸,红外光谱法测定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并对玉米产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度,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促进了土壤腐殖质积累,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其效果在秸秆均匀还田处理中最为明显。与CK相比,EI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度,降低幅度分别为33.11%、24.3%;EIS处理增加了土壤平均当量直径(MWD)、水稳系数(K)及大于0.25 mm团聚体组分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56.86%、33.69%及16.21%;EI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27.8%、44.2%、63.3%及33.8%。EIS处理同时促进了秸秆的腐解与转化,促使土壤胡敏酸结构氧化度和缩合度呈下降趋势,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土壤胡敏酸结构简单化、年轻化。该结果对于指导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腐殖质 秸秆均匀还田
下载PDF
枣庄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及措施配置要点
4
作者 刘坤 吴敬贵 邢涛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10期89-91,181,共4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突破传统小流域治理理念,拓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创新模式,章文以枣庄市峨山口小流域为例,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封为主,以育为辅”、“以修为主,以新为辅”...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突破传统小流域治理理念,拓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创新模式,章文以枣庄市峨山口小流域为例,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封为主,以育为辅”、“以修为主,以新为辅”、“按需设置、点线面结合”、“改善为主,‘治宣’结合”的地方治理模式,以期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治理模式 措施配置 鲁中南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有机物料施用下原生盐碱土胡敏酸结构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晓东 吴景贵 +3 位作者 李建明 范围 李晓航 朱文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2-709,共8页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胡敏酸官能团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大安市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颗粒状秸秆处理(KL)、正常玉米秸秆处理(JG)、牧草处理(MC)和羊粪处理(YF),通过红外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胡敏酸官能团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大安市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颗粒状秸秆处理(KL)、正常玉米秸秆处理(JG)、牧草处理(MC)和羊粪处理(YF),通过红外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结合,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下土壤胡敏酸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各处理与CK处理相比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脂肪碳和芳香碳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羧基碳的含量。除KL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氨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同时有机物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胡敏酸的脂族碳/羧基碳和脂族碳/芳香碳比值,表征有机物料的施用使得土壤胡敏酸结构缩合度和氧化度下降,脂族性增强,芳香性降低,胡敏酸结构趋于脂族化、简单化、年轻化。对比两种秸秆处理,发现KL处理更有利于土壤新形成结构年轻化、简单化、脂族性强的胡敏酸分子。根据PCA结果,有机物料的施用是土壤中脂族性碳、芳香族碳以及氨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探讨胡敏酸官能团的来源提供依据。通过红外光谱结合PCA,发现了土壤胡敏酸官能团组成对有机物料的不同响应,为研究有机物料的施用对土壤胡敏酸性质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种类 有机物料形态 土壤胡敏酸 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微团聚体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晓东 吴景贵 +2 位作者 范围 朱文悦 李晓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1-20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状况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施用有机物料的原生盐碱土为试验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颗粒状秸秆处理(GW)、正常玉米秸秆处理(CS)、牧草处理(GS)和羊粪处理(SM),采...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状况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施用有机物料的原生盐碱土为试验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颗粒状秸秆处理(GW)、正常玉米秸秆处理(CS)、牧草处理(GS)和羊粪处理(SM),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下土壤微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状况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分析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对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各处理较CK处理均增加土壤2~0.25mm的团聚体含量,增幅为9.02%~20.37%,其大小排序为GW>SM>GS>CS>CK。对于其他粒径微团聚体分布影响则有所差异。总体来说,有机物料处理增加了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减少了土壤小粒径团聚体含量。不同有机物料的施用均能增加各粒径土壤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同时,有机物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主成分因子分析,表明施用颗粒秸秆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原生盐碱土 土壤微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晓东 吴景贵 +2 位作者 范围 朱文悦 李晓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0-205,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及同种有机物料的不同形态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西部地区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通过大田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试验设颗粒秸秆(KL...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及同种有机物料的不同形态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西部地区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通过大田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试验设颗粒秸秆(KL)、正常玉米秸秆(JG)、羊粪(YF)、牧草(MC)和对照(CK)5个处理,采用Anderson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法提取土壤腐殖质,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不同有机物料较CK处理均提高了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含量,促进土壤中各种结合形态腐殖质含量的增加,其中KL、MC、YF 3个处理间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相比CK处理均差异显著。对联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影响较大,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KL处理与其他处理稳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JG、MC、YF 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相比CK处理均差异显著。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各处理同CK相比差异显著,KL处理同JG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有机物料均能提高松/紧比值和松/稳比值,有利于腐殖质的更新及土壤肥力的提高。(3)对胡富比(H/F)的影响则表现为各处理同CK处理相比差异显著,胡富比(H/F)的增加表征着富里酸的缩合转化,进一步形成结构复杂,芳香化程度高胡敏酸,增加了土壤胡敏酸含量,促进土壤腐殖质的聚合程度以及腐殖化度的提高。综合得出,有机物料能够增加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含量,提高各结合形态腐殖质含量。同种有机物料不同形态作用差异显著,中颗粒秸秆(正常玉米秸秆经过粉碎高温高压处理,长2cm、直径0.5cm的圆柱形颗粒)效果远好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盐碱地 有机物料 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结合形态
下载PDF
玉米秸秆添加畜禽粪便田间条带堆腐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虎 吴景贵 李建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44-1953,共10页
为明确秸秆田间条带堆腐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以吉林省范家屯农业科技示范园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添加不同畜禽粪便田间条带堆腐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堆腐试验,设置本地秸秆覆盖还田... 为明确秸秆田间条带堆腐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以吉林省范家屯农业科技示范园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添加不同畜禽粪便田间条带堆腐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堆腐试验,设置本地秸秆覆盖还田(即对照,CK)、秸秆条带堆腐无畜禽粪便(ST)、秸秆条带堆腐+腐熟猪粪(STP)、秸秆条带堆腐+腐熟鸡粪(STC)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综合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秸秆条带堆腐还田各处理土壤SOC、MBC、EOC、DOC含量均高于CK处理,其中秸秆条带还田添加畜禽粪便处理更为显著,各活性碳组分含量较CK处理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条带堆腐土壤SOC、DOC、EOC、CPMI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氧化稳定系数(Kos)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条带堆腐还田有效增加土壤SOC、MBC、DOC、EOC含量,秸秆添加不同畜禽粪便处理中鸡粪更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CPMI,降低Kos,对改善黑土碳库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条带堆腐 畜禽粪便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笃超 吴景贵 李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0-502,共13页
为探讨大豆连作体系下农业废弃物为主的不同有机物料对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选用6种不同有机物料,设正茬和连作两种处理进行对比分析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线虫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 为探讨大豆连作体系下农业废弃物为主的不同有机物料对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选用6种不同有机物料,设正茬和连作两种处理进行对比分析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线虫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强。连作7年后根际土壤线虫营养类群中杂食-捕食性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明显,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显著提高,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丰度略有提高;相较单施化肥(CK)处理,添加有机物料明显抑制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大量增长,不同施肥处理效果分别为:猪粪>秸秆>菌渣>牧草>鸡粪>黄腐酸生物有机肥>CK,与正茬相比,各连作处理依次增长6.48%、15.34%、15.98%、18.51%、24.35%、26.33%和27.4%。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较CK相比也有明显改善。土壤线虫对肥料的响应取决于作物及肥料的质量和养分含量;土壤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优势属种和关键属种可以有效地指示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和大豆田间线虫病害的发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根际土壤 线虫 营养类群 相对丰度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土壤中PPC地膜与普通地膜的降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晓庭 吴景贵 +4 位作者 李建明 朱文悦 杨茜雯 谷月 李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5-53,共9页
该研究通过大田网袋填埋试验,研究聚碳酸丙烯酯(PPC)地膜和普通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1)0~150 d时间周期内土壤中的PPC地膜因降解反应逐渐发生破碎现象,降解率逐渐增加,降解率最高为39.67%。而普通地膜表面无变化,最高降... 该研究通过大田网袋填埋试验,研究聚碳酸丙烯酯(PPC)地膜和普通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1)0~150 d时间周期内土壤中的PPC地膜因降解反应逐渐发生破碎现象,降解率逐渐增加,降解率最高为39.67%。而普通地膜表面无变化,最高降解率仅为1.52%。(2)在0~150 d时间周期内,PPC地膜化学结构内亚甲基C-H键吸收峰、C=O吸收峰、C-O-C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C-OH振动吸收峰和C-O吸收峰强度均降低,普通地膜的特征吸收峰无明显变化。(3)在0~150 d时间周期内,PPC地膜和普通地膜的力学性能指标:断裂伸长率和伸拉力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且PPC地膜的力学性能始终低于普通地膜。150 d时PPC地膜的伸拉力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08 MPa和114.17%;普通地膜的伸拉力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79 MPa和190.15%。(4)PPC地膜的降解率与力学性能呈幂指数函数关系,降解率增加其力学性能会降低。与普通地膜相比,PPC地膜在干旱地区土壤中可达到降解效果,为可降解地膜在干旱地区的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C地膜 普通地膜 降解率 化学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畜禽粪与玉米秸秆田间原位条带堆腐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茜雯 吴景贵 +5 位作者 王雪峰 李建明 杨晓庭 李虎 谷月 孙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农作物秸秆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腐熟的畜禽粪施入土壤不仅能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气息环境和能源,而且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畜禽粪能够引起微生物的快速变化。该文以吉林省辽源市典型... 农作物秸秆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腐熟的畜禽粪施入土壤不仅能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气息环境和能源,而且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畜禽粪能够引起微生物的快速变化。该文以吉林省辽源市典型暗棕壤耕地作为试验区,通过田间尼龙网袋填埋法,研究畜禽粪与玉米秸秆田间原位条带堆腐特征。试验设置4个处理:玉米秸秆(CS)、玉米秸秆+猪粪(SPM)、玉米秸秆+鸡粪(SCM)、玉米秸秆+牛粪(SCD),并于埋袋后30、60、90、120、150 d分别取回后,测定各处理下玉米秸秆的质量损失率及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截止到试验结束腐解150 d时,4种处理下玉米秸秆的质量损失率均表现为前期快速增加后期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且玉米秸秆的累积质量损失率为42.48%~53.28%。同时,4种处理下玉米秸秆中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6.87%~66.95%,41.01%~46.15%、44.92%~48.94%、94.14%~96.24%,添加畜禽粪便加速了秸秆的腐解,提高了秸秆的质量损失率及养分释放率,以SCM处理下表现最佳,且SCM处理与其它处理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累积质量损失率表现为SCM>SPM>SCD>CS,各养分累积释放表现为:K>C>P>N。综上所述,玉米秸秆原位条带堆腐还田配施不同畜禽粪便有利于玉米秸秆的腐解并促进玉米秸秆中碳、氮、磷、钾的释放,以秸秆还田中添加鸡粪的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 腐解 原位条带堆腐 玉米秸秆 养分释放特征
下载PDF
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文悦 吴景贵 王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研究农业生产实践中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能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大田试验,以PPC地膜和普通地膜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处理(PF)、PPC地膜处理(JF)、无地膜处理(CK);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对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 为研究农业生产实践中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能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大田试验,以PPC地膜和普通地膜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处理(PF)、PPC地膜处理(JF)、无地膜处理(CK);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对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PF处理的含水率显著低于CK、JF处理,导致土壤三相比增加,影响土壤的固相、气相和液相比例;JF处理与PF处理相比,JF处理减少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及渗透率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以及其对玉米根系生长的阻碍。与CK处理相比,由于PPC地膜在试验期间未能达到完全降解,所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生长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PF处理相比其可减少残留地膜对土壤的破坏及阻碍玉米根系生长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PPC地膜 土壤三相比 根系形态
下载PDF
长期施用畜禽粪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庆龙 吴景贵 +3 位作者 李建明 关华建 季佳鹏 牛岸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7-283,共7页
为探究不同畜禽粪长期施用后,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有机碳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分布的动态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田始于201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下的黑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鸡粪(JF)、施用牛粪(NF)、施... 为探究不同畜禽粪长期施用后,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有机碳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分布的动态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田始于201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下的黑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鸡粪(JF)、施用牛粪(NF)、施用猪粪(ZF)以及对照处理(CK)。土壤样品选取连续施用畜禽粪的第1年(2010年)、第3年(2012年)、第6年(2015年)、第9年(2018年)和第11年(2020年)土壤,测定不同处理下黑土重组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复合度、胶散复合体含量以及有机碳在各组分复合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试验初期,外源有机物质对土壤复合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并随着畜禽粪的长期施入,更多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有机质的积累得到显著提升,其中鸡粪效果最好。到2020年使用鸡粪处理下的重组有机碳及原土复合量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12.0%和10.0%。施用畜禽粪后,各组分胶散复合体含量也高于空白对照,但G_(1)复合体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从有机碳在各组复合体上的分布来看,畜禽粪长期施用可以增加各组分复合体上分布的有机碳。畜禽粪施入可以改善土壤复合状况,提高复合体及其碳含量,其中以鸡粪还田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 黑土 有机无机复合度 有机无机复合体
下载PDF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erials and their effects on labile and 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a semi-arid soil under plastic mulch and drip irrigation 被引量:9
14
作者 hu juan wu jinggui qu xiaoj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Labile organic carbon (LC) and 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 (RC) are two major frac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organic carbon turnover and sequestration. The aims of this study ... Labile organic carbon (LC) and 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 (RC) are two major frac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organic carbon turnover and sequestration.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variations of LC and RC in a semi-arid soil (Inner Mongolia, China) under plastic mulch and drip irrigation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OM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OMs from various sources on LC and RC by probing the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Ms using in-situ nylon mesh bags burying method. The field experiment included seven treatments, i.e., chicken manure (CM), sheep manure (SM), mushroom residue (MR), maize straw (MS), fodder grass (FG), tree leaves (TL) and no OMs as a control (CK). Soil LC and RC were separated by Huygens D's method (particle size-density), and the average soil mass recovery rate and carbon recovery rate were above 95%, which indicated this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carbon pools size analysis. The LC and RC contents significantly (P〈0.01) increas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OMs. Moreover, LC and RC contents were 3.2%-8.6% and 5.0%-9.4% higher in 2016 than in 2015. The applications of CM and S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LC content and LC/SOC ratio, whereas they were the lowes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L. However, SOC and RC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1) after the applications of TL and M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OM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LC content and LC/SOC ratio. In addition, lignin, polyphenol, WOM (total 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 WHA (water-soluble humic acid), HSL (humicdike substance) and HAL (humic acid-like) contents in initial OM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SOC and RC. In-situ nylon mesh bags burying experiment indicated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CM, SM and 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R, FG, and TL. Furthermore, MS could result in more lignin derivatives, WHA, and HAL polymers in shorter time during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In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S in the semi-arid soil under a long-term plastic mulch and drip irrigation condition could not onl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but also enhanc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terials labile organic carbon 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plasticmulch drip irrigation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连续施用不同种类畜禽粪肥对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15
作者 李晓航 吴景贵 +2 位作者 孟庆龙 陈晓东 朱文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5,共9页
为探究长期连续施用不同种类畜禽粪肥对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于2010年开始,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了长期定位小区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4种处理,分别为连续施用鸡粪处理(ChM)、连续施用猪粪处理(PM)、连续施用牛粪处理(CM)以... 为探究长期连续施用不同种类畜禽粪肥对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于2010年开始,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了长期定位小区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4种处理,分别为连续施用鸡粪处理(ChM)、连续施用猪粪处理(PM)、连续施用牛粪处理(CM)以及单施化肥的空白对照(ck)。分别于施用后的1年、3年、5年、7年的10月进行小区土壤采样,并进行分析,基于Anderson方法,将腐殖质分为松结态、联结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殖质。结果表明:随着畜禽粪肥连续施用年限的延长,ck处理的松结态腐殖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而连续施用畜禽粪肥处理的松结态腐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连续施用7年后,ChM处理的松结态腐殖质比对照增加107%,CM、PM处理分别增加了88.1%,88.8%。此外,ChM处理松结合态腐殖质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ck,但胡富比(H/F)随着时间变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联结态腐殖质,畜禽粪肥处理腐殖质含量均高于ck,但是,随着连续施用年限的延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连续施用1,3年后,PM、ChM处理含量最高。此外,ChM、CM、PM处理间联结态HA含量差异不显著,但ChM处理H/F始终显著高于ck,而FA含量则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PM、CM处理显著高于ck。稳结态腐殖质含量随连续施用时间延长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连续施用5年后迅速上升,7年后各处理稳结态腐殖质含量达到最高值,ChM、PM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CM处理的H/F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连续施用5年后,与ck相比,ChM、PM、CM处理FA含量处理分别升高了53.3%,45.8%,15.0%。对于紧结态腐殖质,畜禽粪肥的连续施用提高了土壤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并且PM、ChM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腐殖质 畜禽粪肥 连续施用 腐殖质结合形态
原文传递
玉米多品种间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热伊罕古丽·喀迪尔 刘文利 +4 位作者 周一诺 许冲 马新 吴景贵 李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339-1346,共8页
为阐明玉米多品种间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为期2 a的田间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单品种单播(T1)、两品种间作(T2)、三品种间作(T3)和四品种间作(T4)下根质量密度(RMD)、根长密度(RLD)与土壤团聚体粒级和稳定性指标[大于0.25... 为阐明玉米多品种间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为期2 a的田间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单品种单播(T1)、两品种间作(T2)、三品种间作(T3)和四品种间作(T4)下根质量密度(RMD)、根长密度(RLD)与土壤团聚体粒级和稳定性指标[大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R_(>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单品种单播相比,间作处理(T2~T4)的RMD、RLD、MWD、GMD、R_(>0.25)均呈递增趋势。与T1相比,T2、T3、T4处理的RMD分别显著(P<0.05)提高232%、657%、702%,RLD分别显著提高515%、1508%、1531%;干筛法测定的R_(>0.25)分别显著提高0.65、0.89、1.02百分点,MWD分别显著提高7.2%、10.7%、15.7%,GMD分别显著提高13.1%、21.1%、31.9%;湿筛法测定的R_(>0.25)分别显著提高4.34、9.42、11.81百分点,MWD分别显著提高19.6%、41.2%、54.9%,GMD分别显著提高27.0%、64.9%、87.8%。综上,玉米多品种间作可通过提高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等根系特征,改善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根系性质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植物残体与土壤动物的互馈效应及其对玉米秸秆培肥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景贵 李建明 邢向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9-646,共8页
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玉米秸秆田间原位腐解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土壤动物与植物残体互馈及调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研究现状及有待开展的领域作以评述,旨在为完善玉米秸秆培肥机... 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玉米秸秆田间原位腐解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土壤动物与植物残体互馈及调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研究现状及有待开展的领域作以评述,旨在为完善玉米秸秆培肥机理研究及玉米秸秆田间快速腐殖化和无障碍还田技术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就农田土壤动物与还田玉米秸秆互馈及调控的研究而言,未来有待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及田间腐解过程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特征研究;土壤动物优势群落对玉米秸秆腐解作用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土壤动物取食玉米秸秆的秸秆本身特征及优化途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动物对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影响;土壤动物与玉米秸秆腐解的互馈对秸秆携带病虫害的作用。这将明确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和玉米秸秆本身对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繁育的影响,确定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影响土壤动物与玉米秸秆互馈的因素,及不同土壤动物参与下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碳氮的转化规律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研究土壤动物与还田玉米秸秆腐解互馈对秸秆携带病虫害的作用,揭示土壤动物在玉米秸秆还田下对植物源有机碳碳素矿化与固持的激发效应影响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残体 土壤动物 互馈效应 玉米秸秆培肥
原文传递
纤维素降解细菌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玲 吴景贵 +3 位作者 李建明 范围 王彩云 姚颜莹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2-407,共6页
为了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提高秸秆降解效果并缩短秸秆腐解时间,从腐烂秸秆及附近土壤中,筛选获得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细菌,并研究其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纤维素刚果红测定、滤纸条... 为了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提高秸秆降解效果并缩短秸秆腐解时间,从腐烂秸秆及附近土壤中,筛选获得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细菌,并研究其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纤维素刚果红测定、滤纸条降解试验和秸秆失重法筛选到2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CMC-red、CMC-I),经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CMC-red为Massilia arvi菌属,菌株CMC-I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banpakuense)。菌株CMC-red的降解能力强,10 d可将滤纸降解成糊状,10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24. 14%。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图可以得出,经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的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吸收峰减弱,纤维素的结构变得疏松。筛选获得的2株细菌中,菌株CMC-red对秸秆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玉米秸秆 16SRDNA序列 降解率
原文传递
土壤微生物助力东北黑土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雪 崔俊涛 +5 位作者 李明堂 刘淑霞 王呈玉 王继红 吴景贵 高强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9-687,共9页
东北黑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东北黑土长期高强度的利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导致该区域面临地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等严峻问题。土壤微生物具有调节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东北黑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东北黑土长期高强度的利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导致该区域面临地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等严峻问题。土壤微生物具有调节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调控范围包括从初级生产到养分固存、污染物降解、抑制病害等。为有效解决当前东北黑土区的主要问题,助力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提供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从土壤微生物对外源养分添加的响应、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对土壤病害防治和污染修复等角度探索土壤微生物助力东北黑土区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的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黑土 农业资源 环境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半分解有机物料覆盖对鸡粪中NH3及H2S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彩云 吴景贵 +2 位作者 何瑞成 姚颜莹 孙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7-464,共8页
为了降低鸡粪堆放过程中NH3和H2S的释放,以覆盖半分解有机物料与不添加物料鸡粪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半分解有机物料的覆盖量来探究其对鸡粪中NH3和H2S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炭、菌渣、生物炭覆盖均能有效抑制鸡粪中NH3及H2S释放,... 为了降低鸡粪堆放过程中NH3和H2S的释放,以覆盖半分解有机物料与不添加物料鸡粪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半分解有机物料的覆盖量来探究其对鸡粪中NH3和H2S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炭、菌渣、生物炭覆盖均能有效抑制鸡粪中NH3及H2S释放,草炭抑制效果最佳,菌渣次之,生物炭第三;腐解牛粪覆盖对鸡粪中NH3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易于H2S控制;牛粪、草炭、菌渣覆盖量均为15%抑制效果最好,生物炭覆盖量为10%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半分解有机物料 硫化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