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资本逻辑对“气候新陈代谢”的撕裂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翔 蔡华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18,170,共10页
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对受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的资本主义农业进行了批判,指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与工商业联合起来撕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变换,同时这一裂痕随着生态恶化渗透进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 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对受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的资本主义农业进行了批判,指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与工商业联合起来撕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变换,同时这一裂痕随着生态恶化渗透进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入21世纪,资本逻辑主导的“新陈代谢断裂”致使全球气候问题逼近临界阈值,不仅使自然界、劳动者彻底沦为资本增殖的异化工具,更通过气候帝国主义加剧了治理领域的不平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则从生产、治理、合作三重领域突破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禁锢的牢笼,强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致力于构建全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新陈代谢断裂 全球气候变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双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王翔 刘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理论中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揭示历史脉络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世界市场的建立,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以普遍交往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化成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表...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理论中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揭示历史脉络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世界市场的建立,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以普遍交往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化成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表征,其中蕴含着肯定与否定的双重向度:对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高度肯定、对资本逻辑致使社会发展困境的否定。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新历史时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依旧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无论是对于全球化新阶段进行理论指导,还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建构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肯定向度 否定向度
下载PDF
《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3
作者 孙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F0002,共10页
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理解《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的根本。进而言之,《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在:一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二是真理观、历... 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理解《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的根本。进而言之,《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在:一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二是真理观、历史观、价值观是有机统一的;三是现代性批判与现代性建构是内在统一的。很显然,深入研究《资本论》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的深刻内涵,不仅对于我们把握《资本论》的本真精神,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乃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艺术的整体 问题意识
下载PDF
论马克思空间生态思想的三重批判主题
4
作者 孙全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37-46,共10页
马克思批判了空间生产造成的生态异化,形成了三重批判主题。在生态异化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偏离了伦理的轨道,成了占有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手段,让自然空间发生了异化;在生态失衡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的不同效应与社会制度有... 马克思批判了空间生产造成的生态异化,形成了三重批判主题。在生态异化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偏离了伦理的轨道,成了占有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手段,让自然空间发生了异化;在生态失衡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的不同效应与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对自然进行了占有和掠夺,导致了生态失衡;在物质交换断裂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摧残了工人的身心,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损毁了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让空间生产合理化、伦理化和生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思想 空间生产 空间剥削 空间正义
下载PDF
试论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与生发之源
5
作者 陈金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面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现实,发达国家企图通过逆全球化举措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探求贸易政策周期性摇摆与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本质联系是考察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实质的基本前提。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资产阶... 面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现实,发达国家企图通过逆全球化举措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探求贸易政策周期性摇摆与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本质联系是考察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实质的基本前提。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资产阶级往往倾向于通过调整部分生产关系来缓解现实矛盾,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实质上就是资本面临新发展困境而做出的部分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固化及资本寻求价值洼地的倾向成为困扰不同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构成了部分国家人民发出反对全球化呼声的重要原因。逆全球化思潮表面上看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手段,本质上则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消解的弊端在全球范围内流转与积累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种现实回应与外在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逆全球化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方式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主体出发点”的科学引入论证——论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著述主题
6
作者 刘宗碧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作品,体现在其著述的主题上仍众说纷纭,包括“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异化逻辑揭示”“经济研究的哲学分析”等各种观点。笔者通过著作的“问题背景”分析和实际内容的解读,认...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作品,体现在其著述的主题上仍众说纷纭,包括“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异化逻辑揭示”“经济研究的哲学分析”等各种观点。笔者通过著作的“问题背景”分析和实际内容的解读,认为“手稿”的著述是为了解决如何基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来进行经济研究,解决马克思哲学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学的论证,以及哲学如何内化为经济的现实研究的问题,这是马克思著述“手稿”的真正主题。在具体文本上包括了三个层次的论题:一是“手稿”的“笔记本Ⅰ”系资本主义现实即异化劳动的“原本”即事实批判,以此阐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的引入方法和批判尺度;二是整个手稿特别是“笔记本Ⅱ”“笔记本Ⅲ”几乎都贯穿了对国民经济学这个“副本”的批判,以此阐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学所应有的理论维度;三是“手稿”专撰“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节,是以此对“现实的人”这一主体作为出发点在方法论上的哲学补充论证。马克思对德国哲学扬弃的批判逻辑,实现哲学出发点“现实的人”即主体立场在经济学中的引入,才有后来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这是“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学理意义,也是科学理解“手稿”的应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巴黎手稿》主题 “主体出发点”
下载PDF
《资本论》的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城乡关系发展的启示
7
作者 刘君 赵耀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18,共8页
城乡关系问题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资本论》中有丰富的城乡关系思想,马克思在书中论述了城乡关系的发展变迁过程、资本主义造成的城乡对立和超越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的... 城乡关系问题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资本论》中有丰富的城乡关系思想,马克思在书中论述了城乡关系的发展变迁过程、资本主义造成的城乡对立和超越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的路径。详细考察《资本论》中有关城乡关系的演进历程、资本主义城乡对立和未来社会城乡融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我国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提供重要理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下载PDF
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的致思思路——兼论马克思对施蒂纳的超越
8
作者 于利花 王晓广 《长江论坛》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共同体构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以“利己主义者联盟”为致思试图破解共同体迷障,追寻个体的“独自性”,却因其唯心主义立场而未能正确把握共同体与个体关系陷入虚无。马克思通... 共同体构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以“利己主义者联盟”为致思试图破解共同体迷障,追寻个体的“独自性”,却因其唯心主义立场而未能正确把握共同体与个体关系陷入虚无。马克思通过重构个体与共同体关系,实现了对施蒂纳的超越,建立起“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和施蒂纳的共同体均遵循特殊性统一普遍性的思路,但是与施蒂纳以“唯一者”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不同,马克思的共同体是“现实的个人”以生产力为前提的追求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体。马克思之所以可以建立起真正的共同,并且实现对施蒂纳的超越有赖于马克思对生产力的深刻洞悉和对无产阶级解放的持续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的共同体 施蒂纳 利己主义者联盟 唯一者 马克思
下载PDF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理精神及当代启示——以《共产党宣言〈序言〉》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邱程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共产党宣言〈序言〉》蕴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发展、完善、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精神:基于时代背景的斗争意志、基于一般原理的理论自信、基于革命措施的实事求是。广阔视野、工人需求和发展水平分别是坚持真理精神的前提... 《共产党宣言〈序言〉》蕴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发展、完善、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精神:基于时代背景的斗争意志、基于一般原理的理论自信、基于革命措施的实事求是。广阔视野、工人需求和发展水平分别是坚持真理精神的前提条件、主体推力及物质基础。由此而言,《序言》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参考。中国共产党要坚持问题导向、自立自信、守正创新、胸怀天下、人民至上、系统观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真理精神 当代启示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互构逻辑探赜
10
作者 陈雨薇 赵志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14,共6页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革命的科学指南,在中国的传播对早期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共产党宣言》为根本遵循,通过吸收转化...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革命的科学指南,在中国的传播对早期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共产党宣言》为根本遵循,通过吸收转化《共产党宣言》内蕴的批判性、革命性、斗争性,活化结合建党百年的实践经验,成功凝练出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备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革命性和先进性,赋予了《共产党宣言》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综述
11
作者 李孟雨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9期73-76,共4页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历史命题之谜起源于《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隐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彻底清算。学术界对“重建”何种“所有制”有长期的争鸣:“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论及延伸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论;“生产资料...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历史命题之谜起源于《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隐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彻底清算。学术界对“重建”何种“所有制”有长期的争鸣:“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论及延伸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论;“股份制”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论等。笔者从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层面分析得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实质上是“双轨”所有制,即在“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关系上生产资料由社会全体劳动者所有,劳动者自由组织为联合体进行协作生产;在财产关系上,对消费资料进行按需分配的“双轨”所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个人所有制” 生产关系 财产关系
下载PDF
我国人口负增长表现、根源、负值效应、应对
12
作者 韩一嘉 侯凤英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自2022年以来,我国出现总和人口呈负增长趋势、人口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状、人口增长模式发生逆转的人口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产生长远、全面、系统的深刻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科学的理论指... 自2022年以来,我国出现总和人口呈负增长趋势、人口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状、人口增长模式发生逆转的人口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产生长远、全面、系统的深刻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指出,人口再生产是生产方式制约下的物质变换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马克思的人口再生产理论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人口质量,应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新时代生育友好型的婚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生育成本 生育观念 马克思人口再生产理论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3
作者 李玉淋 骆文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对共同体思想的思考和展望,对如何推动共同体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其研...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对共同体思想的思考和展望,对如何推动共同体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夯实我们的理论素养,明晰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缘由,知晓其内涵和外延,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一定的启示,即立足现实的个人,面向不同主体,抓住主要矛盾,夯实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一是将巩固民族认同作为切入点,以“四个与共”理论为前提,促进各族人民共融共通;二是将巩固制度认同作为立脚点,以“一国两制”的理论为前提,促进港澳和内地的互融互通;三是将巩固文化认同作为关键点,以华夏文脉为土壤,厚植华侨同胞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弘扬工人阶级斗争精神——重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喜平 李卉青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与精神特质。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重新研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历史的必然,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通过武装斗争才能获得... 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与精神特质。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重新研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历史的必然,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通过武装斗争才能获得根本解放。新时代,尽管劳动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没有变,工人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才能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自身解放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工人阶级 自身解放 斗争精神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的时代关切与理论创新——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嘉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恩格斯辨析阐明了唯物主义立场、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自然科学进展、唯物史观等基础问题。文本的叙述和理论的阐释,体现了恩格斯对于1848年革命之后德国社会发展的准确分析,对于德国思想界变化的敏锐把握,对于德国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判断。总体来说,《费尔巴哈论》堪称立足时代、面向大众,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创新的光辉典范。今天,重读恩格斯的这部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支撑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世荣 《宁夏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5-12,共8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内在包含存在论批判、认识论批判和价值论批判三重向度。存在论批判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理论基础的前提批判,马克思力图瓦解黑格尔构筑的“法的形而上学王国”,揭示黑格尔法...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内在包含存在论批判、认识论批判和价值论批判三重向度。存在论批判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理论基础的前提批判,马克思力图瓦解黑格尔构筑的“法的形而上学王国”,揭示黑格尔法哲学与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的本质联系。认识论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建构法哲学体系的方法论批判,他克服了黑格尔法哲学的“认识论幻象”,揭开了被绝对精神遮蔽的“现代社会”在本质结构上的矛盾及其不合理性。价值论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价值立场批判,其以共产主义的“人民立场”克服了黑格尔耽于对私有制进行辩护的价值观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法哲学 存在论 认识论 价值论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创造人”命题的阿伦特式解读及回应
17
作者 姜如雪 陈培永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3,共8页
汉娜·阿伦特将“劳动创造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命题,并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富有特色的解读。她将劳动活动仅仅理解为满足生理性生命需要的动物性活动,并由此引申出对劳动非生产性和非自由性的批判,认为劳动活动创造的只能是动物... 汉娜·阿伦特将“劳动创造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命题,并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富有特色的解读。她将劳动活动仅仅理解为满足生理性生命需要的动物性活动,并由此引申出对劳动非生产性和非自由性的批判,认为劳动活动创造的只能是动物而非“人”。但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创造人”命题应该理解为,劳动活动既在生物学意义上创造了人的生命,也在哲学人类学意义上创造了自由的、有意识的人;既创造了人自身,也创造了人的外部世界;既创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创造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对劳动活动社会历史性的选择性忽视和决定性贬斥,必然会导致对劳动的片面性理解与异质性误读,而将自由理解为不劳动的自由、离开劳动谈自由,也必然使自由沦为抽象的虚幻,抑或注定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现实。站在现实的、多数人的立场上,就必然要承认,全部人的境况都由劳动决定,其改善也只能通过劳动本身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人” 马克思 阿伦特 劳动 自由
下载PDF
美的生态阐释: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18
作者 王悦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体为审美对象,通过在生态世界里能动地审美参与,建构起了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的审美标准,由此形成了生态世界中的审美活动过程。最终,通向以人的解放为基础,追求实现生态世界总体性解放的审美理想。可以说,马克思对美的生态阐释,为生态美学在美学当中立足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支持,拓展了美学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有力地挖掘了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美学 审美发生 审美过程 审美理想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契合
19
作者 杜立 王晓翔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效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新道路。自提出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基础、实践方式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改变...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效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新道路。自提出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基础、实践方式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改变了以往资本位和官本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性特征,真正实现了人本位的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坚持人的自由解放实现了内在契合。马克思关心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现实生存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始终围绕以人类劳动实践发展为基础的“人的本质对象化”来展开。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实践特质的生存论美学,这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主题实现了高度融合,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实践 自由 解放
下载PDF
论琼崖妇女革命楷模刘秋菊及琼崖妇女精神
20
作者 曾虹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刘秋菊是琼崖著名的巾帼英雄、全琼人民敬仰的妇女领袖,被誉为“女中豪杰,革命楷模”。以刘秋菊为代表的琼崖妇女在琼崖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坚贞不屈,敢为人先、善于斗争;团结群众、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秋菊是琼崖著名的巾帼英雄、全琼人民敬仰的妇女领袖,被誉为“女中豪杰,革命楷模”。以刘秋菊为代表的琼崖妇女在琼崖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坚贞不屈,敢为人先、善于斗争;团结群众、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琼崖妇女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秋菊 琼崖革命 琼崖妇女精神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