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转向
1
作者 杨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对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在纯粹的精神领域中兜圈子,把宗教幻想推崇为历史的动力,通过抽象的思维和观念去理解人与世界。之前人们从未逃出黑格尔思辨哲学...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对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在纯粹的精神领域中兜圈子,把宗教幻想推崇为历史的动力,通过抽象的思维和观念去理解人与世界。之前人们从未逃出黑格尔思辨哲学方式的樊笼,费尔巴哈却揭露了“体系的秘密”,摧毁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马克思强调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而非从观念出发。马克思颠覆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前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中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历史观
下载PDF
资本批判与时间标尺——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时间概念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胡文根 王浩斌 《武陵学刊》 2023年第3期49-58,共10页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是以时间为标尺的,把握时间是认识、批判、进而超越资本的根本前提。虽然马克思对时间的认知深受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影响,但他却冲破了古典时间哲学的桎梏,把时间纳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范畴,从而确立时间的标尺性原则...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是以时间为标尺的,把握时间是认识、批判、进而超越资本的根本前提。虽然马克思对时间的认知深受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影响,但他却冲破了古典时间哲学的桎梏,把时间纳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范畴,从而确立时间的标尺性原则。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刻画了时间解析的三重视角,即资本通过时间来扬弃自身、时间取代资本来统摄历史进程,以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存在形态,从而明确了时间的阶段性、与劳动结合、自由化等特征。与马克思的其他文本相较,该文本对时间论证的独特性体现在“货币—资本”逻辑对“分工—所有”逻辑的超越,“政治—经济”语境对“哲学—经济”语境的覆盖,“时间—资本”结构与“空间—资本”结构的差异等三方面。资本在加速文明发展与限制文明突破的矛盾性总体进程中,时间重获自由、为人重新掌握,构成了该文本的整体时间图景。其当代价值体现在,一方面为更准确地理解资本的新殖民主义与新剥削主义提供了一种时间批判方法论,另一方面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创新21世纪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时间的阐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批判 时间标尺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研究再议
3
作者 李烨 蒋炜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0-76,86,共8页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在《共产党宣言》传播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发现,陈译本的底本是日文版而非英文版;陈译本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并采用了与之一致的翻译策略;陈译本是第二个全译本——华岗译本的底本,而非目前普遍认为的...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在《共产党宣言》传播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发现,陈译本的底本是日文版而非英文版;陈译本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并采用了与之一致的翻译策略;陈译本是第二个全译本——华岗译本的底本,而非目前普遍认为的英译本是华岗译本的底本。本文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本 日文底本 英文底本 华岗译本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转向”缘起的四重语境
4
作者 朱金涛 孙迎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3-41,共9页
马克思最初的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法、宗教和哲学问题。但在1843年前后,他的研究领域却发生了“政治经济学转向”。为达到对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一致性”认识,回应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要求,通过分析青年马克思第一次... 马克思最初的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法、宗教和哲学问题。但在1843年前后,他的研究领域却发生了“政治经济学转向”。为达到对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一致性”认识,回应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要求,通过分析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研究政治经济学前后阶段的主要文献,从“政治经济学转向”缘起的四重语境中还原出青年马克思这一转向的具体情形,即现实生活语境、交往激励语境、思想发展语境和立场转变语境。透过这四重语境,可以发现该转向是马克思敏锐把握市民社会内部问题根源、苦苦求索人类解放的必然过程。这不仅促使马克思走向了扬弃旧哲学的道路,同时也为他寻求人类解放的探索之旅开拓出全新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转向 时代问题 青年马克思
下载PDF
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
5
作者 晏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80,共15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充分体现出他正视现代性,重视现代性,又通过批判现代性而超越现代性的内在理路。资本的运行逻辑及其人类学后果构成了现代性的经济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又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私有制是现代性的政治形态;普遍的交换和全面的需求体系使基于资本运行逻辑之上的广泛交往成为必然。于是,一种超越地区、民族和国家边界的世界历史交往得以形成,全球化、世界化是现代性的社会形态。只有彻底消灭劳动异化,消灭违背正义原则的私有制,才能回归人本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简约地说,资本、私有制、世界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研究资本逻辑的内在结构,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揭示这种结构的方法论基础。这些哲学画面勾勒出马克思资本研究的一个清晰内在逻辑:资本——私有制——历史交往——人类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资本 劳动本体论 经济哲学 经济人类学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留白”的分析
6
作者 何乐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18,共10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留下了关于市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留白”,这些“留白”浸润着他对突破黑格尔“国家和市民社会”框架的思考。马克思搁置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及的《市民社会》章写作计划,根本原因在于他当时无...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留下了关于市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留白”,这些“留白”浸润着他对突破黑格尔“国家和市民社会”框架的思考。马克思搁置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及的《市民社会》章写作计划,根本原因在于他当时无法对私有财产问题进行透彻的剖析:一方面,他所坚持的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式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他缺乏经济史的理论视野,无法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实现了两个转向:其一,对私有财产和等级问题的历史考察,使他无意中转向了唯物史观;其二,认识到深入研究市民社会内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促使他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市民社会 私有财产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考察
7
作者 赵书峰 陆相欣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它以当时德国现实为基础,首次阐释了人的解放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宗教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通过“现实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必要...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它以当时德国现实为基础,首次阐释了人的解放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宗教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通过“现实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必要环节;通过“阶级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依靠力量无产阶级。深入研究马克思贯穿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人的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解放 批判 内在逻辑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8
作者 杨文俊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的奠基作,也是马克思早期重要经典文本之一。其突出的地位使得学界多年来赓续不断地从中挖掘宝贵的学术资源以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根基,因而出现了大量异彩纷呈、观点各异的文献资料...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的奠基作,也是马克思早期重要经典文本之一。其突出的地位使得学界多年来赓续不断地从中挖掘宝贵的学术资源以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根基,因而出现了大量异彩纷呈、观点各异的文献资料。归纳和整理文献资料发现,学界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哲学与现实的隐蔽关系、人类解放的批判视角和逻辑审视、文本整体性研究以及蕴涵的理论教育素材等六个方面。厘清这些研究思路,对于全面、精准理解这一文本的内涵和指导当今中国现实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观 市民社会 人类解放 整体性 理论教育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性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
9
作者 许婕 李文通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4,共4页
《共产党宣言》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出发,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尖锐批判,又从基础要素、根本特征、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从《共产党宣言》出发,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以... 《共产党宣言》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出发,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尖锐批判,又从基础要素、根本特征、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从《共产党宣言》出发,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形成了以建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为根本追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版本结构新探——能否作出不同于MEGA2的新编排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东 王晓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6,共8页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版本结构演化的历史轨迹的梳理,尤其是通过对MEGA2中《手稿》两种编排的分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就是认为把马克思的《手稿》分为经济学研究为主的三个手稿,并将《对黑...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版本结构演化的历史轨迹的梳理,尤其是通过对MEGA2中《手稿》两种编排的分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就是认为把马克思的《手稿》分为经济学研究为主的三个手稿,并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完全纳入“第三手稿”的长期通行做法,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从而尝试提出一种不同于MEGA2的新编排,即认为应把整个手稿分为两大部分:以经济学手稿为主的上篇;以哲学手稿为主的下篇。这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编排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这部手稿的整个版本结构的大问题,从而关系到对其理论内涵、逻辑主线、理论贡献、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新阐发、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手稿》 版本结构 MEGA2 实践观
下载PDF
“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诉求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霄男 王让新 乔丹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人的解放,指的主要是劳动解放以及社会解放。人之所以要获得"解放",源于高扬主体自身超越秉性的内在要求,跨越当代社会发展卡夫丁峡谷的现实需要以及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客观要求。发展和完善人的劳动能力、自由个性以及... 人的解放,指的主要是劳动解放以及社会解放。人之所以要获得"解放",源于高扬主体自身超越秉性的内在要求,跨越当代社会发展卡夫丁峡谷的现实需要以及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客观要求。发展和完善人的劳动能力、自由个性以及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解放 终极价值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
12
作者 周钰涵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5-87,共3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达成离不开宗教批判这一重要环节,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则印证着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已经转向唯物主义视域的事实。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则高度体现了这一转向的开始,即马克思...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达成离不开宗教批判这一重要环节,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则印证着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已经转向唯物主义视域的事实。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则高度体现了这一转向的开始,即马克思在宣告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环节已然结束的基础上,将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个产生了宗教的现实世界,同时以对宗教双重社会功能的肯定找到了哲学这个担负着改变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其不仅使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事业具有了彻底性与现实性的可能,更是马克思开启唯物史观视域转向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批判 现实批判 哲学
下载PDF
“现代私有制社会”批判的理论一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资本主义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一兵 周嘉昕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5,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推进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以"现代私有制社会"来指认这一特殊的所有制社会形式,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历史性发生。并且,此时在资产阶级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推进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以"现代私有制社会"来指认这一特殊的所有制社会形式,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历史性发生。并且,此时在资产阶级社会批判中承担主要基础作用的范式是生产与分工。其中,奴役性分工批判取代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代私有制 生产 分工
下载PDF
文本的命运(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15
14
作者 聂锦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共7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梳理了这一文本原始手稿的保存和归档情况、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的过程、《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以及MEGA2的编排设想和编排顺序,并阐明了笔者对于文本研究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手稿 保存 刊布 版本
下载PDF
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奎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8,共10页
本文从异化思想和对共产主义的论述两个问题入手,从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异化概念的真实意义、共产主义的哲学形上境界、价值评价和历史评价的统一等四个方面,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辩白和论证。目的在于拭去... 本文从异化思想和对共产主义的论述两个问题入手,从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异化概念的真实意义、共产主义的哲学形上境界、价值评价和历史评价的统一等四个方面,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辩白和论证。目的在于拭去蒙其之上的灰垢,恢复并光大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里程碑式的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实践 人的本质 共产主义
下载PDF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聂锦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6,共8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显示出马克思的思想达到的新高度,这是他多年思考、探索的结果,也是一个艰难的剥离与建构过程的完成。本文以文献材料为依据,对这一著作撰写之前马克思思想的演变给予了新的梳理。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显示出马克思的思想达到的新高度,这是他多年思考、探索的结果,也是一个艰难的剥离与建构过程的完成。本文以文献材料为依据,对这一著作撰写之前马克思思想的演变给予了新的梳理。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两个转变”的诠解框架与批判模式提出质疑,然后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近十年复杂的思想纠葛、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从深受影响到发生歧见一直到最后决裂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以马克思十部文本的写作勾勒出他的思想达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水准、走上独立化发展道路之前所经历的艰辛过程。研究这一思想进程对于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马克思哲学复杂的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青年黑格尔派 传承 决裂 重构
下载PDF
“人的需要”与需要异化——马克思《巴黎手稿》需要理论探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朱志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3,共5页
马克思"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有三:首先,它生成于后天,是人的实践活动,因而也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其次,它由人的本质所派生,且符合人的本性。再者,它有助于发展人的本质,增进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赋予"人的需要"以应... 马克思"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有三:首先,它生成于后天,是人的实践活动,因而也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其次,它由人的本质所派生,且符合人的本性。再者,它有助于发展人的本质,增进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赋予"人的需要"以应然性,是人的应然需要。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导致需要的异化,即需要的粗陋化、物化及工具化。异化的需要,丧失了维持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功能,成为否定人的力量。异化需要的扬弃,意味着以丰富的需要取代粗陋的需要,消除需要的物化现象,将人的需要提升到精神和自我实现的层面,并且使得他人的需要不再成为手段,而是成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需要” 需要异化 需要异化的扬弃
下载PDF
论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晓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1,109,共9页
由于卢卡奇等人同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的激烈论战,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问题成为一个超越一般思想史意义而关乎对马克思学说之性质判断的议题。此一议题至今仍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本文试图论证:马克思学说与黑格... 由于卢卡奇等人同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的激烈论战,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问题成为一个超越一般思想史意义而关乎对马克思学说之性质判断的议题。此一议题至今仍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本文试图论证:马克思学说与黑格尔哲学之相互关联的核心枢轴是社会现实的概念及其展开过程的具体化,必须依循此一枢轴来对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作出决定性的阐述。而那些否认或排除这一渊源的企图,实际上意味着阉割马克思学说中社会现实的一度及其实体性内容,从而也意味着使这一学说退行性地从属于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社会现实 主观思想 外部反思
下载PDF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转向的内在原因探析——青年马克思难以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缘由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中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9,40,共9页
在《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遇到了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青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期间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他还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自己的思想与黑格尔哲学的根本原则是一致的。但是,通过对物质利益问... 在《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遇到了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青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期间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他还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自己的思想与黑格尔哲学的根本原则是一致的。但是,通过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思考,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黑格尔哲学之间产生了无意识的冲突,这就使他感到困惑和为难。这些也说明,马克思自身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成熟、内在连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莱茵报》 物质利益 思想转向
下载PDF
文本的命运(下)——《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聂锦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0,共9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梳理了这一文本原始手稿的保存和归档情况、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的过程、《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以及MEGA2的编排设想和编排顺序,并阐明了笔者对于文本研究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手稿 保存 刊布 版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