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格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兼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丁俊萍 李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恩格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政治纲领、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党的价值取向、党的活动方式等几个方面,这些思想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恩格斯 工人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家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1,共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东方社会理论的共同创立者。他们在东方社会理论主题、主要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强调的侧重点和论述方式的差异。适应时代和理论斗争形势的变化,晚年恩格斯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新思考。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东方社会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的认识——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的深入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耿百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是恩格斯晚年阐述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的经典文献。《序言》分析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现象,特别是以英国为例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并不能避免英国中心国家地位的丧失,并不能改...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是恩格斯晚年阐述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的经典文献。《序言》分析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现象,特别是以英国为例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并不能避免英国中心国家地位的丧失,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晚年 资本主义社会 新现象 认识
下载PDF
永远的恩格斯——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海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14-20,共7页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尤其是1883年之后,恩格斯一方面努力填补因马克思逝世而可能出现的理论空白,同时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和创新,从而使马克...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尤其是1883年之后,恩格斯一方面努力填补因马克思逝世而可能出现的理论空白,同时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和创新,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最终形成为人类思想历史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概念看“两个先锋队”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天禄 《理论与现代化》 2005年第3期39-44,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长期以来被定位于“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则定位为“两个先锋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无产阶级是指工人阶级,是以整个“没有财产的阶级”和阶层为外延,并以不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长期以来被定位于“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则定位为“两个先锋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无产阶级是指工人阶级,是以整个“没有财产的阶级”和阶层为外延,并以不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内涵;无产阶级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变化的;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理应将整个“没有财产的阶级”和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纳进党内来,才能反映出无产阶级运动所具有的阶级性、先进性、国民性和国际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无产阶级 共产党性质 两个先锋队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的农业观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化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卫常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恩格斯晚年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发展了马克思的农业合作化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这一理论对我国农业合作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农村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 恩格斯晚年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发展了马克思的农业合作化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这一理论对我国农业合作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农村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些成果对我国当前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理论 农业合作化实践 发展前景
下载PDF
试析第二国际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五个决议
7
作者 丁金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3-76,共4页
第二国际先后通过了五个关于“五一”节的决议。这些决议体现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精神,反映了第二国际策略的灵活性。在决议贯彻过程中,也显示了恩格斯那种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革命风格。
关键词 第二国际 “五一”节决议 恩格斯
下载PDF
从《费尔巴哈论》看德国古典哲学的谢幕——兼论恩格斯的新哲学观
8
作者 徐梦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6期96-99,共4页
《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专门总结他和马克思哲学信仰的文章。文章的第一、三节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倾向,同时对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专门总结他和马克思哲学信仰的文章。文章的第一、三节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倾向,同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阐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其中一些理论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黑格尔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9
作者 韦建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5-13,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针,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产生了教条式的理解,并一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进一步澄清和梳理经典作家关于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针,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产生了教条式的理解,并一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进一步澄清和梳理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有关论述,对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资本论》第二卷的编辑工作及其理论意义
10
作者 赖婵丹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4-42,共9页
《资本论》第二卷是第一卷的逻辑继续,也是第三卷的引言,恩格斯为了完成挚友的遗愿,承担起了编辑出版《资本论》续卷的工作。由于手稿存在着内容庞杂,术语不统一,论述不完全,字迹潦草等问题,恩格斯的编辑工作异常艰难。恩格斯克服重重... 《资本论》第二卷是第一卷的逻辑继续,也是第三卷的引言,恩格斯为了完成挚友的遗愿,承担起了编辑出版《资本论》续卷的工作。由于手稿存在着内容庞杂,术语不统一,论述不完全,字迹潦草等问题,恩格斯的编辑工作异常艰难。恩格斯克服重重困难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使其成为一个合乎逻辑、完整的作品,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而且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第二卷 资本流通 恩格斯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思想转向原因再探
11
作者 吴启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3-39,共7页
恩格斯晚年思想的重大变化源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普选制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终有一天工人阶级有可能获得多数票而上台执政。在思想界各种学说只有经过冲撞才能... 恩格斯晚年思想的重大变化源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普选制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终有一天工人阶级有可能获得多数票而上台执政。在思想界各种学说只有经过冲撞才能融合,这也促进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修正和完善。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与发展中的现实生活始终保持一致的学说。列宁没有重视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革命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出重大补充和修正,反而给予了曲解,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前苏联的剧变,历史已证明了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转向是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而列宁与之相反的思想却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能力 普选权 民主共和国 阶级斗争与阶级合作
下载PDF
伯恩施坦“阶级”概念再批判
12
作者 祁海军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第二国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关键逻辑节点。由于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质疑以及对修正主义的长期批判,人们对此视域中的伯恩施坦主义的意义并没有恰当的评估。伯恩施坦对马克思"阶级"概念的重新阐... "第二国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关键逻辑节点。由于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质疑以及对修正主义的长期批判,人们对此视域中的伯恩施坦主义的意义并没有恰当的评估。伯恩施坦对马克思"阶级"概念的重新阐释,一方面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立场,把革命还原为无主体的运动和天文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对于我们重新理解现代社会"阶级"的变动调整和整合建构,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阶级立场 分散化 阶级认同
原文传递
对《哥达纲领批判》中意识形态的思想解读
13
作者 段思聪 《前沿》 2014年第13期74-75,共2页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成熟时期的一部主要著作,书中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批判性分析,展开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分析,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根源、本质、历史发展等问题,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确证。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物质生产 统治阶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