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图景与中国实践
1
作者 赵振辉 杨仁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共同体的生成史。马克思在现实的人与共同体的互构关系中把握人类共同体生成的本体论语境,在社会形态理论与共同体的互融关系中理解人类共同体生成的认识论语境,在人类解放与共同体... 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共同体的生成史。马克思在现实的人与共同体的互构关系中把握人类共同体生成的本体论语境,在社会形态理论与共同体的互融关系中理解人类共同体生成的认识论语境,在人类解放与共同体的互益关系中探求人类共同体生成的价值论语境。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人类共同体形态表现为原始共同体、城邦共同体、封建国家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图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有原则高度”的中国实践,在实践旨趣上为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石,在理论智慧上为摆脱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的物化束缚提供思想方案,在全球治理上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 社会形态 真正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优先接受唯物史观的期待视野——基于接受史的考察
2
作者 王宁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唯物史观搭建了桥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得以优先被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与接受的期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 期待视野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化劳动”理论及其在当今数字时代的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云 《学术探索》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化劳动是指在劳动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条件下、以分工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的劳动”。劳动与不同水平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分工协作的内容不同,社会化劳动的实现形式、程度也不同。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化劳动是指在劳动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条件下、以分工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的劳动”。劳动与不同水平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分工协作的内容不同,社会化劳动的实现形式、程度也不同。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化劳动主要表现为普遍商业化和企业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等。在当今数字技术体系条件下,大数据成为新型的、起关键性作用的生产资料,不断消除社会生产中不必要的商业中介环节,促进各行业、各企业、各地区以及生产过程各环节、要素等超大规模网络协同,社会化劳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表现为数据资源全社会共同占有和使用、分布式与柔性化生产、管理自组织化、交往普遍化等新趋势和特点,对推动社会文明跃迁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劳动 数字 大数据 互联网 分工协作
下载PDF
卡尔·马克思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
4
作者 岳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29,共13页
卡尔·马克思家庭家教家风崇高而浓厚,坚毅而高尚,具有勤勉好学,孜孜以求;逆境不屈,坚韧不拔;谦虚质朴,行为低调;夫妻和睦,男女平等的鲜明特点。卡尔·马克思的家庭家教家风历久弥新,启迪智慧,升华境界,对于世人如何做好父母,... 卡尔·马克思家庭家教家风崇高而浓厚,坚毅而高尚,具有勤勉好学,孜孜以求;逆境不屈,坚韧不拔;谦虚质朴,行为低调;夫妻和睦,男女平等的鲜明特点。卡尔·马克思的家庭家教家风历久弥新,启迪智慧,升华境界,对于世人如何做好父母,经营好家庭,教育好子女,对于青年大学生如何求知求学,孝敬父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廉洁从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廉政观和政绩观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马克思 燕妮·马克思 家庭 家教 家风
下载PDF
瑞典学徒制教育:类型、机制、策略与启示
5
作者 赵凌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瑞典的学徒制教育包括USAE(高中学徒制教育)与PSA教育(中学后学徒制教育)两种类型,遵循“三标”共生实践—任务组件指向—指导融渗过程—评估反馈驱动的运行机制,推行学徒参与商议教育、工作目标与教育目标有机融合、“直接指导”贯穿... 瑞典的学徒制教育包括USAE(高中学徒制教育)与PSA教育(中学后学徒制教育)两种类型,遵循“三标”共生实践—任务组件指向—指导融渗过程—评估反馈驱动的运行机制,推行学徒参与商议教育、工作目标与教育目标有机融合、“直接指导”贯穿学徒制实施全程等策略。借鉴瑞典经验,我国在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过程中,应注重主体归位,让学徒成为学徒制教育实践的决策参与者;关注系统融渗,让教育任务融入工作场所生产目标落实的全域;精心设计,使主动指导同步于学徒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学徒制教育 运行机制 类型与策略
下载PDF
1843—1845年马克思“颠倒”方法运用及对当代破除惯性思维的启示
6
作者 刘艳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28-32,共5页
纵观马克思主义创立及发展过程,“颠倒”是马克思惯用一个重要研究方法。1843年至1845年期间,马克思在其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恩格斯合著)里通过对国家与市民关系、私有... 纵观马克思主义创立及发展过程,“颠倒”是马克思惯用一个重要研究方法。1843年至1845年期间,马克思在其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恩格斯合著)里通过对国家与市民关系、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关系以及意识与存在关系的“颠倒”,引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离不开破除惯性思维的思维革命,“颠倒”方法的使用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破除惯性思维、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倒 黑格尔法哲学 政治经济学 惯性思维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政治品格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刘迎春 张佳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9-114,215,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交往的40年里,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演绎了人类友谊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友谊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初晤时的平淡如水到再见时的一见如故,从误解后的心生嫌隙到交心后的尽释前嫌,他们的友谊在曲折中获...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交往的40年里,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演绎了人类友谊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友谊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初晤时的平淡如水到再见时的一见如故,从误解后的心生嫌隙到交心后的尽释前嫌,他们的友谊在曲折中获得发展、在波折中得以升华。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现实启示:崇高的历史使命是成就伟大友谊的坚实基础;彼此的关爱与欣赏是推动友谊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博大胸怀与无私奉献精神是升华友谊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伟大友谊 政治品格
下载PDF
深埋隧道岩爆影响因素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登志 白根铭 +3 位作者 陈爽 曲宏略 李博文 蔡永灵 《四川水力发电》 2023年第2期11-17,共7页
受自重应力影响,深埋隧道往往存在高地应力,岩爆是其开挖过程中常见的地质五灾害之一。影响岩爆的因素众多,一般认为与地质构造、地应力大小、围岩岩性、隧道埋深及施工条件等有关,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共同考虑。总结已有研究,可将岩爆影... 受自重应力影响,深埋隧道往往存在高地应力,岩爆是其开挖过程中常见的地质五灾害之一。影响岩爆的因素众多,一般认为与地质构造、地应力大小、围岩岩性、隧道埋深及施工条件等有关,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共同考虑。总结已有研究,可将岩爆影响因素分为两类:一是岩石内部影响因素,二是岩石外部影响因素。结合岩爆案例及文献资料,本文归纳分析了影响岩爆的主要因素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深入开展深埋隧道的岩爆孕灾机理、预测预警和防治措施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岩爆 影响因素 倾向性参数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被引量:5
9
作者 彭继红 刘涵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2,共6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发轫于对现实生态问题的回应和对传统生态理论的反思。它的主要内容有:为了共同福祉,肯定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有机的生态思维,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注阶级问题,呼吁解决阶级不平...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发轫于对现实生态问题的回应和对传统生态理论的反思。它的主要内容有:为了共同福祉,肯定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有机的生态思维,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注阶级问题,呼吁解决阶级不平等问题,促使优势阶级担负解决生态问题的责任;长远的整体视野,着眼人与自然的发展走向。它的价值在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生命共同体,为破解当前生态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新的生态的道德伦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 被引量:19
10
作者 宫敬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5,共9页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灵魂。尤其重要且为我们所忽略的是,马克思通过发现和揭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自然必然性王国"的"退缩"与"扩大"同时并存,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和更全面的道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具有有限性甚或局限性。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可替代的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人道主义 科学技术观 精神资源
下载PDF
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晓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1,共9页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关怀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关怀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领域,而审美情愫作为潜在的驱动力始终伴随和濡染其中。前者引导马克思在文艺批评方面倾斜于历史,后者则同时升华为普惠的美学理念而成为其献身目标。推进历史意味着走近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批评重新调整定位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尺度,应当也是马克思所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美学 历史 审美情愫 社会理想 人类关怀
下载PDF
马克思艺术生产观点的再认识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学飞 李玉俊 杨玉莹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艺术审美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本质是人对象化世界的实践活动,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艺术审美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本质是人对象化世界的实践活动,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艺术 艺术生产 文化产业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传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中国的现代性意识是促成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社会,在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真正探寻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体现了中国的现代性意识。中国现代性的过程... 中国的现代性意识是促成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社会,在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真正探寻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体现了中国的现代性意识。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不仅要综观不同学者对现代性视域的理解和把握,借鉴西方社会现代性发展的经验,更要注重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自身过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在践行马克思所推崇的现代性所追求的一个理性、自由、解放、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目标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中国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打开了理论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现代性 义域 现代性思想 价值
下载PDF
论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之流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祖雪 张群胜 胡亚琴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85-87,共3页
从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演进的逻辑过程来看,其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继承—批判—理论创新。马克思通过继承黑格尔主义思想,并在政治实践中对其理论来源展开批判,进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解放的思想。人类解放思想标志着马克思政治... 从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演进的逻辑过程来看,其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继承—批判—理论创新。马克思通过继承黑格尔主义思想,并在政治实践中对其理论来源展开批判,进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解放的思想。人类解放思想标志着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开始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市民社会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下载PDF
论马克思自然观视野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洪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3,共3页
生态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培养和构建成熟稳定的生态意识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而生态意识的构建要从马克思自然观中挖掘其哲学基础和内涵框架,从而发展性地提炼其现代价值。生态意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在... 生态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培养和构建成熟稳定的生态意识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而生态意识的构建要从马克思自然观中挖掘其哲学基础和内涵框架,从而发展性地提炼其现代价值。生态意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在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表现为一种哲学层面的意蕴。生态意识的辩证性与马克思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是统一的。人与物的统一是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识的价值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生态意识 人与自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中国高考制度改革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四古 李娟 《新疆社科论坛》 2008年第4期21-26,37,共7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评判现实教育品质的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评判现实教育品质的价值尺度。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视角来思考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也许更有利于探索高考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可以探索建立"分专业高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高考制度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精神教育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中飞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人的精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精神教育共同关注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精神教育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基:人的精神属性是精神教育的人性根源;人的精神需要是精神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主体性是精神教育的根本宗旨;人的实践... 人的精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精神教育共同关注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精神教育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基:人的精神属性是精神教育的人性根源;人的精神需要是精神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主体性是精神教育的根本宗旨;人的实践性是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精神教育的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教育 马克思主义 人学
下载PDF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凤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3,共5页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郭凤海一、回顾:智能哲学的提出《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以下简称《刍议》)、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郭凤海一、回顾:智能哲学的提出《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以下简称《刍议》)、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以下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社会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唯物论 人工智能 智能意识 人类智能 智能观 智能主体 哲学思考
下载PDF
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兰芝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7-101,共5页
我国颇具规模的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 ,严格地说 ,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并逐渐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四大派观点 ;自 80年代始 ,则有后实践美学兴起 ,开始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转换的核心内容在本体论 ,但也由此引起诸如艺术本... 我国颇具规模的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 ,严格地说 ,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并逐渐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四大派观点 ;自 80年代始 ,则有后实践美学兴起 ,开始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转换的核心内容在本体论 ,但也由此引起诸如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方法论等方面的转换。从我国学术研究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看 ,这种转换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的重大进步。但是 ,也正是由于这一转换与我国当前的历史进程相联系的原因 ,我们也不可过高估价我国当前的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所可能达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关学思想 研究 视角 转换
下载PDF
人道主义的实践内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铁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7,共4页
人道主义概念虽然产生于近代,但是其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近代人道主义利用形而上学方法构建了抽象的人性,忽视了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智慧",丧失了人的自我确证维度,使人道主义局限在了理论层面。从对近代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概念虽然产生于近代,但是其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近代人道主义利用形而上学方法构建了抽象的人性,忽视了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智慧",丧失了人的自我确证维度,使人道主义局限在了理论层面。从对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解出发,马克思主义内部也产生了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马克思本人既批判近代人道主义,即"理论人道主义",同时也承认自己的理论是一种"实践人道主义",两者的本质差别,就在于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自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回归到了古希腊的传统,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实践作为历史的中介与人自我确证的方式,张扬了人道主义的实践内涵。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其理论与旧哲学的本质不同,也就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人道主义 自我确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