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特征、效用价值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的文本考察 |
王珂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形而上学之善与实践之善--技术的历史之维与当代反思 |
刘冰
李新宇
李若菲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4 |
0 |
|
3
|
论MEGA^(2)中关于小农(Parzellenbauern)的特指与泛指——兼论小农的污名化问题 |
李岱
吴重庆
|
《天府新论》
|
2024 |
0 |
|
4
|
当代哲学视域下的化工文献信息检索探讨--评《化学化工文献信息检索》 |
孙芷宁
|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基础理论的传统解释模式回归--《碰撞与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评介 |
李素霞
|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
2024 |
0 |
|
6
|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之比较--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历史与阶级意识》 |
王国华
李建惠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恩格斯历史观中的人学意蕴--驳诺曼·莱文关于恩格斯历史观的“人学空场论” |
程宇林
郝思瑶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普照的光”与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内在一致性探析——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矛盾论》文本的考察 |
高欣雨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4 |
0 |
|
9
|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一 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 |
杨学功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10 |
6
|
|
10
|
论散文史书写的历史抵达与主体生成--兼论范培松《中国散文史(20世纪)》 |
丁晓原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论马克思早期“社会”范畴的思想来源--从广松涉和山之内靖的不同阐释路径谈起 |
李楠明
王佳睿
|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珍视20世纪中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学术传统——以吴恩裕、黄枬森、张恩慈、熊子云为例 |
聂锦芳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3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录书信的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数据(2002-2012)的实证研究 |
刘雨琦
史晨
赵立
孙乐强
张亮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4
|
新时代哲学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育实践为例 |
臧峰宇
|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
2023 |
0 |
|
15
|
20世纪60年代的国内《资本论》方法争论及其意义 |
周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3 |
0 |
|
16
|
《〈资本论〉(哲学卷)手稿》与当代中国的哲学自信--剩余价值哲学破解的10个理论难题 |
唐伟
郝晓光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7
|
自我意识的规范性向度--实践观念论视域中的马克思博士论文 |
卞绍斌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2
|
|
18
|
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分析 |
杨立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观的批判与超越 |
陈良斌
王静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0
|
从混乱到有序: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化(1880—1920) |
周梦圆
李子江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