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生活世界
1
作者 强以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0-25,共6页
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条由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路径。旧形而上学实质上把世界理解为科学世界;康德将旧形而上学的外在对象转换为内在理性,通过将旧形而上学的科学世界降为现象世界而把道德世界从科学世界中解放出来;胡塞尔把康德的纯粹... 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条由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路径。旧形而上学实质上把世界理解为科学世界;康德将旧形而上学的外在对象转换为内在理性,通过将旧形而上学的科学世界降为现象世界而把道德世界从科学世界中解放出来;胡塞尔把康德的纯粹理性彻底内在化为纯粹意识并将对象理解为自在的客观之物,通过研究对象之主观相对的被给予方式,指明了科学世界的生活世界基础,最终把生活世界从旧形而上学的科学世界中解放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形而上学 新形而上学 胡塞尔的现象学 科学世界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新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原因与对策:唯物辩证法视角
2
作者 邬小学 《黑河学刊》 2013年第4期142-143,共2页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教师、家长、校长、课程专家、行政人员等课程目标推进的主体没有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而出现种种问题。为纠正新课改预期目标偏离,前提是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是一种矛盾运动,关键是深刻认识新课程改革是质变与...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教师、家长、校长、课程专家、行政人员等课程目标推进的主体没有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而出现种种问题。为纠正新课改预期目标偏离,前提是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是一种矛盾运动,关键是深刻认识新课程改革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基石是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条件是广大社会人士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目标偏离 原因 对策 辩证法
下载PDF
《肇论》的核心范畴体系
3
作者 斯洪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59-61,共3页
《肇论》一书是僧肇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僧肇在《肇论》中,通过对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思想。因此,对《肇论》的"本无"、"动静"、"真假"、"无知"、"涅槃"等核... 《肇论》一书是僧肇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僧肇在《肇论》中,通过对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思想。因此,对《肇论》的"本无"、"动静"、"真假"、"无知"、"涅槃"等核心范畴体系的解读,可以更好的把握僧肇的佛教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玄学思维的影响,僧肇在进行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时,很多地方运用了老庄的哲学范畴来阐释佛教思想。但僧肇并没有把佛教引入玄学,而是把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会通佛教般若空观思想,从而把玄学纯粹的思辨概念及其范畴体系引向了佛教的信仰,这是僧肇的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无 假有 无知 涅槃
下载PDF
“因信称义”与“见性成佛”之比较
4
作者 张艳辉 潘莲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70-72,共3页
佛教与基督教分别为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两大宗教。中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主张人们不要靠教会所推行的各种繁杂的仪式,也不要为了自己能够免罪获救而去购买赎罪券,只有靠着对上帝、基督的真诚... 佛教与基督教分别为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两大宗教。中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主张人们不要靠教会所推行的各种繁杂的仪式,也不要为了自己能够免罪获救而去购买赎罪券,只有靠着对上帝、基督的真诚的信仰人才可以得救。在大约公历纪元,佛教就已传入中国,但是到了七世纪末,六祖惠能才推动了佛教革新运动,使佛教开始融合了中国的特色,产生了禅宗,也就是中国式的佛教。禅宗的心髓——见性成佛,反对苦力修行,要成佛,不须外求,直指本心就可。两者都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但是两者在各自的宗教实现方面却有着极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信称义 见性成佛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