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的涂层危机及其人文拯救
1
作者 陈忠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数字社会,一方面,数字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数字化也成为一些主体进行掩饰、涂层的材料和工具。数字化与涂层策略的结合以及数字化的涂层化带来的后果具有多重性。当人们开始使用“元”“宇宙”等概...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数字社会,一方面,数字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数字化也成为一些主体进行掩饰、涂层的材料和工具。数字化与涂层策略的结合以及数字化的涂层化带来的后果具有多重性。当人们开始使用“元”“宇宙”等概念标识、涂层数字化进行“概念狂欢”时,可能标志着数字化这个维度的文明要素、领域、行业开始出现泡沫甚至危机。数字化的泛化、涂层化、过度发展具有多重危害:导致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谋生方式的畸形;营建了一种外在秩序,加深了危机与风险;使社会交往表层化,加深了主体间性的断裂;导致情感控制、情感亢奋与情感冷漠的共存。全面认识数字化的文明属性、生命目的、内在不足,切实提升数字化的普惠度,推动文明的基础创新、基础稳定,对于克服数字化的涂层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人文化、普惠化、公共化、人民化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应该成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元宇宙 涂层 概念狂欢 人文拯救
下载PDF
现实的虚拟化与现实主义的转向
2
作者 黎杨全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4期39-46,I0002,共9页
在现实虚拟化的背景下,现实主义面临挑战,各种次文化、流行文艺表现出对现实的脱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完全逃逸了现实,而是在深层呈现了网络社会“新现实”。当代文艺表现的新现实主要包括虚拟现实的生活经验、网络化的日常生活,以... 在现实虚拟化的背景下,现实主义面临挑战,各种次文化、流行文艺表现出对现实的脱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完全逃逸了现实,而是在深层呈现了网络社会“新现实”。当代文艺表现的新现实主要包括虚拟现实的生活经验、网络化的日常生活,以及网络欲望现实三个方面,现实也呈现出人工化、可塑性与跨越性三重特征。在如何表现现实方面,现实主义可借用架空性实现现实性。虚拟现实也带来了交互性,现实主义文艺可充分利用交互性,实现反映论与反应论的结合,以此积极介入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现实主义 架空 反应论
下载PDF
试论“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辩证关系
3
作者 何建津 窦雪丹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中每一个“必须坚持”都蕴含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做到“六个必须坚持”要善于在实践中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即在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必... “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中每一个“必须坚持”都蕴含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做到“六个必须坚持”要善于在实践中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即在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独立自主与开放借鉴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在坚持与发展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理论与实际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整体与部分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立统一 “六个必须坚持”
下载PDF
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实践智慧和学说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正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源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但只有“进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并“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才能真实地掌握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对于辩证法的最大误解,就是把思想的内容和形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哲... 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源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但只有“进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并“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才能真实地掌握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对于辩证法的最大误解,就是把思想的内容和形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割裂开了,把辩证法变成了没有思想内容、概念规定、理论内涵的纯粹的“工具”或“方法”。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不仅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人生”的智慧,也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历史”的智慧,还是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智慧。把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升华为学理化、体系化的概念系统就是辩证法的理论或学说。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需要学习和研究学理化、体系化的辩证法理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就要在总结辩证法史的基础上,创建具有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的当代中国辩证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生活基础 理论思维 实践智慧 学说体系
下载PDF
《资本论》的时间辩证法:资本逻辑的时间叙事及其解放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刚 王世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4,共11页
《资本论》的时间概念与资本批判紧密相连。马克思在该书中分析指出,时间在资本的作用下呈现出具体和抽象的二重性质。具体时间与个体的社会劳动结合在一起,抽象时间则表现为价值的独立运动。资本周转与时间转化交织浸润,资本逻辑的建... 《资本论》的时间概念与资本批判紧密相连。马克思在该书中分析指出,时间在资本的作用下呈现出具体和抽象的二重性质。具体时间与个体的社会劳动结合在一起,抽象时间则表现为价值的独立运动。资本周转与时间转化交织浸润,资本逻辑的建构体现为从具体转化为抽象的时间规范。作为一种将时间抽象化的强制力量,资本将个体的生命时间统摄于它的结构之内,这导致劳动者无可规避地处于被奴役和支配的异化状态。除了建构时间的抽象统治结构,资本主义还造就了一种瓦解资本逻辑的历史动力——从抽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由时间。资本增殖的空间来源于劳动者被压缩的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对资本的批判“代表一个阶级”,劳动者才能真正推翻时间的抽象统治。要完全超越资本,必须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解放自由时间。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时间才能从异化劳动的空间转化为自由发展的空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上述分析,不仅解开了“资本之谜”,也解开了“时间之谜”和“自由之谜”,在揭示资本逻辑限度的同时,为当代社会主义世界中人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 具体时间 抽象时间 自由时间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6
作者 竭长光 倪海军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永恒真理
下载PDF
事情本身的实践还原——马克思辩证法的现象学意蕴
7
作者 陈艳波 丁玲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
马克思对现实与历史的分析具有现象学的维度。现象学主张撇开先在的、未经深思的预设回到事情本身之中考察其原始的发生,以此克服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理解的偏差。以此来看,马克思对传统哲学问题的症结有着相同而且清楚的认识,他同样要... 马克思对现实与历史的分析具有现象学的维度。现象学主张撇开先在的、未经深思的预设回到事情本身之中考察其原始的发生,以此克服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理解的偏差。以此来看,马克思对传统哲学问题的症结有着相同而且清楚的认识,他同样要求摒弃一切抽象的思想预设,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基础上,立足现实的主体与对象的关联,通过实践活动揭示了人与世界之间真实的辩证关联运动与历史性生成,开辟了理解人与世界的事情本身的道路。就此而言,马克思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现象学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辩证法 实践 现象学
下载PDF
知识规范的最初规定:感性“清楚明白”——兼论知识论规范性问题之争
8
作者 毕文胜 杨晶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知识在本质上是规范的,其规范性不仅体现在当前主流解释的知识的规范性作用上,更根本的是体现在知识规范性内涵上。在逻辑与概念分析之外,从历史中可以发现感性清楚明白是知识自身规范性的第一个内涵规定。这一发现,必将有助于知识规范... 知识在本质上是规范的,其规范性不仅体现在当前主流解释的知识的规范性作用上,更根本的是体现在知识规范性内涵上。在逻辑与概念分析之外,从历史中可以发现感性清楚明白是知识自身规范性的第一个内涵规定。这一发现,必将有助于知识规范性诸多难题的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规范 感性 “清楚明白”
下载PDF
辩证决定论的自然哲学根据
9
作者 阎孟伟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决定论的本意就是指因果决定论,强调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自然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决定论的核心问题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问题;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决定论的核心问题是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对于自然物之间的因果运动,... 决定论的本意就是指因果决定论,强调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自然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决定论的核心问题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问题;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决定论的核心问题是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对于自然物之间的因果运动,机械决定论的基本特征是承认因果必然性而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辩证决定论的基本特征是承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把现实的因果运动看成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把因果事件和因果关系区分开来,认为在现实的因果运动中,任何因果事件都是偶然事件,但因果事件本身所包含的因果关系则具有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辩证决定论承认统计规律对于描述因果运动的必要性,但否定或然因果性或统计决定论观念。量子力学的统计特征表明了机械决定论的失败,但仍然可以从辩证决定论的理论原则中得到解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既是自为的存在物,又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自由以必然性为根据,以偶然性为实现条件,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定论 因果性 必然性 偶然性 统计规律 量子论
下载PDF
技术社会:历史转换与文明自觉--基于文明批评史的视角
10
作者 陈忠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技术是主体性的重要实现方式,是由人生成的特殊的主客间性、主主间性以及主体自我间性的同时性存在。技术社会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前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处于生存性技术社会;工业革命至20世纪中叶,人类处于发展性技术社会;20世纪中叶以来... 技术是主体性的重要实现方式,是由人生成的特殊的主客间性、主主间性以及主体自我间性的同时性存在。技术社会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前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处于生存性技术社会;工业革命至20世纪中叶,人类处于发展性技术社会;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开始进入融合性技术社会或者生活性技术社会。技术社会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从浅层到深层;聚集与专业,是技术社会生成、转换的两个核心机制;多样聚集是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技术构成、生成、转换的重要特征与机制。当代技术社会的核心问题,不是智能化是否会超越人类,而是存在技术的涂层化:技术被用于营建表面的繁荣、繁华,而不是用于改进器物功能、完善社会结构、提高生活品质,以及为更多的人营建可持续的幸福生活。面对不断更新、变迁的技术,我们尤其需要确立清醒的文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社会 文明变迁 转换机制 涂层异化 文明自信
下载PDF
辩证与文质:性命论哲学的方法论
11
作者 吴飞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5,共11页
辩证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方面,它反对教条式的论证,主张在哲学对话的对立统一中求取真理。中日学者以“辩证”对译dialectic,其中文根据在“辨正”“辨证”和“辩证”三个同音词,即通过辨析现实实践中的证据追求真理,其指导原则是“实事... 辩证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方面,它反对教条式的论证,主张在哲学对话的对立统一中求取真理。中日学者以“辩证”对译dialectic,其中文根据在“辨正”“辨证”和“辩证”三个同音词,即通过辨析现实实践中的证据追求真理,其指导原则是“实事求是”。中医辨证是传统辨证与西方辩证法相融合的成功案例,是阴阳之间的哲学辩证的落实。在更广泛的人文思想中,文质关系同样是阴阳辩证的落实,在礼乐文明、历史哲学、文章修辞、个人修身诸方面都是基本原则,因而构成中国辩证思维的框架。文质辩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蒙昧自然与自然天道之间质的辩证,另一方面是尚质之文与尚文之文之间文的辩证,可从对《论语》“绘事后素”的讨论中看清楚。文质辩证,对于今天重新思考自然与文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中医辨证 文质论 自然 文明
下载PDF
贝克莱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对观念来源的破解
12
作者 林锋 王先鹏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脱困境的实用考虑,贝克莱转而求助于先验、神秘的上帝,将其视作观念的终极来源,由此背离经验论哲学的基本走向,向中世纪神学独断论复归。通过确立“人是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观念是人脑的产物”“观念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三个核心命题,传统唯物主义将观念的来源归之于经验的、可感的物质世界,初步超越了贝克莱哲学。但由于在物质与观念作用机制问题上存在含糊性,传统唯物主义对观念来源问题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在继承、发展传统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被传统唯物论忽视的“实践”概念进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将之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揭示了人的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规律,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破解了观念来源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莱 观念来源论 传统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13
作者 贺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48,共8页
当我们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等概念表述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形态时,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但由于对二者这种统一性的基础和内在机... 当我们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等概念表述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形态时,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但由于对二者这种统一性的基础和内在机制缺乏充分的自觉,在具体阐释中导致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支离和分裂现象。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哲学史,反思为何一般唯物主义无法超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并自觉地意识到只有能包容唯心辩证法合理内核的新型唯物主义形态才能实现对后者的克服。马克思哲学以感性实践观点为基础所确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唯物主义的新形态,同时由于它内蕴的辩证本性,因而也就是辩证法的新形态。因此,在马克思那里,唯物主义理论形态的变革与辩证法理论的变革是一同呈现并同时发生的。只有对此有充分的自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下载PDF
马克思博士论文在原子论科学哲学史上的地位——基于对古希腊原子论概念系统演进的厘清
14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科学地评价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价值,需要厘清古希腊原子论的概念逻辑以及原子论的演进。马克思对古希腊原子论的科学假说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从科学假说的视角出发,为伊壁鸠鲁备受争议的原子偏斜运动辩护,指出“在原子中未出现偏... 科学地评价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价值,需要厘清古希腊原子论的概念逻辑以及原子论的演进。马克思对古希腊原子论的科学假说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从科学假说的视角出发,为伊壁鸠鲁备受争议的原子偏斜运动辩护,指出“在原子中未出现偏斜的规定之前,原子根本还没有完成”,即是说,仅当伊壁鸠鲁提出原子偏斜运动以解决原子间的碰撞问题之后,原子论假说才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成的形式。同时,马克思看到,伊壁鸠鲁把原子的直线运动与偏离直线运动都作为原子的基本运动形式,这已经表明原子的直线运动与偏离直线运动都不是原子运动的基本形式,唯有大量原子相互碰撞的排斥运动才是原子的基本运动形式。马克思论证了伊壁鸠鲁在原子论上的贡献,也为深入理解近代化学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博士论文 伊壁鸠鲁 原子论 科学假说
下载PDF
《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
15
作者 蒋显荣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基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语境分析,《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矛盾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从而把宇宙观、发展观、认识论统一起来。《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对客观矛盾... 基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语境分析,《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矛盾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从而把宇宙观、发展观、认识论统一起来。《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对客观矛盾和主观矛盾的普遍性及两者关系有创新性揭示。《矛盾论》揭示了矛盾的特殊性与事物本质、与事物的阶段、与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的深层关系。《矛盾论》用中国话语创新性地揭示了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原理,即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矛盾论》 唯物辩证法 原创性贡献
下载PDF
间接存在论:中国信息哲学对信息的独创解读
16
作者 邬天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回顾信息概念的研究和探索历程,信息最著名的概念经历了从最初的熵和负熵的理论,到之后的差异说、形式说和状态说,从类反映说到意义和符号,再到计算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学说,等等。虽然在这些理论中可以不同程度地看到客观信息的影子,但是... 回顾信息概念的研究和探索历程,信息最著名的概念经历了从最初的熵和负熵的理论,到之后的差异说、形式说和状态说,从类反映说到意义和符号,再到计算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学说,等等。虽然在这些理论中可以不同程度地看到客观信息的影子,但是只有中国信息哲学中的“间接存在”概念将客观信息世界予以了最清晰的揭示。早在40多年前,中国信息哲学就指出:“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后来,中国信息哲学又根据自己提出的信息形态分类理论,把“认识和实践主体对信息的主观把握和创造”也明确地纳入到关于信息本质的扩展性规定之中。近年来,中国信息哲学的最新发展,把存在、非存在,演化和时间,物质、信息和意识等纳入了信息哲学研究的统一框架,进而增加了对信息本质探讨的“物质世界与非存在世界的指向者”的新维度。由于在存在论层面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中国信息哲学提出的间接存在论学说对人类哲学作出了全方位的独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非存在 演化 间接存在论 信息哲学 信息本质
下载PDF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中国化探析
17
作者 陈莉莉 王凤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Materie是个古老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将“实践”概念引入新的哲学体系,实现了Materie概念的革命性变革,恩格斯和列宁基于马克思的物质观,科学界定Materie概念。马克思主义的Materie/matter/материя概念进入中国语境,中国马克思主... Materie是个古老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将“实践”概念引入新的哲学体系,实现了Materie概念的革命性变革,恩格斯和列宁基于马克思的物质观,科学界定Materie概念。马克思主义的Materie/matter/материя概念进入中国语境,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融会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概念和中国的朴素唯物论、辩证法传统,从“物质”“形质”“形体”“物体”等词汇中比选出“物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汉语能指。“物质”成为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媒介,以运动为存在方式,是先于我们思维而存在,被我们思维所反映的客观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从而实现了从古典词汇向现代术语,从西方哲学概念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转化、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概念史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中和谐观与系统观研究
18
作者 颜青 王敏 《南方论刊》 2024年第6期20-22,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和谐和系统两大理念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基础,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以和谐系统的发展原则是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前提。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和辩证发展思维的动态系统发展范式是中国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和谐和系统两大理念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基础,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以和谐系统的发展原则是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前提。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和辩证发展思维的动态系统发展范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坚持和谐系统理念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具备和谐系统的发展观念才能在充满挑战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系统性的思维来支撑,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推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通过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的系统化整合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和谐系统观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和谐 系统 中国智慧 理论体系
下载PDF
试论宇宙、空间、物质、时间及其关系
19
作者 刘佩军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4期159-162,共4页
人们对时间的概念会因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而显得模糊,时间属性也会因一些学术争议而无法统一。如果将还处在争议中的时间概念纳入宇宙概念,结果就会因时间概念模糊导致宇宙概念一同模糊起来。目前,人们对时间的看法是“过程”,即物质变... 人们对时间的概念会因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而显得模糊,时间属性也会因一些学术争议而无法统一。如果将还处在争议中的时间概念纳入宇宙概念,结果就会因时间概念模糊导致宇宙概念一同模糊起来。目前,人们对时间的看法是“过程”,即物质变化过程。物质在空间内存在,在空间内演化,没有空间内的物质变化,时间就无法被确认。显然,空间与时间是隶属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如果抛开时间,单把空间对应宇宙,宇宙“轮廓”会清晰许多,人类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宇宙概念也明了很多,在空间与宇宙同域的概念下再去讨论宇宙问题,其大小或边界就替换成整体空间的大小或边界,时间就不再是宇宙要素,讨论宇宙起源或宇宙终结也没有意义,因为空间既不存在起源,也不存在终结。看清宇宙、空间、物质、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拥有不一样的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空间 物质 时间
下载PDF
学好用好习近平关于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论述
20
作者 奚广庆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理论武装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奋斗中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走“两个结合”必由之路,创造了学好用好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丰富经验与科学成果,不断引领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理论武装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奋斗中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走“两个结合”必由之路,创造了学好用好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丰富经验与科学成果,不断引领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党的经验和创造,阐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强调“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是实现党的理论创新的保证。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理论与实践,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好、把握好、运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