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新诠释——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16
1
作者 宇海金 刘付春 《兰州学刊》 2006年第6期18-19,11,共3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概念,并结合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以扬弃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学说。从中明显地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分析,远远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预示着“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关键词 异化劳动 人的本质 扬弃
下载PDF
规律的层次与当代科学理论的转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鲁品越 王永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7,共8页
事物具有两层次规律,即表层的"事物客体的外部联系规律"和深层的"事物内在联系规律"。表层规律包含客体本质、外部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规律,是关于世界如何由独立"客体"构成的"构成... 事物具有两层次规律,即表层的"事物客体的外部联系规律"和深层的"事物内在联系规律"。表层规律包含客体本质、外部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规律,是关于世界如何由独立"客体"构成的"构成论规律",它们描述了事物的外在运动及其结果,但不能解释这些客体本身是从何而来。如果将表层规律绝对化为事物的本质规律,将会形成错误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以及建构主义方法论。在"构成论规律"的背后存在着关于事物如何通过内在联系而生成的"生成论规律"。实践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是社会事物的生成根源。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人类实践的前身,是整个自然界的生成根源。正因如此,以发现事物客观规律为主旨的科学,以其发现的规律的层次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经历从表层的"构成论规律观"向深层的"生成论规律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规律 深层规律 构成论规律 生成论规律 科学理论转型
下载PDF
规律的决定因素与事物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显荣 许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74-676,共3页
规律的客观性与物质的客观性是有区别的,规律无可感性,规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点的连续性表现出来。规律是由事物的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它与事物同时产生、发展,它不是既成的先定的趋势。主体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可... 规律的客观性与物质的客观性是有区别的,规律无可感性,规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点的连续性表现出来。规律是由事物的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它与事物同时产生、发展,它不是既成的先定的趋势。主体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可根据实践的需要利用它,加速、延缓事物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 趋势 实践 基本要素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实践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汪玉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与西方传统哲学或从抽象的物质运动出发或从纯粹的主观意识出发来讨论时间问题的做法不同,马克思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对时间问题进行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时间是一种"社会时间",实践是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本质... 与西方传统哲学或从抽象的物质运动出发或从纯粹的主观意识出发来讨论时间问题的做法不同,马克思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对时间问题进行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时间是一种"社会时间",实践是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本质。较之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具有相对的可逆性、主客体的统一性及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实现了时间观的重大变革,其共产主义"自由时间"的指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时间 自然时间 自由时间 实践本质
下载PDF
再探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曼 姜锡润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41-45,共5页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具体分为物质变换扰乱论和物质变换控制论,环境问题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社会物质交换中产生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 物质变换 环境问题
下载PDF
刑事责任年龄上限问题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幼鸣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上限 社会价值取向 法律规范 自然规律 自然人 潜意识 先验性 减免 年老
下载PDF
试论建筑理论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以范·德·拉恩的比例理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健 李建华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53-58,共6页
以范·德·拉恩的比例理论为例,对建筑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建筑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从自然规律中提取若干可以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或者"法则";为了获得这些法则,人们通常采用的是隐喻和分类,类... 以范·德·拉恩的比例理论为例,对建筑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建筑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从自然规律中提取若干可以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或者"法则";为了获得这些法则,人们通常采用的是隐喻和分类,类比和还原等基本策略;在最指实的地方,往往可以得到一种禅宗所说的"顿悟",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真正的建筑理论都不是以神秘主义为直接目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德·拉恩 建筑理论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学术姿态
下载PDF
本质、规律非实在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留柱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3,共4页
把本质、规律理解为实在并不符合人类揭示的本质、规律的实际。本质是事物、现象或分子、元素所属于的类 ;规律是相互联系着的两方面因素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两者都属于一般 ,而非实在。它们都是人在接受物质世界信息的基础上的建构 ,... 把本质、规律理解为实在并不符合人类揭示的本质、规律的实际。本质是事物、现象或分子、元素所属于的类 ;规律是相互联系着的两方面因素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两者都属于一般 ,而非实在。它们都是人在接受物质世界信息的基础上的建构 ,其客观性只在于它们与物质世界的事物、现象、过程相对应着 ,事物、现象、过程也在表现着它们。因此 ,我们的认识不仅需要有发现 ,而且需要有发明。至于实践则既不能指望规律能给我们以什么实际的帮助 ,也不必担心受到它的惩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规律 一般 非实在 建构
下载PDF
论当代青年社会地位和作用的提升 被引量:6
9
作者 石国亮 《青年探索》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青年恢复了正常的社会地位。他们掌控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并不断去除社会结构中的弱势,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青年社会地位的提升,还从青年问题、社会问题和网络问题同构中... 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青年恢复了正常的社会地位。他们掌控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并不断去除社会结构中的弱势,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青年社会地位的提升,还从青年问题、社会问题和网络问题同构中得到反证。当代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青年成为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青年外交成为国家外交和政党外交成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社会地位 作用 提升
下载PDF
尊重自然与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光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自然和谐 自然规律 尊重自然 人类社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 自然界 人类生活 人类生存
下载PDF
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知新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0,共1页
古人云:文以载道,传世久远。意为属文行事所表征的社会规范或自然规律,能为后人所思、所认同,从而得以延续传扬,造福于社会。作品是作家呕心沥血、文思升华的产物;作家无不钟爱自己的作品。可以说,载文纪事要将那些符合事物发展... 古人云:文以载道,传世久远。意为属文行事所表征的社会规范或自然规律,能为后人所思、所认同,从而得以延续传扬,造福于社会。作品是作家呕心沥血、文思升华的产物;作家无不钟爱自己的作品。可以说,载文纪事要将那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东西,使之成为长久传承的信息并为社会所认可,虽说做不到“千载如新”,但总可以努力让它“常在常新”。为此,著作家必须坚持著文如做人,要清清白白、磊磊落落,不唯书,不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工作 社会规范 自然规律 事物发展 作家 作品 载文
下载PDF
相互作用原理及其认识论逻辑基础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国求 桂起权 +1 位作者 万小龙 吴新忠 《武钢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7,共7页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测。观测必须借助观测信号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观测信号的属性相关。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中不存在没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切物体在时空中的形象或状态 (时空表现形式 ) ,都是由物体间的相互作...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测。观测必须借助观测信号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观测信号的属性相关。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中不存在没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切物体在时空中的形象或状态 (时空表现形式 ) ,都是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既包括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等 ) ,也包括人类观测世界使用的观测信号作用 (人类观测自然现象借用的相互作用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本体论 认识论 时空表现 自然现象
下载PDF
试述对规律的两个方面的理解及人力和它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显荣 许康 《洛阳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规律的客观性与物质的客观性是有区别的 ,规律无可感性 ,规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点的连续性而表现出来。规律是由事物的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 ,它与事物同时产生、发展 ,它不是既成的先定的趋势。人力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 规律的客观性与物质的客观性是有区别的 ,规律无可感性 ,规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点的连续性而表现出来。规律是由事物的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 ,它与事物同时产生、发展 ,它不是既成的先定的趋势。人力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可利用它 ,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 客观性 事物发展过程 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 对立统一 实践 人力
下载PDF
“起源终极”论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共5页
“起源终极”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研究方法虽早已有之 ,但却缺乏充分的理论性和哲学论证。“起源终极”论从广义上说是“历史主义”;从根本上说与人类认识结构模式的认识方向相反。从事物的起源中寻找事物的“终极”本质 。
关键词 起源终极论 历史主义 事物本质 认识规律
下载PDF
略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洪君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4,共4页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异同?二者又是如何转换的?转换的“中介”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把两类规律统一起来,又指出了其根本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表明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异同?二者又是如何转换的?转换的“中介”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把两类规律统一起来,又指出了其根本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表明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最关键的是“两类规律”可以相互转换,其“中介”是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的社会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社会规律 实践 辩证关系 马克思 恩格斯
下载PDF
利用规律的实质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留柱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共4页
规律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但国内有的哲学论著认为“利用规律”就是“创造条件使客观规律向着有利于人的方向起作用”的说法却是欠妥的。规律只是一种关系,是人对应物质世界的事物、现象、过程所作出的一种概括和建构,因而它并不能起到... 规律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但国内有的哲学论著认为“利用规律”就是“创造条件使客观规律向着有利于人的方向起作用”的说法却是欠妥的。规律只是一种关系,是人对应物质世界的事物、现象、过程所作出的一种概括和建构,因而它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所谓利用规律,实际上主要是人根据规律去判断未知,以规律为指导去认识新规律,以客观规律和人的目的为根据去确定实践和认识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规律 实质 根据 方法
下载PDF
传统规律观的理论困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金早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4-86,共3页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规律观 定义缺陷 理论悖论 理论困境
下载PDF
“左右尊卑”辨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增禄 《周易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98-239,共42页
已出版的几本中文工具书中有关"左右尊卑"条目的解释其中颇有可疑之处。在中国历史上,古人对左右尊卑方位的设定,有两种依据:其一,是以人体左右两手之得力与否为依据。由此而产生的左右尊卑理念,有其天然的局限性。这种理念,主要是... 已出版的几本中文工具书中有关"左右尊卑"条目的解释其中颇有可疑之处。在中国历史上,古人对左右尊卑方位的设定,有两种依据:其一,是以人体左右两手之得力与否为依据。由此而产生的左右尊卑理念,有其天然的局限性。这种理念,主要是用于对官职升降的一种比喻;其二,是以日月运行的自然规律为依据。以此为依据的自然阴阳方位,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文化阴阳方位,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形制、建筑命名、建筑雕塑、建筑彩绘、社会伦理、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堪称中国文化的主流方位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尊卑 易学文化 天人合一 风水理论 阴阳方位 无出其右
下载PDF
造林坚持的六项技术原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穆蕾 《湖北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造林工程 技术 科学规划 自然规律 经济规律
下载PDF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浩仁塔本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3期13-13,共1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早在...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中国学者倡导提出,其科学的价值取向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完全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加入到丰富多彩的文明系统之中。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物质世界 生态环境 价值观念 负面效应 人与自然 生态意识 中国学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