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缘关系与原始公有制的内部矛盾: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1
作者 陈广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原始公有制既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但又“排斥”血缘关系;既内在地否定个人所有制,但在现实中又能够与个人所有制同时并存;既赋予人以自由平等,但又使人处于普遍的等级和支配关系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原始公有制这三大矛盾... 原始公有制既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但又“排斥”血缘关系;既内在地否定个人所有制,但在现实中又能够与个人所有制同时并存;既赋予人以自由平等,但又使人处于普遍的等级和支配关系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原始公有制这三大矛盾都根源于它的主要形成因素:血缘关系。作为原始公有制的形成基础,血缘关系本身是狭隘的,它必须以生产资料的规模为条件来决定自身对共同体内部人口的容纳程度;它否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无法“压制”自然因素对原始所有制形成的影响;它同时包含自由和支配因素,使自由的实现产生“外部效应”。因此,在原始时期的生产力条件下,由血缘关系主导形成的原始公有制包含着结构性的内部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这些矛盾,能够为我们理解血缘关系对人类社会所有制形成的作用、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公有制 血缘关系 个人所有制 自由 支配
下载PDF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
作者 赵振华 《前线》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新的劳动本身、新的劳动对象、新的劳动资料等共同作用形成的,是由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是由人来创造、让市场来评价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引领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生产力水平... 新质生产力是由新的劳动本身、新的劳动对象、新的劳动资料等共同作用形成的,是由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是由人来创造、让市场来评价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引领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需要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新兴技术必将替代传统产业中的落后技术,同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价值实现 价值创造 科技进步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国家创新平台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
3
作者 牛昊 王倩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5,共11页
国家创新平台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实践载体和重要依托。本文从国家创新平台的形势背景、基本属性和组织类型出发,界定国家创新平台的概念内涵与主体构成,并指出国家创新平台所具有的战略先导、政策支持、公共导向、... 国家创新平台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实践载体和重要依托。本文从国家创新平台的形势背景、基本属性和组织类型出发,界定国家创新平台的概念内涵与主体构成,并指出国家创新平台所具有的战略先导、政策支持、公共导向、系统多样、动态演化、开放包容等内在特征。在比较视野下,国外国家创新平台经历了萌芽探索、雏形显现、初步建立、走向成熟、高质量发展等历史演进阶段,中国国家创新平台则历经探索奠基、起步建设、体系建设、战略推进的发展脉络。当前,国内外国家创新平台共同呈现出跨界融合、协同整合、数字赋能、弯道超车等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和中国实际,中国国家创新平台需要在引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平台 国家创新体系 比较视野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祁述裕 邓雨龙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理论渊源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发展实践看,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与文旅消费新需求相得益彰。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理论渊源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发展实践看,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与文旅消费新需求相得益彰。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应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以数据、大模型、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重塑文旅产业的生产方式,培育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同时,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文旅产业要创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不断加强治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及时性,善于运用数据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对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现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主体协同的治理模式,推动从分业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旅产业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文旅消费 治理创新
下载PDF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5
作者 陈放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比较复杂,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会造成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对项目管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保障项目建设活动的顺利完成,...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比较复杂,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会造成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对项目管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保障项目建设活动的顺利完成,必须针对项目管理风险进行防范。基于此,论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防范的必要性,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点和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类型,并提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管理风险 风险防范
下载PDF
资本关系在双重事物化伪境中的消逝——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章”的再研究
6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1,共8页
与出现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价值关系异化的货币所生成的异己性权力不同,资产阶级经济物相化空间中出现的第二种异己性权力是出现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这个资本权力,已经不再是张牙舞爪的金钱,而是由金钱转换成安静的物——厂房、机器和其... 与出现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价值关系异化的货币所生成的异己性权力不同,资产阶级经济物相化空间中出现的第二种异己性权力是出现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这个资本权力,已经不再是张牙舞爪的金钱,而是由金钱转换成安静的物——厂房、机器和其他生产条件。货币异化是被交换的劳动关系经过客观抽象反向化为事物性关系伪境,当它重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以物的形式吸允工人的活劳动使自己增殖时,它就以控制整个社会关系的方式成为魔鬼般异己性外部力量的资本。由此,马克思才指认资本的本质是对象化的劳动的异化,但是它通过经济物相化掩盖所有历史性起源的遗迹,伪饰成劳动的一脸无辜的物性对立面。资本家获得超出他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的剩余价值,来源于他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关系 生产条件 事物化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论述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论述以产品异化开端,因为产品异化是感性的经济学事实,而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学界一般认为,从产品异化到劳动异化是由果溯因,异化劳动其余各规定间的过渡是因果推论。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感性论,人的感性生命具...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论述以产品异化开端,因为产品异化是感性的经济学事实,而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学界一般认为,从产品异化到劳动异化是由果溯因,异化劳动其余各规定间的过渡是因果推论。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感性论,人的感性生命具有二重性,即把自身对象化并在对象中直观自身。马克思把这种特性理解为人的类本质,认为人与自身的二重关系实现为、并且反映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前两种异化与类的异化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异化现象与其本质的关系,并且三者只有联系到人与人的异化才具有现实性。概言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论述以辩证感性论为立论根据,按照由异化现象到其本质、由理论思辨到社会现实的逻辑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论述逻辑 感性 对象化 类本质 现实
下载PDF
历史溯源、当代诊断与复归路径——《资本论》视域下科技的当代困境与治理
8
作者 宋田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科学技术在人类追求物质资料和自由时间丰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人类历史在新的层次和高度展开。从《资本论》来看,科技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劳动资料革命,以现代机器体系取代了手工工具,为当代科技发... 科学技术在人类追求物质资料和自由时间丰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人类历史在新的层次和高度展开。从《资本论》来看,科技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劳动资料革命,以现代机器体系取代了手工工具,为当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同时,引发了多重社会难题和困境,如科技异化、生态危机和伦理两难等,这些都是现代科技运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人学问题。基于此,必须要通过破除资本对科技的“关照”,建立完善的科技法治体系,加强道德的社会引导,才能最小化当代科技运用的消极影响,发挥科技成果的正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科学技术 科技治理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数字劳动中的“变”与“不变”
9
作者 周培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0-54,共5页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一般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劳动。这是人类劳动形式在劳动方式、劳动内容和雇佣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生产性、价值形成、劳资关系等方面依然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论述。从马克思...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一般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劳动。这是人类劳动形式在劳动方式、劳动内容和雇佣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生产性、价值形成、劳资关系等方面依然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论述。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视域探讨社会主义数字经济中数字劳动的“变”与“不变”,是为了激发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更好地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数字劳动 剥削 生产劳动
下载PDF
元宇宙时代的数字化生存:变革、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国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3-151,共9页
作为集成多种数字技术而生的新型平台,元宇宙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新的时代转型节点即将到来,同时有望开启数字化生存的下一阶段。当前,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资本利益三者相互交织,共同助推数字化生存的“元宇宙转向”。与现阶段的互联网平... 作为集成多种数字技术而生的新型平台,元宇宙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新的时代转型节点即将到来,同时有望开启数字化生存的下一阶段。当前,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资本利益三者相互交织,共同助推数字化生存的“元宇宙转向”。与现阶段的互联网平台相比,虚实交互、多元开放和人机融生的元宇宙将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的同时拓展其生存时空并变革其生存形态。然而,元宇宙在带来诸多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系列风险。其中,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数据收集可能加深资本隐性操控,极致性的虚拟沉浸体验可能加剧个体瘾性依赖,高维度人机交互与融生可能引发深层伦理困境。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元宇宙时代的数字化生存,在元宇宙的建设和发展中,需要加快技术突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正效应;强化风险治理,探索元宇宙的有效治理机制;加强数字教育,提升公民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化生存 虚拟分身 资本操控
下载PDF
消费主义背景下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玉霞 张筱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54,共5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从短缺走向丰裕,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决定消费";进入丰裕社会后,"消费引领生产",同时隐匿于其中的深层逻辑则是"... 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从短缺走向丰裕,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决定消费";进入丰裕社会后,"消费引领生产",同时隐匿于其中的深层逻辑则是"生产对消费的控制"。与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对消费的制约性支配不同,丰裕社会中生产对消费是一种引导性控制,即资本为了追逐利润而以文化控制的方式对消费进行操纵。为此,不能简单地用马克思关于生产的支配作用的观点来解释现代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但是马克思的深刻见解对我们今天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消费 生产 马克思
下载PDF
文化生命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人类生命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向英 梁建新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生命是指人所具有的,在实践中生成的,不断与生存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意义交换的系统。人的生命可以划分为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两个层次,具有整体性、生成性、超越性、独特性、有限性等特征。
关键词 文化哲学 生命本义 自然生命 文化生命
下载PDF
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及其重要意义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信砚 周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0,共6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所作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论断是这一探索的重要产物。这一重要论断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所作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论断是这一探索的重要产物。这一重要论断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为客观依据,深刻反映了我国人民需求的新变化和高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和新问题。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特别是矛盾特殊性原理,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平等的双重维度: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1,共4页
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主题。按照平等的实践历程和实践程度,平等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双重维度。形式平等体现为平等对待、程序正义和权利平等,它以政治平等为表征;实质平等体现为财富和收入的平等分配,它以经济平等为表征。形式... 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主题。按照平等的实践历程和实践程度,平等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双重维度。形式平等体现为平等对待、程序正义和权利平等,它以政治平等为表征;实质平等体现为财富和收入的平等分配,它以经济平等为表征。形式平等为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接受,实质平等则是检验其对待平等真实态度的标准。在正义意味着平等的时代,社会不能简单停留于形式平等,而应该最大程度地实现实质平等。只有将平等的双重维度内在地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平等政治价值和理想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平等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下载PDF
再论走出生产力拜物教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仁营 裘白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
以人的发展与实现程度为坐标,生产力的发展呈现为异化生产力和自主生产力两种历史形态。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所追求的,不是生产力的无原则的发展,而是生产力由异化形态向自主形态的转化。由于马克思的影响,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价值坐标上已经... 以人的发展与实现程度为坐标,生产力的发展呈现为异化生产力和自主生产力两种历史形态。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所追求的,不是生产力的无原则的发展,而是生产力由异化形态向自主形态的转化。由于马克思的影响,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价值坐标上已经开始收缩生产力拜物教思想,而国内的经济学"主流"们却食洋不化,严重脱离中国实际。因此,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当代形态,即科学发展观,走出生产力拜物教思想的禁锢,跨越资本经济的"卡夫丁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拜物教 自由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视阈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探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希刚 史献芝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6,共6页
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在时代价值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变化;在思想内涵维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体现为矛盾条件的客观性变化、矛盾因素的共时性变化、矛盾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需要辩证性的理解;在工作方法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问题关切以及弘扬创新工作精神等创新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下载PDF
资本的空间逻辑及其意识形态神话 被引量:13
17
作者 庄友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1,共6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生产的视角来看,由于资本的历史本性,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发展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空间资本化发展使得资本获得了更加灵活的积累方式。资本既有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历史的狭隘性,因此对于空间资本化的发展... 从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生产的视角来看,由于资本的历史本性,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发展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空间资本化发展使得资本获得了更加灵活的积累方式。资本既有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历史的狭隘性,因此对于空间资本化的发展应从两个方面考察和审理。空间资本化的发展不仅为当代资本的创新性存续寻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和存在形态,同时也造就了资本发展的新的意识形态神话。洞穿这种意识形态迷雾成为当代资本批判的一个根本性历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资本 空间逻辑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当代 被引量:18
18
作者 袁立国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122,共8页
随着信息与数字媒介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进入数字化阶段。在数字资本主义中,信息与数字媒介不是生产过程之外的中立的技术网络,而是建构社会生活的本体,数字资本主义"把一切个体甚至最偏远的个体都卷入到数字文明中来了"。从... 随着信息与数字媒介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进入数字化阶段。在数字资本主义中,信息与数字媒介不是生产过程之外的中立的技术网络,而是建构社会生活的本体,数字资本主义"把一切个体甚至最偏远的个体都卷入到数字文明中来了"。从生产方式视角看,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信息堆积",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推动了资本积累,制造了数字拜物教。从生产关系视角看,数字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放弃剥削,并且通过生产受众,在日常生活领域进行再生产。未来如何使信息与数字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共同生活,而不是用于资本积累,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数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数字资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国社会矛盾学说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晓云 吴宁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8-72,共5页
中国的社会矛盾学说和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在概念内涵、根源和解决方式上,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相异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国转型期社会现实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社会矛盾 社会冲突 冲突理论 社会转型期
下载PDF
社会矛盾的内生性根源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朝祥 叶玲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32,共4页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过程,社会矛盾孕于人类生活本身。应当从生活出发、从人的需要出发探求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它是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根源性因素。...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过程,社会矛盾孕于人类生活本身。应当从生活出发、从人的需要出发探求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它是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根源性因素。利益是需要的具体化和对象化,当需要转化为利益的时候,需要就有了具体的指向和边界,而因需要引起的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要合理引导人的需要,并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条件下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人的需要 内生性根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