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解释学的“前见”看意识形态——一种文化认识论的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潇 罗良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5,共9页
意识形态,作为对社会心理的意识形式加工和升华,形成的理论化、精致化、系统化的观念体系,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总体性认识。它是经由"意识形态阶层"精心泡制而成的,并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思想体系。其一旦形成,又作为一种... 意识形态,作为对社会心理的意识形式加工和升华,形成的理论化、精致化、系统化的观念体系,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总体性认识。它是经由"意识形态阶层"精心泡制而成的,并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思想体系。其一旦形成,又作为一种带有客观性、实践性、既定性意韵的精神存在和文化语境,影响、孕育每一代新人的思想认识,入驻主体的内部世界,作为先在性的文化"前见"和"权威"思想而流传下来,以行为规则、思想范式、文化逻辑、价值秩序等社会文化无意识形式,在人类意识深处无形地发挥着内调节作用,影响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干预人们的实践行为。正是它的这种意识形式和文化功能,让既往的意识形态成为社会主体精神生活中的"前见",有了一种貌似本体性的存在论意义。本文旨在为作为"前见"的意识形态正名,从社会认识的历时态方面如实观照和深刻理解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见 意识形态 认知 理解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语境”观
2
作者 李林蓉 孙佳兵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4-67,共4页
关于"语境"的学说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三方面加以论述:其一,语境是使定义精准的工具,然而维氏在根本上是反对下定义的,这与其语言游戏说相关。其二,语境本身是无限漫衍的,永无饱和之时,这影响到了... 关于"语境"的学说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三方面加以论述:其一,语境是使定义精准的工具,然而维氏在根本上是反对下定义的,这与其语言游戏说相关。其二,语境本身是无限漫衍的,永无饱和之时,这影响到了后来的德里达的哲学观。其三,维氏的著名观点"意义即用法"本身也是对语境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境 定义 “意义即用法”
下载PDF
物化理论的逻辑错位与主体性的观念运演——青年卢卡奇阶级意识的理论实质与逻辑困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青年卢卡奇,他的阶级意识理论主要受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在外化过程所导致的客体化与非主体性趋势,进而通过扬弃异化(对象化)以重建主体性思想的形塑。因此,它首先是建立在扬弃主体客体化基础上的主...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青年卢卡奇,他的阶级意识理论主要受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在外化过程所导致的客体化与非主体性趋势,进而通过扬弃异化(对象化)以重建主体性思想的形塑。因此,它首先是建立在扬弃主体客体化基础上的主体性重建,而在其理论逻辑预设中,无产阶级被赋予了革命的历史主体性的"出场"角色。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即表现为通过总体性打破消解主体性的物化现象笼罩,以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恢复与革命运动的胜利。这一理论面临着深刻的逻辑矛盾与理论困境,无产阶级解放的客观现实路径并未得到清晰有力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阶级意识 黑格尔 主体性 无产阶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沃勒斯坦的理解中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苑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4,共8页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沃勒斯坦是该理论的主创人。他提出"一体化学科"研究路径,并同时希望人们能够从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社会科学三个向度去理解马克思主...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沃勒斯坦是该理论的主创人。他提出"一体化学科"研究路径,并同时希望人们能够从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社会科学三个向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理论功能以及这一理解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对于人们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勒斯坦 新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政治纲领 社会科学
下载PDF
大国兴起与衰落之径——弗兰克的中华帝国兴衰言说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苑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16,34,共13页
在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学者们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的理解是复杂的。阿明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建立在"纳贡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阿瑞吉提出,它是一条建立在"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基... 在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学者们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的理解是复杂的。阿明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建立在"纳贡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阿瑞吉提出,它是一条建立在"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沃勒斯坦则认为,它是一条建立在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俸禄制"社会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有别于这三位学者的判断,弗兰克则提出,中华帝国走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建立在"同心圆"贸易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平等发展道路,强调了体系性因素在中华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弗兰克的判断具有某些原创性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德·弗兰克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同心圆”模式 中国道路 中华帝国
下载PDF
恐怖谷效应探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杜严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4,187,共9页
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了恐怖谷效应,直到近20年才得到广泛关注,许多实验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恐怖谷效应。可以从人类进化、认知发展以及认知过程的特点等多个角度来解释恐怖谷效应,当然这些不同解释之间并非互不相容。... 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了恐怖谷效应,直到近20年才得到广泛关注,许多实验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恐怖谷效应。可以从人类进化、认知发展以及认知过程的特点等多个角度来解释恐怖谷效应,当然这些不同解释之间并非互不相容。恐怖谷效应提醒人们需要关注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知情同意与知情选择,重视机器人外观的重要性,以及加强人机互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谷效应 认知 外观 人机互动
下载PDF
社会历史解释的新模式——论E·P·汤普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
7
作者 王立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06,共6页
E.P.汤普森从反对“经济决定论”出发,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和文化分析模式,这是他在史学研究实践中试图从总体上... E.P.汤普森从反对“经济决定论”出发,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和文化分析模式,这是他在史学研究实践中试图从总体上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做的有益探索,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文化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普森 解读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 分析模式
下载PDF
穿越历史时空的中国模式——萨米尔·阿明的中国模式论辨析
8
作者 吴苑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4-40,99,共8页
萨米尔·阿明对中国模式的思考穿越了历史时空,讨论了当代中国以及封建时期和毛泽东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他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模式表现过封建社会的"纳贡模式"、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今天中国模... 萨米尔·阿明对中国模式的思考穿越了历史时空,讨论了当代中国以及封建时期和毛泽东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他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模式表现过封建社会的"纳贡模式"、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今天中国模式则属于国家社会资本主义的。从总体上看,阿明对中国模式的思考具有独特性和某些启示意义,同时也包含了消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模式 国家社会资本主义模式 萨米尔·阿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萨米尔·阿明的理解中
9
作者 吴苑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21,共9页
萨米尔·阿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包含一些独特的内容。他不同意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进化论和经济决定论理解,也不同意作出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而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地阐释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 萨米尔·阿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包含一些独特的内容。他不同意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进化论和经济决定论理解,也不同意作出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而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地阐释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不是自然、思维等其他思辨科学的对象,也不是探索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的,因而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合理的态度、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尤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方法来理解,而不要把它当作某种理论来对待。阿明主要从经济学语境上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肯定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的方法论意义,这与其他新马克思主义者有所不同,也是他的理论的亮点所在。不过,阿明的理论仍然包含了某些消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米尔·阿明 新马克思主义 新左派运动
下载PDF
普遍性还是特殊性:解析艾伦·伍德的资本主义观
10
作者 刘明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1-45,共5页
针对商业化解释模式对资本主义普遍合理性的吹捧,艾伦.伍德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强调资本主义起源的特殊性,指出它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政治经济权力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又一特殊性表现,在... 针对商业化解释模式对资本主义普遍合理性的吹捧,艾伦.伍德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强调资本主义起源的特殊性,指出它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政治经济权力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又一特殊性表现,在伍德看来,它掩饰并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体制。对于资本主义的前途,伍德认为,由于超经济产品的广泛分配根本无法触动资本主义剥削的根基,并且推行资本主义体制的性价比日趋降低,生态的可持续也因资本主义而遭到破坏,所以不能对它报以过多幻想。伍德的资本主义观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力度,推动我们重新审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走出"唯生产力论"的窠臼,但也存在忽视资本主义普遍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性 特殊性 起源 资本主义
下载PDF
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晶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7-69,共3页
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来源于晚期马克思、马克斯·韦伯以及西美尔等人的观点。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 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来源于晚期马克思、马克斯·韦伯以及西美尔等人的观点。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虽然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物化 异化 消费文化
下载PDF
《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中的矛盾
12
作者 王瑞媛 胡书志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在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中,存在着哲人的矛盾、诗人的矛盾、作者自身的矛盾。前两者是由于思想和言说的矛盾造成的,后者是因为作者寻求文化的共同性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三组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构成了... 在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中,存在着哲人的矛盾、诗人的矛盾、作者自身的矛盾。前两者是由于思想和言说的矛盾造成的,后者是因为作者寻求文化的共同性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三组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构成了该书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矛盾 哲人 诗人
下载PDF
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说评析
13
作者 杨园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6-78,共3页
在教条主义、人道主义盛行的背景下,阿尔都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科学主义的解释,并提出"认识论断裂"学说,以便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之间的差别进行说明。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的总体路线是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向... 在教条主义、人道主义盛行的背景下,阿尔都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科学主义的解释,并提出"认识论断裂"学说,以便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之间的差别进行说明。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的总体路线是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向科学的转换。他以"认识论断裂"为立论基础,目的是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捍卫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虽然"认识论断裂"学说割裂了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之间的承接性,但其理论所提出的新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历史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思路和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认识论断裂”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古希腊的幸福观发展史看当代的幸福观
14
作者 杨玉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9-21,共3页
从古希腊至今,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教育家,都在一直都在关注一个令人迷惘的问题——什么是幸福?昔兰尼派认为幸福是快乐的外在形式;伊壁鸠鲁将幸福理论化,把幸福分为动态幸福和静态幸福;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有了德行才能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从古希腊至今,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教育家,都在一直都在关注一个令人迷惘的问题——什么是幸福?昔兰尼派认为幸福是快乐的外在形式;伊壁鸠鲁将幸福理论化,把幸福分为动态幸福和静态幸福;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有了德行才能体验到幸福的滋味。因此,在古希腊幸福观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觉看待当代幸福观,成为人们所谈论的重要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快乐 德行 神学
下载PDF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视野中的阶级观
15
作者 黄慧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12,15,共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等方面的新变化,在阶级划分的依据、工人阶级的定义以及传统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性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作者试图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三个代表人物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等方面的新变化,在阶级划分的依据、工人阶级的定义以及传统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性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作者试图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代表观点的阐述与分析,希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视野中的阶级观有一个辩证的、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阶级观 评析
下载PDF
评奥菲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诠释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静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8,共7页
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诠释是奥菲福利国家危机理论的核心内容。奥菲以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政治经济学为基本理论出发点,不仅解析了福利国家在组织化权力结构方面的矛盾,还解析了福利国家在资本利益与国家政策、民主与政治、合法性与效... 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诠释是奥菲福利国家危机理论的核心内容。奥菲以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政治经济学为基本理论出发点,不仅解析了福利国家在组织化权力结构方面的矛盾,还解析了福利国家在资本利益与国家政策、民主与政治、合法性与效率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分析,奥菲指出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是无法逆转的结果,福利国家虽然矛盾重重,但是取消福利国家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菲 福利国家 结构性矛盾
原文传递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对策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厉显畈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7期13-15,共3页
电大系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有十年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项目设计再完善、管理机制再优化、教学组织再创新、实践教学再强化、教学方法再改进等措... 电大系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有十年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项目设计再完善、管理机制再优化、教学组织再创新、实践教学再强化、教学方法再改进等措施,实行五个方面的转变,以达到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 教学工作 对策
原文传递
南希·弗雷泽关于全球化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想
18
作者 贺羡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4,共6页
南希·弗雷泽在批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全球化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想。她认为哈贝马斯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观念在全球化时代已捉襟见肘,批判理论应予以揭露。此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模型是威斯特伐利亚的民... 南希·弗雷泽在批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全球化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想。她认为哈贝马斯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观念在全球化时代已捉襟见肘,批判理论应予以揭露。此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模型是威斯特伐利亚的民族国家,然而公共领域理论应该回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超越民族国家的威斯特伐利亚框架,保持其批判性。弗雷泽从规范合法性和政治有效性两方面探讨跨国公共舆论如何可能的问题,意图重建公共领域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公共领域 全球化 威斯特伐利亚 结构转型
原文传递
论阿多尔诺否定的道德哲学构想
19
作者 周爱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1,共7页
阿多尔诺反对使用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伦理概念,主张使用道德概念。他认为伦理概念遮蔽了道德概念中所蕴含的个人与普遍的张力关系。亚里士多德在使用伦理概念时并没有忽视这种张力关系,但由于他的目的论思想,这种张力关系并没有得到应... 阿多尔诺反对使用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伦理概念,主张使用道德概念。他认为伦理概念遮蔽了道德概念中所蕴含的个人与普遍的张力关系。亚里士多德在使用伦理概念时并没有忽视这种张力关系,但由于他的目的论思想,这种张力关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阿多尔诺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肯定的道德哲学传统彻底分道扬镳。他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所包含的肯定性方面在现代社会根本站不住脚,因此道德哲学必须具备否定之维。但与此同时,阿多尔诺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绝对命令,即奥斯维辛和所有与此类似的一切不应再次发生。这与他的否定的道德哲学并不矛盾,阿多尔诺在其理论框架之中能够合理地提出这种绝对命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伦理 新的绝对命令
原文传递
文化、启蒙与理性——论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欣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6,共5页
霍克海默继承了"文化"在德语语境中兼指文化和文明的传统,并将之融入具体的文化批判,因而他的文化概念也具有双重性:文化既是一种自由精神,同时又包括文明的要素。霍克海默对启蒙文化的批判也是基于启蒙作为进步精神和极权主... 霍克海默继承了"文化"在德语语境中兼指文化和文明的传统,并将之融入具体的文化批判,因而他的文化概念也具有双重性:文化既是一种自由精神,同时又包括文明的要素。霍克海默对启蒙文化的批判也是基于启蒙作为进步精神和极权主义的双重性之上。文化批判的内核乃是对于理性的批判,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作为理性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的极端发展都会导致非理性的倾向。霍克海默的这一从概念内部展开批判的方法及其文化批判的多层次探究,值得当今的文化研究认真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启蒙 理性 双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