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实践主体的特性、实践理念及其规范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建国 陈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54,共5页
实践理念是实践主体实践行为的观念向导。由于实践主体的多维性、国际化和智能化趋势,使得社会的实践理念呈现出多元性、差异性和冲突性,需要和谐的实践理念来规范。科学发展观是生成和谐实践理念的理论之源。
关键词 实践主体 实践理念 和谐实践 和谐理念 规范
下载PDF
创新的实践检验与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颜晓峰 《甘肃理论学刊》 2000年第4期38-41,共4页
创新是改造世界的实践 ,创新的是与否、利与害要通过实践作出检验与评价 ,通过创新活动的结果与效应作出判定。创新检验要从客观效果与事物本质出发 ,创新评价要有全面的、长远的标准。实践表明 ,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 ,为人的发展创... 创新是改造世界的实践 ,创新的是与否、利与害要通过实践作出检验与评价 ,通过创新活动的结果与效应作出判定。创新检验要从客观效果与事物本质出发 ,创新评价要有全面的、长远的标准。实践表明 ,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 ,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创新也有其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实践标准 生产力
下载PDF
齐鲁大学龙山乡村实验区乡村建设活动及特点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德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3,共6页
齐鲁大学早在1920年代选定龙山镇作为乡村实验区,并在1932年成立了龙山乡村服务社,开展了具体的乡村建设活动,成为基督教乡村建设的模仿实验区。龙山实验区针对乡村需要,主要分农业经济、教育、卫生及家事四方面进行实验,设立了完备的... 齐鲁大学早在1920年代选定龙山镇作为乡村实验区,并在1932年成立了龙山乡村服务社,开展了具体的乡村建设活动,成为基督教乡村建设的模仿实验区。龙山实验区针对乡村需要,主要分农业经济、教育、卫生及家事四方面进行实验,设立了完备的组织体系,注重与政府及教会机构合作,并且重视宗教活动的开展。齐鲁大学在龙山镇的乡村改良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龙山镇乡村的落后面貌,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因当时中国的民情及社会体制积弊,其改良乡村的最终目标并未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大学 龙山实验区 基督教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全球化视野中的“交往”理论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春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本文揭示了哲学意义上“交往”一词的含义、根据和历史形式,全面分析了交往的社会功能,并结合当前人类社会生活重大实践,为从交往角...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本文揭示了哲学意义上“交往”一词的含义、根据和历史形式,全面分析了交往的社会功能,并结合当前人类社会生活重大实践,为从交往角度客观理解全球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功能 全球化
下载PDF
时间、概念和批判: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读进路
5
作者 雷龙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5-59,共5页
实践哲学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可以从实践的诸多维度展开。首先,可以从时间维度加以解读,理解其革命性意义。其次,从概念构成维度解读,理解其逻辑指向。第三,从现代影响维度解读,展现其蓬勃理论生机。
关键词 实践维度 实践哲学 解读
下载PDF
《周易》与管理:体与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郝书翠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共6页
讨论《周易》与管理的关系,必须看到它并没有把人看作需要外在规范来束缚和管理的对象,也没有直接谈论西方管理学所讨论的管理的具体环节。《周易》与管理的关系乃是一种体用关系,它只是在阐明"体"的前提下启示"用"... 讨论《周易》与管理的关系,必须看到它并没有把人看作需要外在规范来束缚和管理的对象,也没有直接谈论西方管理学所讨论的管理的具体环节。《周易》与管理的关系乃是一种体用关系,它只是在阐明"体"的前提下启示"用",其一切启发都是围绕着对和谐这一最高境界的追求展开的。按照西方管理学的模式解读《周易》的做法远离了《周易》的精髓和主旨,其结果必然使讨论流于庸俗,伤害《周易》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管理 西方管理学
下载PDF
实践价值的生成与调控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德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4-39,共6页
作为现实生成中的实践价值,总是以“需要——满足”为动力,并在实践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过程中得以展开并最终实现的。探究实践价值的生成机制及调控机制,有助于实践主体积极调控和合理规约其实践活动,以促进实践正价值的生成,避免或减... 作为现实生成中的实践价值,总是以“需要——满足”为动力,并在实践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过程中得以展开并最终实现的。探究实践价值的生成机制及调控机制,有助于实践主体积极调控和合理规约其实践活动,以促进实践正价值的生成,避免或减少实践负价值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价值 生成机制 调控机制
下载PDF
论超前认识是以主体需要和价值为目标的理性活动
8
作者 李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19,共2页
超前认识与人的需要、人的价值设计、人的理性活动等基本要素密切相关。由于超前认识是对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哲学支持 ,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超前认识 人的需要 价值设计 理性活动
下载PDF
有关实践合理性问题的思考
9
作者 胡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确立实践是真理检验的标准要求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实践本身的标准问题 ,即实践的合理性问题。这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更是一个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问题。合理的实践不单是结果合于目的 ,还应是实践系统的整体合理。合理即要合规律、规范 ,... 确立实践是真理检验的标准要求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实践本身的标准问题 ,即实践的合理性问题。这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更是一个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问题。合理的实践不单是结果合于目的 ,还应是实践系统的整体合理。合理即要合规律、规范 ,合目的、需要 ,合功利、效率等 ,各要素最终统一为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符合美的崇高尺度。衡量实践合理性的价值标准本身也不应只停留在一个层面 ,而应在真理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合理性 价值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象学诠释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祥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
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浓厚的现象学意蕴,其表现为:在方法原则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展现出“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人学维度上,马克思实践哲学表现为“此在”式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在形式内容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现象学内... 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浓厚的现象学意蕴,其表现为:在方法原则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展现出“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人学维度上,马克思实践哲学表现为“此在”式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在形式内容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现象学内在的“超越性”。这种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象学诠释,一方面,以实践现象学的视角去蔽归澄,合理地诠释了存在问题,走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桎梏,并找到了通向存在澄明之境的智慧之路;另一方面,以实践现象学的视角关注现实,在对象化、具体化的实践活动中人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展现,并在实践中追寻通向“共产主义”的现实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实践哲学 现象学 实践 “面向事物本身” 此在 超越性
下载PDF
从西方现代现象学看中国唯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再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6,40,共7页
中国的唯识论与西方现象学有着共通之处:现象学的主体“意向性”理论与唯识论的“作意”,都提出了意识如何主动实现对对象的认知动因;现象学的“敞开-遮蔽”的辩证结构与唯识论的“种子论”,都体现了本体在意识中显现的过程;现象学通... 中国的唯识论与西方现象学有着共通之处:现象学的主体“意向性”理论与唯识论的“作意”,都提出了意识如何主动实现对对象的认知动因;现象学的“敞开-遮蔽”的辩证结构与唯识论的“种子论”,都体现了本体在意识中显现的过程;现象学通过“先验自我”,唯识论通过“我执”,都达到了对本体的“消解之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论 现象学 意向性 作意 敞开-遮蔽 先验自我 中国 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