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7,共15页
本文取帛书《易经》乾至蹇卦的卦爻辞与今本对应的卦爻辞异文进行对比,阐释了二者今、古文的使用情况,并对二者诸多异文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结论。
关键词 今文 古文 帛书《易经》 《易经》
下载PDF
数字卦与简帛易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善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149,共5页
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年的漫长里程,至西周晚期《易经》一书的创成,才在真正的意义上产生了质的飞跃。虽然战国秦汉之际的简帛佚籍中亦存留着大量数字卦,然而此间的数字卦,其数字已经完全成“符号”性质了,数字卦与符号卦已经走向了统一。
关键词 战国秦汉之际 数字卦与简帛易 数字卦与符号卦
下载PDF
被世俗理性利用的神灵们——浅析儒家文化对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53-256,共4页
作为正统思想存在的儒家文化长期左右着中国民众的思想意识,受着世俗理性支配的人们因此常常表现出极端重视现世生活的人生态度,即使信奉某一神灵也常是出于功利动机——为了求得神灵对现世生活的保佑或借助神灵摆脱实际生活中的困境,... 作为正统思想存在的儒家文化长期左右着中国民众的思想意识,受着世俗理性支配的人们因此常常表现出极端重视现世生活的人生态度,即使信奉某一神灵也常是出于功利动机——为了求得神灵对现世生活的保佑或借助神灵摆脱实际生活中的困境,而很少追求灵魂上的皈依。中国民众淡漠的宗教意识和对宗教无可无不可的意向使超凡脱俗的宗教不得不依据中国民众的现实需要而改头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宗教制度在中国的出现,而完全意义上的神学至今仍未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世俗理性 儒家文化
下载PDF
从《论语·八佾》篇看孔子的礼乐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阳繁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49-52,共4页
《论语.八佾》篇中主要讲述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乐,它包括孔子所谈"礼"之背景、来源、本质和礼之用四个方面;"乐"的演奏之道、"乐"的本质内容。篇章中关于礼、乐内容之丰富、深刻,对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孔子思... 《论语.八佾》篇中主要讲述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乐,它包括孔子所谈"礼"之背景、来源、本质和礼之用四个方面;"乐"的演奏之道、"乐"的本质内容。篇章中关于礼、乐内容之丰富、深刻,对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孔子思想中的礼乐观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佾》 礼乐观
下载PDF
原始儒学“天人观”中的人文思想
5
作者 徐明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天人观"是原始儒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涉及群己关系、力命关系、义利关系等。原始儒学在"天人观"上的一个重大转向,就是从商周宗教意义的"神学"到人本取向的"人学"的转化... "天人观"是原始儒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涉及群己关系、力命关系、义利关系等。原始儒学在"天人观"上的一个重大转向,就是从商周宗教意义的"神学"到人本取向的"人学"的转化,延续并发展了周初出现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背景下,原始儒学"天人观"中还蕴涵了民本思想、平等观念、生态伦理等现代精神以及人格修养境界理论等。这些都是儒学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儒学 天人观 现代精神
下载PDF
《周易》政治思想分析
6
作者 徐松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25-526,共2页
为了深入对《周易》政治思想的研究,分析了《周易》所蕴含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的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补,阴阳矛盾促成变化。得出《周易》所蕴含的政治思想是在遵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基础之上形成的... 为了深入对《周易》政治思想的研究,分析了《周易》所蕴含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的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补,阴阳矛盾促成变化。得出《周易》所蕴含的政治思想是在遵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基础之上形成的,包括顺时应变,以民为本,君臣共治为主要内容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我国行政哲学研究综述
7
作者 刘邦凡 詹国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2-77,共6页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行政哲学思想,儒家更是形成了行政哲学思想体系。当代中国的行政哲学研究还比较薄弱,不论从研究队伍看,还是从研究的内容、体系、方法、深度等诸多方面看,都有待大力推进。目前的研究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发...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行政哲学思想,儒家更是形成了行政哲学思想体系。当代中国的行政哲学研究还比较薄弱,不论从研究队伍看,还是从研究的内容、体系、方法、深度等诸多方面看,都有待大力推进。目前的研究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发表了上百篇的学术研究论文,二是举办了8次全国性的行政哲学研讨会,三是出版了10来部学术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哲学 公共行政 哲学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解读《易传》之“神”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景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40-41,共2页
阐述了《易传》中"神"、"道"及"阴阳"的相互关系。认为《易传》之"神"是在人学意义上建立的范畴,不同于宗教之"神",也不同于西方哲学所讲的"神"。《易传》以"神"... 阐述了《易传》中"神"、"道"及"阴阳"的相互关系。认为《易传》之"神"是在人学意义上建立的范畴,不同于宗教之"神",也不同于西方哲学所讲的"神"。《易传》以"神"这个范畴来类扩宇宙的生成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人的价值本体建构途径,其形而上学的人学化比较彻底,从根本上避免了将其"神"论导向宗教和神秘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阴阳 自然 宗教
下载PDF
浅谈《论语》中的“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闫建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43-45,共3页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的"义"历来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义&qu...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的"义"历来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义"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后人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义” “智” “仁”
下载PDF
黄老道家对墨家的批判与接受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开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37-39,共3页
黄老道家产生于楚国,其主要特点是擅于采百家之长,因此当墨学思想在楚地传播与践行之际,黄老之学对其进行了接受与批判。
关键词 黄老道家 墨家 接受与批判
下载PDF
《易传》的名和义在科技、文化与经济中的应用
11
作者 肖纪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依据《易传》中的"三易"原则,论述科技、文化与经济中的三个问题:材料学方法论的尝试,我国文化结构初探,"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经济现象。提出和平发展的当代可遵循的三条处事原则:生态,适中,计算———算计。
关键词 材料学方法论 中国文化结构 生态 适中 计算-算计
下载PDF
辩证逻辑的现代发展及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金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5,共5页
本文对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辩证逻辑形式化的主要成果,作了一简要的述评,以利于学术界了解目前研究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逻辑矛盾 悖论 辩证逻辑 形式化 形式系统
下载PDF
《易传》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之比较
13
作者 潘斌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在《易传》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都蕴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二者都承认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但《易传》同时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易传》和赫拉克利特都认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对事物的运动变化持循环论;《易传》和赫拉... 在《易传》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都蕴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二者都承认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但《易传》同时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易传》和赫拉克利特都认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对事物的运动变化持循环论;《易传》和赫拉克利特都强调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对事物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赫拉克利特 辩证法
下载PDF
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被民贵”思想
14
作者 魏晔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12-13,20,共3页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学者尊之为"亚圣"。"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但从其出发点分析,论其实质,"民贵君轻"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其包含很大的被动...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学者尊之为"亚圣"。"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但从其出发点分析,论其实质,"民贵君轻"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其包含很大的被动性,其实质可以称之为"被民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被民贵 渊源 原因 借鉴
下载PDF
《老子》对个体心态修养的启示
15
作者 李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40-42,共3页
在当今社会人们躁动的心态下,我们需要的是喧嚣后的反思,和反思后的心态的谐和。结合老子的时代状况进行细致地剖解《老子》,从老子哲学中我们探寻到他对个体心态修养的关注,"自然"、"无为"、"反朴"的理... 在当今社会人们躁动的心态下,我们需要的是喧嚣后的反思,和反思后的心态的谐和。结合老子的时代状况进行细致地剖解《老子》,从老子哲学中我们探寻到他对个体心态修养的关注,"自然"、"无为"、"反朴"的理想人生境界是其个体心态修养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是"虚"、"静"、"柔"。老子智慧对浮躁的现代社会的个体心态修养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心态 老子哲学 修养
下载PDF
古代经典“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生态观
16
作者 关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10期60-61,共2页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区别的明显标志。它明确了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自然与人非制约与驾驭的关系,而是亲和融恰,协调发展的关系。从天人合一出发推导出的文化意义沿着历史的轨迹不断演进,由最...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区别的明显标志。它明确了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自然与人非制约与驾驭的关系,而是亲和融恰,协调发展的关系。从天人合一出发推导出的文化意义沿着历史的轨迹不断演进,由最初的哲学形式发展出体系庞杂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和谐 关系
下载PDF
《周易》乾坤卦的认知隐喻视野 被引量:1
17
作者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2-25,共4页
人类的范畴、概念以及语言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这一思想是目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而我国古老的文化典籍《易经》早就对此进行了阐述和运用,如书中所用的最基本象似符和最重要的概念“象”,都是来自对身体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 人类的范畴、概念以及语言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这一思想是目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而我国古老的文化典籍《易经》早就对此进行了阐述和运用,如书中所用的最基本象似符和最重要的概念“象”,都是来自对身体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它不仅产生了意义和文字,还是文明之始源。通过对《周易》乾坤两卦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古人在体验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隐喻观,可以说一部《周易》全部都是隐喻,是隐喻的结晶,所以它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认知隐喻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隐喻
下载PDF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
18
作者 钮恬 《周易研究》 1999年第3期25-36,48,共13页
《周易》每卦六爻彼此联系,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变化体系,呈现出诸种特点。(1)变化方向的确定性。每卦六爻自初至上递进演变的方向确定不移,终向和始向保持一致,终向是始向的扩展和深化。(2)变化内容的同一性。六爻围绕一个中心... 《周易》每卦六爻彼此联系,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变化体系,呈现出诸种特点。(1)变化方向的确定性。每卦六爻自初至上递进演变的方向确定不移,终向和始向保持一致,终向是始向的扩展和深化。(2)变化内容的同一性。六爻围绕一个中心,以同一内容为轴心,展示其绚丽多彩、丰富生动的变化场景。(3)变化同素的结构件。每爻都是变化总体链条上的一个因素,彼此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形式多样。(4)变化趋势的循环性,六爻变化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变化的循环性分为两类:一为变化循环趋势,一为变化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卦爻 变化
下载PDF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综述
19
作者 王志轩 庞子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1-44,共4页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共论周易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义理易学”“象数易学”“周易科学应用”“周易文化史”“历史文献”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对周易文化进行了阐发,象数与...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共论周易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义理易学”“象数易学”“周易科学应用”“周易文化史”“历史文献”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对周易文化进行了阐发,象数与义理兼顾,理论与实践辉映,对当前周易文化在传承、保护、研究、创新以及申遗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富有建树、推陈出新的学术观点,有力助推了周易文化创新发展和易学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文化 周易与现代化 义理易学 象数易学 周易科学应用
下载PDF
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
20
作者 陈慧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和谐 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