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中世纪”─—理学、实学、朴学的嬗演及其启蒙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育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走出“中世纪”─—理学、实学、朴学的嬗演及其启蒙意义王育济(山东大学历史系)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前后相继、此起彼伏的三起思想文化大潮,是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汉唐时期的高度发展... 走出“中世纪”─—理学、实学、朴学的嬗演及其启蒙意义王育济(山东大学历史系)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前后相继、此起彼伏的三起思想文化大潮,是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汉唐时期的高度发展,至宋代,即达到了成熟的顶端。顶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实学思潮 朴学 封建制度 明清实学 宋明理学 “经世致用” 启蒙思想 明代中叶 明清之际
下载PDF
试论古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互渗现象─—从老子的“道”谈起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希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3-30,共8页
物质和精神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最初进行哲学思考的先哲那里,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因此,既不会有纯粹的物质一般的概念,也不会有纯粹的精神一般的概念。这就是围绕老子的“道”出现唯物、唯心之争的基本原因。考察中外... 物质和精神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最初进行哲学思考的先哲那里,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因此,既不会有纯粹的物质一般的概念,也不会有纯粹的精神一般的概念。这就是围绕老子的“道”出现唯物、唯心之争的基本原因。考察中外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古代哲学中大量存在着物质和精神的互渗现象,而且这种互渗现象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中还隐约可见。要想真正掌握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必须克服削足适履的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野和方法还古代哲学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与精神 古代哲学 唯物主义 物质和精神 发展过程 老子哲学 唯心主义 精神性 《管子》 质的属性
下载PDF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德先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74,共3页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渗透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一项常论常需、常论常新的研究议题。近年来,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已从哲...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渗透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一项常论常需、常论常新的研究议题。近年来,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已从哲学领域中的理论问题,演变为新时期关涉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基本认知问题是各项研究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亦是学术争鸣的热点、焦点。因而,从政治学高端审视,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作简要理析,定位儒家政治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流,强调民本主义执政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支柱,实现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基本理路的科学把握,对于深化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和对其现代传承、发展的意义的追问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政治哲学 研究 基本认知
下载PDF
浅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燕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古代文化无论以人为出发点还是归宿,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从哲学、宗教、甚至审美的角度看,人文精神都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在高度和深度上都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有所超越。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的分析中...  中国古代文化无论以人为出发点还是归宿,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从哲学、宗教、甚至审美的角度看,人文精神都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在高度和深度上都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有所超越。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的分析中论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荣辱思想及其现代启迪
5
作者 张志祥 俞燕鸣 连征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8-90,112,共4页
中国传统哲学中"义以为上"的荣辱认知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荣辱行为观,"为己之学"的荣辱动力观,及其现代性转换或合理性重建,对于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和个体人生价... 中国传统哲学中"义以为上"的荣辱认知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荣辱行为观,"为己之学"的荣辱动力观,及其现代性转换或合理性重建,对于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和个体人生价值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传统荣辱观 启迪
下载PDF
颜元与袁枚的“性灵说”
6
作者 马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9-71,共3页
颜元是清初重要的哲学家,他反对程朱理学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肯定人的本真自我和情感欲望,主张习行以为学。这影响了袁枚个性思想的形成,并成为其“性灵说”的重要思想基础。
关键词 颜元 理学 袁枚 性灵说
下载PDF
《尚书》:为中华法系提供原型构架
7
作者 陈鸿彝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尚书》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先提出并系统论述“罪·刑”概念的上古文献。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仁”“礼”来概括儒学,而忽视先秦儒学对刑法的全方位论列,甚至认为“中华法系”源于后起的法家。其实,正是《尚书》,从法哲学的思考... 《尚书》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先提出并系统论述“罪·刑”概念的上古文献。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仁”“礼”来概括儒学,而忽视先秦儒学对刑法的全方位论列,甚至认为“中华法系”源于后起的法家。其实,正是《尚书》,从法哲学的思考到国体、政体的制度性论证,从立法、司法、执法的基本原则到具体刑法条例的制定及其适用,从刑事犯罪到民事规范到司法诉讼程序,都有基础性的探讨。应该说,以《尚书》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为中华法系提供了最初的思想资料和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先秦儒学 中华法系 罪刑
下载PDF
《性自命出》:以思孟为主流的综合学说
8
作者 郭常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3-87,共5页
《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和行文模式颇合道家思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合流淡化了简篇所反映的学派性质,使得简文的解读与定位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此时期的主要的理论范畴及哲... 《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和行文模式颇合道家思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合流淡化了简篇所反映的学派性质,使得简文的解读与定位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此时期的主要的理论范畴及哲学命题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学术思想的渐进化及相互渗透性使简文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思孟学说契合,进而导引出"人性论"的深刻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论辩艺术,事实上已成为孔孟之间学术传承的津梁。儒家外"礼"内"仁"的处世哲学通贯于简文的全篇,而心性观念到礼乐教化的内外互修,深化了其仁义思想在道德修养中的情感因素,最终于哲学视阈下形成"性""命""道""情"论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性自命出》 思孟学派 心性观 礼乐教化
下载PDF
谈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9
作者 舒玲 《学习月刊》 2009年第22期24-25,共2页
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内含传统自然观的危机。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认识,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的本源、演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的看法。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依次为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唯心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
关键词 唯物主义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演变 传统自然观 生态危机 唯心主义 自然界
下载PDF
龚自珍孟学思想论析
10
作者 朱湘铭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龚自珍立足于晚清社会现实,对孟学进行了诸多改造:对孟子性善论的反叛与颠覆,对孟子"圣人"理想人格的质疑与否定,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和改造,倡导经世致用,使儒学经义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近代化进程相适应,开启了晚清社会... 龚自珍立足于晚清社会现实,对孟学进行了诸多改造:对孟子性善论的反叛与颠覆,对孟子"圣人"理想人格的质疑与否定,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和改造,倡导经世致用,使儒学经义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近代化进程相适应,开启了晚清社会思潮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孟学 质疑 继承 改造
下载PDF
“天”之近代转型及其特点
11
作者 陈延庆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具有上帝、自然、命运、本体 (理、气、心 )诸多涵义。近代哲学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对它进行了新的诠释 ,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完成了天范畴由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具有上帝、自然、命运、本体 (理、气、心 )诸多涵义。近代哲学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对它进行了新的诠释 ,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完成了天范畴由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在此转型过程中 ,凸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融合性、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天范畴 古代 近代 转型
下载PDF
文质论:中国传统治道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前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1,共5页
文质论是一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质论源于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这一观念,君子人格是中国文质论思想的原型。自汉代起,治道文质论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内容和政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文质论,作为... 文质论是一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质论源于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这一观念,君子人格是中国文质论思想的原型。自汉代起,治道文质论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内容和政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文质论,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治道,在今文经学的最后代表康有为那里,发展到了传统社会的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论 治道 君子说 世运说
下载PDF
《易·蒙》之于师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教育 师道
下载PDF
从檄文看政治观念的变迁——以先秦、两汉为论阈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建跃 任劲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4-29,共6页
"天命"和"德"是我国古代的核心政治观念,通过对檄文进行整体性研究,能够清晰揭示"天命"观念的人文化、公共化转向和"德"观念逐步成熟的演化过程,进而把握"德"扬"天"抑的... "天命"和"德"是我国古代的核心政治观念,通过对檄文进行整体性研究,能够清晰揭示"天命"观念的人文化、公共化转向和"德"观念逐步成熟的演化过程,进而把握"德"扬"天"抑的政治观念变迁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檄文 政治观念 天命 变迁
下载PDF
道与真善美─—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三 被引量:1
15
作者 栾勋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33-41,共9页
道与真善美─—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三栾勋研究国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过历史的反复浪淘,在治学方法上,看来还是以回归到“出入经史,流连百家”的传统为宜。只要坚持这个传统,而又目光四射、不存徘外之思,且能含英咀华,持之以恒... 道与真善美─—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三栾勋研究国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过历史的反复浪淘,在治学方法上,看来还是以回归到“出入经史,流连百家”的传统为宜。只要坚持这个传统,而又目光四射、不存徘外之思,且能含英咀华,持之以恒,玩索有得,日积月累,那么,我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道与真 中国古代 文化精神 混沌论 “至善” 科学主义 精神自由 《道德经》 真理
下载PDF
道家美学的生态审美及主体间性
16
作者 齐光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2-114,118,共4页
生态美学以审美的方式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审美方式中,审美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不是对象化的关系,而是主客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美学否定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地位和征服欲望,而将自然视为与人类平等的主体,揭示了人与自然主客合一... 生态美学以审美的方式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审美方式中,审美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不是对象化的关系,而是主客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美学否定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地位和征服欲望,而将自然视为与人类平等的主体,揭示了人与自然主客合一的审美关系,体现了生态美学的审美意蕴;道家美学否定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方式,强调人与世界的同一,彰显了主体间性美学的审美特质,从而为中西方美学的沟通提供了哲学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生态意蕴 主体间性 现代性转换
下载PDF
刍议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
17
作者 谢娟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5期319-320,共2页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与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他使哲学脱离了唯心主义的牢笼,并重新树立了唯物主义在哲学中的威望。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相对来说也并不是主动的。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最致命的破...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与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他使哲学脱离了唯心主义的牢笼,并重新树立了唯物主义在哲学中的威望。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相对来说也并不是主动的。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最致命的破绽是它并没有以实践为基础,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于人的意识以及整个人类的基础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 感性认识 实践
下载PDF
藏族古代哲学思想透析
18
作者 吴春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认为,藏民族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伟大斗争中,对宇宙万物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以及价值导向等形成了独自的观点,它是藏族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藏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藏族 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法思想
下载PDF
柳宗元的自然观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19
作者 屠承先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8-42,共5页
柳宗元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承荀况、王充,下启张载、王夫之,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试图就柳宗元的自然观在中哲史上的地位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唯物主义自然观 中国哲学史 柳宗元 哲学思想 地位问题 文学家 政治家 哲学家
下载PDF
如何看待鲁迅初期思想受尼采影响问题
20
作者 李永寿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6期40-43,共4页
鲁迅初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从本国现状出发,广泛地研究西方的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西方的科学、文化对鲁迅曾产生过... 鲁迅初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从本国现状出发,广泛地研究西方的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西方的科学、文化对鲁迅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的基础,并成为他相当时期内战斗的思想武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唯物主义自然观 尼采 自然科学 民主主义者 爱国主义者 社会发展观 救国救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