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精神的后天涵养──论孟子的养气说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68,共3页
孟子之"气"属精神范畴,是"形诸外"的主观精神、心理状态。在"志"、"气"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志制约着"气",使"气"具有了价值向度,它把人的内心与形诸外的精种状态结合起来,成为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养气说以... 孟子之"气"属精神范畴,是"形诸外"的主观精神、心理状态。在"志"、"气"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志制约着"气",使"气"具有了价值向度,它把人的内心与形诸外的精种状态结合起来,成为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养气说以"尚志"、"集义"为核心。尚,急确立人生的立足点和人生道路,集义则体现了气的力度。孟子提出的尚志与集义相接合才能养成"浩然之气"的思想,为儒家道德修养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主体精神 养气说 内在精神 价值向度 儒家道德 心性学说 朱熹 心理状态 尚志
下载PDF
孟子“浩然之气”新解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义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前学术界对孟子的“浩然之气”似有定论:儒家学说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这种气一定是伦理之气;再进一步说,孟子把人的内在伦理要求外化、放射为天地之本体,从而认为伦理道德是天地自然的本性,“浩然之气”也不过是这种充满天地之间... 目前学术界对孟子的“浩然之气”似有定论:儒家学说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这种气一定是伦理之气;再进一步说,孟子把人的内在伦理要求外化、放射为天地之本体,从而认为伦理道德是天地自然的本性,“浩然之气”也不过是这种充满天地之间的伦理之气。但我们认为这只是其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历史本体 本体意识 社会生活 伦理道德 伦理学说 历史要求 伦理修养 以民为本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孟子关于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人性思想新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唐雄山 黎红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孟子陈述了人性构成的要素 ,论述了人性的内在性与平等性 ;在此基础上 ,作出了对人性的价值判断 ,提出了对人性的价值导向 。
关键词 孟子 人性 事实陈述 价值判断 价值导向
下载PDF
孟子“仁心”的本体论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治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2期56-61,共6页
哲学始终绕不开本体论,本体论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本体并不是什么神圣而不可企及之物,本体就是物自身。语言构成了世界,造就出社会。语言的最后界限是物自身。孟子“四端说”中,“恻隐之心”是“仁”的苗头,最为源始,它超越于一切现实... 哲学始终绕不开本体论,本体论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本体并不是什么神圣而不可企及之物,本体就是物自身。语言构成了世界,造就出社会。语言的最后界限是物自身。孟子“四端说”中,“恻隐之心”是“仁”的苗头,最为源始,它超越于一切现实计较。“不动心”是要泯灭认识论上的所有差异繁复。因为心动,则生发出世界的千差万别。通达于仁,则必须“求放心”,即收回已经放逐于现象世界的心识,不为外在诱惑所迷,而直击物自身。相反,浸染在现象世界里的东西越多,便不可能获得本体的绝对与永恒。仁人即是获得本体领悟的人,他有真正的勇敢,他连什么是害怕都不知道,因而是无所畏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心 物自身 本体论
下载PDF
孟子与五经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开泰 《管子学刊》 1998年第4期50-59,共10页
孟子与五经,这里所论述的是指孟子与《诗》、《书》、《礼》、《乐》、《春秋》五经的关系,从中看出在孟子所处时代五经的面貌和他对五经的贡献。孟子为儒家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对五经是有相当贡献的。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 孟子与五经,这里所论述的是指孟子与《诗》、《书》、《礼》、《乐》、《春秋》五经的关系,从中看出在孟子所处时代五经的面貌和他对五经的贡献。孟子为儒家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对五经是有相当贡献的。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孟子》 《书》 《尚书》 赵岐 《春秋》 滕文公 梁惠王 以意逆志 周文王
下载PDF
孟子心性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友广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以《孟子》与郭店简《性自命出》篇为文本基础,以《管子》内篇为参照材料,考察史上之心性关系,探索心、性是如何从哲学史、思想史的早期互不相干,到孟子之时一步步演变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对偶范畴。
关键词 郭店简 孟子
下载PDF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试探《孟子》所体现的孟子教育家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孔漫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7-60,共4页
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于战国中期的《孟子》一书 ,在传播儒家学说的同时 ,亦成功地塑造了孟子的教育家形象。孟子视教育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对教育规律、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方法等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具体的... 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于战国中期的《孟子》一书 ,在传播儒家学说的同时 ,亦成功地塑造了孟子的教育家形象。孟子视教育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对教育规律、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方法等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教育家形象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教育风格
下载PDF
清代《孟子》学背景论
8
作者 刘瑾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6-72,共7页
清代《孟子》学的兴盛,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汉、唐、宋、明《孟子》学之基础,同时清代的经学思潮、科举和四书热也极具推动作用。
关键词 《孟子》 经学 清代学术
下载PDF
孟子的重民思想及其后世影响与启迪
9
作者 袁占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孟子重民思想产生于战国中期的动乱年代,渊源于周公、孔子的“敬德保民”、“仁者爱人”,具体提出了“制民恒产”的土地方案,轻徭薄赋的富民思想,承认社会分工与商贾自由,其中心就是“得其民,斯得天下”。这对后世明君贤臣、义勇... 孟子重民思想产生于战国中期的动乱年代,渊源于周公、孔子的“敬德保民”、“仁者爱人”,具体提出了“制民恒产”的土地方案,轻徭薄赋的富民思想,承认社会分工与商贾自由,其中心就是“得其民,斯得天下”。这对后世明君贤臣、义勇之士影响极大,对今天反腐倡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重民 仁政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先立其大:《孟子》人性本体的成立
10
作者 王亚云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
下载PDF
焦循注疏赵岐《孟子题辞》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惠荣 周远富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4-76,共3页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 ,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 ,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 ,焦疏有而赵注无者之20余例 ,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 ,对俗字、通...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 ,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 ,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 ,焦疏有而赵注无者之20余例 ,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 ,对俗字、通假字、词组、名物词的训释平实而不妄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孟子正义》 赵岐《孟子题辞》 注释
下载PDF
荀子“治气养心”思想新探——兼论荀子心论的道德化进路
12
作者 余光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7-33,共7页
从《荀子》文本出发,试图在学界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厘清荀子思想中“心”与“气”概念的本质内涵,探讨“治气养心”修养的具体展开过程,从而提供一种在道德哲学领域理解荀子“心论”与“气论”的视角。荀子的“治气养心”思想重在“以... 从《荀子》文本出发,试图在学界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厘清荀子思想中“心”与“气”概念的本质内涵,探讨“治气养心”修养的具体展开过程,从而提供一种在道德哲学领域理解荀子“心论”与“气论”的视角。荀子的“治气养心”思想重在“以礼养心”“以心治气”,该思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人的“智心”发展为“礼心”,以及生理之“血气”发展为精神之“血气”两大问题,是一种外向的、渐修的修身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治气养心 智心 礼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