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坚白论》的认识论思想
1
作者 冯光武 南红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详细解析其中的“坚”“白”“石”“神”“天下”“离”和“藏”等核心概念,再将它们与休谟、康德等代表性认识论哲学家的核心思想进行比较,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坚白论》认识论诠释。我们认为,《坚白论》是一部古老的认识论著作,是公孙龙对世界哲学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坚白论》 认识论
下载PDF
白马公孙龙
2
作者 蒋原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公孙龙的骑白马已经走到了现代逻辑学和语言学的边缘。特别是他的《指物论》已经领悟到人们对于现实和世界的认识,依赖于语言的命名,如再向前一步,或许就是人类的一大步。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公孙龙等为代表的早期名家学者囿于名实关... 公孙龙的骑白马已经走到了现代逻辑学和语言学的边缘。特别是他的《指物论》已经领悟到人们对于现实和世界的认识,依赖于语言的命名,如再向前一步,或许就是人类的一大步。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公孙龙等为代表的早期名家学者囿于名实关系的探讨,过于“苛察缴绕”,使后世文人望而却步,有些学人则视其为“诡辞”,致使中国的逻辑学和语言学研究两千年间止步不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非马 指物论 名实论
下载PDF
王弼老学之道突破的内在逻辑发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锐 祁向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道”作为《老子》的核心范畴由具象性的获得而实现的突破必然有其内在逻辑,在王弼的《老子注》中其实隐含了对这一线索的厘定。王弼从“如何能周全万有”问题的考察出发,在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进行批判过程中,发现天地通过向它者取法... “道”作为《老子》的核心范畴由具象性的获得而实现的突破必然有其内在逻辑,在王弼的《老子注》中其实隐含了对这一线索的厘定。王弼从“如何能周全万有”问题的考察出发,在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进行批判过程中,发现天地通过向它者取法而得以周全,进而在追问其所法者为何的过程中,得到了作为万有之本根的“混成之状”。这是凭藉其无限性克服了“形名”的局限。同时,“混成之状”侧重于对本体样貌的描述,不能最大限度包容万有并突显其根据性,所以以“道”字命名便是必然选择。从此,“道”便获得了突破而成为最高的哲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 混成之状
下载PDF
对名家及名学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20世纪名学研究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严重的偏差,这种偏差在于将对"名"自身(语言结构、论述方式、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对"名"功能(伦理功用、政治作用)的研究混为一谈。无论从思想史实际情况看,还是从后世对"名家... 20世纪名学研究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严重的偏差,这种偏差在于将对"名"自身(语言结构、论述方式、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对"名"功能(伦理功用、政治作用)的研究混为一谈。无论从思想史实际情况看,还是从后世对"名家"的定义看,都显然存在着两种"名家",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从事"事实判断"的名家远没有政治学伦理学意义上的、注重"价值判断"的名家影响大,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要远多于继承,如果对两种"名家"没有明确的区分,不以此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那么,"名家"研究就很容易走上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名学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下载PDF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路向 被引量:13
5
作者 曹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 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名学研究只重视后者,未对前者展开过系统研究,这使名学研究偏离了思想史的实态。因此应转换方向,回归于思想史的正途,对先秦名学重新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学 西方逻辑学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名学的理论贡献——从语词符号的角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长明 李后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从现代语词符号的观点来看,名学正确揭示了名的符号功能,详细阐发了名称与指谓对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规范名实关系的确定性原则,较深入探讨了名称的生成特点和兼名的合成规则,详细讨论了不同名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
关键词 中国 名学 语词符号 贡献
下载PDF
名辩思潮与芝诺悖论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3
7
作者 秦彦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在先秦时代,名家曾经一度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名家的抽象思辨则受到普遍的轻视与排斥。综观中国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纯粹理性思维的缺乏,给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深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比古代... 在先秦时代,名家曾经一度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名家的抽象思辨则受到普遍的轻视与排斥。综观中国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纯粹理性思维的缺乏,给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深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比古代希腊芝诺悖论在西方的积极影响,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思潮 惠施 公孙龙 芝诺悖论 抽象思辩 名家
下载PDF
论先秦名家“诡辩”的语言哲学意义——从“使用”与“提及”的观点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利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88,共7页
从语词的“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角度提出,名家被误解的原因很可能是古汉语缺乏标点符号,因而不能准确表达名家命题的思辨理性真义。各派哲学对于名家关于语词指称问题的哲学思辨内容的批判是由实用主义出发,从语用角度进行的,批判的... 从语词的“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角度提出,名家被误解的原因很可能是古汉语缺乏标点符号,因而不能准确表达名家命题的思辨理性真义。各派哲学对于名家关于语词指称问题的哲学思辨内容的批判是由实用主义出发,从语用角度进行的,批判的角度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导致名家的纯语言思辨理性萌芽的过早湮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语言哲学 指称理论 标点符号
下载PDF
《吕氏春秋》之于名家评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修建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0,共4页
《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诸子百家学说而成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名家学说在《吕氏春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吕氏春秋》之于名家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存了先秦名家的部分相关资料;二是可以启发学术界... 《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诸子百家学说而成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名家学说在《吕氏春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吕氏春秋》之于名家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存了先秦名家的部分相关资料;二是可以启发学术界对中国思辩哲学相对落后之原因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名家 惠施 公孙龙 思辨哲学 杂家
下载PDF
“辩者21事”之解读:分析性理性要与辩证理性相结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桂起权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0-67,共8页
名家学派特别注重"概念流动性"及其内涵的矛盾性,提出了以"辩者21事"为代表的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悖论性命题。"辩者21事"旨在揭示运动的内在矛盾性,讨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讨论生物演化,刻画理想化概念,... 名家学派特别注重"概念流动性"及其内涵的矛盾性,提出了以"辩者21事"为代表的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悖论性命题。"辩者21事"旨在揭示运动的内在矛盾性,讨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讨论生物演化,刻画理想化概念,以及围绕语言哲学问题展开并且涉及逻辑、认知过程与心灵哲学。所有涉及运动、变化的悖论性命题唯有运用微积分的辩证法思想,并且结合逻辑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其实,辩证法应当经受得起分析哲学家的批判性分析。在进行语义分析与逻辑分析的过程中,分析性理性与辩证理性有机结合,即能够正确解读所有相关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学派 “辩者21事” 概念流动性 分析性理性 辩证理性
下载PDF
伍非百名家思想论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芸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伍非百在《中国古名家言》中对"名家"作了较为新颖、全面的研究。伍非百把先秦与"名"有关的学问都归入"名家",是一种广义的"名家"观;伍非百认为"名家"始于邓析,"名家"与&q... 伍非百在《中国古名家言》中对"名家"作了较为新颖、全面的研究。伍非百把先秦与"名"有关的学问都归入"名家",是一种广义的"名家"观;伍非百认为"名家"始于邓析,"名家"与"形名家"异名同实;在系统论视野下讨论"名家"现存典籍,名学即逻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非百 名家观 名家典籍 逻辑学
下载PDF
“轮不碾地”诸说考评与新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大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5-49,共5页
前贤对名家“轮不地”命题的各种解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考释辩者命题必须充分重视战国时代大辩论的背景和辩者关注自然、讲究思辨、喜欢标新立异的倾向。在此基础上 ,从科学历史的角度对“轮不地”命题作了新的解释 ,讨论了它... 前贤对名家“轮不地”命题的各种解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考释辩者命题必须充分重视战国时代大辩论的背景和辩者关注自然、讲究思辨、喜欢标新立异的倾向。在此基础上 ,从科学历史的角度对“轮不地”命题作了新的解释 ,讨论了它与《墨经》“儇禾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不蹍地 名家 瞬时运动 墨经
下载PDF
阴阳五行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立舟 《管子学刊》 1997年第2期48-53,共6页
阴阳五行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范立舟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学。它不仅是传统中国人看待宇宙、看待自然的工具,也是解释人生、解释历史的理论。本文所探讨的乃是阴阳五行学说支配下的历... 阴阳五行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范立舟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学。它不仅是传统中国人看待宇宙、看待自然的工具,也是解释人生、解释历史的理论。本文所探讨的乃是阴阳五行学说支配下的历史哲学体系。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传统历史观 历史学说 天人感应 《易传》 《易经》 历史哲学 董仲舒 五德终始说 司马迁
下载PDF
论“和”的传统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迟成勇 《新疆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从儒道两家思想透视,“和”的传统内涵主要有:宇宙自然之和谐、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以及人的身心之和谐。宇宙自然之和谐、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以及人的身心之和谐,构成了中国哲学的“普遍和谐”的观念,这种“普遍和... 从儒道两家思想透视,“和”的传统内涵主要有:宇宙自然之和谐、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以及人的身心之和谐。宇宙自然之和谐、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以及人的身心之和谐,构成了中国哲学的“普遍和谐”的观念,这种“普遍和谐”,即是“太和”。“太和”是“和”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传统内涵 太和
下载PDF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以“白马非马论”见先秦名学之特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云 《船山学刊》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公孙龙《白马论》是先秦名学思想的典籍。名学并非诡辩,也不等同于亚里士多德逻辑理论中的概念说,而是世界符号学文化的原生态之一。
关键词 先秦哲学 逻辑理论 哲学思想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论名教与自然之辨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3-57,共5页
本文从伦理的角度 ,考察了魏晋时期名教自然之辨的主要观点与基本阶段 ,认为玄学家们虽然掀起了一股虚浮、腐靡的浊浪 ,但也暴露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他们将本体论与伦理学结合起来 ,探讨道德的合理性依据 ,有助于提高道德哲学的思维... 本文从伦理的角度 ,考察了魏晋时期名教自然之辨的主要观点与基本阶段 ,认为玄学家们虽然掀起了一股虚浮、腐靡的浊浪 ,但也暴露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他们将本体论与伦理学结合起来 ,探讨道德的合理性依据 ,有助于提高道德哲学的思维水平 ,促使儒道伦理思想的结合 ,在理论上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教 自然 本体 伦理 玄学
下载PDF
先秦名辩思潮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静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文章梳理了名辩思潮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视了其发生在先秦的原因。社会认识的深刻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事物认识的精微化等因素,推动了名辩思潮的向前发展。可以认为,在诸子名辩过程中,也体现了先秦人认识世界的理性精神。
关键词 名辩思潮 深刻化 多元化 精微化 理性精神
下载PDF
从管理哲学视角看先秦名家的治道模式
18
作者 宋香谒 赵亮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06-309,共4页
先秦名家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该学派主要以诠释"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并将之抽象逻辑化阐释国家管理。其治道思想以"正名"为宗旨,以"道用"为目标,以"定名"为行为标准,以... 先秦名家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该学派主要以诠释"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并将之抽象逻辑化阐释国家管理。其治道思想以"正名"为宗旨,以"道用"为目标,以"定名"为行为标准,以"分离归一"为运行形态,以"名法统一"为约束机制,构成了名家思想的管理体系。以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等构建了管理型名家的治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哲学 先秦名家 治道
下载PDF
“白狗黑”是诡辩,还是真知?——先秦名家学派对物体颜色本性的追问
19
作者 傅奠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7,共5页
《庄子·天下篇》中名家所持的"辩者二十一事"中,"白狗黑"这一著名命题由于与人们的常识尖锐对立,自然也就成了后人指责名家为诡辩士的主要证据之一。通观历代注家对"白狗黑"的注释,都以西晋司马彪... 《庄子·天下篇》中名家所持的"辩者二十一事"中,"白狗黑"这一著名命题由于与人们的常识尖锐对立,自然也就成了后人指责名家为诡辩士的主要证据之一。通观历代注家对"白狗黑"的注释,都以西晋司马彪《庄子注》中"白狗黑目亦可谓之为黑狗"这一说法为圭臬,致使"白狗黑"这一"琦辞"背后的真知灼见长期隐而不彰,造成了我国科技史上一桩罕见的冤案。在驱散历史的迷雾、再现事情的真相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白狗黑"是先秦时期名家对物体颜色特性认识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我国古代先贤超越常识、认识真理的优秀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者二十一事 白狗黑 诡辩 颜色本性 科学素养 自然哲学
下载PDF
论先秦名学之起始及其引发的思考
20
作者 刘元根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131-133,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名的应用与理论研究的区别 ,认为邓析只是辨“名”的实践者 ,而孔子才是先秦名学的创始人 ,并揭示了“名”在孔子那里本质上是一个政治伦理范畴。由此提示在探寻思想发展史时 ,应把握应用和理论的维度 ,才能真正揭示理论学... 本文通过分析名的应用与理论研究的区别 ,认为邓析只是辨“名”的实践者 ,而孔子才是先秦名学的创始人 ,并揭示了“名”在孔子那里本质上是一个政治伦理范畴。由此提示在探寻思想发展史时 ,应把握应用和理论的维度 ,才能真正揭示理论学说创立的起点 ,得出合乎历史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学 起始 解读 自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