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五峰的双重“察识”说
1
作者 张洪义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6,共11页
以往对胡五峰思想的批评和推崇都未能把握进入五峰思想的“钥匙”——双重“察识”说:察(识)“性”与(察)识“仁”。五峰虽然区分出人类的三种生存境界(圣人、君子、众人),但其落脚处是君子(学者)的工夫实践。因而,“察性”“识仁”的... 以往对胡五峰思想的批评和推崇都未能把握进入五峰思想的“钥匙”——双重“察识”说:察(识)“性”与(察)识“仁”。五峰虽然区分出人类的三种生存境界(圣人、君子、众人),但其落脚处是君子(学者)的工夫实践。因而,“察性”“识仁”的主体是学者。“性”有“全体之性”“定性”两层意思。学者“察性”,意指对“全体之性”有局部的理解从而取得处置具体事物的规范。“未发”之“性”不能用善恶来评判,“已发”(广义)之“心”“欲”“情”也没有善恶之分,善恶只存在于现实人类生存活动中,其判断标准是“定性”。学者“察性”工夫的真实做法,是依据“定性”来主宰、调适自己“情”“欲”“气”的活动。学者的“识仁”工夫,意指在体贴内心源发的价值事实基础上,通过“推扩”“涵养”的环节,将之安住、化入内心,实现道德生命的成长。双重“察识”活动是异质的,但在工夫实践上是相互支撑的:“识仁”的能力保证了“察性”的开展,而“察性”给予“识仁”以反思和调适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识 察性 识仁 性体心用 心以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