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道德德性类型及其勘定
1
作者 陈庆超 陈德平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阐述了十余种道德德性,但他没有说明这些德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以及诸德性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从伦理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知识定位来看,道德德性的类型必须被放置于实践的相关领域,并通过实践的本原、性质与目的等完...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阐述了十余种道德德性,但他没有说明这些德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以及诸德性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从伦理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知识定位来看,道德德性的类型必须被放置于实践的相关领域,并通过实践的本原、性质与目的等完整过程来综合勘定。善的范畴是识别道德德性的基本要件,以善为目的导向,与行动相关的优秀品质在多元的实践领域展示了相同的适度标准,获得了不同的德目名称。在朝向至善的过程中,诸德性展现了内在的统一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德性 适度 德性统一性
下载PDF
身心一体观的古典形态:伊壁鸠鲁学派的身体观蠡测
2
作者 妥建清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1,177,共9页
身心关系问题是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基源问题之一。柏拉图不仅颠覆荷马的身心同一论,而且批判高尔吉亚的修辞术思想,基于其创世论系统建构身心二元论的范式。此种身心二元论范式影响了斯多亚学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等的身心思想。伊壁鸠鲁学... 身心关系问题是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基源问题之一。柏拉图不仅颠覆荷马的身心同一论,而且批判高尔吉亚的修辞术思想,基于其创世论系统建构身心二元论的范式。此种身心二元论范式影响了斯多亚学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等的身心思想。伊壁鸠鲁学派则基于原子论的研究进路,强调身体和灵魂乃至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且论证身心的原初合一性以及灵魂必死性,从而突破了柏拉图的身心二元论范式,把哲学由灵魂规劝之术转变为身心合一的伦理学,重新诠释着晚期古希腊社会何为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身心二元论 伊壁鸠鲁学派 原子论 身心合一
下载PDF
论12世纪文艺复兴中阿伯拉尔的《对话》对伊壁鸠鲁“享乐”说的辩护
3
作者 于雪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2期32-51,共20页
在阿伯拉尔的《对话》中,当哲学家与基督徒在论及何为至高之善时,前者不仅强调伊壁鸠鲁的享乐说指向灵魂无纷扰,而非通常人们所以为的肉体享乐,更有意将该定义指向基督徒所称的天国(regnum celorum)。尽管这位哲学家的言论无法代表阿伯... 在阿伯拉尔的《对话》中,当哲学家与基督徒在论及何为至高之善时,前者不仅强调伊壁鸠鲁的享乐说指向灵魂无纷扰,而非通常人们所以为的肉体享乐,更有意将该定义指向基督徒所称的天国(regnum celorum)。尽管这位哲学家的言论无法代表阿伯拉尔的立场,但这一论断无疑彰显了对希腊哲学情有独钟的阿伯拉尔试图为伊壁鸠鲁平反的意图。因为在早期基督教世界,反伊壁鸠鲁的论战一直非常普遍。阿伯拉尔对伊壁鸠鲁的侧面辩护植根于12世纪文艺复兴中对包括塞涅卡等拉丁经典作家的复兴,因为塞涅卡对伊壁鸠鲁推崇备至。这也体现了阿伯拉尔利用自己对希腊哲学的理解引导读者在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思想中寻求潜在的共通性的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伯拉尔 《对话》 伊壁鸠鲁 享乐 12世纪文艺复兴
下载PDF
柏拉图与“快乐论者”:盟友还是敌手?--哲学治疗的“加法”与“减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包利民 吴广瑞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5,共7页
柏拉图和以自然哲学为代表的哲学快乐论伦理学在反对纵欲主义上是"盟友"。然而,他们采取的哲学治疗的策略却基本相反,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这导致他们相互批判,甚至因此相互认为是主要敌手。柏拉图在有的对话录中也尝试过... 柏拉图和以自然哲学为代表的哲学快乐论伦理学在反对纵欲主义上是"盟友"。然而,他们采取的哲学治疗的策略却基本相反,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这导致他们相互批判,甚至因此相互认为是主要敌手。柏拉图在有的对话录中也尝试过快乐主义,用它建立道德。但是他最终完全否认这一路径,这是因为他在这种"元伦理学"的背后看到十分严重的理论和实践的威胁。这里的分歧暗示了所谓"古今之争"的对峙的基本原因——主观价值论还是客观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快乐 伊壁鸠鲁 自然哲学 至善
下载PDF
“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智琼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5,共4页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静、无纷扰。这两个...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静、无纷扰。这两个学派都是对小苏格拉底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伊壁鸠鲁学派影响了功利主义,斯多亚学派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学派 伊壁鸠鲁学派 快乐 美德 至善
下载PDF
宁静? 抑或自由?——试析伊壁鸠鲁幸福观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晓颖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8,64,共5页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快乐 马克思 伊壁鸠鲁 宁静 自由 孟德斯鸠 必然性
下载PDF
伊壁鸠鲁的生命教育及其哲学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良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8-145,共8页
伊壁鸠鲁哲学直接显示为生命教育和治疗哲学,其核心观点是快乐主义和观念论。前者直接提供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方向,后者为生命提供哲学治疗以实现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后来出现的所谓心理治疗主要关注人的心理调适之技巧,伊壁鸠鲁提... 伊壁鸠鲁哲学直接显示为生命教育和治疗哲学,其核心观点是快乐主义和观念论。前者直接提供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方向,后者为生命提供哲学治疗以实现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后来出现的所谓心理治疗主要关注人的心理调适之技巧,伊壁鸠鲁提供的哲学治疗关注的是人的内心强大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生命教育 哲学治疗 快乐主义
下载PDF
伊壁鸠鲁哲学沉迷心灵的拷问与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大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5,共6页
伊壁鸠鲁主义是希腊化哲学中沉入心灵世界最深的一个流派。该派立足感觉、转向心灵的认识论与伦理学是时代需求与哲人抉择之间的辩证产物。伊壁鸠鲁学派的强光几乎全部集于伊壁鸠鲁一身。伊壁鸠鲁是继苏格拉底之后另一深刻改变古典哲学... 伊壁鸠鲁主义是希腊化哲学中沉入心灵世界最深的一个流派。该派立足感觉、转向心灵的认识论与伦理学是时代需求与哲人抉择之间的辩证产物。伊壁鸠鲁学派的强光几乎全部集于伊壁鸠鲁一身。伊壁鸠鲁是继苏格拉底之后另一深刻改变古典哲学方向的伟大哲人,他将哲学引向民间与大众的启蒙人格与启蒙构想,不仅成就了伊壁鸠鲁主义的三种哲学面相——亲民、启蒙与实践,而且划定了该派痴迷心灵与"自我"的根源及限度。伊壁鸠鲁与现代性联为一体的天才创见更多地获得了历史认可,是西方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环节,是人类启蒙与进步的智慧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心灵 亲民 启蒙 实践
下载PDF
古希腊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两种理论——基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霍国栋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伊壁鸠鲁学派从原子运动的偶然性出发,推导出人的意志自由,道德责任的前提获得成立。斯多亚学派由于坚持泛神论的本体论,逻格斯统治着一切,人类便失去了意志自由,道德责任得以消解。两个学派还由此出发得出了不同的人生目的论,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学派从原子运动的偶然性出发,推导出人的意志自由,道德责任的前提获得成立。斯多亚学派由于坚持泛神论的本体论,逻格斯统治着一切,人类便失去了意志自由,道德责任得以消解。两个学派还由此出发得出了不同的人生目的论,伊壁鸠鲁学派主张追求快乐而斯多亚学派主张服从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学派 斯多亚学派 自由意志 道德责任
下载PDF
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磊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
与古典政治哲学相比,希腊化时期的政治哲学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伊壁鸠鲁派是其中对现代性影响最深远的一派。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以唯物论为基础,建立了快乐主义伦理学,其政治约定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基本安全,因此自然与礼法... 与古典政治哲学相比,希腊化时期的政治哲学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伊壁鸠鲁派是其中对现代性影响最深远的一派。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以唯物论为基础,建立了快乐主义伦理学,其政治约定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基本安全,因此自然与礼法之争丧失了古典政治哲学中高贵的神性,而且体现庸俗的计算理性。伊壁鸠鲁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体现在霍布斯、马克思和后现代哲人身上。霍布斯继承了伊壁鸠鲁将善等同于快乐,政治德性变成了人追求虚荣的好名。马克思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启蒙精神,通过批判宗教和社会启蒙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后现代哲人继承了伊壁鸠鲁的"自我快乐"和"自我治疗",致使整个社会愈发陷入虚无和颓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现代性 马克思
下载PDF
重新审视伊壁鸠鲁辩证的伦理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方林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4-88,共5页
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常被误解。伊壁鸠鲁对晚期希腊人生问题的诊断从自然、社会与内心三个方面对病态人生提出了诊治思路,由此可见其伦理思想的积极性与辩证性。
关键词 古希腊 伊壁鸠鲁 幸福缺失症 药方 伦理思想
下载PDF
卢克莱修的诗性启蒙——《物性论》卷三行978—1023绎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小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3,共8页
《物性论》既是古罗马共和时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现存第一部古典拉丁语长诗,卢克莱修既是最重要的拉丁语哲人,也堪称古罗马的一位大诗人。由于卢克莱修试图通过《物性论》这部长篇教谕诗将"晦涩"的自然之理变成明澈甘甜的... 《物性论》既是古罗马共和时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现存第一部古典拉丁语长诗,卢克莱修既是最重要的拉丁语哲人,也堪称古罗马的一位大诗人。由于卢克莱修试图通过《物性论》这部长篇教谕诗将"晦涩"的自然之理变成明澈甘甜的诗,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不仅通俗地解说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唯物原子论,也开启了启蒙教育的文学样式。通过绎读《物性论》第三卷中的"阿克绒深渊"这段诗性启蒙的典范段落,本文尝试探讨卢克莱修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克莱修 神话 宗教 哲学 诗人
下载PDF
伊壁鸠鲁“偏离政治”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淑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49,共7页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治哲学的谱系之外,本文力图呈现它的政治意蕴,阐明它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理路和价值观念的颠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政治哲学 “偏离政治” “城邦哲学”
下载PDF
退隐的诸神--伊壁鸠鲁若干残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晓颖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4,共5页
伊壁鸠鲁在西方思想史上素来毁誉参半、面相复杂。其复杂"面相"同样体现在其诸神观念以及对宗教的态度中。在不同思想家、甚至其思想的不同传承者眼里,他究竟是宗教的批评者、无神论者,抑或是虔敬的哲人?本文旨在通过清理和... 伊壁鸠鲁在西方思想史上素来毁誉参半、面相复杂。其复杂"面相"同样体现在其诸神观念以及对宗教的态度中。在不同思想家、甚至其思想的不同传承者眼里,他究竟是宗教的批评者、无神论者,抑或是虔敬的哲人?本文旨在通过清理和分析伊壁鸠鲁现存著述中论述诸神及宗教问题的残篇,探究伊壁鸠鲁诸神观念的真实含义和对宗教的真实态度,以及在不同的思想背景中,其表面的多元身份背后根本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无神论者 退隐的诸神 卢克莱修 马克思
下载PDF
快乐的双重含义——伊壁鸠鲁的快乐伦理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牟春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伊壁鸠鲁的伦理哲学一般被称为感觉哲学、享受哲学或快乐哲学。一方面,伊壁鸠鲁把感官快适视为人生的目的,提倡充分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他又主张真正的快乐乃是用理性限制欲望蔓延所带来的痛苦。他的伦理学实际上仍是对亚里士多德伦理... 伊壁鸠鲁的伦理哲学一般被称为感觉哲学、享受哲学或快乐哲学。一方面,伊壁鸠鲁把感官快适视为人生的目的,提倡充分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他又主张真正的快乐乃是用理性限制欲望蔓延所带来的痛苦。他的伦理学实际上仍是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继承。伊壁鸠鲁是想通过传播自己的伦理学理论来直接面对他的时代问题。然而,伊壁鸠鲁主义却成了追求享乐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伦理学 快乐 痛苦
下载PDF
《周易》《老子》《易传》关系新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延刚 潘昱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54-58,共5页
"《易》以道阴阳",故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在卜辞的形式下反映了先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道德体验,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信息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万流归宗的最后渊薮。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 "《易》以道阴阳",故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在卜辞的形式下反映了先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道德体验,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信息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万流归宗的最后渊薮。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易传》都是在继承了《周易》的基础上,以各自的思维形式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企图说明:《老子》是如何利用和改造《周易》在卜辞形式下所隐蔽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易传》又如何在吸取了《老子》的经验教训与哲学思想的同时返求《周易》而对之进行重新阐释和创造性的发挥,以此构建自己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老子》《易传》 道家 儒家 形上学
下载PDF
伊壁鸠鲁对死亡的哲学考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5-59,共5页
伊壁鸠鲁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完美地体现了希腊化时期自然哲学的伦理精神。一方面,他对于生死问题的研究视角和死亡事实的审视维度超越了单纯治疗哲学领域,渗透到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在内的整个伊壁鸠鲁哲学体系之中,使得对死亡哲学的... 伊壁鸠鲁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完美地体现了希腊化时期自然哲学的伦理精神。一方面,他对于生死问题的研究视角和死亡事实的审视维度超越了单纯治疗哲学领域,渗透到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在内的整个伊壁鸠鲁哲学体系之中,使得对死亡哲学的考查成为理解其整个哲学体系的钥匙;另一方面,伊壁鸠鲁通过厘清原子聚散与个体生死的关系,否定了以往哲学赋予死亡的现实感觉性和人生价值性,批评了因惧怕死亡而膜拜神灵的愚蠢行为,进而指出真正的幸福在于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倡导人们以既不惧死又不厌生的态度,实现有德性的理智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死亡 生存 治疗哲学
下载PDF
伊壁鸠鲁的“哲学治疗”解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华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
公元前三、四世纪,希腊城邦瓦解,人们处在苦难的乱世之中,极度没有安全感。宗教、饥饿、死亡威胁着人们,恐惧笼罩着人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哲学论证了世界不是神创的,不会灭亡;个人是自由的,友谊能增进安全感;适度能解决匮乏,让人快乐;... 公元前三、四世纪,希腊城邦瓦解,人们处在苦难的乱世之中,极度没有安全感。宗教、饥饿、死亡威胁着人们,恐惧笼罩着人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哲学论证了世界不是神创的,不会灭亡;个人是自由的,友谊能增进安全感;适度能解决匮乏,让人快乐;死亡不可怕。它像一剂良药给苦难的人们带去了幸福快乐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偏斜运动 友谊 适度
下载PDF
伊壁鸠鲁哲学中的“生死”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志凯 罗云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死亡"是西方古典哲人热衷探讨的重要哲学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造就对此世生活的不同态度。从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到塞涅卡,生死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思想问题。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原子论为思想的原点探讨人的生死... "死亡"是西方古典哲人热衷探讨的重要哲学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造就对此世生活的不同态度。从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到塞涅卡,生死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思想问题。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原子论为思想的原点探讨人的生死问题,针对当时宗教灵魂不灭的观点,提出了死亡的必然性,从而摆脱了宗教对个人内在生活的束缚,并由此提出了他的关于生死问题的最重要的"快乐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哲学 死亡
下载PDF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之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庆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50-53,共4页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基础建立了各自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两个理论基石相距甚远的理论体系中,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的论述是相似的,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了个人...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基础建立了各自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两个理论基石相距甚远的理论体系中,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的论述是相似的,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要通过教育、立法等途径来培养人们的德性,进而获得幸福。对这两种幸福观的比较,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幸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亚里士多德 快乐主义 幸福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