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义价值关怀下的政治大业——莱布尼茨政治哲学之要旨
1
作者 詹世友 刘佳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莱布尼茨在政治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主张政治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以促进人类的共同福祉为终极目标。所以,政治哲学应该秉承一种正义的价值关怀。在他看来,正义就是一种“有智慧的人的仁爱”,而仁爱就是能够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的... 莱布尼茨在政治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主张政治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以促进人类的共同福祉为终极目标。所以,政治哲学应该秉承一种正义的价值关怀。在他看来,正义就是一种“有智慧的人的仁爱”,而仁爱就是能够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的品德。在正义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要严正反对以统治者的任性意志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削弱主权的绝对性和单一性。最佳政体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混合。政治家应具备政治美德、杰出才干,引导民众达成理性共识,大力发展能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福祉的科学技术,努力推进事关人类总体福祉的宏图大业。他的政治思想体现了一种博爱情怀和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人类福祉 正义价值 政治大业
下载PDF
17世纪的另类世界图景构造——莱布尼茨的力本体论
2
作者 李志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毫无疑问,“力”取代了“灵魂”“原因”等旧形而上学概念,是近代运动学说的关键概念。然而,近代机械论将“力”作为物体因碰撞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回避了对运动之原因的追问,而仅限于从数学上描述并且预测运动的过程。莱布... 毫无疑问,“力”取代了“灵魂”“原因”等旧形而上学概念,是近代运动学说的关键概念。然而,近代机械论将“力”作为物体因碰撞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回避了对运动之原因的追问,而仅限于从数学上描述并且预测运动的过程。莱布尼茨也接受这一物理学意义上的“力”,但其更专注于动力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而这一基础就是其所构建的实体学说。因而,莱布尼茨凭借实体之知觉的“表象”来界定“力”。如此一来,莱布尼茨就赋予了“力”这一概念以新的形而上学意蕴,并且还借此重新统摄为机械论所割裂的“现象界”与“本体界”。可以说,莱布尼茨的“力”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因而是通向其形而上学体系的一条隐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机械论 动力学 实体
下载PDF
莱布尼茨与力量现象学--从连续体迷宫出发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耘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60,共36页
文章清理了莱布尼茨研究的几种方式,提出融合动力学与单子论,从连续体难题入手全面解释莱布尼茨哲学。连续体难题的终极层面是单子内部的连续性。解决这一层面的问题需要借助胡塞尔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的现有形态尚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 文章清理了莱布尼茨研究的几种方式,提出融合动力学与单子论,从连续体难题入手全面解释莱布尼茨哲学。连续体难题的终极层面是单子内部的连续性。解决这一层面的问题需要借助胡塞尔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的现有形态尚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文章依据胡塞尔的相关未刊文稿,在扬弃质料现象学的基础上,通过糅合莱布尼茨及亚里士多德的有关学说,将胡塞尔现象学推进为力量现象学。文章试图进一步还原出初阶的力量阶次;并试图证明,时间意识的基本方式(时相性)是对力量起用方式(力相性)的表现。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个全面把握力量起用方式的方案,试图通过这一方案解决实事性问题(成物问题)。这一总方案中包含了对连续体难题的彻底解决。在这些工作中,文章提出了力量现象学、深意向等新学说、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现象学 质料现象学 连续体 深意向 动力学
下载PDF
大理石上的纹理——略窥莱布尼茨的哲学意图
4
作者 吴飞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5,共10页
本文试图在莱布尼茨的总体哲学关怀之下考察他“大理石上的纹理”的著名比喻。莱布尼茨哲学关怀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以前定和谐论重建道德目的论和整全世界观,重新统一基督教世界,建立以博爱为中心的自然法和政治哲学。其中,其整全世界观... 本文试图在莱布尼茨的总体哲学关怀之下考察他“大理石上的纹理”的著名比喻。莱布尼茨哲学关怀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以前定和谐论重建道德目的论和整全世界观,重新统一基督教世界,建立以博爱为中心的自然法和政治哲学。其中,其整全世界观是最根本的哲学基础。他为此而确立的前定和谐论,并非万物由因果链条构成的和谐,而是上帝与每个被造物之间形成因果关系,并使万物之间相互和谐。精神和物体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由此形成一种非常特殊的主体性哲学,认为任何单子只和上帝有实质关系,单子和世界、他物的关系都是附属性的。基于这种哲学,他调整了洛克的人格同一性和记忆学说,人未必意识到的自己的存念,就是大理石上的纹理。人的学习在根本上是内在学习,使这些纹理清晰起来,因为它们可以反映上帝和整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主体性哲学 单子论 神义论
下载PDF
“现代性”与“现代化” 被引量:77
5
作者 陈嘉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20,共7页
"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的区别首先在于,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其次,现代性乃是现代化的结晶,是现代化过程与结果所形成的属性。现代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的区别首先在于,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其次,现代性乃是现代化的结晶,是现代化过程与结果所形成的属性。现代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首先,它标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与某些传统的断裂;其次,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核心,人的各种权利的保障构成现代性的前提;第三,现代性表现为建立起竞争机制与合理的规范,即竞争的理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化 理性化
下载PDF
现代性:局限与价值——后现代话语与中国语境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建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6,共7页
以西方启蒙运动为标志的现代性的内核,可以简要概括为理性。在利奥塔、福柯等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看来,理性原则所包含的一元普遍性、总体性、理想主义等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引起警觉,予以矫正。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这一解读,... 以西方启蒙运动为标志的现代性的内核,可以简要概括为理性。在利奥塔、福柯等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看来,理性原则所包含的一元普遍性、总体性、理想主义等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引起警觉,予以矫正。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这一解读,现代性的理性原则并未破产。如果说,西方人身处现代性状态之际,对其所包含的"大而无当"倾向的矫枉之思,具有思想的真实性,那么,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全力推进国家现代性转型乃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启蒙 理性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莱布尼茨的神学理性主义及其对中国理学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桑靖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2-726,共5页
莱布尼茨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学理性主义思想,并加以彻底理性化,使上帝成为理性秩序的化身,从而无需干涉世界。正是这种独特的神学思想使莱布尼茨在中国理学思想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即理性主义的天道观和有机的自然论。莱布尼茨关于中西文... 莱布尼茨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学理性主义思想,并加以彻底理性化,使上帝成为理性秩序的化身,从而无需干涉世界。正是这种独特的神学思想使莱布尼茨在中国理学思想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即理性主义的天道观和有机的自然论。莱布尼茨关于中西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构想,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学理性主义 上帝 单子
下载PDF
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中“实存”概念的三重界定
8
作者 谢裕伟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
在“实存”(existentia)一词的概念发展史中,17-18世纪在德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的相关思考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围绕“实存”概念提出了“实存是本质的完成”“实存之物皆被通贯规定”和“实存是一种实在性”三... 在“实存”(existentia)一词的概念发展史中,17-18世纪在德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的相关思考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围绕“实存”概念提出了“实存是本质的完成”“实存之物皆被通贯规定”和“实存是一种实在性”三个命题,尝试从本质/实存之分中逐步深入地刻画实存概念的独特内涵。不过,相应理论手段的缺乏使得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对实存概念的理解始终附属于本质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 鲍姆嘉登 实存 本质 通贯规定
下载PDF
从主体的意志到“求意志的意志”——论海德格尔的莱布尼茨阐释
9
作者 窦绪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5,共11页
海德格尔对莱布尼茨哲学所作的阐释唯有在海德格尔自己的基础存在学与存在历史思想之中方能获得充分彰显与澄清.在对莱布尼茨哲学所作的阐释中,“根据律问题”无疑是显而易见的主导问题.在这一主导问题之外的另一重要问题则是“意志问题... 海德格尔对莱布尼茨哲学所作的阐释唯有在海德格尔自己的基础存在学与存在历史思想之中方能获得充分彰显与澄清.在对莱布尼茨哲学所作的阐释中,“根据律问题”无疑是显而易见的主导问题.在这一主导问题之外的另一重要问题则是“意志问题”,其随着海德格尔的莱布尼茨阐释而展开,并在阐释中始终发挥着指引作用.此后,该问题贯穿了海德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尼采阐释直至后期对技术的本质所作沉思的全部思想历程.“经受”形而上学与技术虚无主义无非是对“意志问题”的彻底展开与转换,“泰然让之”是海德格尔对此所作相关思考的落脚点及对“意志问题”的解答方案之一,这一问题也是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莱布尼茨 意志 求意志的意志 泰然让之
下载PDF
莱布尼茨的实体学说与上帝观念——略论前定和谐系统的整全性
10
作者 李华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
莱布尼茨前定和谐系统是与笛卡尔派的偶因论和斯宾诺莎的唯一实体说鼎足而立的近代实体学说。莱布尼茨对实体的新规定,赋予自然应有的尊严,解决了被笛卡尔搁置的实体沟通难题,也对当代许多哲学争论有所启发。然而学界尚未足够重视的是,... 莱布尼茨前定和谐系统是与笛卡尔派的偶因论和斯宾诺莎的唯一实体说鼎足而立的近代实体学说。莱布尼茨对实体的新规定,赋予自然应有的尊严,解决了被笛卡尔搁置的实体沟通难题,也对当代许多哲学争论有所启发。然而学界尚未足够重视的是,前定和谐系统的拱顶石与源头是上帝。只有理解上帝与受造世界之间在普遍秩序和逻辑结构上的一致性,才能达到对前定和谐系统的整全把握,在上帝的合理性与自由之间不致偏执一端,也才能避免肢解与片面利用莱布尼茨哲学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实体 前定和谐 新系统
下载PDF
自发性 理性 偶然性:莱布尼茨自由思想的三大要素
11
作者 李鸿宏 张娇 《理论观察》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莱布尼茨的自由思想是在调和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自由观之上形成的,他认为自发性、理性和偶然性是自由的三个必备要素。自发性强调人的行为是出自自身而不是被外界推动。理性的目标朝向最高的善并且帮助人们形成清楚而明晰的认识。作为... 莱布尼茨的自由思想是在调和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自由观之上形成的,他认为自发性、理性和偶然性是自由的三个必备要素。自发性强调人的行为是出自自身而不是被外界推动。理性的目标朝向最高的善并且帮助人们形成清楚而明晰的认识。作为前提的偶然性或者说道德必然性既不同于绝对必然性又不是纯粹偶然性,因此为自由留下了余地。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莱布尼茨的自由思想。同时,莱布尼茨的自由思想有其形而上学基础,其形而上学中的单子论、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思想为其自由观提供了前提,使其自由思想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自由 自发性 理性 偶然性
下载PDF
试论西田晚期哲学对莱布尼茨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12
作者 钱昊榛 张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5-19,共5页
单子论、前定和谐学说、神正论体系是莱布尼茨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其研究生涯的晚期注意到莱布尼茨哲学的内在价值,并较为具体地分析了莱布尼茨哲学中单子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分析,西田几多郎将莱布... 单子论、前定和谐学说、神正论体系是莱布尼茨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其研究生涯的晚期注意到莱布尼茨哲学的内在价值,并较为具体地分析了莱布尼茨哲学中单子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分析,西田几多郎将莱布尼茨的本体论哲学和宗教哲学改造为具有东方色彩的创造哲学。本文以西田晚期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予定調和を手引きとして宗教哲学へ》为线索,以西田几多郎的重构过程为基础,阐释其晚期哲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单子论 前定和谐 改造
下载PDF
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中国观
13
作者 陈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132,共3页
莱布尼茨作为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他对中国的关注持续了大半生。他和他的学生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都是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颂华派的著名代表。莱布尼茨对中国的兴趣就如同他的哲学一样,不只... 莱布尼茨作为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他对中国的关注持续了大半生。他和他的学生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都是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颂华派的著名代表。莱布尼茨对中国的兴趣就如同他的哲学一样,不只是拘泥于一个点,而更像是一张网。他不仅关注在中国的传教,更关注欧洲与中国的文化知识交流,他还论述了中国的哲学,褒扬了中国的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中国观 沃尔夫 百科全书 克里斯蒂 18世纪 知识交流 欧洲
下载PDF
仁慈也是一种正义吗?——莱布尼茨与康德正义思想的一种比较
14
作者 舒远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3,共13页
西方思想家大多倾向于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由此认为仁慈或爱并不是正义。莱布尼茨正义思想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超出了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的局限,把仁慈也视为一种正义。在他看来,不仅神对人的智慧的仁慈、人对人的以明智... 西方思想家大多倾向于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由此认为仁慈或爱并不是正义。莱布尼茨正义思想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超出了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的局限,把仁慈也视为一种正义。在他看来,不仅神对人的智慧的仁慈、人对人的以明智为中介的仁慈也是正义,而且德与福的相称和罪与罚的相称一样也是正义。康德早期的正义思想与莱布尼茨的正义思想比较接近,但在其晚期著作、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学》中,他在严格区分法权义务与德性义务的基础上,将正义仅仅局限于法权论的范围,而将仁慈或爱放在德性论的范围。由此,康德也将神对人的智慧的仁慈、即保证人的德与福的相称不再置于正义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慈 正义 莱布尼茨 康德
下载PDF
莱布尼茨论可能性、永恒真理与上帝存在的证明——对罗素批评性解释的反驳
15
作者 任梓远 《德国哲学》 2023年第1期1-11,259,共12页
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声称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有神论证明:倘若可能性和永恒真理中存在有实在性,那么这种实在性必然建立在某种现实性和存在上,并最终源自一个必然的存在者。罗素对此论证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从矛盾律这种源初的永恒... 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声称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有神论证明:倘若可能性和永恒真理中存在有实在性,那么这种实在性必然建立在某种现实性和存在上,并最终源自一个必然的存在者。罗素对此论证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从矛盾律这种源初的永恒真理出发来推导上帝存在,我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然而,这种判断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原则之上,因此其结论也是不可靠的;罗素在阐释莱布尼茨哲学时,坚持以“同一性”为根本原则,而充足根据律从属于矛盾律。这种观点并不适用于莱布尼茨的模态理论,因为在应用于可能之物和永恒真理时,根据律并不是从属性原则,而是有其独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可能性 实在性 充足根据律 上帝存在
下载PDF
莱布尼茨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其科学基础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细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3,共6页
西方理性主义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亦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之中,并提出一些图书馆学思想。文章在介绍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科学家莱布尼茨在图书馆学方面的观点及其思想源泉、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莱布尼茨的"... 西方理性主义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亦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之中,并提出一些图书馆学思想。文章在介绍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科学家莱布尼茨在图书馆学方面的观点及其思想源泉、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莱布尼茨的"通用语言"计划与他的世界图书馆思想、科学分类观与图书编目思想的关联性。最后指出,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的萌芽与近代科学出现在同一时代,是由于近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同科学家及其科学事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时代 莱布尼茨 通用语言 世界图书馆 科学分类 图书编目
下载PDF
第一哲学与伦理学——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实践哲学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安庆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5,共7页
以前的教科书上一般都把近代的形而上学说成是以"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知性而上学",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解读发现,《单子论》根本不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种典型的"实体论"形而上学。这种... 以前的教科书上一般都把近代的形而上学说成是以"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知性而上学",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解读发现,《单子论》根本不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种典型的"实体论"形而上学。这种实体论又不是以"已成"实体来构成单纯外在物体世界或内在灵魂世界的机械论形而上学,而是以内在行动为原则赋予实体本身以内在的生命运动,从而在实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从"自然世界"开辟出一个"道德世界"的实践的形而上学。从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蕴含的伦理-政治维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意义,同时它也处在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关系转变的起点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形而上学之可能性不在其自身的实体构造上,而在伦理学中。莱布尼茨这样做了,却无能对此获得明确的意识,他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还带有知性形而上学的独断性,因此他不得不承当旧形而上学的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论 行动 实践的形而上学 伦理-政治维度
下载PDF
王权困境:卢瑟福《法律与君王》的问题、思路和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文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0-148,共9页
卢瑟福的《法律与君王》以自卫理论为基础,激烈地攻击绝对王权观念和王位血缘继承制。该书出版后,在英国政治思想界,绝对王权观基本上失去了号召力。该书的全部立论其实乃是一种对圣经的独特解读。在卢瑟福和他对手之间的争论中,圣经是... 卢瑟福的《法律与君王》以自卫理论为基础,激烈地攻击绝对王权观念和王位血缘继承制。该书出版后,在英国政治思想界,绝对王权观基本上失去了号召力。该书的全部立论其实乃是一种对圣经的独特解读。在卢瑟福和他对手之间的争论中,圣经是他们的共同引用文本。由于卢瑟福对圣经的解读具有深刻的生存力量,所以能够在英国思想界引起共鸣。深入理解卢瑟福的圣经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追踪思想史的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瑟福 自卫理论 绝对王权观 文本解释力 思想史
下载PDF
哲学的逻辑表达与逻辑的哲学分析——从概念、定义与命题理论看莱布尼兹的逻辑哲学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堂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103,共9页
本文重点阐述了莱布尼兹的逻辑哲学思想,分析了他的逻辑学对他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指出了泛逻辑主义解释的局限,探讨了他的概念理论、定义理论和命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逻辑哲学的贡献。
关键词 主-谓项逻辑学 泛逻辑主义 定义理论 命题理论
下载PDF
莱布尼兹与现代德语之沧桑——兼论“语文作育”与民族语言命运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关子尹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德语可谓历史悠久。但经过“三十年战争”后,德国民族一度对德语的价值失去了自信。在这一处境中,莱布尼兹奋然提出“语文作育”和“德语思维社会”等观念,旨在唤醒德意志民众重新肩负起母语作育的责任。在评论了莱氏... 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德语可谓历史悠久。但经过“三十年战争”后,德国民族一度对德语的价值失去了自信。在这一处境中,莱布尼兹奋然提出“语文作育”和“德语思维社会”等观念,旨在唤醒德意志民众重新肩负起母语作育的责任。在评论了莱氏对德语的长处和短处的分析后,本文简略地追溯了现代德语于继后两世纪的发展。以此为背景,本文进一步指出:当代德语正面对另一次的语文危机,而挑战主要来自英语的强势。几年前终于再有一群德国学者,他们出于对德语作为一学术思想语言的前途的忧虑,对德国各邦政府发起了公开联署。借着德国的经验,本文于结论部分再进一步指出,当代汉语其实也面对着雷同的处境,作者最后更就中国大学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政策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困境 莱布尼兹 语文作育 德语思维社会 民族语言命运 中国高教汉语政策 反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