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利资本主义、不稳定无产者与基本收入
1
作者 张超(译) 叶甲斌(译校)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食利资本主义的现象。由于全球化、持续的技术革命和新自由主义的劳工与社会政策等多重影响,食利资本主义中形成了新兴的大众阶级,即不稳定无产者。与其他阶级相比,不稳定无产者的独特性体现在生产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食利资本主义的现象。由于全球化、持续的技术革命和新自由主义的劳工与社会政策等多重影响,食利资本主义中形成了新兴的大众阶级,即不稳定无产者。与其他阶级相比,不稳定无产者的独特性体现在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以及与国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在不稳定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不稳定无产者的规模越来越大,不确定性愈加突出,大多数人陷入脆弱的处境。这无疑迎来了重要的转型时刻,在这场转型过程中,基本收入理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基本收入不仅可以在正义、自由和安全这三方面加以证成,在经济上也是可证成的。基本收入当然不是灵丹妙药,但如果一个社会想减少长期的经济与社会的不确定性等弊端,它可能会是一个强有力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利资本主义 不稳定无产者 基本收入 不确定性 正义
下载PDF
麦金太尔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几点误读
2
作者 薛稷 郝晨玮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祛魅”式解读。他认为卢卡奇片面化解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走上“理性意志论”的歧途,臆想出一种脱离具体革命实践的“理想的无产阶级”,产生了对无...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祛魅”式解读。他认为卢卡奇片面化解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走上“理性意志论”的歧途,臆想出一种脱离具体革命实践的“理想的无产阶级”,产生了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神化”幻觉。纠正麦金太尔对卢卡奇走向马克思实践哲学道路的认知偏差,就能明晰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对马克思主义逐渐产生疏离感的真正原因,从而证明《历史与阶级意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阐发,有助于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特征与发展趋势作出清醒的自主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麦金太尔 《历史与阶级意识》 马克思主义 政党
下载PDF
大卫·哈维“辩证的时空乌托邦”思想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雪阳 郭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8,共7页
在分别对“空间形态乌托邦”、“社会过程乌托邦”进行批判性考察后,大卫·哈维为“嵌入”全球化时空网络之中的亿万个体擘画了一幅崭新的未来前景——“辩证时空乌托邦”,进而,在罗伯特·昂格尔等人启发下,哈维提出了“辩证时... 在分别对“空间形态乌托邦”、“社会过程乌托邦”进行批判性考察后,大卫·哈维为“嵌入”全球化时空网络之中的亿万个体擘画了一幅崭新的未来前景——“辩证时空乌托邦”,进而,在罗伯特·昂格尔等人启发下,哈维提出了“辩证时空乌托邦”“首要原则”及一系列具体实践路径。尽管存有理论缺陷且笼罩着些许抽象思辨光晕,然而,其仍成功地重构了乌托邦类型及内涵,有力挑战了新自由主义“别无选择”论调,表达出“事情可以而且必须变得更好”的乐观主义,亦如当年莫尔爵士那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哈维 托马斯·莫尔 空间形态乌托邦 社会过程乌托邦 辩证时空乌托邦
下载PDF
作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大众文化——约翰·B.汤普森现代文化理论评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生平 薛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约翰·B.汤普森通过对现代西方意识形态三种形式的分析,认为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运行的宏大叙事理论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已成为其意识形态;他在将现代文化传媒化视为现代文化重要转型的基础上,以象征形式为分析焦点,把... 约翰·B.汤普森通过对现代西方意识形态三种形式的分析,认为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运行的宏大叙事理论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已成为其意识形态;他在将现代文化传媒化视为现代文化重要转型的基础上,以象征形式为分析焦点,把大众传播理论、文化理论与意识形态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文化传媒化场域较系统地解析大众文化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质。汤普森现代文化理论对信息社会的大众文化发展和意识形态解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明显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 大众传播 意识形态 象征形式
下载PDF
杰索普国家理论述评 被引量:10
5
作者 郁建兴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杰索普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首先,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批判理论的适应性;其次,他重新发现了普兰查斯的学术价值;再次,他用策略关系理论代替了"经济还原论"和"阶级还原论";最后,他通过"治理国家"概念... 杰索普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首先,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批判理论的适应性;其次,他重新发现了普兰查斯的学术价值;再次,他用策略关系理论代替了"经济还原论"和"阶级还原论";最后,他通过"治理国家"概念为未来的国家形式提出了有益的理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杰索普 国家理论
下载PDF
当代英美哲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语境中的他心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江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5,共7页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哲学家们愈加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心灵活动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对心灵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英美语言哲学发展的最新形式,“心灵哲学”被看作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而在这个领域中,他心问题则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心问题 私人语言 第一人称 已知与未知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与消费主义——鲍曼对消费文化“综合症”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穆宝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0,共5页
后现代理论家鲍曼认为,后现代性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的性质和消费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自由依赖于其消费能力,符号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特点,社会控制模式以诱惑取代镇压,消费者被难以逾越的消费欲... 后现代理论家鲍曼认为,后现代性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的性质和消费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自由依赖于其消费能力,符号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特点,社会控制模式以诱惑取代镇压,消费者被难以逾越的消费欲望的霸权所统治。因此,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欲望是一切流动性和不确定的根本原因。流动的后现代性中的消费方式并没有带来安全和满足,而是越来越大的困惑与焦虑,传统的价值观和美德也逐渐消失殆尽。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只有通过寻求个人的解决方案,才能获得自由与解放和个体身份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现代性 消费主义 消费文化 社会控制
下载PDF
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杰索普的方法、框架和范畴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子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5,共7页
作为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集大成者,杰索普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综合性研究范式和理论分析。通过生态系统与经济统治、结构耦合与策略国家、调节方式与治理模式、时空定位与尺度秩序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概述杰索... 作为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集大成者,杰索普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综合性研究范式和理论分析。通过生态系统与经济统治、结构耦合与策略国家、调节方式与治理模式、时空定位与尺度秩序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概述杰索普国家理论的方法、框架和范畴。杰索普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前学科"与"后学科"方法的国家理论,对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索普 生态统治 策略国家 治理模式 空间尺度
下载PDF
两种“概念”,还是两种“自由”——解读伯林的Two Concepts of Liberty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科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伯林首先是一个思想史家。解读他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所使用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主要是用以概括和考察以往政治思想史两种不同类型的思想家们对自由的理解,而不是为了直接阐发他本人对自由的理解。"消... 伯林首先是一个思想史家。解读他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所使用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主要是用以概括和考察以往政治思想史两种不同类型的思想家们对自由的理解,而不是为了直接阐发他本人对自由的理解。"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两个字眼,在伯林这里分别代表的是对自由做不同理解的两个概念,而不是说有两种"自由",或自由有"两种"。对于伯林来说,"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是"一种"自由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林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肯定式的自由 否定式的自由
下载PDF
文明忧患论——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浅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晴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将文明作为研究的基点,认为每一种文明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和解体的阶段,从而产生新的文明,同时致力于寻找现代人类文明的出路,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勾画了蓝图,并寄希望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
关键词 文明 汤因比 历史哲学
下载PDF
论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知识基础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伊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3,127,共3页
作为以"自由"一词来命名的自由主义理所当然把自由视为其核心价值,但人类为什么需要自由?自由为什么如此神圣?对此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它源于人性的自私,有的认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的权利。哈耶克则认为自... 作为以"自由"一词来命名的自由主义理所当然把自由视为其核心价值,但人类为什么需要自由?自由为什么如此神圣?对此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它源于人性的自私,有的认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的权利。哈耶克则认为自由建立在知识分散和理性不及基础之上,因为理性不是万能的,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全知全能者来为他人安排命运和生活,因此必须赋予每个人以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耶克 自由主义 理性不及
下载PDF
分配正义的幻象——哈耶克对分配正义的批判
12
作者 王彩波 余金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8,共5页
哈耶克对分配正义的批判以一种由正当行为规则所支配的自由市场秩序要比任何一种由命令支配的组织秩序都更可欲这样一项基本的前提预设为依凭,在此基础之上,哈耶克认为分配正义的诉求首先是一种"概念的幻象"即分配正义与奉行... 哈耶克对分配正义的批判以一种由正当行为规则所支配的自由市场秩序要比任何一种由命令支配的组织秩序都更可欲这样一项基本的前提预设为依凭,在此基础之上,哈耶克认为分配正义的诉求首先是一种"概念的幻象"即分配正义与奉行正当行为规则的自由市场秩序是不相干的;其次分配正义这一术语还是一种"‘社会’幻象",体现的是一种"拟人化社会观",分配正义的主张者只有把"社会"设定成一个具有人格的责任承担者,"正义"才能扩展适用于自由市场秩序的事态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自由社会理论 正当行为规则 拟人化社会观
下载PDF
波普道德与科学关系思想解析
13
作者 关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3,共5页
道德与科学,是波普一生最为关注的两个基本论题。在他那里,两者关系主要为:其一,道德在全部人的世界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科学应该以伦理学为基础;其二,道德与科学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其三,合理科学活动与合理道德实践分享共同的客观事实基... 道德与科学,是波普一生最为关注的两个基本论题。在他那里,两者关系主要为:其一,道德在全部人的世界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科学应该以伦理学为基础;其二,道德与科学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其三,合理科学活动与合理道德实践分享共同的客观事实基础,共同的反向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现实主义、消极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 科学 道德 反向思维 批判的二元论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迈克尔·波兰尼:意会推论在科学研究的融贯性逻辑力量
14
作者 张一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9,共10页
科学认知的本质,是识别新的科学范式场境突现出来的格式塔革命转换,它将造就一种全新的融贯性意会认知。意会认知中发生的从附带觉识到焦点觉识,从近侧项到远侧项的功能性转换中,发生着双重改变:一是这种格式塔式的突现首先是显相塑形... 科学认知的本质,是识别新的科学范式场境突现出来的格式塔革命转换,它将造就一种全新的融贯性意会认知。意会认知中发生的从附带觉识到焦点觉识,从近侧项到远侧项的功能性转换中,发生着双重改变:一是这种格式塔式的突现首先是显相塑形上的整体改变,二是存在论上的格式塔场境发生。意会认知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构式,它不同于人们已经熟知的理性主义构架中的言明知识,甚至,意会认知会进一步揭示构成言明知识存在和发生作用的隐秘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波兰尼 融贯性意识认知 格式塔 近侧项 远侧项
下载PDF
英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释义
15
作者 薛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0,共6页
意识形态是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一个盛久不衰的学术热点问题。英国马克思主义将文化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内在地整合起来,在考察与分析意识形态内涵的过程中凸显其文化维度,认为意识形态是现代文化的核心内涵,现代文化载体... 意识形态是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一个盛久不衰的学术热点问题。英国马克思主义将文化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内在地整合起来,在考察与分析意识形态内涵的过程中凸显其文化维度,认为意识形态是现代文化的核心内涵,现代文化载体成为意识形态生产的重要工具,现代意识形态批判的方向即反抗资本主义文化霸权,争取人类的解放。英国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与建构对于丰富和深化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忽视对经济维度的考察并在某种程度上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导致该理论批判力度的软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现代文化 文化载体
下载PDF
罗蒂反讽自由主义的两种表现形态
16
作者 艾昆鹏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6-142,共7页
罗蒂对自由的理解存在两种视角:一种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是共同体主义的。前者指向私人领域,具体表现形态是不断进行自我反讽;后者指向公共领域,具体表现形态是减少和避免残酷和侮辱现象的发生。这两种视角共同构成了他的反讽自由主义立... 罗蒂对自由的理解存在两种视角:一种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是共同体主义的。前者指向私人领域,具体表现形态是不断进行自我反讽;后者指向公共领域,具体表现形态是减少和避免残酷和侮辱现象的发生。这两种视角共同构成了他的反讽自由主义立场。罗蒂提倡这种自由立场旨在摆脱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在当代智识语境下面临的理论困境,并克服其应对现实问题时所存在的封闭和僵化难题。但他的立场中却也存在诸多模糊不清和值得质疑之处。尽管如此,罗蒂的见解对于我们深入反思和批判西方主流自由主义理论,仍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反讽 自由主义 重新描述
下载PDF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反思——“总体性”概念的历史考辨
17
作者 李金辉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其理论核心是人的总体性问题。总体性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问题而提出来的概念。总体性在外部一直受到结构主义的攻击,关于总体性概念的理解一直在人本主义学派内部也有严重...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其理论核心是人的总体性问题。总体性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问题而提出来的概念。总体性在外部一直受到结构主义的攻击,关于总体性概念的理解一直在人本主义学派内部也有严重分歧,可以说,对总体性的分析已迫在眉睫。其中新马克思主义者科西克的“总体性”概念尤其具有启发性。而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及出路都在于对“总体性”这一概念的仔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总体性 具体总体 虚假总体
下载PDF
罗素—斯特劳森之争中的三个区分
18
作者 朱耀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20,共7页
罗素认为,摹状词与专名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并不指称某个对象,因此不应当像对待专名那样来对待摹状词,即不能根据有无指称来判定摹状词的意义。在斯特劳森看来,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它脱离语句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谈论语句的真假或... 罗素认为,摹状词与专名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并不指称某个对象,因此不应当像对待专名那样来对待摹状词,即不能根据有无指称来判定摹状词的意义。在斯特劳森看来,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它脱离语句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谈论语句的真假或其中的某个语词的指称,把语词的意义与它的指称混为一谈。无论是专名还是摹状词,就它们本身来说并不具有指称某个对象的作用,像罗素那样把"是否指称某个对象"作为划分专名与摹状词的标准是错误的。此外,与罗素运用"自我中心词"的概念将摹状词截然二分不同,斯特劳森认为就所有的摹状词的"所指"都与说话者的语境有关而言,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包含自我中心词的摹状词",而"不包含自我中心词的摹状词"则可以作为当"包含自我中心词的摹状词"的指称对语境具有最小程度的依赖性时所发生的极端情况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斯特劳森 摹状词 专名 指称
下载PDF
对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方法论评析
19
作者 卢德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波普尔对各种历史决定论所做的批评,有着先在性的方法论因由。在波普尔看似严谨的论证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可被"证伪"之处。深入到波普尔论证的方法与过程之中,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及其导致的反历史决定论观点,进而重申马克思... 波普尔对各种历史决定论所做的批评,有着先在性的方法论因由。在波普尔看似严谨的论证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可被"证伪"之处。深入到波普尔论证的方法与过程之中,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及其导致的反历史决定论观点,进而重申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是每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决定论 整体主义 社会工程
下载PDF
英国学派视角下的中国崛起
20
作者 田光强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中国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关系的走势,也是各国学者和政治家关注的焦点。英国学派是战后惟一在美国以外发展起来的研究纲领最为完整的一个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其最重要的观点是国际社会的形成需要各国拥有共同的规则和利益,... 中国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关系的走势,也是各国学者和政治家关注的焦点。英国学派是战后惟一在美国以外发展起来的研究纲领最为完整的一个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其最重要的观点是国际社会的形成需要各国拥有共同的规则和利益,中国的崛起是在国际社会框架内的崛起。在英国学派看来,中国已接受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并认识到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共同利益,这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将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英国学派 国际社会 共同规则 共同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