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归”马克思的原初叙事——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基本话语主题 |
陈良斌
盛凌振
许苏明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
|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思考 |
史巍
韩秋红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3
|
拜物教实质与符号拜物教批判之批判 |
杨生平
韩蒙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4
|
鲍德里亚的“消费”与“劳动”概念——兼论鲍德里亚与马克思之间的理论关联 |
张红岭
魏新龙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5
|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认识概念批判 |
张一兵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6
|
从马克思到鲍德里亚:生产与消费关系理论的后现代变迁 |
陈宇宙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7
|
福柯如何对待马克思?——一项环视学的尝试性探索 |
于奇智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8
|
论德里达对马克思的另一种阅读 |
常清
乔东义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9
|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建构及其当代价值 |
胡海波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0
|
他者欲望的“欲望”——鲍德里亚的身体“欲望”解析 |
鲁杰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1
|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哲学特征 |
宫留记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6 |
4
|
|
12
|
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 |
陈树林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3
|
从阅读到生产:走向新诠释学的阿尔都塞——兼论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建构 |
王凯立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4
|
“类性溢出”的社会变革——论巴迪欧对阿尔都塞的社会变革理论的批判性继承 |
蓝江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5
|
休闲权保障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意义——从《懒惰权》解读拉法格的休闲思想 |
伍先福
陈攀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4
|
|
16
|
犹太人问题:从马克思到利奥塔 |
石德金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7
|
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本质辨析——破解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锁钥 |
黄学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18
|
试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 |
钱厚诚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9
|
“异化”的“节奏”与“扭曲”的“身体”——列斐伏尔“节奏分析”理论研究 |
关巍
|
《知与行》
|
2017 |
4
|
|
20
|
历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二元分裂到一元论的缝合——析戈德曼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史分析 |
张一兵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