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父亲的“背影”转过身来——朱自清《背影》的符号意象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正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朱自清的《背影》,已成为中国文学及当代语文教育的经典之本。由它生发的种种信息几乎涉及了中国礼义文化和中西方父子冲突的各类主题。但在文本主旨的深度阐释上,却多从感性的情感层面去探究,从未把"背影"作为一个意象符号... 朱自清的《背影》,已成为中国文学及当代语文教育的经典之本。由它生发的种种信息几乎涉及了中国礼义文化和中西方父子冲突的各类主题。但在文本主旨的深度阐释上,却多从感性的情感层面去探究,从未把"背影"作为一个意象符号进行分析。通过用文学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背影"的能指和所指进行分别,认为"背影"不独是"我"眼中父亲背面形象的永恒定格,而是人间父爱特有的表达方式及天下父亲终其一生疼爱自己儿子的感情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影》 事实阅读 文本阅读 符号
下载PDF
庄子哲学思想中的主体间性——兼论主体间性的规定性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妺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25,共5页
庄子通过寓言和论辩的形式 ,考察了主体间的评价标准和主体间的感知互通性。就前者而言 ,庄子给予了本然状态的相对主义的回答 ;就后者而言 ,庄子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即庄子肯定了不同主体间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 ,能够互相感知。
关键词 庄子哲学思想 主体间性 感知互通性 不可通约性 同类中的异质 异类中的同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