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0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色彩象征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
1
作者 肖世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53,共8页
人们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色彩与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色彩因此具有了象征万物的含义。色彩象征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文化共识的桥梁,也是文化凝聚的重要方式。从中国色彩的历史演变上看,色彩象征的来源包括视觉联想、巫术力... 人们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色彩与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色彩因此具有了象征万物的含义。色彩象征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文化共识的桥梁,也是文化凝聚的重要方式。从中国色彩的历史演变上看,色彩象征的来源包括视觉联想、巫术力量、宇宙秩序、制度传统、理念赋予这五个方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色彩象征在不同的层面沉淀下来,也就形成了多重的色彩象征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象征 中国红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之提倡 被引量:92
2
作者 齐文远 苏彩霞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81,共13页
类型思维是概念思维呈现没落态势时的基本法学思维方式,具有价值导向性、介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中间性、使法规范与生活现实相互调适的开放性等特点。在刑法立法上,类型化应是我国将来的刑事立法发展方向;在刑法适用中,合理解释犯罪构成... 类型思维是概念思维呈现没落态势时的基本法学思维方式,具有价值导向性、介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中间性、使法规范与生活现实相互调适的开放性等特点。在刑法立法上,类型化应是我国将来的刑事立法发展方向;在刑法适用中,合理解释犯罪构成要件、准确形成案件事实都离不开类型思维。类型思维引入刑法领域,标志着刑法学摒弃主客体分离而采用主客体并存的认识模式,意味着刑法解释立场由形式解释论、主观解释论向实质解释论、客观解释论的革新,并带来了对禁止类推解释原则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思维 类型思维 构成要件解释 案件事实认定
下载PDF
略论思维的可训练性 被引量:30
3
作者 谭和平 李其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57,共12页
思维的奥秘至今仍是人类之谜,对思维的探究一直并将永远是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脑科学的不朽事业。人的思维着的理性被喻为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正是思维本身激励人们为破解思维之迷而奋斗,前人已为之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后人... 思维的奥秘至今仍是人类之谜,对思维的探究一直并将永远是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脑科学的不朽事业。人的思维着的理性被喻为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正是思维本身激励人们为破解思维之迷而奋斗,前人已为之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后人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努力。然而,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对思维本质有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训练 思维过程 思维情景 思维技能 对思维 思维策略 可训练性 心理机制 皮亚杰 可逆性
下载PDF
思维类型辨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祖扬 汪天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100,共8页
关于思维类型问题目前我国学界尚缺乏准确统一的界定。思维活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其组成要素的性质不同,可以列出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而对思维进行比较全面的分类。根据思维的元素分为动作思维、意象思维和概念思维;其中除... 关于思维类型问题目前我国学界尚缺乏准确统一的界定。思维活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其组成要素的性质不同,可以列出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而对思维进行比较全面的分类。根据思维的元素分为动作思维、意象思维和概念思维;其中除动作思维仍沿用惯称外,以“意象思维”取代习用的“形象思维”,以“概念思维”取代习用的“抽象思维”,更为确切。多元思维是同时以多种不同组分作为思维元素的思维,在此谨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类型 思维元素 动作思维 意象思维 概念思维 多元思维 直觉思维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在医学生中的初步测试 被引量:21
5
作者 唐文 刘金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横断面调查 医学生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多学科融合: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彩云 党明德 文洪潮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6年第2期58-61,共4页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科技和创新人才,而多学科融合能改变思维方式,形成创新思维;能增强科研实力,促进科技创新;能促进知识互补,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 多学科融合 自主创新 创新思维 创新科技 创新人才
下载PDF
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新华 任军莉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3-45,共3页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各有特色,其差异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模糊性与精确性;悟性直觉与理性逻辑;有机性与机械性。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的重要根源。
关键词 中国人 西方人 思维方式 文化根源 差异比较
下载PDF
学术期刊编辑思维定式的误区 被引量:5
8
作者 邵菊芳 沈惠云 +1 位作者 张斯龙 何小军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当代一些学术期刊编辑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形成了重整体、重综合、崇尚圣贤经典的价值取向 ,使办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误区 ,刊物平庸无奇 ,缺少个性与生机。认为期刊要发展、要同世界接轨 ,必须调整和革新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 当代一些学术期刊编辑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形成了重整体、重综合、崇尚圣贤经典的价值取向 ,使办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误区 ,刊物平庸无奇 ,缺少个性与生机。认为期刊要发展、要同世界接轨 ,必须调整和革新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编辑 思维定式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彭新武 司晓莲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8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当今新兴的复杂性思维与后现代主义思维风格的比较分析,指出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主要从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的角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的静态的、还原论思维方式的转挟,后现代主义则从哲学世界观的层次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以有机整体论... 本文通过对当今新兴的复杂性思维与后现代主义思维风格的比较分析,指出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主要从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的角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的静态的、还原论思维方式的转挟,后现代主义则从哲学世界观的层次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以有机整体论、关系思维、过程思维等为主要特征的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新角度。因而,在思维逻辑上,两者是相契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思维 后现代主义 思维风格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贝叶斯推理的逻辑与认知问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晓明 黄闪闪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3,共8页
贝叶斯主义的复兴出现在统计推理领域,贝叶斯方法成功避免了经典统计推理中的主观因素问题以及先验回避问题,凸显了自身的归纳特性,因而是推理方法的革命。尽管目前贝叶斯主义风行,但它仍存在主观性、简单性与旧证据问题等难题,这也为... 贝叶斯主义的复兴出现在统计推理领域,贝叶斯方法成功避免了经典统计推理中的主观因素问题以及先验回避问题,凸显了自身的归纳特性,因而是推理方法的革命。尽管目前贝叶斯主义风行,但它仍存在主观性、简单性与旧证据问题等难题,这也为其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宽广空间。认知心理学近来对贝叶斯推理研究的发展,为贝叶斯推理研究的认知转向提供了契机,同时为这种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进路:探索频率主义与贝叶斯主义整合的可能性;在外延性归纳逻辑中引入内涵因素,尝试外延性与非外延性因素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推理 贝叶斯推理 逻辑 困境 认知转向
下载PDF
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初探 被引量:29
11
作者 闻曙明 王剑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本文对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深化该课题研究的问题和思路,探讨了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外化 初探
下载PDF
超前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对主编思维超前性的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吉元 许雪梅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5-316,共2页
超前思维是一种科学的、具创造性的革命思维 ,具有否定性 (或创新性 )、独立性、变革性和超越性 4大基本特征。期刊主编的思维越超前 ,所办的期刊就越具创新特色。超常的洞察力、科学的预测力和多元的思维力是评价主编思维超前性的 3个... 超前思维是一种科学的、具创造性的革命思维 ,具有否定性 (或创新性 )、独立性、变革性和超越性 4大基本特征。期刊主编的思维越超前 ,所办的期刊就越具创新特色。超常的洞察力、科学的预测力和多元的思维力是评价主编思维超前性的 3个必备条件。前 2个条件是主编思维超前的外在表现 ,第3个条件则是超前思维形成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察力 预测力 思维力 期刊 主编 超前思维 基本特征 评价条件 编辑工作
下载PDF
汉字的构成艺术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六书”与中华思维方式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卫星 张玉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7,共14页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汉字的构成艺术被《说文解字》总结为"六书"。从"六书"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征:形象思维,即意象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具体说来,汉字的象形和指事...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汉字的构成艺术被《说文解字》总结为"六书"。从"六书"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征:形象思维,即意象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具体说来,汉字的象形和指事构成主要规定了中华民族的意象性思维,会意和形声主要构成规定了直觉性思维,转注和假借构成主要规定了整体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构成艺术 思维方式 “六书”
下载PDF
设计思维的两重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曙华 熊兴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7-219,共3页
阐述了设计思维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特点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设计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揭示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互相促进交叉发展的两重性关系。
关键词 设计思维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下载PDF
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小军 张建民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2,共5页
发展观的演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发展观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这一转变其实质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思维特征,提出了... 发展观的演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发展观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这一转变其实质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思维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思维的变革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线性思维 非线性思维 道德标准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8
16
作者 何云峰 金顺尧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5期8-15,共8页
思维活动就其功能而言,可分为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创造思维(Creative Thinking)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指向于考察对象的现实情况,辨明问题。后者则偏重于构建新观念、创造新思想。这两者间虽然有着明确的界限,他们各有不同的... 思维活动就其功能而言,可分为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创造思维(Creative Thinking)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指向于考察对象的现实情况,辨明问题。后者则偏重于构建新观念、创造新思想。这两者间虽然有着明确的界限,他们各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但现实思维却是两者交互作用的过程,往往既需要主体批判地考察已有的认识成果,更需要大胆创新。在认识过程中,批判是创造的前提,而创造又是科学批判精神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强调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坚持批判和创造的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需要全国人民有高度的创造精神,但同时又必须正确对待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建设成果以及当代的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认识活动 认识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维方式 思维活动 思维形式 科学批判精神 社会转型时期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丽颖 范大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7,共4页
创新思维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扬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不仅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而且对创新思维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体悟思维、主体意象思维等传... 创新思维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扬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不仅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而且对创新思维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体悟思维、主体意象思维等传统思维基本形式进行辩证分析、研究,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 辩证思维 整体思维
下载PDF
论隐喻产生的基础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东 颜泽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54,70,共5页
认为隐喻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的观点存在很多缺陷。它无法解释很多隐喻的产生,而且还误导了人们对隐喻的理解。隐喻产生的基础应该是经验。首先,经验基础避免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在解释隐喻产生的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其次,经验基础... 认为隐喻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的观点存在很多缺陷。它无法解释很多隐喻的产生,而且还误导了人们对隐喻的理解。隐喻产生的基础应该是经验。首先,经验基础避免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在解释隐喻产生的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其次,经验基础符合认知隐喻的产生规律,即从认识清晰的事物或概念投向认识模糊的事物或概念;再次,经验基础可以解释相似性无法解释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相似性 认知隐喻 经验
下载PDF
创业理论分析——基于系统思考的观点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重鸣 阳浙江 《技术经济》 2005年第5期5-7,共3页
本文对以往创业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从创业概念的起源与演化、创业者的系统思考方式、创业的多学科参与等三方面阐述了创业需要运用系统思考方式进行思考。最后,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提出创业研究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概念框架。
关键词 系统思考 思考方式 研究成果 概念框架 创业研究 创业者 多学科 回顾
下载PDF
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甄武 余洁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虚拟是表征着人超越现实性的哲学范畴。虚拟性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虚拟性特征。虚拟实践是指主体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实践。它是在虚拟性实践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形式,具... 虚拟是表征着人超越现实性的哲学范畴。虚拟性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虚拟性特征。虚拟实践是指主体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实践。它是在虚拟性实践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形式,具有自由开放性、虚拟化、超越和创造性、交互性等特点。虚拟实践既是对现实实践的突破和超越,又是与现实实践相互交织和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虚拟性实践 现实实践 虚拟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