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3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GPT-4看人工智能的进化约束和伦理边界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唐代兴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2,共12页
以自然物为材料的传统技术,是没有自主性和主体能力的纯粹工具,它本身不具有伦理性,也不存在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获得伦理性,并不断地生成更新的伦理问题,是因为它以生物人脑为研发对象,通过模拟人脑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发现... 以自然物为材料的传统技术,是没有自主性和主体能力的纯粹工具,它本身不具有伦理性,也不存在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获得伦理性,并不断地生成更新的伦理问题,是因为它以生物人脑为研发对象,通过模拟人脑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发现人类模拟、学习、生成、创造的“化物为人”的进化法则,执着于探索“模拟的本质是学习,学习的本质是生成,生成的本质是创造”,成功地创造出几何学进化方式的GPT-4,不仅整体地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性品质和主体能力,也将其根本的伦理问题暴露了出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突破其自主性进化的伦理边界和应用的伦理约束,已成为人类将以何种方式存在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T-4 迁移性生成 扩展性创造 伦理约束 伦理边界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BCI)能够带来永生吗?——基于传统生死哲学的探讨
2
作者 张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6,148,149,共10页
鉴于脑机接口技术(BCI)能令人“永生”之假说带来的困惑,运用传统生死哲学对其技术实质进行分析和反思。首先,应对核心问题,即BCI是否实现了对生命存在主体的复制和存续。依据作为生命存在主体之心智的双重体用性分析发现:(1)具有本体... 鉴于脑机接口技术(BCI)能令人“永生”之假说带来的困惑,运用传统生死哲学对其技术实质进行分析和反思。首先,应对核心问题,即BCI是否实现了对生命存在主体的复制和存续。依据作为生命存在主体之心智的双重体用性分析发现:(1)具有本体性的心智是非功能主义的,因此不等同于脑信号采集后的数据化集合;(2)具有主体性的心智是非计算主义的,因此不等同于程序化运行,所以BCI始终没有实现心智的复制与存续,只是脱离了生命真实存在的,耽于部分生理表象的观测和模拟程序演算。其次,反思同类“数字永生”技术对生命理解的局限。正因其缺乏对生命存在的主体性乃至本体性的理解层次,导致对生命的物质化和表象化认同,从而耽于对局部生理信号的抓取、数据化和程序化,这样的“数字永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BCI) 永生 生死哲学 自性 功能主义 计算主义
下载PDF
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研伦理问题分析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以ChatGPT为例
3
作者 王慧敏 刘佐菁 《广东科技》 2024年第4期79-83,共5页
0引言当前,人工智能(AI)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变革,其中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崛起,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并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其衍生的数据隐私泄露、算... 0引言当前,人工智能(AI)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变革,其中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崛起,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并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其衍生的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公平性争议、责任归属模糊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部分人认为AI的研究和应用要与社会主流道德观、价值观相符,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要确保未来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从而为社会福祉作出贡献。也有人认为过度的监管和束缚反而可能会限制科技创新的步伐,强调技术进步、学术自由和价值中立的重要性,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以促进科学的繁荣发展。为实现“负责任的自由,戴着镣铐的舞蹈”,科学界必须谨慎地把握这种微妙的平衡,确保负责任地利用AI的创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自由 创新潜力 数据隐私 GPT 责任归属 价值中立 社会主流
下载PDF
ChatGPT智能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对策研究--基于弗罗洛夫科学伦理的视角
4
作者 宋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随着现代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美国OpenAI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应运而生,无论是论文撰写、新闻稿件润色,还是代码编写等,ChatGPT均表现出强大的综合运算功能,但ChatGPT智能技术的发展存在三重伦理风险--原数据偏见、人的主体性缺失... 随着现代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美国OpenAI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应运而生,无论是论文撰写、新闻稿件润色,还是代码编写等,ChatGPT均表现出强大的综合运算功能,但ChatGPT智能技术的发展存在三重伦理风险--原数据偏见、人的主体性缺失、科学与教育伦理的应用紊乱。基于弗罗洛夫科学伦理视角,尝试三种应对之策以消解ChatGPT智能技术的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洛夫 科学伦理 ChatGPT
下载PDF
前沿科技的深层次伦理风险及其应对 被引量:2
5
作者 段伟文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3,共10页
当前,生命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伦理风险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我国的科技伦理治理正在走上制度化发展之路。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我们必须切实把握作为科技伦理治理重点的前沿科技的特征,揭示其所呈现出的... 当前,生命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伦理风险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我国的科技伦理治理正在走上制度化发展之路。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我们必须切实把握作为科技伦理治理重点的前沿科技的特征,揭示其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深层次伦理风险,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的理解,探索和重构风险认知的底层逻辑。其一,充分认识新兴科技驱动的科技社会系统的革命性变化,以此理解前沿科技深层次伦理风险的结构性实质。其二,立足前沿科技伦理治理的开放性实践,将科技伦理的风险认知和规范视为相关群体不断更新的集体认知和工作假设。其三,强调前沿科技风险认知的系统性与可塑性,赋予科技和创新更大的可能性空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树立科学认知的伦理边界、设置合理的伦理法律门槛、形成具有开放性和整体性的治理机制、增进公众科技伦理素养以及遵循相称性原则等面向深层次科技伦理风险的预控和应对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 科技伦理治理 深度科技化 深层次伦理风险 系统思维
下载PDF
ChatGPT应用中的科研诚信风险及其伦理治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谨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198,共8页
作为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特点的新成果,ChatGPT自面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其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生成性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在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辅助的同时,也产生了科研诚信的隐忧。ChatGPT在辅助科研中存在的诚信风险... 作为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特点的新成果,ChatGPT自面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其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生成性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在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辅助的同时,也产生了科研诚信的隐忧。ChatGPT在辅助科研中存在的诚信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失真的风险、剽窃侵权的风险、科研失德的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就必须对ChatGPT的应用进行伦理治理。ChatGPT使用应当遵守公开知情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共同责任原则。唯有强化研究者的道德自觉,建立ChatGPT伦理审查机制,构建ChatGPT科研诚信伦理控制体系,才能确保ChatGPT在科研辅助中满足科研诚信要求、具备道德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治理 科研诚信 ChatGPT
下载PDF
基于信任视角的价值对齐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宏秀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8,157,共11页
从价值对齐的信任意涵与信任样态来看,技术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作为类存在的人在价值对齐的进程中,必须厘清合作、信任与价值对齐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道德意涵,深刻反思人作为价值性存在的根基何在,充分审视技术信任... 从价值对齐的信任意涵与信任样态来看,技术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作为类存在的人在价值对齐的进程中,必须厘清合作、信任与价值对齐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道德意涵,深刻反思人作为价值性存在的根基何在,充分审视技术信任的顶层逻辑及权重,高度重视信任的反面,警惕价值对齐的非道德现象与异化,积极守护技术语境中的人际信任,避免信任的单向度。因此,应以基于道德的信任校准价值对齐,将人类作为人机(技)信任链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规避价值对齐的陷阱,走向有效的价值对齐,进而确保人工智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对齐 道德 信任 异化
下载PDF
神话意象、数据与生命政治叙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庆峰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9,158,共10页
数智时代中生命政治叙事呈现了数据对于生命影响的双面性:强制与构建。要理解上述双重性,需要借助神话意象和理性范畴。普洛克路斯忒斯床铺意象和生命算法有助于理解强制叙事;超自然神意象与将技术道德化则有助于理解构建叙事。当然,要... 数智时代中生命政治叙事呈现了数据对于生命影响的双面性:强制与构建。要理解上述双重性,需要借助神话意象和理性范畴。普洛克路斯忒斯床铺意象和生命算法有助于理解强制叙事;超自然神意象与将技术道德化则有助于理解构建叙事。当然,要深入理解建构叙事还需放置在拉图尔—阿赫特豪斯—维贝克(LAV)理论中。从神话意象分析数据哲学及其伦理问题的思路拓宽了批判理论的根据,但是对于数据伦理如何发挥前瞻性效用却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洛克路斯忒斯床铺 数据 人性
下载PDF
荷兰预判性技术伦理思潮对AIGC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兵 钟思悦 《青年记者》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传统的追溯性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在对比各国人工智能治理思路差异的基础上,基于预判性技术伦理的前瞻性、预测性、实践性、控制性等特点,从“组建多元化技术评估团队”“结合国情确定伦理分析框... 传统的追溯性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在对比各国人工智能治理思路差异的基础上,基于预判性技术伦理的前瞻性、预测性、实践性、控制性等特点,从“组建多元化技术评估团队”“结合国情确定伦理分析框架”“研发期设定价值观与反馈机制”“厘清责任主体与协同治理”这四个维度,提出了治理AIGC内生性和外源性伦理风险的一些可操作性建议和方法。本研究提倡前瞻性识别和研判伦理风险,推动AIGC技术向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GC 技术伦理 预判性技术伦理
下载PDF
科技风险治理与伦理规制:下一个科技制高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益东 《中国经济报告》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科技制高点通常是指前沿领域的最高点、创新链条上的关键点、创新体系中的控制点。“最高点”已备受重视、有重金投入,而“关键点”“控制点”则没有被人们从科技制高点的高度给予认识和注重。本文通过对科技制高点的辨析与分类,对科技... 科技制高点通常是指前沿领域的最高点、创新链条上的关键点、创新体系中的控制点。“最高点”已备受重视、有重金投入,而“关键点”“控制点”则没有被人们从科技制高点的高度给予认识和注重。本文通过对科技制高点的辨析与分类,对科技风险治理与伦理规制作为创新体系的控制点加以分析论证,指出避免创新体系失灵失控的科技风险治理与伦理规制、特别是科技重大风险治理,是下一个科技制高点,应给予充分重视。探讨了科技制高点与原始创新、与世界科学中心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结合党的二十大所指出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强调“基于安全保障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可补充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低风险、低依赖度等特征”。盘点原始创新成果与科技制高点,让一流人才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制高点 科技重大风险 原始创新 世界科学中心建设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我们在元宇宙中该如何行事?--论虚拟主体的道德地位与道德责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常燊 《关东学刊》 2023年第2期25-34,共10页
元宇宙在伦理学上的重要性体现为,数字人类、数字机器人、数字宠物等虚拟主体具有道德地位,它们向人类提出了道德责任上的要求。基于对道德紧缩论和道德膨胀论的批评,借助对元宇宙的结构层级性和意识状态程度性的量化分析,一种不完美道... 元宇宙在伦理学上的重要性体现为,数字人类、数字机器人、数字宠物等虚拟主体具有道德地位,它们向人类提出了道德责任上的要求。基于对道德紧缩论和道德膨胀论的批评,借助对元宇宙的结构层级性和意识状态程度性的量化分析,一种不完美道德实在论值得被考虑:其不完美性体现为技术上的不完美性以及形而上学上的不完美性;其实在论体现为,虚构身份、虚拟身份和模拟身份具有道德价值上的层级差别,它们具有不同的道德地位,相应地向我们提出了不同程度的道德责任要求;道德价值是意识在特定尺度和结构上的涌现,不同程度的意识状态对应于不同程度的道德地位,进而对应于不同程度的道德责任。基于对“玩家困境”案例和“虚拟物的情绪反应悖论”的分析,不完美道德实在论的理论优势以及道德价值层级性的应用伦理学意义得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体 道德地位 道德责任 不完美道德实在论 元宇宙伦理学
下载PDF
An Equivalence of Moore's Paradox and G6del's Incompleteness Sentence in Two-Valued Algebra of Formal Ethics
12
作者 Vladimir Lobovikov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1期34-55,共22页
The paper submits surprising results of systematical investigating a formal-ethical aspect of conjoining Wittgenstein's, Moore's, Parmenides', GSdel's, and Lukasiewicz's ideas. A critique of Wittgenstein's criti... The paper submits surprising results of systematical investigating a formal-ethical aspect of conjoining Wittgenstein's, Moore's, Parmenides', GSdel's, and Lukasiewicz's ideas. A critique of Wittgenstein's critique of the natural language of ethics and of metaphysics results in submitting and elaborating a new paradigm of metaphysics as formal axiology (in particular, formal ethics). In result, the classical metaphysics and ethics of moral rigor are represented as two-valued algebraic systems of metaphysics and formal ethics respectively. By means of this algebraic model, all the well-known scandal-making metaphysical tenets of Parmenides are produced as translations of corresponding algebraic equations from the symbolic language to the natural one. At the level of submitted discrete mathematical model of formal axiology, Parmenides' metaphysical (formal-axiological) concepts "consistency" and "inconsistency," "completeness" and "incompleteness" are compared with G^del's logic ones. Formal-axiological meanings of the words "consistency," "incompleteness," "being," "nonbeing," "movement," "knowledge," "belief," etc., are considered as moral-evaluation-functions determined by one moral-evaluation-variable. Binary moral-evaluation-functions are studied as well. The functions are precisely defined by tables. Precise definitions of "formal-axiological-equivalence," "formal-axiological-law," and "formal-axiological contradiction" are submitted. Thus, one can either generate or examine formal-axiological equations of algebra of metaphysics by "computing" relevant compositions of moral-value-functions. Using this "moral-value-table-computation-technique," one can arrive to a surprising conclusion that both the notorious sentence of Moore (called "epistemic paradox") and the incompleteness sentence of Godel are formally-axiologically inconsistent ones: Hence, they are formally-axiologically equivalent. For overcoming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such a surprising result, the author has used graphic models explicating the famous Lukasiewicz's statement "Logic is morality of thought and spee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ebra-of-formal-ethics moral-evaluation-function formal-ethical-equivalence knowledge belief formal-ethical-contradiction INCOMPLETENESS consistency
下载PDF
脑机融合技术的哲学审思
13
作者 庄桂山 邓蓉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3期44-46,共3页
本文所研究的脑机融合技术,是建立在脑机接口技术基础上的,是一种包含不同信息传输方式的技术统称。脑机融合系统理想状态应该是大脑与电脑相互适应,协同工作,是一种计算与处理完美结合的系统。该项技术虽然尚处在探索试验阶段,但其巨... 本文所研究的脑机融合技术,是建立在脑机接口技术基础上的,是一种包含不同信息传输方式的技术统称。脑机融合系统理想状态应该是大脑与电脑相互适应,协同工作,是一种计算与处理完美结合的系统。该项技术虽然尚处在探索试验阶段,但其巨大的现实空间与应用前景已经彰显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因此,在还未完全实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哲学视角,针对该项技术手段进行深度的深思与审视,避免发生类属关系混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审思 脑机融合技术 伦理问题 脑到机 机到脑
下载PDF
大模型伦理失范的理论解构与治理创新
14
作者 肖红军 张丽丽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2,共18页
ChatGPT系列和Sora等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沿,在助力人类生产生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速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伦理失范现象,成为全球性治理难题。本文对大模型伦理失范进行理论解构发现:大模型伦理失范的缘起是其区别于传... ChatGPT系列和Sora等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沿,在助力人类生产生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速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伦理失范现象,成为全球性治理难题。本文对大模型伦理失范进行理论解构发现:大模型伦理失范的缘起是其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技术非中性、内嵌人类伦理和将人类伦理与机器伦理糅合其中等属性特征,技术起点是算法,关键中介是数据,行为主体是人类。大模型所引发的诸如模型黑箱、数据版权侵害且主体责任难确定、冲击人类主体资格等伦理失范现象对现行伦理治理模式提出挑战。因此,本文以大模型生命周期为时间维度,以关键要素为核心,构建了基于大模型关键要素的全生命周期伦理治理框架。同时,为推动新伦理治理框架的有效运行,本文构建了包含两层行为主体的自我治理、两级守门人和全球性合作治理网络等子体系的大模型伦理治理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伦理失范 伦理治理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复活”技术应用边界反思
15
作者 彭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4,共4页
人工智能“复活”技术的日趋成熟,激发出人们的一种想象,即主动寻求在身体消亡后用数字化方式实现自己意识的延续,从而获得数字化永生。AI“复活”的数字人可能带给人们一定的情感慰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从AI“复活”的... 人工智能“复活”技术的日趋成熟,激发出人们的一种想象,即主动寻求在身体消亡后用数字化方式实现自己意识的延续,从而获得数字化永生。AI“复活”的数字人可能带给人们一定的情感慰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从AI“复活”的现实到数字化永生的幻想,人类对于技术可能性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这也导致人与机器、人与“数字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无论AI“复活”技术如何发展,需要明确的是,对技术应用边界及人机边界的把握始终是关键,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应建立在服务全人类的整体福祉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复活” 情感慰藉 应用边界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伦理:规制、理论与实践难题——学术史梳理及其问题域考察
16
作者 岳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150,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AI)智能体面临包括决策权、所有权、隐私权等方面的伦理风险问题,也面临作为智能体在独立学习内容和独立行为目的等“类主体行为”中伦理能力方面的风险问题。为了规范发展,避免伦理风险发生,各机构、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各... 人工智能技术(AI)智能体面临包括决策权、所有权、隐私权等方面的伦理风险问题,也面临作为智能体在独立学习内容和独立行为目的等“类主体行为”中伦理能力方面的风险问题。为了规范发展,避免伦理风险发生,各机构、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各自的准则和标准。国外学者关于AI伦理是否可行的探究,涉及AI主体形态(作为agent的)伦理复杂性问题、AI行为形态、AI位格形态关于道德权利(地位)、道德责任的争论。国内相关研究路径主要有三条:对AI的主体地位进行形而上学的分析、对AI伦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实践解决框架、对AI的具体应用领域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从风险规制、理论拓展、实践难题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伦理进行学术史梳理及问题域考察,需要聚焦三大前沿:(1)推进系统化的AI伦理理论和原则框架;(2)建立“理论-实践”“全球性-地方性”相沟通的开放性解题思路;(3)形成探索AI道德形态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理论-实践 道德形态
下载PDF
计算伦理与数字道德——AGI时代的人文主义与数字人文
17
作者 刘炜 金家琴 +1 位作者 刘倩倩 刘圣婴 《信息与管理研究》 2024年第4期2-12,共11页
AGI时代,计算伦理与数字道德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AGI时代的人文主义与数字人文,探讨计算伦理与数字道德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AGI对人文主义价值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通过分析AGI时代人文主义风险的类型,本文提出AGI时... AGI时代,计算伦理与数字道德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AGI时代的人文主义与数字人文,探讨计算伦理与数字道德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AGI对人文主义价值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通过分析AGI时代人文主义风险的类型,本文提出AGI时代数字人文的核心问题在于重塑伦理道德的数字边界,并在负责任的AI框架下构建计算伦理和数字道德体系。文章最后,作者认为图书馆是AGI时代的人文主义堡垒。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工作者应保持清醒。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数字伦理,需要制定和遵守一系列伦理准则和政策,关注数字公平问题,确保AI系统符合伦理和法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伦理 数字道德 人文主义 数字人文 虚假信息 算法偏见 隐私侵犯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的冲击及化解路径——基于马克思机器论视角的考察
18
作者 杨礼银 李海艺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在马克思看来,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既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面,也会引发一些消极后果。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时代的典型产品,其本质是一种合目的的手段,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它的出现使人制造和使用某种工具的能力在层次上有了一个巨... 在马克思看来,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既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面,也会引发一些消极后果。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时代的典型产品,其本质是一种合目的的手段,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它的出现使人制造和使用某种工具的能力在层次上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人工智能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科林格里奇困境,并凭借其大数据的精确计算实质性地加剧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对人的主体性造成冲击。具体表现为,侵犯人的人格尊严,削弱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挤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导致人的交往异化问题。化解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造成的冲击,首先,要坚持人是实践主体原则,为人的主体性复归提供理论遵循;其次,要坚持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使人摆脱人工智能的牵引和钳制;最后,严格遵循科技伦理,明确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之间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机器论 主体性
下载PDF
对人工智能的目的反思
19
作者 邓达奇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139-147,共9页
人工智能是一柄双刃剑,反思其技术问题、引导其积极效能是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无论是人工智能的现状还是未来,人类真正需要并能够控制的对象,与其说是智能机器,不如说是人类自身,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问题在于人对待世界的问题。突... 人工智能是一柄双刃剑,反思其技术问题、引导其积极效能是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无论是人工智能的现状还是未来,人类真正需要并能够控制的对象,与其说是智能机器,不如说是人类自身,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问题在于人对待世界的问题。突破传统人工智能“技术漏洞—制度补强”的修补式思辨路径,以人工智能作为反观人类自身得失、促成美好生活实现的窗口,基于“人之主宰地位”及“人之本质定义”的视角重申敬畏之心、德性挺立之于人类生命及世界秩序的重要价值,可得到人工智能于美好生活的新的哲学向度。就此而言,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人类发明的技术逻辑,终究是需要回归社会实践的,把握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以确保负责任的技术创新,是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生活的基本底线。而在美好生活的向度层面,首先就必须正视和接纳人工智能为人类之秩序与安宁带来的系列福利,其次要反思人类社会既有制度以及人性取向既有缺陷。在此基础上,反省现代社会人的价值追求、增进其对于他者的同情、对于世界的包容,既需要积极利用智能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与生活品质,也必须完善与之相应的人文及伦理与法律制度建设,从而最终实现美好生活所要求的,效率与公平、技术与思想、物质与精神的双向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 反思 德性 美好生活
下载PDF
SAMSUNG B&O SGH-E910手机
20
《新潮电子》 2005年第22期78-78,共1页
不同于诺基亚与范思哲(Versace)联手推出的超豪华限量版7270,这款由三星和B&O共同打造的SGH-E910手机显然是以时尚的外形取胜。这次,三星通过和丹麦顶级音响和视频装备Bang&Olufsen公司合作推出的SGH-E190,将简约古朴的风格和现... 不同于诺基亚与范思哲(Versace)联手推出的超豪华限量版7270,这款由三星和B&O共同打造的SGH-E910手机显然是以时尚的外形取胜。这次,三星通过和丹麦顶级音响和视频装备Bang&Olufsen公司合作推出的SGH-E190,将简约古朴的风格和现代科技自然地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SUNG 手机 现代科技 限量版 范思哲 诺基亚 三星 音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