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6-48,共3页
梅花花色是梅花的关键审美属性 ,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梅花作为审美客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即“物态审美客体”、“物化审美客体”和“物态化审美客体” ;相应地 ,梅花花色之美分别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并主... 梅花花色是梅花的关键审美属性 ,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梅花作为审美客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即“物态审美客体”、“物化审美客体”和“物态化审美客体” ;相应地 ,梅花花色之美分别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并主要体现为“优美”和“壮美”两种审美价值类型。梅花花色之美的绝对性源于梅花花色独特的自然属性。梅花花色之美的相对性主要是指 ,梅花花色的美感因环境因子的衬托而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花色 美学分析 审美属性 审美客体 审美价值 美感
下载PDF
洛阳市40个引入的牡丹品种观赏价值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艳梅 段琳 +1 位作者 杨瑞娟 杨英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978-3982,共5页
在建立了洛阳市引入的40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上,选取花径、花色、花型等13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阁、海黄、皇嘉门、岛锦、白神、白王狮子和... 在建立了洛阳市引入的40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上,选取花径、花色、花型等13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阁、海黄、皇嘉门、岛锦、白神、白王狮子和五大洲等品种的观赏价值极高,寓所樱、八千代椿、群乌、时雨云等品种的观赏价值较高;该模型为牡丹品种在洛阳市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观赏价值 层次分析法 评价
下载PDF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的特点、嬗变及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柳和勇 叶云飞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67-73,共7页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是海岛人群独特审美历程的感性展现,呈现出鲜明的泛渔内容、倔强的幸福追求、浓烈的美感形式及刚毅的精神内蕴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也出现种种变化,表现为从即兴而发到自觉创作,...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是海岛人群独特审美历程的感性展现,呈现出鲜明的泛渔内容、倔强的幸福追求、浓烈的美感形式及刚毅的精神内蕴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也出现种种变化,表现为从即兴而发到自觉创作,从群体意愿抒发到理性意识表达,从直白、粗放到追求壮美,并且主要形式渐趋现代化。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展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应制订保护和发展海岛海洋文化规划,搞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资源的普查和研究,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文化精品,并加强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与其他海洋文化形态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岛 海洋审美文化 特点 变化 发展
下载PDF
美感消费论:一种新型消费趋势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邱晔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9,共9页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流行,凸显了美感消费的重要性。美学正作为一种关键的驱动要素,渗透到当前产品制造和消费的各个领域。界定美感消费的内涵,探讨美感消费的历史演变与流行的现实基础,发现美感消费呈现...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流行,凸显了美感消费的重要性。美学正作为一种关键的驱动要素,渗透到当前产品制造和消费的各个领域。界定美感消费的内涵,探讨美感消费的历史演变与流行的现实基础,发现美感消费呈现出个性化、体验性、虚拟性与乌托邦幻想相融合的特点。以"崇文门新世界百货的周年庆购物狂欢节"为例,分析商家打造商品的欲望维度、制造叙事性结构的过程,对美感消费的生成机理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 美感消费 体验 欲望性叙事
下载PDF
美学生态人与新浪漫精神 被引量:9
5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老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抒情与沉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生态人 新浪漫精神 单纯 沉思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视域融合与当代美学发展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红兵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0,共5页
古代和谐美与近现代崇高美体现了审美的双重视域———整体性视域和主体性视域。生态美学在生态文化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基础上实现双重视域的融合,它从系统自身的自组织演化、系统之间的交互性自组织演化以及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 古代和谐美与近现代崇高美体现了审美的双重视域———整体性视域和主体性视域。生态美学在生态文化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基础上实现双重视域的融合,它从系统自身的自组织演化、系统之间的交互性自组织演化以及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自组织演化理论出发考察生态美的内涵和特性,将生态美理解为和谐美与崇高美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伴随着近现代美学向生态美学的转型,当代美学思潮呈现出两种美学思潮交汇的趋势,一是实践美学(主体性美学)经由后实践美学(主体间性美学)向整体性美学发展,二是整体性美学力图形成新的理论维度,容纳主体性美学的内涵。两种思潮交相融汇,体现了整体性美学与主体性美学视域融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视域融合 整体性 主体性 崇高美 和谐美 生态美
下载PDF
文化空间视阈下宗祠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俊六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宗祠是文化空间的重要类型,凸显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美、集中展示中国传统装饰的艺术美、蕴含中国传统祭祀礼俗与道德伦理的社会美,具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属性。文章认为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乡土文化的重要... 宗祠是文化空间的重要类型,凸显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美、集中展示中国传统装饰的艺术美、蕴含中国传统祭祀礼俗与道德伦理的社会美,具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属性。文章认为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诸多宝贵生活智慧,应大力挖掘其当下意义,重塑与重构其传播路径,为审美再造、家庭教育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传统智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祠 文化空间 形式美 艺术美 社会美
下载PDF
形式美的数理编码与审美心理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付雁平 陆念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形式是客观性的,美因形式而产生,形式或其元素可用数理手段进行原质性描述,将该描述与美感属性和美感度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关联,便形成"数理编码"。其中美感属性和美感度在编码中以感性语为基本符码,使所编的码能够在审美活... 形式是客观性的,美因形式而产生,形式或其元素可用数理手段进行原质性描述,将该描述与美感属性和美感度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关联,便形成"数理编码"。其中美感属性和美感度在编码中以感性语为基本符码,使所编的码能够在审美活动中与受众的表述词相匹配、关联等实现链接,再经过相应的程序分析后进行表征。其目的是使表征的结果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该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支持美感性设计领域的人工智能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美 数理编码 审美心理 表征
下载PDF
生物学美学:物种中心主义艺术观——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简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16-20,共5页
《审美的人》是美国女学者埃伦.迪萨纳亚克的著作,在该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对待艺术的生物学美学视角,即物种中心主义艺术观。该艺术观认为人类天生就是审美的和艺术性的动物,艺术是人性中的生物学进化因素。
关键词 物种中心主义 艺术 使其特殊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人的生命完善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民 吴培启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174-175,共2页
人的生命是一个丰富完善的体系,是由物质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构成;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境界,养成和谐人格,完善人的生命。
关键词 审美教育 生命 生命完善
下载PDF
人类进化与人体美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君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8,共8页
人体是世间最美的自然存在物 ,也是人类第一个审美对象 ,人体所以是美的 ,因为它深深地积淀了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从人类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两个方面揭示人体美的奥秘 。
关键词 人类进化 人体美 性选择 自然选择 进化优势 本能 性感 性别差异
下载PDF
论生态美学的学理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海林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46-47,共2页
界定生态美学具有美学和生态学的双重属性,分别探讨生态美学能够完善生态学体系,即生态美学可以担当起沟通生态环境科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桥梁,以及生态美学可以现代生态学观念完善和拓展美学理论两个方面的学理意义,从而从学理上肯定生态... 界定生态美学具有美学和生态学的双重属性,分别探讨生态美学能够完善生态学体系,即生态美学可以担当起沟通生态环境科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桥梁,以及生态美学可以现代生态学观念完善和拓展美学理论两个方面的学理意义,从而从学理上肯定生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和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体系 生态美学 学理意义
下载PDF
农业的美学特性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清硕 《南京农专学报》 2002年第2期47-51,共5页
“美”的字源源于农业。农业的美学特性可概括为 :农业的形式美 ,农业的结构功能美 ,农业的高产美 ,农业的优质美 ,农业的高效美 ,农业的田园景观美和农业的高科技美。研究农业美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催生农业设计 。
关键词 美学特性 农业 形式美 结构功能美 高产美 优质美 农业设计
下载PDF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完善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丽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7期61-64,共4页
生产力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审美是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服从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到抽象深刻的理性思维。在简要阐释生产力... 生产力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审美是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服从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到抽象深刻的理性思维。在简要阐释生产力的历史发展对于审美的意义后,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不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的产生,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也丰富了人类审美的内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审美观念 审美能力 审美理想
下载PDF
产品的包装装潢美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忠厚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84-90,共7页
产品的包装装潢美是科学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和商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装装潢属于外在美,它与产品的内在美是辩证统一关系。包装装潢要突出产品的形象,要富有现代性,要有艺术魅力,要注意运用色彩。还要充分发挥产品的美育功能,... 产品的包装装潢美是科学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和商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装装潢属于外在美,它与产品的内在美是辩证统一关系。包装装潢要突出产品的形象,要富有现代性,要有艺术魅力,要注意运用色彩。还要充分发挥产品的美育功能,传达产品信息,体现简洁、鲜明的总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 包装 装潢
下载PDF
另一种视角:法的美学内蕴观照
16
作者 罗靖 阳佳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58-60,共3页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人为其生活的追求与努力当中 ,便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旨趣与美学思维逻辑 ;而作为人的一种生存式样与生活方式 ,作为人的一种秩序性追求的制度安排 ,法也反映并体现着现实的人自身的审...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人为其生活的追求与努力当中 ,便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旨趣与美学思维逻辑 ;而作为人的一种生存式样与生活方式 ,作为人的一种秩序性追求的制度安排 ,法也反映并体现着现实的人自身的审美情结与美学内蕴 ;法蕴涵着美的内质 ,体现出美的内容和价值。实践昭示着我们 ,正是法治的审美在制约着或推动着法治的实践及其进步的程度。因此 ,在全社会广泛地培育起具有高尚的法治审美意识与道德情感的法治主体 ,使其具有健康的法治的心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价值 内蕴 人文理性
下载PDF
西山东村的发展变迁、村落形态与乡土建筑
17
作者 卢朗 彭长武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6年第5期10-13,共4页
位于太湖西山的东村是一处典型的古村落,经过历史的积累,留下了不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乡民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需求相对应的建筑物、街巷等物质实体,因时过境迁而被人们疏远,然在其经历岁月和风雨... 位于太湖西山的东村是一处典型的古村落,经过历史的积累,留下了不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乡民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需求相对应的建筑物、街巷等物质实体,因时过境迁而被人们疏远,然在其经历岁月和风雨侵蚀的遗迹中依旧能折射出村落的历史,为揭示这个具有独特地理环境的古村落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可触摸的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起源 村落形态 街巷结构 乡土建筑
下载PDF
华夏民族的审美观与水(一)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戈 《海河水利》 2002年第5期57-60,共4页
水在华夏民族的审美观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远古时代,中国先民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先民对自然之水的审美意识逐渐强化。到了魏晋时期,由于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隐逸之风的盛行、玄风的蔚然... 水在华夏民族的审美观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远古时代,中国先民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先民对自然之水的审美意识逐渐强化。到了魏晋时期,由于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隐逸之风的盛行、玄风的蔚然,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山水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审美 中国
下载PDF
从出土文物看汉初的审美文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7-69,78,共4页
由于受地理环境、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以马王堆为代表的汉代初期审美文化,形成了具有浪漫诡异的地域特色的审美趣味。同时,又熔铸中原文化和南方各种文化,具有多元化的艺术特征,体现了汉代初期审美文化融合的特征。
关键词 马王堆 汉代初期 审美文化
下载PDF
何谓“精神生命”?——对“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质疑
20
作者 王秉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评价了“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生命的人文关怀的理解。
关键词 人文关怀 质疑 生命系统 理解 角度 内涵 深化 精神生命 科学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