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7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神论思想底色是中国各宗教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基础
1
作者 戎川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以说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各宗教能够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基础,成为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健康传承的重要思想理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中华文化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从心理学角度看迷信、邪教痴迷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庄东哲 刘景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迷信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掩藏着人的深刻的心理动机。邪教的本质特征是将教主神化。邪教痴迷者往往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法轮功”痴迷者最明显的个性特征是幼稚、理想主义、自卑、顺从、封闭等。以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活动分类 ,邪教痴迷... 迷信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掩藏着人的深刻的心理动机。邪教的本质特征是将教主神化。邪教痴迷者往往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法轮功”痴迷者最明显的个性特征是幼稚、理想主义、自卑、顺从、封闭等。以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活动分类 ,邪教痴迷者多属于弱的或强而不均衡型 ,按照现代医学对神经症的病因学研究 ,此类型恰恰是神经症的易患素质。神经症所具有的焦虑、恐惧、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强迫观念及行为、疑病观念和植物神经症状群等几乎在“法轮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迷信 邪教 神经症 历史渊源 邪教痴迷者 人格特征 “法轮功”痴迷者 个性特征 情绪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疑病观念 植物神经症状群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动机 恐惧
下载PDF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双重使命 被引量:3
3
作者 白刚 张荣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4,共6页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宗教作为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具有“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双重表现。宗教的秘密,既在于与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辨哲学“同谋”,更在于与资产阶级的现实社会关系“联姻”。而这正是由于“意识领域”和“...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宗教作为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具有“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双重表现。宗教的秘密,既在于与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辨哲学“同谋”,更在于与资产阶级的现实社会关系“联姻”。而这正是由于“意识领域”和“世俗领域”的双重颠倒所致。因此,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实质上也就具有双重使命不仅是意识领域的颠覆,更是现实世界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宗教批判 青年黑格尔派 马克思
下载PDF
皖东农村“基督教热”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宏山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4期30-37,共8页
关键词 基督教教义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农村 皖东 社会主义 基督徒 全椒县 民俗信仰 基督教信仰 教徒
下载PDF
科学与伪科学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凡 邢怀滨 +1 位作者 郭冲辰 鲍明晖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9-31,共3页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违背科学本质的虚伪骗人学说。目前,伪科学往往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并利用专家、教授为其大造舆论,日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伪科学产业。科学是求实的真理,而伪科学的反科学特征则十分明显,它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的科学规律,其成果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检验,伪科学现象不能实现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伪科学 科学规律
下载PDF
论鬼神观念对中国传统司法的积极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文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51,共5页
鬼神观念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认为是愚昧、落后的表现。然而揆诸史乘,考察其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影响我们看到,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它对司法实践不乏积极意义。司法官员利用这种社会意识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同时司法官对鬼神的信仰也使其... 鬼神观念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认为是愚昧、落后的表现。然而揆诸史乘,考察其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影响我们看到,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它对司法实践不乏积极意义。司法官员利用这种社会意识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同时司法官对鬼神的信仰也使其可能成为冤案平反的契机和慎刑恤狱的心理因素。这种司法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古人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相适应,对古代案件侦破、冤案平反以及刑罚的轻缓都产生了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观念 积极意义 侦破 平反 恤刑
下载PDF
破除风水迷信 被引量:5
7
作者 陶世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29,共2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现正大行其道。但风水绝对不是科学 ,而是一种迷信。问题是今天流行的“风水” ,往往被美化为“科学” ,一些所谓学问家还为其提供论证 ,更有一些官员不信马列信迷信 ,甚至有学者说风水理论是中国独创的一门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现正大行其道。但风水绝对不是科学 ,而是一种迷信。问题是今天流行的“风水” ,往往被美化为“科学” ,一些所谓学问家还为其提供论证 ,更有一些官员不信马列信迷信 ,甚至有学者说风水理论是中国独创的一门艰深学科 ,是综合地理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的一门自然学科 ,试图让这一连古人都批判的迷信堂而皇之地走进科学圣殿。虽然“风水”盛行与市场“需要”有关 ,但其本质是伪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科学 自然学科 迷信 中国传统文化 综合 学者 古人 绝对 风水 批判
下载PDF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迷信及其非理性因素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宁 申晓晶 黄发林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73-76,83,共5页
在社会转型期,迷信具有危害性、欺骗性和扰乱性等特点,它不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之上,其本质是非科学的。迷信有历史、社会、认识根源等,还与人的非理性因素息息相关。探析迷信是为了战胜迷信。反对当代迷信,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 在社会转型期,迷信具有危害性、欺骗性和扰乱性等特点,它不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之上,其本质是非科学的。迷信有历史、社会、认识根源等,还与人的非理性因素息息相关。探析迷信是为了战胜迷信。反对当代迷信,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科学与文明最终战胜迷信与愚昧是一个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信 非理性因素 科学
下载PDF
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的一个重要信号——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问题论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康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2,共4页
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是正确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的一个重要信号。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抵制封建迷信的能力,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文章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是正确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的一个重要信号。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抵制封建迷信的能力,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文章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主要表现和原因,认为要从个人和组织、党内和社会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抵制封建迷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 党政干部 封建迷信 理想信念 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伪科学流传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金海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伪科学在我国形成流行的态势 ,有深刻的心理学根源 ,具体包括 :从众心理、选择性解释心理。
关键词 伪科学 从众心理 暗示心理 伪科学流传过程 选择性解释心理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当前农村封建迷信的风行及其遏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学庆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由于历史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和市场经济冲击等原因,当前农村封建迷信又死灰复燃并风行开来,这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 由于历史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和市场经济冲击等原因,当前农村封建迷信又死灰复燃并风行开来,这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建设,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迷信 特点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建宁 《学术论坛》 2002年第6期27-30,共4页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回眸 2 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还是展望 2 1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都是不可忽缺的。关于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 ,科学是否具...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回眸 2 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还是展望 2 1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都是不可忽缺的。关于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 ,科学是否具有人文价值 ,科学是否万能的 ,如何理解自由意志与因果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玄学 人生观 自由意志 因果律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防范处理邪教的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红慧 肖俊 《学习月刊》 2010年第1期22-22,46,共2页
高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重任和历史责任.高校的“育人”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高校加强防范邪教渗透和妥善处理邪教问题,做好邪教人员的教育解脱工作.使他们摆脱邪教的精... 高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重任和历史责任.高校的“育人”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高校加强防范邪教渗透和妥善处理邪教问题,做好邪教人员的教育解脱工作.使他们摆脱邪教的精神控制.回到正常教学科研生活中,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维护师生员工根本利益、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教 高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政治稳定 “育人” 教学科研 精神控制 师生员工
下载PDF
邪教与恐怖主义评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星辰 杨无为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邪教与恐怖主义性质相同 ,手法相似 ,危害严重 ,是一丘之貉。邪教会癌变成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邪教的最后归宿。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彻底铲除邪教和恐怖主义。
关键词 邪教 恐怖主义 宗教
下载PDF
论现代迷信的社会心理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现勇 林佳树 《理论观察》 2002年第4期24-27,共4页
迷信存在的一切社会基础都是通过人的心理影响来发挥作用的 ,从迷信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现代迷信存在的根源 ,对于认识、破除现代迷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机制 迷信 非理性 社会变革 科技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神医”现象的剖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裕民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9期15-17,共3页
当前“神医”并非罕见,他们常施展浑身解数,或给自己戴上自制的各种“高帽”、“大帽”,什么“国际抗癌协会主席”;或假借名人、甚或政界要人的提携,多少沾点余光;或让身世充满着曲折离奇的迷露。对于“神医”的泛滥,当务之急是... 当前“神医”并非罕见,他们常施展浑身解数,或给自己戴上自制的各种“高帽”、“大帽”,什么“国际抗癌协会主席”;或假借名人、甚或政界要人的提携,多少沾点余光;或让身世充满着曲折离奇的迷露。对于“神医”的泛滥,当务之急是对全民进行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医 根源 医学 破除迷信
下载PDF
浅析大学生“迷信行为”的几个新变化及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小兵 《青年探索》 2008年第2期27-29,共3页
现代迷信在大学校园悄然兴起,与传统的迷信相比,呈现出几大新的变化,伪科学性、消遣娱乐性、非本土化性、准合法性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结合专业学习和加强科普教育的需要,对青年不良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开展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大... 现代迷信在大学校园悄然兴起,与传统的迷信相比,呈现出几大新的变化,伪科学性、消遣娱乐性、非本土化性、准合法性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结合专业学习和加强科普教育的需要,对青年不良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开展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大对传媒的监控和宣传力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信行为 大学生 新变化 启示
下载PDF
克服女性心理弱势 防范邪教诱惑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宁 周荣 李雯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部分女性在心理上表现出的某些特征 ,如缺乏自信、依赖、容易遵从他人意见、焦虑、偏执等 ,有时容易被一些邪教组织所诱惑。因此 ,我们必须提高和健全女性的心理素质 ,这包括开展妇女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开展针对女性的心理咨询工作... 部分女性在心理上表现出的某些特征 ,如缺乏自信、依赖、容易遵从他人意见、焦虑、偏执等 ,有时容易被一些邪教组织所诱惑。因此 ,我们必须提高和健全女性的心理素质 ,这包括开展妇女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开展针对女性的心理咨询工作等。同时 ,从社会来讲 ,还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倡导人文关怀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全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从女性自身来说 ,应发扬“四自”精神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尤其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弱势 妇女 心理特征 邪教 科学精神 心理素质
下载PDF
反科学的特征、危害和遏止之道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醒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50,共10页
反科学具有含义的模糊性、成员的庞杂性、本质上的反文化性以及政治性。反科学会对社会和人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它摧残科学本身,伤害文化教育,败坏社会风气,助长迷信泛滥。因此,必须设法遏止反科学的蔓延一要加强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 反科学具有含义的模糊性、成员的庞杂性、本质上的反文化性以及政治性。反科学会对社会和人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它摧残科学本身,伤害文化教育,败坏社会风气,助长迷信泛滥。因此,必须设法遏止反科学的蔓延一要加强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二要与反科学者展开真诚的对话,必要时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三要继承和坚持科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对科学修正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势;四要把爱引入科学;五要虚心接受建设性的批判和非建设性的警示,设法促进两种文化的汇流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科学 反科学的危害 遏止反科学
下载PDF
论农村中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彪 沈永真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4-66,共3页
在农村中,人们往往把宗教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首先,二者的涵义范畴不同,属于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其次,二者的存在形式、活动方式不同,理论规范程度不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再次... 在农村中,人们往往把宗教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首先,二者的涵义范畴不同,属于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其次,二者的存在形式、活动方式不同,理论规范程度不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再次,国家对待二者的政策态度不同。正确的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宗教 封建迷信 区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