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自我验证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67
1
作者 刘小禹 刘军 +1 位作者 许浚 吴蓉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6-836,共11页
从被排斥个体的角度出发,以自我验证理论视角,研究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在以上关系中员工的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的个性特征神经质的调节作用。针对3次追踪调查所得的403名员工和主管配对数据的层级回归分析发... 从被排斥个体的角度出发,以自我验证理论视角,研究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在以上关系中员工的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的个性特征神经质的调节作用。针对3次追踪调查所得的403名员工和主管配对数据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职场排斥对员工的组织自尊和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对主动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神经质增强了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员工神经质程度越高,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排斥 主动性行为 自我验证 组织自尊 神经质
下载PDF
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 被引量:32
2
作者 于海波 方俐洛 凌文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2-471,共10页
多层面理论(multilevel theory)已成为组织研究中的一个新范式,它可以研究微观和宏观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给组织研究者提供一个思考和决策框架,文章在简要回顾多层面研究的来源后,介绍了3种集体层面的结构、集体层面结构的5种“构... 多层面理论(multilevel theory)已成为组织研究中的一个新范式,它可以研究微观和宏观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给组织研究者提供一个思考和决策框架,文章在简要回顾多层面研究的来源后,介绍了3种集体层面的结构、集体层面结构的5种“构成模型”(composition model)、以及1个判断框架,并介绍了多层面研究中常用的4个论证指标(rwg、ICC(1)、ICC(2)、WABAI)的算法和区别,最后对常用的3种分析方法(WABA:within-and-between-analysis、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CLOP:cross-level operator)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理论 集体层面的结构 构成模型
下载PDF
台湾佛教对社会慈善的积极作用——以佛光山和慈济为重点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天红 王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7-192,共6页
佛教是台湾社会民间慈善的重要力量,不仅在组织动员上能量巨大,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台湾民众的助人心理和慈善文化。佛教的"建设人间净土"、"大乘菩萨行"、"感恩报恩"等理念,融合于现代社会的"回馈社会... 佛教是台湾社会民间慈善的重要力量,不仅在组织动员上能量巨大,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台湾民众的助人心理和慈善文化。佛教的"建设人间净土"、"大乘菩萨行"、"感恩报恩"等理念,融合于现代社会的"回馈社会"、"助人"、"承担社会责任"等伦理中,并与之完美结合,促进了台湾民间慈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慈善 台湾地区
下载PDF
海峡两岸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4-189,共6页
以台湾佛光山和内地多个佛教慈善组织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综合两岸佛教慈善事业的经验,对比两岸佛教慈善实践的特点及社会功用,从理念文化、政府政策、社会民众、自身建设等四个层面分析两岸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差异和差距。指出佛教... 以台湾佛光山和内地多个佛教慈善组织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综合两岸佛教慈善事业的经验,对比两岸佛教慈善实践的特点及社会功用,从理念文化、政府政策、社会民众、自身建设等四个层面分析两岸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差异和差距。指出佛教慈善是嵌入在整体社会福利中的。只有把佛教慈善组织的自身力量嵌入社会整体福利系统中,实现慈善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发挥民间慈善与政府福利合力的最大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慈善 公益 佛教慈善 海峡两岸佛教
下载PDF
喇嘛教在喀左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乌凤丽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88,共3页
16世纪以后,由于蒙古封建主的极力提倡和明、清统治者推行扶植及保护政策,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喀左地区的喇嘛教在清代也兴盛起来,并对喀左蒙古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政治上,喇嘛... 16世纪以后,由于蒙古封建主的极力提倡和明、清统治者推行扶植及保护政策,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喀左地区的喇嘛教在清代也兴盛起来,并对喀左蒙古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政治上,喇嘛拥有各种特权,进而参与和左右蒙古的政治。在经济上、喇嘛教改变了萨满教戮杀牲畜的落后习俗,有益于牧业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喇嘛教使蒙古人丧失了勇武的素质,最终堕入毁灭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教 喀左地区 蒙古族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当代东北地区藏传佛教现状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6,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论文以田野调查一手资料为基础,呈现东北藏传佛教的传播现状、特点、社会功能,同时也就当前东北地区藏传佛教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东北地区 当代
原文传递
小乘异部之起源--从语文方面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澂(讲述) 肖永明(整理)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6-154,共9页
印度乃一语文极端复杂之国家,佛于彼土行化,信众日增,地域渐广,因语文之复杂,则传习理解,难期一致。故后来分部之众,与语文繁杂,应相关联。小乘分部原因,现存异说甚多。佛灭后大事,无过于结集,百余年之大事,则第二次结集也。第一结集,... 印度乃一语文极端复杂之国家,佛于彼土行化,信众日增,地域渐广,因语文之复杂,则传习理解,难期一致。故后来分部之众,与语文繁杂,应相关联。小乘分部原因,现存异说甚多。佛灭后大事,无过于结集,百余年之大事,则第二次结集也。第一结集,意在经纬佛教,令法久住。二次则因争论后集会,故分裂事必出于二次结集,南传固有明文,北传亦谓因争五事而集。南北说似相去甚远,实皆说佛灭后第二结集,僧众因争律而分裂也。再析其异,二次结集,南传设十非法,北传议五事,此不同者一。南传云会众七百,主其事者东西两方八上座,北传云三比丘、四众,此不同者二。于此异点,能得其解,部裂之真,即可灼见。今试由语文求其说,则知南北所传,实指一事,皆由对律解释不同而启分裂之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非法 五事 八上座 三比丘 四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