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的戒律和清规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4年第2期26-40,共15页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虽然没有保留下来成文的清规一类的东西 ,但是在%文中有很多与清规有关的规定的记载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清规的大概情况。本文认为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制定有自己的清规 ,这种清规有很多称呼 ,所谓规...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虽然没有保留下来成文的清规一类的东西 ,但是在%文中有很多与清规有关的规定的记载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清规的大概情况。本文认为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制定有自己的清规 ,这种清规有很多称呼 ,所谓规矩、律式、格令等都是指佛教教团的清规。晚唐五代敦煌的佛教教团的清规与禅宗洪州宗关系密切 ,敦煌佛教教团的很多规定都与淮海禅师的百丈清规有相似的地方 ,受到洪州宗的禅门规式影响比较大。但是敦煌佛教教团也有其地域特色 ,有很多方面在洪州宗百丈清规中严加限定的内容 ,在敦煌反而不加限定或者限定不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五代 敦煌 佛教 清规 洪州宗
下载PDF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永明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1期45-55,共11页
本文以敦煌文书中非佛经类文献为核心,从敦煌高僧与佛道义理沟通,普通僧众和世俗信众在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中的佛道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考察和分析,反映了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佛教与道教相融合的具体情状,并揭示了不同层面的佛、道... 本文以敦煌文书中非佛经类文献为核心,从敦煌高僧与佛道义理沟通,普通僧众和世俗信众在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中的佛道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考察和分析,反映了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佛教与道教相融合的具体情状,并揭示了不同层面的佛、道融合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佛教 道教 佛道融合
下载PDF
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与佛教教团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炳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1期1-15,共15页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佛教兴盛,佛教教团与归义军政权关系密切。张议潮收复河西及建立归义军政权得到佛教教团的巨大帮助,僧使来往于长安敦煌之间,作为幕僚参与归义军政权决策活动,地位崇高,政教间互相依赖、利用,佛教得到政府的支持而呈现...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佛教兴盛,佛教教团与归义军政权关系密切。张议潮收复河西及建立归义军政权得到佛教教团的巨大帮助,僧使来往于长安敦煌之间,作为幕僚参与归义军政权决策活动,地位崇高,政教间互相依赖、利用,佛教得到政府的支持而呈现空前兴盛。归义军后期佛教教团地位下滑,政权制约、干涉佛教教团事务,高僧成为官府释吏,政府法令渗透到佛教教团的清规戒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五代 归义军 佛教教团 关系
下载PDF
九华山佛教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章沧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28-33,共6页
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首批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 ,九华山就成为文人游客向往骏奔的圣地、香客僧尼顶礼膜拜的道场。九华山的旅游资源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就在于它富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本文从旅游审美的... 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首批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 ,九华山就成为文人游客向往骏奔的圣地、香客僧尼顶礼膜拜的道场。九华山的旅游资源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就在于它富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本文从旅游审美的视角 ,就僧尼传奇圣迹、寺庙建筑文化、山水的佛文化内涵及佛教的习俗等方面 ,探讨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华山 山水 佛教文化 审美
下载PDF
生天:《弥勒变》、《天请问变》的流行与对应——敦煌吐蕃时期经变对应问题研究之一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中旭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81,共10页
敦煌吐蕃时期壁画中经变的对应,是解读洞窟壁画配置及思想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对该时期最常见、最稳定的三对经变之一《弥勒变》、《天请问变》的流行和对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在敦煌信众眼中,吐蕃时期《弥勒变》和... 敦煌吐蕃时期壁画中经变的对应,是解读洞窟壁画配置及思想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对该时期最常见、最稳定的三对经变之一《弥勒变》、《天请问变》的流行和对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在敦煌信众眼中,吐蕃时期《弥勒变》和《天请问变》的对应主要是兜率天、忉利天的对应,它们实际上都表达了生天思想;②唯识学巨擘玄奘及其弟子在翻译、注疏《天请问经》时宣扬了生天思想,唯识学在敦煌的传播推动了盛唐末至吐蕃、归义军时期《天请问变》的流行以及与《弥勒变》稳定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对应 生天思想 唯识学
下载PDF
《医理精华》是一部重要的印度梵文医典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明 《五台山研究》 1999年第4期29-35,共7页
《医理精华》(Siddhasāra)是一部约成书于七世纪中叶的印度医典。它曾被译成藏语、于阗语、阿拉伯语和回鹘语等文本,流传于西域、敦煌、西藏、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区。本文从敦煌学、本草学、佛教医学三个角度对《医理精华》进行了比... 《医理精华》(Siddhasāra)是一部约成书于七世纪中叶的印度医典。它曾被译成藏语、于阗语、阿拉伯语和回鹘语等文本,流传于西域、敦煌、西藏、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区。本文从敦煌学、本草学、佛教医学三个角度对《医理精华》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它在中印医药文化交流史中的巨大价值。同时,也介绍了该医典的汉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理精华》 梵文医典 中印医学交流 印度佛教医学
下载PDF
佛教在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宁 白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尽管泰国的现代化过程体现了一种外因大于内因的发展模式,但是贯穿其中的却是泰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极强的民族性:政治发展是在一个政变—军人政权—大选—文人政权—危机—政变的循环往复的怪圈中进行的。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 尽管泰国的现代化过程体现了一种外因大于内因的发展模式,但是贯穿其中的却是泰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极强的民族性:政治发展是在一个政变—军人政权—大选—文人政权—危机—政变的循环往复的怪圈中进行的。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佛教传统文化在泰国缓慢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也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佛教 军人政治
下载PDF
浅议佛教戒律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瑞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5-60,66,共7页
佛教戒律是佛教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密切,在社会控制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戒律的持守更注重于内心的自律。戒律的制定有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和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维护僧团的和合共处。佛教"诸恶莫作,众... 佛教戒律是佛教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密切,在社会控制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戒律的持守更注重于内心的自律。戒律的制定有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和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维护僧团的和合共处。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宗旨主要通过戒律予以实现,戒律中包含着许多具有现代价值的思想观念,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菩萨戒思想将佛教"扬善"的精神发扬光大,禅宗"无相戒"思想化他律为自律,"六和敬"是僧团共处的基本原则。这些积极的戒律思想不仅在佛教自身发展中意义重大,使戒律成为佛教的根本生命力,其具有的社会控制功能对法律、道德的建设亦具有补充和借鉴价值,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契合点,值得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法律 道德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昊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其母杨氏信奉佛教使她从小便对佛教有所了解,入宫后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后来入感业寺为尼的经历使她与佛教逐渐结缘。随着对佛教的感情日益加深...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其母杨氏信奉佛教使她从小便对佛教有所了解,入宫后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后来入感业寺为尼的经历使她与佛教逐渐结缘。随着对佛教的感情日益加深,她开始大力扶持佛教。她多次迎奉佛指舍利、翻译佛经、兴建佛寺塑佛像,使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佛教也对武则天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为她革唐为周制造舆论,佛教在她建立武周政权后继续为她巩固统治服务。武则天与佛教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佛教 关系
下载PDF
浅议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金铜造像艺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雪扬 《丝绸之路》 2009年第10期59-61,共3页
西藏佛教造像始于公元7世纪初,是在古印度、中原和尼泊尔等周边佛教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并与本民族地域文化不断相融中产生的一种独有的佛教文化艺术形式。本文对西藏遗存的部分金铜造像的流行区域及种类样式进了介绍。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金铜造像 佛教文化
下载PDF
阿叱力教保山遗迹的民族史证
11
作者 文薇 尹家正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南诏大理国阿叱力教是以白族先民为主体的佛教密宗,其在保山的普遍的火葬墓遗迹和佛寺遗迹,史证了白族先民曾是保山主体民族的事实。
关键词 保山 阿叱力教 白族 火葬墓 佛寺
下载PDF
佛教家僧渊源考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金众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家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起源于梁武帝统治时期,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梁代就已经形成完善的家僧制度。随着历史的演变,隋唐之际的家僧被称为内道场僧、门僧和门徒僧。梁代的家僧具有皇帝的顾问和秘书的性质,家... 家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起源于梁武帝统治时期,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梁代就已经形成完善的家僧制度。随着历史的演变,隋唐之际的家僧被称为内道场僧、门僧和门徒僧。梁代的家僧具有皇帝的顾问和秘书的性质,家僧和皇帝之间是一种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家僧是由皇帝直接征召高僧形成的,并听命于皇帝的诏令和安排;此外,皇帝礼聘家僧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统治的考虑。随着佛教在唐代的兴盛,民间达官显贵的家中出现了私家化的门僧和门徒僧,家僧空前兴盛,并且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家僧历史渊源 演变
下载PDF
武则天与佛教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晔 畅翠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6,共3页
武则天崇尚佛教 ,从小受佛教思想影响。佛教贯穿于她一生的命运之中 ,成为她登基和巩固统治的舆论工具与精神支柱。佛教在武则天的一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武则天 佛教 登基基础 巩固统治
下载PDF
论吐蕃佛教戒律
14
作者 德吉卓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9-26,33,共9页
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七觉士"从印度高僧寂护受持戒律传承,即"说一切有部"之戒律,吐蕃佛教戒律由此肇始。与之相关的律藏或四分律经典,大部分在这一时期翻译成藏文,被吐蕃僧尼受持,以规范身、语、意,进而构建了吐蕃... 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七觉士"从印度高僧寂护受持戒律传承,即"说一切有部"之戒律,吐蕃佛教戒律由此肇始。与之相关的律藏或四分律经典,大部分在这一时期翻译成藏文,被吐蕃僧尼受持,以规范身、语、意,进而构建了吐蕃佛教戒律的理论依据和法脉体系。在早期剃度出家的僧伽中,出现的"十三觉士"(■■■■■)、"吐蕃藏地九之最者"(■■■■■■■■)之称的吐蕃杰出僧伽,在戒律方面具有"第一"或"之最"特征,体现出公元8世纪吐蕃僧伽的风尚和戒律之清净。印度高僧寂护本人作为吐蕃佛教传戒堪布或传戒师,开启了吐蕃佛教戒律最清净的上师传承,业已成为藏传佛教最根本的戒律师承,直至今日,传承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佛教 戒律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星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陈星桥饮食对于一切生命来说,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之一。对于一般动物而言,饮食不过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填饱肚子而已,但对于人———有着独立的双手、发明了火和工具、具有高度社会文明———这种高...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陈星桥饮食对于一切生命来说,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之一。对于一般动物而言,饮食不过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填饱肚子而已,但对于人———有着独立的双手、发明了火和工具、具有高度社会文明———这种高等动物来说,饮食就不限于填饱肚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佛教 饮食观念 饮食理论 《论语》 中华饮食文化 佛教传入 饮食风俗 腊八粥 《孟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