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出自我与他者的实践增量及民族志“做”法——以《双面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同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方法论上,民族志的难题之一,是自我无法从本体上变成他者,但若他者缺席,则会陷入自我唯主观论。它需尊重自我与他者差异,但不限于写差异,否则就只是猎奇。自我与他者皆不可缺,但若无互动,他者就是与自我无关的任意抽象,针对互动的自我... 方法论上,民族志的难题之一,是自我无法从本体上变成他者,但若他者缺席,则会陷入自我唯主观论。它需尊重自我与他者差异,但不限于写差异,否则就只是猎奇。自我与他者皆不可缺,但若无互动,他者就是与自我无关的任意抽象,针对互动的自我反思更无从谈起。因此,不是他者、也非自我,唯因互动而情境性生发的、超出自我与他者的实践增量,才使得"做"民族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自我 他者 互动 实践增量
下载PDF
道家美本质观——以“无”为美
2
作者 祁志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0-49,共10页
以"无"为美的思想,由老、庄发端,《吕氏春秋》、《淮南子》发展,王弼集大成,自魏晋起,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中国美学因而出现了"无为"之美、"无声"之美、"无形"之美、&qu... 以"无"为美的思想,由老、庄发端,《吕氏春秋》、《淮南子》发展,王弼集大成,自魏晋起,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中国美学因而出现了"无为"之美、"无声"之美、"无形"之美、"无言"之美、"无味"之美等一系列"全美"、"大美"的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美本质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试论荣西《吃茶养生记》的两个维度
3
作者 郭清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天和人的关系、身和心的关系,是中西哲学一直关心的问题。茶在东方文化中常被认为可以上承天道、下至日用,内以养神、外以养身。日本“茶祖”荣西禅师贯彻了这种精神,在《吃茶养生记》中将茶的宗教神圣性和世俗功用性结合起来。茶是仙药... 天和人的关系、身和心的关系,是中西哲学一直关心的问题。茶在东方文化中常被认为可以上承天道、下至日用,内以养神、外以养身。日本“茶祖”荣西禅师贯彻了这种精神,在《吃茶养生记》中将茶的宗教神圣性和世俗功用性结合起来。茶是仙药,“仙”出自茶的神奇来源,“药”指向现实中治病养生的有效功用;前者是茶之宗教神圣性的体现,而后者主要通过茶德——茶的各种功能和作用来体现。吃茶养生的活动则是在勾连天与人、身与心的基础上,将茶的宗教神圣性和世俗功用性两个维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吃茶养生记》以及荣西在日本茶史中的地位,当结合这两个维度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西 吃茶养生记 神圣 世俗
下载PDF
一味、一如还是一体?——论日本茶道中的心身关系
4
作者 李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日本茶道不仅具有长达六百年的历史,而且包括了多个流派和传承,至今仍然有许多受众,这正是我们需要关注日本茶道的重要理由之一。本文从心身关系入手,探讨了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资源,可以集中概括为从一味到一如再到一体的演变过程,这其... 日本茶道不仅具有长达六百年的历史,而且包括了多个流派和传承,至今仍然有许多受众,这正是我们需要关注日本茶道的重要理由之一。本文从心身关系入手,探讨了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资源,可以集中概括为从一味到一如再到一体的演变过程,这其间的心身关系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潜有到实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茶道 禅茶一味 心身一如 心身一体
下载PDF
道教音乐与唐五代词
5
作者 尚丽新 《晋阳学刊》 2000年第4期52-55,共4页
论述道教音乐与宫廷、民间音乐交流后纳入词乐并由此产生艳情化倾向 。
关键词 道教音乐 世俗化 艳情化 词乐 唐五代
下载PDF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6
作者 高娃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9-31,共3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因素。民主政治、民族文化的同步发展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因此...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因素。民主政治、民族文化的同步发展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因此,搞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实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社会和谐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道教与茶的融通与互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瑞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道教文化经历了从外丹道向内丹道的主流转型,茶文化经历了从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的深化发展。两种文化的转型发展过程高度契合:一方面,茶以其药食自然属性成为道教外丹选择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茶被逐渐赋予的人格精神、伦理意涵再次契... 道教文化经历了从外丹道向内丹道的主流转型,茶文化经历了从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的深化发展。两种文化的转型发展过程高度契合:一方面,茶以其药食自然属性成为道教外丹选择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茶被逐渐赋予的人格精神、伦理意涵再次契合了道教内丹炼养的转型选择。道教文化与茶文化的融通互构,本质上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确立自身主体性,对道教文化和茶文化进行文化攫能与整合、实现自我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茶文化 丹道 融通 互构
下载PDF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8
作者 梁亦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2-33,共2页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的发展,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和持久的因素。盲目地开发重工业产品,会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民族地区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文化遗存和民族特色产品。因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应利用其自然...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的发展,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和持久的因素。盲目地开发重工业产品,会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民族地区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文化遗存和民族特色产品。因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应利用其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发展旅游业和以城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民族文化 资源
下载PDF
试析张宇初的道教美学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珉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8,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张宇初的道教美学思想 :张宇初 (1 359- 1 41 0 )为明代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他力倡道法自然 ,清净无为之美 ,这一思想直承先秦老庄 ,有回归先秦老庄的倾向。他还强调只要做到真、精、诚的统一 ,“道”美就可在主观直... 本文主要探讨了张宇初的道教美学思想 :张宇初 (1 359- 1 41 0 )为明代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他力倡道法自然 ,清净无为之美 ,这一思想直承先秦老庄 ,有回归先秦老庄的倾向。他还强调只要做到真、精、诚的统一 ,“道”美就可在主观直觉中获得。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道”美在张宇初诗文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宇初 明代 自然 道教 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道教与中医 中国文化滋养的连理枝 被引量:1
10
作者 裘梧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69,共2页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医学是中国本土的医学。当今中医最重要的几个文化意象,如“悬壶”“杏林”“橘井”等,都来自道教的传说。“悬壶”是医家行医的代称,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讲的是费长房看到一个老翁悬壶卖药于市...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医学是中国本土的医学。当今中医最重要的几个文化意象,如“悬壶”“杏林”“橘井”等,都来自道教的传说。“悬壶”是医家行医的代称,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讲的是费长房看到一个老翁悬壶卖药于市集,发现他实乃因过见责的神仙,遂得其传授医术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医学 道教 文化意象 后汉书
原文传递
道教医学思想简论
11
作者 盖建民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75-82,共8页
道教医学思想简论盖建民古语云:“医道同源”,尽管这里的“道”似指道家学说,但由于道教在生死问题上历来重生恶死,自然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救人之功效的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①历史发展表明,自道教创... 道教医学思想简论盖建民古语云:“医道同源”,尽管这里的“道”似指道家学说,但由于道教在生死问题上历来重生恶死,自然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救人之功效的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①历史发展表明,自道教创兴之日起,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医学 孙思邈 《太平经》 《千金要方》 医学伦理学 《太平经合校》 治疗学思想 《肘后备急方》 医学思想 食疗学
原文传递
道教应成为推动环保发展的更重要力量
12
作者 彭马田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27,共1页
“道”是天地之母、万物之主,而道教智慧则是天人合一的智慧。道教界自2010年开始执行《中国道教界保护环境的八年规划(2010-2017)纲要意见》,在建设生态道观、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都成果卓著,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我们希望道教... “道”是天地之母、万物之主,而道教智慧则是天人合一的智慧。道教界自2010年开始执行《中国道教界保护环境的八年规划(2010-2017)纲要意见》,在建设生态道观、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都成果卓著,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我们希望道教界能够再接再厉,成为推动人类环保事业发展的更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教 环保事业 力量 野生动物保护 2010年 天人合一 保护环境 国际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