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教雷神崇拜与世俗生活——以榆林窟第23窟雷神图像为中心的考察研究
1
作者 李国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7,共15页
雷神的神性、神职及形象在古今中外各民族中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不少民族都视雷神为最高的自然神。道教所塑造的一大批雷部将军元帅的形象,丰富了我国古代的雷神信仰,并留下了许多雷神的绘塑画像,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榆林... 雷神的神性、神职及形象在古今中外各民族中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不少民族都视雷神为最高的自然神。道教所塑造的一大批雷部将军元帅的形象,丰富了我国古代的雷神信仰,并留下了许多雷神的绘塑画像,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榆林窟第23窟壁画中的雷神,就是明清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示例,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 道教 雷神 图像研究
下载PDF
生命美学视域下道教动物观念管窥
2
作者 李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动物与人一样,是与宇宙同构的生命,是活生生的灵性的存在。“动物”的存在,强化和凸现了道教的生命观念。道教对于生命的追求、对于生命困境的突破与超越也由此获得了审美属性,成为一种切身而真实的生命美学体验。以生命美学的跨学科视... 动物与人一样,是与宇宙同构的生命,是活生生的灵性的存在。“动物”的存在,强化和凸现了道教的生命观念。道教对于生命的追求、对于生命困境的突破与超越也由此获得了审美属性,成为一种切身而真实的生命美学体验。以生命美学的跨学科视角来看,在道教观念中,动物首先是“灵异”的生命,比人更加灵活、灵动,具有超长的寿命和变化的能力,还能成为代言神意和引导升仙的重要媒介。其次,动物也是“物化”的生命。人与宇宙万物的同源性以及道教的生态平等观念不仅是人物互化的前提,也为庄子“物化”论带来了全新的诠释,呼应了中国美学的生命主题。第三,动物还是“承负”的生命。道教以动物为中心而表现的“承负”观既与道教对“善”的认识密切相关,又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显示了道教在人与自然审美关系上的独特体验、道教思想兼收并蓄的强大包容性以及对中华民族伦理价值的强烈认同。总之,动物的生命活动及道教以动物为中心进行的生命实践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了道教的神圣观念、环境伦理与审美情感。在进行宗教秩序建构的同时,道教对于生命价值的关注和关于生命的原则也极大地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道教 动物观念
下载PDF
宜宾真武山道教空间形态的“象天法地”意匠论析
3
作者 尤川宝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7-92,共6页
宜宾真武山道教为川南道教圣地,在文化传承、王权统治和道教信仰的综合驱动下,其营建秉承“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构建出宜宾真武山道教空间形态和人文内涵之间的意象关联。宜宾真武山道教的山水形态、山林形貌、建筑布局均具有特定的... 宜宾真武山道教为川南道教圣地,在文化传承、王权统治和道教信仰的综合驱动下,其营建秉承“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构建出宜宾真武山道教空间形态和人文内涵之间的意象关联。宜宾真武山道教的山水形态、山林形貌、建筑布局均具有特定的物质表达和场所隐喻,并蕴含“象天法地”意匠,即“与天同构”的空间意象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真武山道教 空间形态 象天法地
下载PDF
仪式-语类模式下中国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研究
4
作者 刘风光 柴宜林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19-38,共20页
警告言语行为是外交话语中常见的仪式化语用现象。本研究将外交警告言语行为视作目标明确且结构相对稳定的语类,融合仪式理论和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探究仪式化语境配置影响下中国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的仪式-语类语言形式、语用策略和结构潜势... 警告言语行为是外交话语中常见的仪式化语用现象。本研究将外交警告言语行为视作目标明确且结构相对稳定的语类,融合仪式理论和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探究仪式化语境配置影响下中国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的仪式-语类语言形式、语用策略和结构潜势,进而考察外交发言人语言选择背后的道德秩序。研究发现,在语言形式层面,外交发言人通常采用指示视角类仪式框架指示表达及构式实施警告;在语用策略层面,直接性程度较低的非规约性间接警告出现频率最高;在结构潜势层面,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的宏观话语模式为(ME)■FA,其中评价、将来行动为必要成分。三个层面的警告实现方式体现出坚持独立自主和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主要道德秩序。本研究验证了仪式理论和语类理论融合框架对外交话语分析的可行性。对外交警告仪式-语类特征的考察有利于加深对政治外交仪式特征的理解,为其他机构性话语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告言语行为 仪式-语类模式 中国外交话语 宏观话语 语境配置
下载PDF
从“可归化思想”到重要参考:道家思想西传的生态转向
5
作者 华媛媛 叶子豪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道家思想在西方传播历程,阐述西方道家思想研究实现跨文化、跨学科的生态转向的过程。总体而言,道家思想传播在西方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归化思想”阶段、“替代智慧”阶段,以及作为生态主义理论建构重要参考... 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道家思想在西方传播历程,阐述西方道家思想研究实现跨文化、跨学科的生态转向的过程。总体而言,道家思想传播在西方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归化思想”阶段、“替代智慧”阶段,以及作为生态主义理论建构重要参考的阶段。研究认为,道家思想在西方逐步摆脱了早期的基督教中心主义的研究桎梏后,其关联性思维和非二元思想的特质得到了广泛关注,因而与生态主义的联系随研究发展而愈发紧密,并成为当代生态主义建构的重要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生态批评 生态伦理 道家思想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谈音韵学在敦煌道教文献校勘中的作用
6
作者 郜同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判别正误并确定讹误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中古道经 音韵学 校勘
下载PDF
语用动机视域下韩国总统竞选辩论中的冲突话语研究
7
作者 陈娟 陈艳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72-84,共13页
冲突是大选辩论机构语境中常见的不礼貌现象。本研究基于语用动机理论,聚焦韩国第20届总统竞选的辩论文本,探讨候选人在语用动机驱动下所采取的冲突话语策略和塑造的形象特征,并对其语用动机的作用内涵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李在明在冲突... 冲突是大选辩论机构语境中常见的不礼貌现象。本研究基于语用动机理论,聚焦韩国第20届总统竞选的辩论文本,探讨候选人在语用动机驱动下所采取的冲突话语策略和塑造的形象特征,并对其语用动机的作用内涵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李在明在冲突策略的运用上更偏向攻击性,多采用异议、指责和请求策略等;尹锡悦更多采用防御策略,包括否认、反问、反对/反驳等。在“创建、维护和提高自我公众形象”的动机驱使下,李在明和尹锡悦都倾向通过刻画对方的消极形象来巩固自身权益,间接凸显己方积极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动机 冲突话语 韩国总统竞选辩论 公众形象
下载PDF
明清山西城隍信仰与地方社会
8
作者 朱新宙 刘永海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明清时期,城隍信仰在山西地区广泛传播,建立起一套完整、有层级的信仰体系。中央与地方以城隍信仰为媒介互动,在各地域社会内部形成相对稳定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隍信仰。山西地区以各级城隍为中心形成权力的文化网络,形成各级区域社会的... 明清时期,城隍信仰在山西地区广泛传播,建立起一套完整、有层级的信仰体系。中央与地方以城隍信仰为媒介互动,在各地域社会内部形成相对稳定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隍信仰。山西地区以各级城隍为中心形成权力的文化网络,形成各级区域社会的活动空间,城隍信仰在其中通过宗教活动、民间习俗等多种途径进行政治、道德教化,对于维系地方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围绕城隍信仰形成的庙会、文学作品、民俗故事等对于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事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城隍信仰 地方社会 政治教化
下载PDF
书讯书话:《江西道教碑刻辑录》简介
9
作者 钟金烨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古代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不仅作为古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根植于我国社会历史之中,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遗留下许多重要的... 中国古代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不仅作为古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根植于我国社会历史之中,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遗留下许多重要的碑刻资料。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资助下,江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陈雅岚研究员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戴训超教授对江西地区道教庙宇碑刻的数量、类型、特点以及分布区域等多种信息进行了全面系统整理,并对富有价值的碑刻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整理汇总为《江西道教碑刻辑录》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整理与研究 道教碑刻 本土宗教 古代碑刻 碑刻资料 中华文化 辑录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的道教研究
10
作者 田语 《国际汉学》 2024年第2期65-73,157,共10页
薛爱华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与重要人物。缘于个人兴趣、裨补学术阙漏的动机,以及欧洲学者的影响,薛爱华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道教研究之门。几十年间,薛爱华对美国道教研究贡献甚巨。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文献译注、名物考证... 薛爱华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与重要人物。缘于个人兴趣、裨补学术阙漏的动机,以及欧洲学者的影响,薛爱华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道教研究之门。几十年间,薛爱华对美国道教研究贡献甚巨。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文献译注、名物考证、名山研究(《唐代的茅山》)、道教文学研究等领域的成果上,还体现在他以人类学“文化区域”研究为特点的道教研究范式、对道教文学研究这一新领域所做的奠基,以及道教教学和弟子的培养上。总体上看,薛爱华通过科研与教学活动开辟了美国道教研究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爱华 道教研究 文化区域 道教文学 美国汉学
下载PDF
中华书局本《道教灵验记》勘正
11
作者 张学瑾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杜光庭所撰《道教灵验记》是一部道教灵验故事集,也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中华书局2013年标点本《道教灵验记》(收于《杜光庭记传十种辑校》),是目前使用较广的版本。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版本学等相关知识,就该本整理中出现... 杜光庭所撰《道教灵验记》是一部道教灵验故事集,也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中华书局2013年标点本《道教灵验记》(收于《杜光庭记传十种辑校》),是目前使用较广的版本。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版本学等相关知识,就该本整理中出现的讹文、脱文、倒文、误校问题予以商榷。如:“辰未己午”当作“辰未巳午”,“白箭”当为“白简”,“叩搏颡”脱“稽”字,“四卷同”当乙为“四同卷”,“舌本”指舌根等。通过这一探讨,希望能够为道教文献的释读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灵验记》 杜光庭 中华书局本 校勘 道教文献
下载PDF
向天取色:北宋汝瓷的文化属性刍议
12
作者 王新政 王怀钦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汝瓷文化是华夏文明和中国故事中兼具物质属性、艺术神韵与精神内涵三位一体的“中国符号”。本文以北宋汝瓷入宫事件为切入点,就北宋政治宗教导向,尤其是徽宗对道教神霄派的独尊,并结合汝瓷材料的神性寓意、工艺上的道教倾向和天青釉... 汝瓷文化是华夏文明和中国故事中兼具物质属性、艺术神韵与精神内涵三位一体的“中国符号”。本文以北宋汝瓷入宫事件为切入点,就北宋政治宗教导向,尤其是徽宗对道教神霄派的独尊,并结合汝瓷材料的神性寓意、工艺上的道教倾向和天青釉“向天取色”“表里俱澄澈”所具有的德政特征,剖析了典范汝瓷所具有的文化根基与属性,并对唐宋宫廷御用陶瓷等相关问题有所涉及,提出了一定的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器 汝窑为魁 向天取色 文化属性
下载PDF
试论丘处机诗歌中“山”意象的形态与意蕴——以《磻溪集》为例
13
作者 欧阳端萍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2-106,112,共6页
尊生重生是道教的生命哲学,无论外丹修持还是内丹修行,均重视对自我生命的养护。金元时期的全真道教在审视生命修养时兼顾外在修行。丘处机作为全真教“北七真”之一,将道教尊生重生思想有机融入诗句之中,并利用意象感性地展现道教思想... 尊生重生是道教的生命哲学,无论外丹修持还是内丹修行,均重视对自我生命的养护。金元时期的全真道教在审视生命修养时兼顾外在修行。丘处机作为全真教“北七真”之一,将道教尊生重生思想有机融入诗句之中,并利用意象感性地展现道教思想。与其他掌教人(王重阳、马钰及尹志平)功利性地利用意象表达劝化众人不同,丘处机在《磻溪集》中通过描绘“山”意象所展现的画面感不仅在其人生各阶段各具特色,而且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意蕴,体现了功成仙去的道教思想与悲天悯人、反对杀戮的道教情感,诗歌蕴含文气与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处机 磻溪集 意象
下载PDF
从青花图案中看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艺蓉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7-17,共1页
青花瓷具有丰富多样的纹饰图案,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图案内容有花鸟鱼虫、草木、几何图案等等,其由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儒释道文化思想分析了青花图案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花 纹饰图案 儒释道
下载PDF
积久而返本:《太平经》“承负说”新论
15
作者 伍小劼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81,165,166,共16页
《太平经》有其独特的理论背景,在此之下,《太平经》提出了承负说。承负的表现可分为自然内部有承负、自然与人之间有承负、人对自身有承负、人与社会生活中有承负。这一理论依靠现实、气化流行、神明官僚体系的支撑而实现,具体展开为... 《太平经》有其独特的理论背景,在此之下,《太平经》提出了承负说。承负的表现可分为自然内部有承负、自然与人之间有承负、人对自身有承负、人与社会生活中有承负。这一理论依靠现实、气化流行、神明官僚体系的支撑而实现,具体展开为从所失小小到积久难返。承负灾厄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两点:一是没有真正符合天道的文书来教导人们天道的真正要求;二是人们在不清楚道的真正要求的情况下纵于物欲,不能谨守三实,顺道而行。经文提出解除承负灾厄需要通过从天师、真人、国君、百姓等人类整体的共同努力。承负说将从上古到下古的世界的堕落还原为个体对道本质的离反与失落;同样通过承负,《太平经》描绘了在所有个体的共同努力下,从下古返归道治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承负 天师 报应
下载PDF
中国科举制度与道教——以梓潼梦为中心的考察
16
作者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0,192,共9页
梓潼梦是古代士人祈求梓潼神保佑中举的梦境。梓潼神主管科举桂禄的神格衍生出梓潼梦的仙话传说,是揭示道教与中国梦文化关系值得研究的问题。史籍中关于梓潼梦的各种灵验故事,是士人企盼科举成功心态的社会记忆。唐宋时期蜀中士人的各... 梓潼梦是古代士人祈求梓潼神保佑中举的梦境。梓潼神主管科举桂禄的神格衍生出梓潼梦的仙话传说,是揭示道教与中国梦文化关系值得研究的问题。史籍中关于梓潼梦的各种灵验故事,是士人企盼科举成功心态的社会记忆。唐宋时期蜀中士人的各种梓潼梦故事,丰富了中国梦文化的内容,也反映出中华文昌文化的思想内涵。梓潼梦所彰显的文昌帝君司禄主功名的神格,奠立了士大夫阶层崇拜文昌帝君的格局。梓潼梦故事在科举制度下的流行,反映了道教对科举制度的神学影响。唐宋以来社会上流传的梓潼梦故事,是中国科举制度与道教神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宋代道教宗师通过编撰褒扬梓潼帝君灵验的经书、用于祭祀梓潼帝君的斋醮科仪、供信仰梓潼神的文士受箓所用的文昌箓,对梓潼神进行道教神学的提升,以彰显梓潼梦的感应功能。通过一系列对梓潼神的道教化改造,宋代以后道教已建构起文昌帝君信仰体系。道教对梓潼梦灵验故事的特殊建构,道教的梓潼神成为中国社会专掌司禄的文化大神,深刻影响了古代拳拳于科举的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潼梦 文昌信仰 梓潼神 科举制度 梦文化 道教
下载PDF
东亚的“圣母”信仰与山之道教——碧霞元君、娑苏、大比留女
17
作者 须永敬 李杰玲(译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3期58-69,共12页
本文着眼于中世东亚同时存在的、称为“圣母”的山岳女神,用宏观的,并且是俯瞰式的视角来考察东亚世界可能拥有“共同”的宗教经验。“圣母”这一尊称在亚细亚广泛存在,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宋代碧霞元君“圣母”尊称的影响,但不同的“圣... 本文着眼于中世东亚同时存在的、称为“圣母”的山岳女神,用宏观的,并且是俯瞰式的视角来考察东亚世界可能拥有“共同”的宗教经验。“圣母”这一尊称在亚细亚广泛存在,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宋代碧霞元君“圣母”尊称的影响,但不同的“圣母”信仰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日韩的“圣母”有共同的虚舟传说。另一方面,中韩的“圣母”都是山岳女性宗教者。本文通过考察指出日韩“圣母”信仰内容上的差异,源自日韩对道教信仰的不同接受,又由于日本山岳信仰中有“女人禁制”,所以不存在女性信教者,这对日本接受道教信仰有一定的障碍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圣母 道教 女人禁制
下载PDF
西夏真武信仰研究
18
作者 李传嶍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黑水城与宏佛塔分别出土了一幅《玄武大帝图》,是西夏道教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真武形象具有明显的中原特色。辽宋夏金时期普遍存在真武信仰,西夏的真武信仰来自中原,尤其西夏得河西后,其真武信仰得以延续。西夏行童佛道兼修,通晓佛教经... 黑水城与宏佛塔分别出土了一幅《玄武大帝图》,是西夏道教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真武形象具有明显的中原特色。辽宋夏金时期普遍存在真武信仰,西夏的真武信仰来自中原,尤其西夏得河西后,其真武信仰得以延续。西夏行童佛道兼修,通晓佛教经典后可以转变为僧人,为真武图进入西夏佛教中心提供了可能。西夏的上层统治者和基层民众,出于各自的需求,促进了真武信仰的普及,致使真武信仰深刻影响着西夏的社会。同时,西夏真武信仰为探究西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真武信仰 民族交融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宗教、祥瑞与治民:《广成集》所见前蜀地方官的日常
19
作者 胡耀飞 《法律史评论》 2023年第2期188-203,共16页
杜光庭《广成集》是五代时期难得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文集,从中可以看到道教色彩浓厚的前蜀政权基本情况,特别是州县政务的相关内容。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前蜀政权至少有1个府、13个州的地方官员有设醮行为,分布于直隶地区和7个藩镇,数量... 杜光庭《广成集》是五代时期难得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文集,从中可以看到道教色彩浓厚的前蜀政权基本情况,特别是州县政务的相关内容。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前蜀政权至少有1个府、13个州的地方官员有设醮行为,分布于直隶地区和7个藩镇,数量上占前蜀州(府)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前蜀君臣的崇道行为也至少涉及13个州,分属直隶地区和6个藩镇。前蜀地方官员斋醮活动所涉及内容包括宗教祈福(为己或为公)、祥瑞呈报、地方治理三大类,并且各有交叉。这些内容除了深入展示前蜀政权道教色彩的清晰画面,也能直观反映前蜀地方州县官员利用宗教手段介入政务运行的机制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祥瑞 地方治理 广成集 前蜀
下载PDF
宋代诗文中的文昌信仰探析
20
作者 张培锋 张钰婧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3期74-84,共11页
文昌信仰盛行于唐宋两代,因文昌帝君司掌功名禄位,得到了士大夫与平民百姓的普遍信奉。具体到信仰行为,除建庙造祠、斋醮祭祀之外,还出现了大量与文昌帝君相关的诗文,既有赠答交往诗中的相关诗语,也有文人参与宗教活动的祝文祠记。文昌... 文昌信仰盛行于唐宋两代,因文昌帝君司掌功名禄位,得到了士大夫与平民百姓的普遍信奉。具体到信仰行为,除建庙造祠、斋醮祭祀之外,还出现了大量与文昌帝君相关的诗文,既有赠答交往诗中的相关诗语,也有文人参与宗教活动的祝文祠记。文昌帝君的形象经过朝廷敕封与民间崇奉,在宋代逐渐定型,集地方神、空间神与人格神为一体,产生的感召力远超前代。就诗文而言,宋人的遣词造意更加灵活丰富,既反映了文昌形象的变化,同时也体现出宋代士大夫的道教信仰与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文 文昌信仰 道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