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换角色 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兼论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永希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要适应这一角色转换,就要学习陶行知的教师观,做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
关键词 教师角色 转换 促进者 陶行知
下载PDF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高校社会服务伦理的启示
2
作者 张世爱 《成人教育》 2013年第5期23-26,共4页
高校社会服务伦理是指高等院校在社会服务活动中所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服务制度和服务行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他主张教育活动应以人为本,教人做人;公正平等,面向全民;奉... 高校社会服务伦理是指高等院校在社会服务活动中所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服务制度和服务行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他主张教育活动应以人为本,教人做人;公正平等,面向全民;奉献牺牲,共享共生;联系实际,回应现实。这对我国当前高校社会服务伦理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在服务目的上,提升素养,教做新民;在服务对象上,面向全民,关注大众;在服务过程上,升华民力,共享共生;在服务原则上,回归生活,教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社会服务 服务伦理 晏阳初 平民教育
下载PDF
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77,共9页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贤能治国说或精英统治理论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奠立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科举制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废止科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和典型事件,实际上科举是...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贤能治国说或精英统治理论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奠立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科举制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废止科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和典型事件,实际上科举是废于“时”而不是废于“制”。科举制在清末被时代和历史潮流所否定,并不意味着这一制度应该永远被否定。尽管科举制有许多局限和弊端,但它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是中国不应忽视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考试 文明冲突
下载PDF
论科举文化遗产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亚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4,共7页
科举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兼具传统考试文化、儒学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性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传承性与多功能性。应加强科举文化遗产的教育、宣传和保护工作,普... 科举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兼具传统考试文化、儒学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性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传承性与多功能性。应加强科举文化遗产的教育、宣传和保护工作,普及科举文化遗产知识,深入开发科举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科举文物、文献的人文与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文化 文化遗产 世界记忆工程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唐代科场弊病略论——以中晚唐数次科场案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在庆 刘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4,共7页
唐代科举制度总的来说是较为公平合理的,但也存在某些弊病,尤以中晚唐为突出。从这一时期的六次科场案,我们可以看到科场上存在着奔竞钻营、受贿请托、试官判卷取人不公、名人权势人物的干扰主司等种种弊病。而这些弊病的产生,与当时的... 唐代科举制度总的来说是较为公平合理的,但也存在某些弊病,尤以中晚唐为突出。从这一时期的六次科场案,我们可以看到科场上存在着奔竞钻营、受贿请托、试官判卷取人不公、名人权势人物的干扰主司等种种弊病。而这些弊病的产生,与当时的公荐、通榜、等第、试卷不糊名等科举措施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科场案 请托 公荐 等第
下载PDF
乡村教育运动先驱者的教育精神——以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为典型代表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勇樽 李晓兰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6期5-9,37,共6页
黄炎培(1878-1965)、陶行知(1891-1946)、晏阳初(1890-1990)、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1893-1952)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和典型代表人物。他们从教化农民入手,试图以此来改进农村生活和推进农村建设,折射出农村教育是农村... 黄炎培(1878-1965)、陶行知(1891-1946)、晏阳初(1890-1990)、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1893-1952)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和典型代表人物。他们从教化农民入手,试图以此来改进农村生活和推进农村建设,折射出农村教育是农村乃至国家整体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审视先驱者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三教并举的主张,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相结合的愿景,实施大教育观以及一系列试验实践教育探索,发掘其已经积淀凝炼的优秀的教育精神,颇具历史镜鉴与现实观照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运动 教育精神 黄炎培 陶行知 晏阳初 梁漱溟 卢作孚
下载PDF
徐特立“群众本位”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靠 刘建德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群众本位"教育观是徐特立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贯穿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红线。徐特立分析指出,"群众本位"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使命,教育属于人民群众。同时他认为"群众本位"教育的实施要从... "群众本位"教育观是徐特立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贯穿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红线。徐特立分析指出,"群众本位"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使命,教育属于人民群众。同时他认为"群众本位"教育的实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其发展有赖于优秀的人民教师队伍。"群众本位"教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要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必须重视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坚持把教育公平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必须依据社会现实条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科学调整教育结构,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同教育需求;必须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以保证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特立 “群众本位”教育 意义
下载PDF
梅贻琦政治思想对其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溧波 刘剑虹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5期46-49,共4页
尽管淡化了自己的政治色彩,但深受欧美意识形态影响的梅贻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贯彻了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推行民主管理;一生充满爱国主义理想,从事"教育救国"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时局观,勇于开拓、创... 尽管淡化了自己的政治色彩,但深受欧美意识形态影响的梅贻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贯彻了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推行民主管理;一生充满爱国主义理想,从事"教育救国"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时局观,勇于开拓、创新;同时也暴露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贻琦 近代高等教育 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下载PDF
陶行知体育思想对成人体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宗堂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99,共2页
文章在对史料进行详细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陶行知的成人体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使人们在对陶行知成人教育理论有了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的同时,可以借此为成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陶行知 体育思想 成人体育改革
下载PDF
张元济推动国民教育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满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20世纪初,中国还处在被列强奴役的时期,社会封闭,文化落后,国民认识观念守旧。张元济目睹国家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萌生了救国理念。他借鉴西方发展经验,提出欲强国必改革,推动国民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他开办通艺学堂,培养人才。他兴办新... 20世纪初,中国还处在被列强奴役的时期,社会封闭,文化落后,国民认识观念守旧。张元济目睹国家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萌生了救国理念。他借鉴西方发展经验,提出欲强国必改革,推动国民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他开办通艺学堂,培养人才。他兴办新式学堂,普及教育之路,昌明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实现救国梦想。他用新式教科书开启民智,实现智民,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培养国家发展的合格之才。他倾心商务印书馆,广纳人才,出精品,强国民,兴中华,造就民族文化精英,服务社会需要。他毕生以推动国民教育为己任,实现富国安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济 国民教育 新式学堂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华洋义赈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1,共11页
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在中国开展慈善事业、从事赈灾、倡导并推动农村各项合作事业及社会公共事业为主要工作的社会团体。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该会最早提出防灾重于救灾的理论,最早把西方... 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在中国开展慈善事业、从事赈灾、倡导并推动农村各项合作事业及社会公共事业为主要工作的社会团体。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该会最早提出防灾重于救灾的理论,最早把西方互助合作思想与中国农村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合作实践的先河。它创办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教育讲习会并连续举办十余年。它筹办并参与主持了三届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推动了全国乡村运动的发展。对于该会当年改革中国农村的理论和实践,应该给予全面的认识和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华洋义赈会 乡村建设运动
下载PDF
中共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大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4,共4页
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8年晓庄党支部成立以后,相继开展了驱逐国家主义派、发展武装力量等活动,并成功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游行活动,扩大了晓庄党支部的影响力,成为了南京地区... 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8年晓庄党支部成立以后,相继开展了驱逐国家主义派、发展武装力量等活动,并成功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游行活动,扩大了晓庄党支部的影响力,成为了南京地区最好的学校党支部。中共在晓庄的活动也是陶行知最终成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南京 晓庄师范 陶行知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秀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尝试将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置于广阔的教育现实中,呈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深刻含义,分别剖析了三大组成部分即生活教育的涵义、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的场所方法论等问题,阐述了它在今天的教育,尤其... 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尝试将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置于广阔的教育现实中,呈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深刻含义,分别剖析了三大组成部分即生活教育的涵义、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的场所方法论等问题,阐述了它在今天的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还指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时以及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弱智儿童 适应性功能教育
下载PDF
优生视阈下潘光旦对民族教育生物学基础的探讨
14
作者 陈有春 熊甫新 《长沙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潘光旦在优生视阈下对民族教育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民族教育不能离开变异、遗传与选择等这些生物演化的基本原则或生物学的基础,它们对改良民族的品质与提高民族的竞存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这一论述彰显了与同时代知识分子... 潘光旦在优生视阈下对民族教育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民族教育不能离开变异、遗传与选择等这些生物演化的基本原则或生物学的基础,它们对改良民族的品质与提高民族的竞存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这一论述彰显了与同时代知识分子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光旦 优生 民族教育 生物学思想
下载PDF
陶行知研究的当代价值
15
作者 章开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共2页
一、陶行知研究的基本定位和历史回顾 我认为陶行知研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这么多年大家一起研究陶行知,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且不断发展陶行知思想,说明陶行知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对指导当下的教育改革仍然具... 一、陶行知研究的基本定位和历史回顾 我认为陶行知研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这么多年大家一起研究陶行知,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且不断发展陶行知思想,说明陶行知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对指导当下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现在有很多新的问题,现在是信息网络时代,新的工业革命高潮又来了,会给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一些最根本的问题甚至是一些教育最本质的东西都应重新思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如果中断了,这就是个很大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价值 教育思想 信息网络时代 教育改革 工业革命 中断
下载PDF
浅谈林砺儒的课程思想及其启示
16
作者 杜雪娇 袁慧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62-63,共2页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课程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课程制定和教材编写,课程改革。就这两方面,林先生明确了制定课程和编写教材的工作性质,探究了如何进行课程编制和教材编写,以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原因,提出了如...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课程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课程制定和教材编写,课程改革。就这两方面,林先生明确了制定课程和编写教材的工作性质,探究了如何进行课程编制和教材编写,以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原因,提出了如何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路等。探讨林砺儒先生的课程思想将对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砺儒 课程思想 启示
下载PDF
孔子的对话式教学对现代教师的启示
17
作者 赵爱荣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84-86,共3页
以《论语》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孔子对话式教学的实施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即建立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具有高超的对话技巧。通过分析,启示现代教师要树立对话式教学的新理念,爱生、平等待生;营造宽松的教育... 以《论语》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孔子对话式教学的实施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即建立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具有高超的对话技巧。通过分析,启示现代教师要树立对话式教学的新理念,爱生、平等待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施教;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培养教书育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对话式教学 互爱 平等 民主 现代教师 《论语》 师生关系 教育环境 教书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