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性”与“社会性”: 社会学与文学的对话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亚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201,共10页
“人的科学”概念来自潘光旦先生,它提供了一个从人看社会的视角,强调人的因素是认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基础。它与传统的从社会看人的角度有着极大的区别。按照费孝通的说法,前者是社会的心态秩序,后者是社会的生态秩序。本文以从人... “人的科学”概念来自潘光旦先生,它提供了一个从人看社会的视角,强调人的因素是认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基础。它与传统的从社会看人的角度有着极大的区别。按照费孝通的说法,前者是社会的心态秩序,后者是社会的生态秩序。本文以从人看社会的角度,强调“生活性”概念与传统社会学的“社会性”概念之间的对张及其关联,并提出,文学对生活性“细节”的深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活性”概念如何作为传统社会学的“异物”,同时又如何构成了人与社会关系间不可或缺的维度。同时,死亡/哀悼和离家/思乡作为经典的生活性“细节”,共同构筑了当代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层结构。“生活性”细节秉持的是一种“从内向外”的构建社会方式,它从人的精神世界角度去理解社会的精神结构。探寻这些“生活性”细节不仅有助于探寻我们人自身,从而培育我们的人生和人心;更有助于进一步探寻社会,去点亮社会中那些晦暗不明的部分,助力于人的安所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 社会性 主体的转变 人的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