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汉武帝“德法并用”的治国方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长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前,史学界多数论者认为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在治国之术上实行的却是法家的法治思想。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武帝即位前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武帝用人行政、"《春秋》决狱"等方面考察,汉武帝在治国方略上实行的并非只是法...  目前,史学界多数论者认为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在治国之术上实行的却是法家的法治思想。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武帝即位前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武帝用人行政、"《春秋》决狱"等方面考察,汉武帝在治国方略上实行的并非只是法家的法治思想,而是"德法并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德法并用” 治国方略 法治思想 德治 用人策略
下载PDF
贾谊行政管理思想简论
2
作者 刘中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0-53,共4页
 从行政管理原则、行政权力论、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行政实施理论等几个方面对贾谊之行政管理思想加以简要论述。
关键词 贾谊 行政管理思想 行政权力论 行政实施理论 干涉主义 仁政
下载PDF
董仲舒的思维方式及其政治归趋 被引量:3
3
作者 赖美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2-114,共3页
以天地人一体化为依据 ,董仲舒构建了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董仲舒政治哲学带有明显的趋和、求同、调适、平衡的特征 ,成为汉代巩固君权、实现“大一统”政治的重要手段。这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给中国封建主义政治以深远... 以天地人一体化为依据 ,董仲舒构建了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董仲舒政治哲学带有明显的趋和、求同、调适、平衡的特征 ,成为汉代巩固君权、实现“大一统”政治的重要手段。这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给中国封建主义政治以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思维方式 整体直观 中国封建主义政治 政治哲学 汉代 大一统
下载PDF
崔寔政治思想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洪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96-98,共3页
崔从君臣关系入手 ,提出崇尚明君贤臣的君臣观 ;在用人问题上要辨贤重禄 ,以防贪污腐败 ;政治统治政策要因时而变 ,富于改革精神 ;治国方面则应以严刑峻法为主 ,以“闭民欲” ,绝“三患”。他的政治思想体现了务实精神 。
关键词 崔Shi 政治思想 君臣观 改革精神 法治观 务实精神 用人观
下载PDF
关于汉初以黄老为统治思想的质疑 被引量:3
5
作者 鲁同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汉初高祖至景帝时期朝廷治国思想并非黄老之学,而是以儒家学说为主。理由如下:刘邦在即帝位之后,由轻儒转为重儒,以太牢祀孔子为具有重大象征意义之举;惠帝之无为,是由于无法有为,他思想上倾向儒家,对曹参之无为有不满表示;吕后行事完... 汉初高祖至景帝时期朝廷治国思想并非黄老之学,而是以儒家学说为主。理由如下:刘邦在即帝位之后,由轻儒转为重儒,以太牢祀孔子为具有重大象征意义之举;惠帝之无为,是由于无法有为,他思想上倾向儒家,对曹参之无为有不满表示;吕后行事完全不合于黄老,"制政不出房闼"乃是太史公微言讥刺;文帝好道家之学主要表现为立身处世的谦卑态度,而其治国的主要思想是儒家学说;景帝在窦太后的威压下不能进用儒生,但也未服膺黄老,"独尊儒术"实际胎育于景帝之时。汉初朝廷真正服膺黄老者只有二人:一为曹参,但他仅担任了三年汉廷相国;二为窦太后,她崇奉黄老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力,而非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黄老 治国思想
下载PDF
曹参与无为而治 被引量:1
6
作者 葛亮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9期40-42,共3页
曹参与无为而治葛亮班固称曹参为“汉之宗臣”。①宗臣,即受尊敬景仰的大臣。曹参一生社会政治活动,经历四个时期:以秦狱吏身分投身人民反秦革命;为刘邦战将;为齐相;为汉相国。他是汉初无为政治最主要倡导者与推行者。他的事功与... 曹参与无为而治葛亮班固称曹参为“汉之宗臣”。①宗臣,即受尊敬景仰的大臣。曹参一生社会政治活动,经历四个时期:以秦狱吏身分投身人民反秦革命;为刘邦战将;为齐相;为汉相国。他是汉初无为政治最主要倡导者与推行者。他的事功与政治品格,很有值得注意之处。本文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参 时代需要 统治集团 王夫之 狱市 政治活动 萧何 黄老术 黄老无为 齐国
下载PDF
董仲舒行政管理思想简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中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1-35,共5页
作为"儒者宗"的董仲舒,是汉代著名思想家。适应大一统政治之需要,他在继承先秦儒学并吸收其他诸家有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儒家神学理论体系。而其行政管理思想则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作为"儒者宗"的董仲舒,是汉代著名思想家。适应大一统政治之需要,他在继承先秦儒学并吸收其他诸家有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儒家神学理论体系。而其行政管理思想则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行政权力论、行政实施理论、人事行政理论、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等几个方面对董仲舒行政管理思想作以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行政管理思想 人性论 行政权力论 权力制约论 人才培养 文化专制
下载PDF
论谭延在“二次革命”前后的活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91-95,共5页
以往论者大多批评湖南都督谭延在“二次革命”中态度暖昧,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是有失公允的。事实上,谭延在“二次革命”前对袁世凯的野心是有一定的认识和警惕的,但同时,他也和当时一般革命者那样,幻想通过“政党政治”... 以往论者大多批评湖南都督谭延在“二次革命”中态度暖昧,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是有失公允的。事实上,谭延在“二次革命”前对袁世凯的野心是有一定的认识和警惕的,但同时,他也和当时一般革命者那样,幻想通过“政党政治”来钳制袁世凯。“二次革命”中,谭在宣布独立之后,也是有所作为的。取消独立后,也并未与袁世凯同流合污。湖南独立迟迟而取消迅速,一方面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谭的阶级劣根性,以及他那谨慎圆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 政党政治 民主主义
下载PDF
荀悦政治思想简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增民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1-15,共5页
荀悦基于儒学体系 ,以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为方法论 ,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 ,把政治内涵规划为六个程式 ,而政治运作的过程正是这六个程式的落实过程。具体说来 ,可分为君臣关系、德刑关系、重民和明制思想等四个层面。从中不难探知... 荀悦基于儒学体系 ,以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为方法论 ,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 ,把政治内涵规划为六个程式 ,而政治运作的过程正是这六个程式的落实过程。具体说来 ,可分为君臣关系、德刑关系、重民和明制思想等四个层面。从中不难探知法儒、道儒思想的融合 ,反映了东汉末年思想合流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荀悦 政治思想 政治内涵 君臣关系
下载PDF
司马迁眼中的政府职能及其现代启示
10
作者 王小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2-94,共3页
司马迁认为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指政府应当根据社会规律 ,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 ,不应与民争利 ;有所为是指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规范社会秩序的职能 ,即道德教化与刑罚制裁的职能。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司马迁 政府职能 经济规律 道德教育 法律 行政管理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论司马光以史资治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洪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78-81,共4页
以史资治是司马光思想的基本特征,他把治史与治政统一起来,表现出强烈的以史资治的政治意识。以史为鉴、以史正心和以史论政等思维方式的形成,完成了史学的政治化。司马光著史的目的在于确立礼的政治规范,重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他把... 以史资治是司马光思想的基本特征,他把治史与治政统一起来,表现出强烈的以史资治的政治意识。以史为鉴、以史正心和以史论政等思维方式的形成,完成了史学的政治化。司马光著史的目的在于确立礼的政治规范,重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他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圣君贤臣身上。因此,他通过评论历史来塑造理想的圣王模式,并为君主提供了用人之道,从而将史学与政治学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史资治 史学政治化 循礼 圣王模式 用人之道
下载PDF
董仲舒刑德理论发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47-51,共5页
董仲舒刑德理论发微周乾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的卓越思想家,提倡“独崇儒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政治理论,对当时及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现实,都有深刻的影响。刑德理论在其政治思想中,更是重要部分。它所讲述的统治者应如何施政,... 董仲舒刑德理论发微周乾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的卓越思想家,提倡“独崇儒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政治理论,对当时及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现实,都有深刻的影响。刑德理论在其政治思想中,更是重要部分。它所讲述的统治者应如何施政,规定大政方针,与其全部思想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刑德 “明德慎罚” 《管子》 阴阳 政治思想 行仁义 政治理论 周公旦 精神实质
下载PDF
民本的制度化与制度的民本化——贾谊民本思想新解
13
作者 唐雄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贾谊充分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并将民本思想与他的理想政治制度——礼治——结合起来,认为"得民"是礼治的目的,爱民是礼治的本质,同时,他将"得民"、爱民的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政策与措施之中,在将民本制度化的同时,也... 贾谊充分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并将民本思想与他的理想政治制度——礼治——结合起来,认为"得民"是礼治的目的,爱民是礼治的本质,同时,他将"得民"、爱民的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政策与措施之中,在将民本制度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制度的民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制度化 目的 本质
下载PDF
司马迁“三不朽”的价值观
14
作者 李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96-99,共4页
“死而不朽”的说法早已有之,司马迁继承了传统的“三不朽”的价值观,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区分出三个有针对性的价值追求层面,从而使“三不朽”说的内涵具体化、明朗化。他“好奇”的价值审美倾向,是他重人事、肯定人的主动性... “死而不朽”的说法早已有之,司马迁继承了传统的“三不朽”的价值观,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区分出三个有针对性的价值追求层面,从而使“三不朽”说的内涵具体化、明朗化。他“好奇”的价值审美倾向,是他重人事、肯定人的主动性、宣扬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观念的反映,是对“三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价值观 “三不朽”
下载PDF
无为还是有为——汉初政治之实证分析
15
作者 杨光熙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无为政治的实施有两种前提,一是客观条件迫使无为,二是可为可不为而无为,前者乃环境压力下的唯一出路,后者则系施政者治国方略选项之一,因而是真正的无为。以此为标准考察汉初政治,可以发现:一、在可为可不为前提下,汉初选择了有为;二... 无为政治的实施有两种前提,一是客观条件迫使无为,二是可为可不为而无为,前者乃环境压力下的唯一出路,后者则系施政者治国方略选项之一,因而是真正的无为。以此为标准考察汉初政治,可以发现:一、在可为可不为前提下,汉初选择了有为;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无为,系受客观条件制约,非无为,是不能。据此,结论是汉初政治并非真正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有为 汉初政治
下载PDF
《王命论》与东汉统一西北
16
作者 郑志峰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1-94,共4页
《王命论》集中体现了班彪国家大一统的思想。公元 2 5 - 36年 ,班彪在西北生活了十年多 ,他力劝隗嚣、窦融归附刘秀 ,尽快结束西北的割据分裂局面 ,为东汉统一西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王命论 东汉 西北地区 大一统思想 国家统一
下载PDF
董仲舒“度制”思想初探
17
作者 时运生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董仲舒 '度制'思想 政治思想 西汉 社会背景 思想内容 评价
下载PDF
董仲舒受天监护的君权论述评
18
作者 周乾溁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董仲舒 君权论 政治思想 君主
下载PDF
芦山曾被中央红军称为“天堂”
19
作者 董耀君 杨满康 《四川党史》 2002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中央红军 物产 天堂 聂荣臻 成都平原 政治内涵 记述 丰富 命令 饥饿
下载PDF
“为政”与“知政”
20
作者 杨起林 《前进》 2001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为政 朝代 兴衰 政权 历史经验 事业 命运 更替 有为 才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