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货币和金融监管意义上的虚拟货币:法律、金融与技术的跨学科考察 被引量:31
1
作者 吴云 朱玮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年第6期66-89,共24页
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信用分为央行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前者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化形态的法定货币,后者是以私人信用为支持的数字化代币。央行数字货币与央行发行的纸币、硬币具有同等法定清偿地位,在法律和监管属性上也相同。可转换性是... 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信用分为央行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前者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化形态的法定货币,后者是以私人信用为支持的数字化代币。央行数字货币与央行发行的纸币、硬币具有同等法定清偿地位,在法律和监管属性上也相同。可转换性是触发虚拟货币三大金融属性(投资、货币和价值转移)的前提,金融监管意义上的虚拟货币仅限于可转换式虚拟货币,也即可以与法定货币、其他虚拟货币进行双向兑换的虚拟货币。相反,不可转换的虚拟货币,仅是特定封闭空间中可以用于交换使用价值的商品。是否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仅是技术特征,并非监管本质。应当从发行、支付和清算结算等维度具体判定数字货币的非中心化程度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特币 虚拟货币 数字货币 可转换性
下载PDF
数字人民币创新的合规监管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袁曾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133,共8页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路径采用"央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以减少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冲击。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等新科技手段,数字人民币在合规发展视域下具有保持币值稳定、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等诸多优势,有助于...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路径采用"央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以减少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冲击。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等新科技手段,数字人民币在合规发展视域下具有保持币值稳定、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等诸多优势,有助于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若违规发展,也存在影响信用货币创造的风险,以及重构支付结算体系的成本与难度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因威胁美元地位引发数字规则标准权制定的冲突。应从降低冗余数字人民币持有量、建立以央行为中心的审慎监管机制、制定隐私保护规则、坚持安全发展优先等合规机制构建着手,完善数字人民币立体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平台经济 金融监管 数据合规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我国加密货币财产属性的司法认定——以金融法与民商法的二维区分为视角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多奇 蔡奇翰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年第6期90-102,共13页
近期,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防范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仅成为监管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司法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密货币治理天然兼具私法属性和公法属性,只注重私法中的财产属性,无法关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 近期,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防范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仅成为监管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司法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密货币治理天然兼具私法属性和公法属性,只注重私法中的财产属性,无法关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及各方权益;而过于重视以"公共利益"形式出现的金融秩序,则可能导致当事人的合同自由与财产权丧失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在司法裁判中频繁出现的加密货币合同效力及其可兑换性问题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在司法裁判中,区分民商法与金融法两个维度,更有利于厘清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当私主体的风险仅限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时,应从民商法的角度,肯定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而当私主体交易的风险可能向金融市场传递时,则应当从金融法的角度,认定其为金融商品或货币资产属性,否认交易的有效性并限制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可兑换性。其中,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交易对象的特定性是判断金融风险是否传导的界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财产属性 民商法 金融法 公共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