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素养促进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吗?——基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上官莉娜 魏楚珂 杜玉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乡村治理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政治效能感
下载PDF
人民民主:一个政治概念的中国化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文成 刘博謇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近代以来,“人民民主”贯穿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在“民主”—“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流变中呈现出不同的概念内涵,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从概念史角度予以透视,“人民民主”概念历经...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近代以来,“人民民主”贯穿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在“民主”—“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流变中呈现出不同的概念内涵,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从概念史角度予以透视,“人民民主”概念历经西学东渐、“民主”革命、“民主”建国、“民主”发展、“民主”创新五个阶段,初步建构起中国化的民主话语体系,其演变符合一定的遍在性规律,本质上是对特定时空环境的反射与回应。站在分析视野解构这一演变,“民主”的中国化是必然的历史走向,“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内嵌时代要求。正确把握“人民民主”概念的演变规律,俾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体系与实践效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政治概念 中国化 概念史 演变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欧人权思想互鉴
3
作者 常健 高洁馨 《人权研究》 2024年第1期1-28,共28页
中国和欧洲的传统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在人权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学西渐”,对欧洲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助力了欧洲人权学说的创立。反过来,欧洲人权学说“西学东渐”,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资源实... 中国和欧洲的传统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在人权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学西渐”,对欧洲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助力了欧洲人权学说的创立。反过来,欧洲人权学说“西学东渐”,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资源实现自我突破,萌发了中国的人权理念。在《世界人权宣言》的制定过程中,中国代表与欧洲代表相互交流、共同探索,为全球人权共识的达成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欧人权交流更为广泛并趋于平衡。中欧在平等和开放的基础上加强人权交流,不仅有助于中欧双方人权视野的拓展和人权共识的达成,也会为全球人权交流树立样板,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共同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中国人权思想 欧洲人权学说 中欧人权思想互鉴
下载PDF
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的逻辑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4
作者 滕国鹏 明家慧 王文韬 《青少年学刊》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近些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具有围观式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是在“吃瓜”心理的基础上,社交网络发展与大学生个体政治自觉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时政信息搜集、集体化政治表达以及政治行动三个层面,... 近些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具有围观式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是在“吃瓜”心理的基础上,社交网络发展与大学生个体政治自觉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时政信息搜集、集体化政治表达以及政治行动三个层面,具有政治信息时效性突出、集体行为趋向与政治参与表面化的特点。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青年基础,但是从现实来看会对整个网络社会的有序政治参与形成挑战,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围观 围观式政治参与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实践导向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最重要特征
5
作者 常健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0期23-23,共1页
当代中国人权观有许多特征,其中“实践导向”是其最重要特征。所谓“实践导向”,就是依据实践的要求、考虑实践的条件、根据实践的结果来确定推进人权的目标、道路、战略和方式。第一,在对人权实现目的的理解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并不是将... 当代中国人权观有许多特征,其中“实践导向”是其最重要特征。所谓“实践导向”,就是依据实践的要求、考虑实践的条件、根据实践的结果来确定推进人权的目标、道路、战略和方式。第一,在对人权实现目的的理解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并不是将抽象的自由作为人权的目的本身,而是将人权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共同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手段,实现人民生活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实现 中国人权观 实践导向 人民 美好生活 人的自由 当代 特征
下载PDF
中国推广安宁疗护的正当性研究
6
作者 马原 王嘉蔚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安宁疗护是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尊重自然人在生命最后的决定权,避免过度医疗带来的痛苦,是保障公民生命末期生命尊严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安宁疗护的实施过程涉及放弃维生治疗,导致在实践中存在概念误区、伦理争议... 安宁疗护是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尊重自然人在生命最后的决定权,避免过度医疗带来的痛苦,是保障公民生命末期生命尊严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安宁疗护的实施过程涉及放弃维生治疗,导致在实践中存在概念误区、伦理争议与法律风险等问题。安宁疗护的概念服务于人权本身,其服务内容旨在保障公民生命末期的人格尊严,其推广具有人权正当性。因此,各级政府应从加强死亡教育、探索知情同意基础上的生前预嘱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建立专门研究咨询机构等方面入手,发展完善安宁疗护服务,增进保障公民“全周期”生命质量与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生存权 生命自主权 正当性
下载PDF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成就、特色与路向前瞻
7
作者 任丽莉 程应玟 《克拉玛依学刊》 2024年第1期9-20,F0002,共13页
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来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总... 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来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反恐维稳长效机制,坚持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人权话语体系、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新疆经验等方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的引领,努力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回应各方挑战,建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尽快完善新疆人权指标体系,讲好中国人权的新疆故事,确保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阔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新疆人权事业 成就特色 路向前瞻
下载PDF
新疆人权保障的成就及其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
8
作者 艾尔肯·沙木沙克 木扎提·阿不都肉素 《克拉玛依学刊》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新疆人权保障事业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组... 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新疆人权保障事业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全过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践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等各项基本权利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随之得到快速提升,新疆的人权保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疆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方面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探索人权道路,在掌握新疆人权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同时,新疆人权保障的成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下对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全球人权治理 治疆方略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9
作者 姜郸 杨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第6期174-176,共3页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进而对政府机关的民主决策、制度制定等产生一定影响的政治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民的政...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进而对政府机关的民主决策、制度制定等产生一定影响的政治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拥有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和渠道,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也进一步推动着政治协商的发展。但是,农民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主要基于“互联网+”视域,分析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总结农民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民 政治参与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数字人权”之辩
10
作者 路平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态势日渐明朗,在此背景下,人权是否会迭代为“第四代人权”逐渐成为时代之问。历史表明,工业革命中的科技迭代,并不能改变人权的前提——“人”。根据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分析,人的“类本质”不能与...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态势日渐明朗,在此背景下,人权是否会迭代为“第四代人权”逐渐成为时代之问。历史表明,工业革命中的科技迭代,并不能改变人权的前提——“人”。根据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分析,人的“类本质”不能与异化相混淆,故“人是数字存在”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所谓的“人权迭代”思维源于“三代人权”的理论误导。“三代人权”破坏了人权的体系性,否认了人权作为体系的应变能力。在人权的整体结构中,自由权驱动工业革命的同时也伴随着异化的风险,参政权的“积极参与”功能和社会权的“国家目标设定”功能分别构成了克服异化、保障弱者的机制。这套人权架构本身就有应对工业革命保障弱势群体的强大潜力,其内核在数字时代不会迭代。因此,数字时代不会产生“第四代人权”——“数字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数字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 “数字人权” “第四代人权” 异化
下载PDF
机会平等的核心理念、证成与现实争议
11
作者 顾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209,210,共9页
机会平等原则要求人们在受教育、兴办企事业、就业、获得晋升、担任政府公职等方面的机会同等,不能因为人的性别、出身、家庭背景等非业绩因素而区别对待。对机会平等的证成是道义论和权利论的,立足于人是目的的道德公设,从而需要给予... 机会平等原则要求人们在受教育、兴办企事业、就业、获得晋升、担任政府公职等方面的机会同等,不能因为人的性别、出身、家庭背景等非业绩因素而区别对待。对机会平等的证成是道义论和权利论的,立足于人是目的的道德公设,从而需要给予每个人同等的发展机会。罗尔斯主张,人的天赋、家庭背景等非业绩因素是随机获得的,因而不应认为是应得的。但自由至上主义者则认为,个人拥有其身体及寓于其中的天赋、才能等特质,在此基础上依据正当的程序取得的成就便是其应得的。围绕机会平等理论的争论与众多社会政策和立法密切相关,以族群多样性的理由调整竞争性机会平等,积极行动计划等补偿措施也引起了司法诉讼,美国高院近期关于高校招生不考虑种族因素的判决反映了对竞争性机会平等的新认知和再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平等 积极行动计划 族群多样性 正义理论
下载PDF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的理论品格与实践要求
12
作者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有机融合、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双向结合、内容丰富与逻辑严谨整体协调的鲜明理论特色。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要进一步重视发挥法治在加强人权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联动,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借鉴国际法治经验和现代人权思想,促进我国人权法治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法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 法治建设
下载PDF
人权话语的“说服力”要件初探
13
作者 洪乐为 《人权研究》 2024年第1期92-109,共18页
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说服力”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话语实践意义,其同样也是人权话语构建的策略导向。在持续对抗冲突的国际人权话语场域中,“说服”是指获得受众接受认同的效果反馈,也意味着在非理性分歧的语境... 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说服力”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话语实践意义,其同样也是人权话语构建的策略导向。在持续对抗冲突的国际人权话语场域中,“说服”是指获得受众接受认同的效果反馈,也意味着在非理性分歧的语境中达到一种“不容否定”的低限程度标准,尤其是针对那些固持反对立场的敌意国家。在人权话语构建中,“人权保障实践”“人权观念”以及“人权道路模式”三者内容之间有着递进的证成关系,其中“人权观念”部分是对外说服的关键,这将通过对观念表达形式的技术性调整来实现。对抗冲突语境中的说服应当满足“共识性”与“规范性”的双重要件。就共识性而言,说服所需的是人权范畴中既有的、且能触及争议问题及分歧观念的共识,所谓的“跨文化”共识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说服效果。就规范性而言,说服所需的是更具权威性的国际人权规范,这些规范本身即是稳固的共识。由此,今时中国人权话语的构建,应在宏观体系构型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到具体内容的表达策略,尤其着力在一些重点概念和观念上的“说服力”构建,以此切实提升中国人权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话语 说服力 论证理论 共识性 规范性
下载PDF
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的三维意涵
14
作者 鲁广锦 《人权研究》 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
自近代人权概念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类社会关于人权的知识体系基本由西方国家所建构和主导。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 自近代人权概念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类社会关于人权的知识体系基本由西方国家所建构和主导。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正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开辟人类人权文明新境界。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是人类人权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人类人权知识体系有许多相通之处,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在思想本源、理论特质、价值向度上有着自己的追求,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做到了既立足中国又借鉴国外,既挖掘历史又把握当代,既关怀人类又面向未来,是合理的、科学的人权知识体系。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生成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于中国的人权实践,是被实践证成了的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人权发展实际的人权知识体系,建构起新的人权知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 思想本源 理论特质 价值向度
下载PDF
国内网络政治参与议题设置研究述评——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数据为样本(2003-2022年)
15
作者 李玉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首先,本文对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基本议题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不同群体的参与特征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首先,本文对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基本议题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不同群体的参与特征和“三大范畴”[1]三方面的内容;其次,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议题和主要内容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提出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在网络政治参与议题中研究程度的不均衡、研究主体范围较窄、学科视角较为单一等多方面的不足,并对未来该议题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网络政治参与 议题设置 研究述评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生成的实践逻辑
16
作者 潘同人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政治认同的生成根植于特定的政治实践范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内涵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基本来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分别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思想性来源、物质性来源和规范性来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样... 政治认同的生成根植于特定的政治实践范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内涵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基本来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分别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思想性来源、物质性来源和规范性来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样态经由政治文化这一中介变量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表现形态。具体而言,社会成员认同国家发展道路与国情的适应性,认同执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同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深度调整,认同公共政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认同政治过程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当前,应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巩固和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制度安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巩固和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政治认同 政治文化 政治实践
下载PDF
协商民主视域下公民环境权益保障的理论逻辑与运行机理
17
作者 潘加军 王一阳 《江南论坛》 2024年第6期48-53,共6页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与生态环境治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趋强烈。协商民主通过主体间平等对话、公共协商和利益表达等促进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推动生态民主政治建设和环境善治,形成...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与生态环境治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趋强烈。协商民主通过主体间平等对话、公共协商和利益表达等促进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推动生态民主政治建设和环境善治,形成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一致性和公共利益的长远考量,使公民的环境抗争行动转向理性协商渠道,在沟通协商中有序地化解利益冲突,保障公民环境权益,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环境权益 治理 保障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公民法治精神培育研究
18
作者 瞿昊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道路,法治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而法治精神是贯穿法治社会建设的灵魂,因此,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应。当前,我国部分公民的法治精神还有所缺失,具体表现为盲目迷恋权力而轻规则、过度... 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道路,法治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而法治精神是贯穿法治社会建设的灵魂,因此,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应。当前,我国部分公民的法治精神还有所缺失,具体表现为盲目迷恋权力而轻规则、过度依赖关系而轻程序、片面追求权利而轻义务等方面。对此,应当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平台,培育法治自觉遵守者;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引领,培育法治忠实崇尚者;以科学的普法教育为抓手,培育法治坚定捍卫者,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法治精神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精神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权观: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19
作者 肖武 《新湘评论》 2024年第8期25-25,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发展人权事业的经验总结,为促进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权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 根本遵循 中国人权观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尊重和保障人权 自觉学习 经验总结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人权发展模式
20
作者 达璐 《新湘评论》 2024年第6期26-26,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断表明,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现代化将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断表明,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现代化将是中国发展的一个主题词,它既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也是我们需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人权发展 全面建成 主题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